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陜同評報字[2021第009號陜西中和同盛礦業權評估有限責任公司接受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的委托,根據礦業權評估有關規定,本著獨立、科學、客觀、公正的工作原則,按照《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暫行辦法》和《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對“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出讓收益進行了評估。我公司評估人員按照必要的評估程序對委托評估的采礦權進行了實地查勘、市場調查與詢證,對該采礦權于2021年2月28日的出讓收益進行了客觀的評定、估算。現將該采礦權評估情況及評估結論報告如下:1.評估機構機構名稱:陜西中和同盛礦業權評估有限責任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住所:西安市高新區高新路52號高科大廈12層11201室法定代表人:張永乾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6100007135788579探礦權采礦權評估資格證書編號:礦權評資[2001]002號。2.評估委托人評估委托人:陜西省自然資源廳3.采礦權人概況采礦權人: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統一社會信用代號:;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住所: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代子營鎮北洞村;法定代表人:張健;注冊資本:2750萬元人民幣;成立日期:2006年7月26日;經營期限:2015年9月15日至2045年9月14日;經營范圍:黃金礦石采、選業,金礦產品的購進、銷售(范圍中,法律、法規或國務院規定必須報經批準的憑許可證在有效期內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4.評估目的陜西中和同盛礦業權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受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委托,對“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價值進行評估,為確定“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出讓收益,提供公平、合理的價值參考意見。5.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5.1評估對象本項目評估對象為“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5.2評估范圍(1)采礦許可證范圍根據證號為C6100002013064110130335的《采礦許可證》所載:采礦權人: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地址:陜西省潼關縣;礦山名稱: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經濟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開采礦種:金礦;開采方式:地下開采;生產規模:3萬噸/年;礦區面積:0.3880平方公里;有效期限:2021年1月19日至2022年1月19日;發證機關: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開采標高:1280m至950m,平面范圍拐點坐標見表5-1。Q4112金礦脈采礦許可證平面范圍拐點坐標表5-1拐點號2000國家大地坐標XY13815121.174937431689.264723815119.174637431110.260733814289.172537431110.262743814289.173837431465.2651開采標高:1280m—950m(2)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據陜西大銘礦業有限公司2020年1月編寫的《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及備案證明:資源儲量估算范圍同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范圍一致。(3)設計范圍據陜西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6月編制的《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變更)》,設計范圍同Q4112金礦脈采礦權礦區范圍一致。(4)評估范圍資源儲量估算范圍、設計范圍同采礦權范圍一致,本次評估為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范圍,礦區面積0.388km2,開采標高1280~950m,礦區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122b+333)礦石量177797.2t,Au金屬量893.94kg、Au平均品位為5.03×10-6,地下開采,生產規模3.0萬噸/年。5.4據調查了解: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價。據企業提供的“詳查報告”、“核實報告”及“渭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件,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2013年6月由探礦權轉采礦權而來,探礦權以“申請在先”方式取得。2013年6月,潼關縣金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將通過“探轉采”方式取得該采礦權,采礦許可證號:C6100002013064110130335,發證機關陜西省國土資源廳;礦山名稱:潼關縣金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開采礦種:金礦;開采方式:地下開采;生產規模:3.0萬噸/年;礦區面積:0.388平方公里;2016年6月辦理了采礦權延續手續,2018年4月,該采礦權轉讓給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采礦許可證號:C6100002013064110130335,發證機關陜西省國土資源廳;礦山名稱: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開采礦種:金礦;開采方式:地下開采;生產規模:3.0萬噸/年;礦區面積:0.388平方公里(與前一階段采礦權范圍一致)。之后采礦權人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辦理了采礦權延續手續。6.評估基準日出讓收益評估報告中計量和計價標準,均為該基準日客觀有效標準。7.評估依據7.1法律法規依據7.1.1《》(2016年12月1日頒布)。7.1.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6年8月29日修改頒布);7.1.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7.1.4《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1998年2月12日國務院令第242號);7.1.5《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2000年11月1日國土資發[2000]309號);7.1.6《礦業權評估管理辦法(試行)》(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8]174號文);7.1.7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黃金交易增值稅征收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明電[2002]47號);7.1.8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財綜[2017]35號”文《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暫行辦法》;7.1.9[2017]297.1.10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陜西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陜財辦綜[2017]68號);7.1.11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印發了《陜西省首批(30個礦種)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及部分礦種收益基準率》(陜自然資發[2019]11號)。7.2規范標準依據7.2.1《礦業權評估技術基本準則》(CMVS00001-2008);7.2.2《礦業權評估程序規范》(CMVS11000-2008);7.2.3《礦業權評估報告編制規范》(CMVS11400-2008);7.2.4《收益途徑評估方法規范》(CMVS12100-2008);7.2.5《確定評估基準日指導意見》(CMVS30200-2008);7.2.6《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CMVS30800-2008);7.2.7《礦業權評估利用礦產資源儲量指導意見》(CMVS30300-2010);7.2.8《礦業權評估利用地質勘查文件指導意見》(CMVS30400-2010);7.2.9《礦業權評估利用礦山設計文件指導意見》(CMVS30700-2010);7.2.10《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7.2.11《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66-1999);7.2.12《巖金礦地質勘查規范》(DZ/T0200-2002);7.2.13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關于發布《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的公告”([2017]第3號)。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礦業權評估委托書((2021)陜采評委字第7號);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許可證陜[2020]4號文“關于《(變更)》審查意見的函”;陜西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的《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變更)》(2020年6月);8.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概況8.1礦區位置與交通礦區位于潼關縣城178°方位直距7千米處,行政區劃隸屬潼關縣安樂鎮管轄。礦區位于蒿岔峪內支溝-張西溝和程家溝一帶,呈不規則多邊形,南北長約0.83千米,東西寬約0.47千米,面積0.388平方千米;礦區地理坐標(2000國家坐標系):東經110°15′00.650″-110°15′23.377″,北緯34°27′12.360″-34°27′39.444″,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0°15′11″,北緯34°27′26″。礦區有蒿岔峪專線公路,沿此路向北與太要鎮、310國道、潼關縣城相連,礦區距太要鎮約6千米、距310國道約8千米、距潼關縣城約13千米,距隴海鐵路最近車站潼關火車站15千米;潼關縣城北距連(云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入口港口約10千米,有縣級柏油公路相連接;潼關縣城西距渭南市區75千米,距西安市區135千米;交通方便(見圖8-1)。礦區地處小秦嶺山脈北麓,海拔高度958~1280m(最低點為礦區西北角張西溝溝底,最高點為礦區東部山梁),最大相對高差322m,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958m。礦區地貌以山地為主,屬于中低山侵蝕構造地貌,地勢總體東高西低,由于區內地形切割強烈,多形成“V”字型山谷,坡度多為30°~50°,局部近于直立。山坡地帶植被發育,蕎灌木、毛竹、雜草叢生,通行、通視條件較差。礦區屬黃河水系,區內主要水系為蒿岔峪支溝張西溝和程家溝,兩者均由東向西流入蒿岔峪主溝,為常年性河流,受降水影響,雨季河流量較大,可超過5L/s,枯水期河流量較穩定,一般不超過0.1L/s。蒿岔峪主溝位于礦區西側,溝內常年流水由南向北流入渭河,地表涇流季節性特征顯著,一般大雨或暴雨數小時后即可形成洪水,雨停數小時后,洪峰很快消失,枯水季節河水靠地下水補給,干旱季節往往斷流,具有典型山地雨水型動態特征,最小流量為15.6L/S(2月份),最大流量為1860.8L/S(8月份),年平均流量317L/S。本區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據潼關1958~2017年氣象資料,全縣多年平均氣溫11.1℃,極端最高氣溫37.1℃,極端最低氣溫-18℃;年平均降水量為718.9mm,最大降水量為1244.9mm(1958年),最小降水量為438.1mm(2016年),年蒸發量779.5mm;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降水量為387.9mm。霜凍期為11月至下年3月,凍土層約20cm。礦區海拔高度在1500m標高以下,不涉及各類自然保護區。區內勞動力較充足。經濟以農業為主,林業為輔;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糧食尚能自給,經濟作物以核桃為主。礦產資源以金為主,已建成潼關縣德興礦業公司、潼關縣太洲礦業公司、潼關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座礦山。潼關縣的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以黃金為龍頭,以建材、機械為主體的生產體系,金礦企業為縣域主要經濟支柱之一。礦區水資源豐富,生活用水主要來自泉水,水質較好,為弱堿性低礦化淡水,完全能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主要靠蒿岔峪主溝地表水和坑道涌水供給,水力供應充足。礦區用電為國家電網,電力設施齊全,供電盈足。中國移動網已覆蓋礦區,通訊聯絡方便。8.3以往地質工作概況上世紀50年代,秦嶺區測大隊開展了1:20萬《渭南幅》、《洛南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建立了本區最早的地層構造格架,并圈有金、銅、鉬、鉛礦物自然重砂異常。1966年陜西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對區內西起蒲峪,東至西峪,北自山前斷裂,南至嶺南震旦系底部一帶作了1:5萬地質草測,發現含金構造帶800余條。上世紀80年代,陜西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完成了區內1:20萬區調修測工作。上世紀70~90年代,陜西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第六地質隊、綜合研究隊先后對區內及周邊開展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為本區提供了較詳實的基礎地質資料。上世紀90年代,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二總隊對本區以往所形成的資料進行了匯總,并編繪了陜西小秦嶺地區1:20萬地質礦產圖。2002年-2005年,潼關縣金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陜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隊對勘查區開展了普查工作。對Q4112、Q4114、Q4111、Q4113號等構造蝕變帶(含金石英脈)進行了初步控制。2007年4月-2008年12月,潼關縣金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陜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隊對勘查區開展了詳查工作,于2009年5月提交《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號礦脈詳查地質報告》,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于2009年12月21日以“陜國土資儲備[2009]320號”文出具了“《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號礦脈詳查地質報告》評審備案證明”,截至2009年3月31日,批準同意Q4112金礦脈K1礦體總資源量(332+333)礦石量29.51萬噸,金金屬量1554kg,Au平均品位5.27×10-6。詳查備案的資源量均在現有采礦權范圍內。2019年9月17日至2019年12月31日,渭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委托陜西大銘礦業有限公司對礦區開展了儲量核實工作,于2020年1月提交《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號礦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報告估算了(122b+333)礦石量195897噸,金金屬量994.21kg,Au平均品位5.08×10-6。該報告通過陜西省礦產資源調查評審中心的評審,陜西省自然資源廳以“陜自然資礦保備[2020]31號”文進行了備案。8.4地質概況礦區位于小秦嶺金礦田西端,大月坪-金羅斑復式背斜為礦區主體構造,金礦化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8.4.1地層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太古界太華群洞溝組第二巖性段(Arthdg2)和第四系殘坡積碎石土(Q)。洞溝組第二巖性段巖性主要為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混合巖化黑云斜長片麻巖夾斜長角閃巖磁鐵石英巖,可劃為三層,礦區僅出露第二、第三層,現由老至新簡述如下:太古界太華群洞溝組第二巖性段第二層(Arthdg2-2):分布于礦區大部分區域,約占礦區面積的95%,巖性主要為混合巖化黑云斜長片麻巖夾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該層巖石混合巖化普遍,局部生成條痕狀、條帶狀混合巖。該巖性段地層厚度大于500m,為本區Q4112金礦脈的賦礦層位。太古界太華群洞溝組第二巖性段第三層(Arthdg2-3):分布在礦區的西北角,約占礦區面積的5%,巖性主要為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夾斜長角閃巖、磁鐵石英巖。該巖性段地層厚度大于150m。第四系(Q):分布于礦區西部張西溝和程家溝河道兩側低洼處,主要為殘坡積物,其次為沖洪積物。8.4.2構造大月坪-金羅斑復式背斜為區域主體構造,其兩翼不對稱,南陡北緩,礦區處在該背斜的轉折部位。區內地層呈單斜產出,片麻理傾向295~320°,傾角45~65°。礦區主要控脈(礦)構造有FQ4111、FQ4112、FQ4113、FQ4114等,多呈NNE向(15~25°)延伸,向西傾斜,產狀一般280~300°∠65~85°。控脈(礦)構造帶一般與礦區內片麻理的產狀大角度斜交,沿構造蝕變帶圍巖遭受變形-變質熱液作用而發生蝕變礦化。8.4.3蝕變大月坪-金羅斑復式背斜為區域主體構造,其兩翼不對稱,南陡北緩,礦區處在該背斜的轉折部位。區內地層呈單斜產出,片麻理傾向295~320°,傾角45~65°。礦區主要控脈(礦)構造有FQ4111、FQ4112、FQ4113、FQ4114等,多呈NNE向(15~25°)延伸,向西傾斜,產狀一般280~300°∠65~85°。控脈(礦)構造帶一般與礦區內片麻理的產狀大角度斜交,沿構造蝕變帶圍巖遭受變形-變質熱液作用而發生蝕變礦化。該構造蝕變帶呈現多期活動的特征,早期具韌性變形性質,常形成糜棱巖化片麻巖帶,發育強烈的糜棱片麻理、不對稱流變褶皺、多級分劃性剪切帶;構造蝕變帶內有長石、角閃石、石英碎斑或聚集體構成的眼球狀構造。晚期具有脆韌性變形特點,疊加于早期形成的韌性構造帶之上。構造蝕變帶由線形片麻狀糜棱巖帶、片理化帶、脆韌性剪切帶構成。帶內發育片麻狀糜棱巖、構造片巖(絹云石英構造片巖、絹云綠泥構造片巖)、不對稱掩臥褶皺,帶內充填有多期石英脈。構造蝕變帶具硅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及鉀長石化、碳酸巖化等蝕變。8.4.4巖漿巖礦區內侵入巖不太發育,以混合花崗巖(Hr)為主,主要分布在礦區東南部,呈巖株狀、脈狀產出,斜切或順片麻理方向侵入,其長度大于300m,寬50~180m。巖性為灰白色—淺肉紅色,具花崗偉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20~70%)、微斜長石(10~35%)、石英(20~30%)、黑云母(1~3%),副礦物為鋯石、磷灰石,偶見少量磁鐵礦,局部見有綠簾石、綠泥石等蝕變礦物。脈巖主要有花崗偉晶巖脈(混合巖化產物)、石英脈等,脈體寬度在2~5m左右;除石英脈之外,其他巖脈中均未見有金礦化。8.4.5含金構造蝕變帶及含金石英脈特征區內含金構造蝕變帶主要為FQ4111、FQ4112、FQ4113、FQ4114,其中以FQ4112含金最好,并在該含金構造蝕變帶含金石英脈(Q4112)內圈定了K1礦體,在其它三個含金構造蝕變帶內未圈出金礦體。金礦體賦存在含金構造蝕變帶中,嚴格受構造帶控制,各金構造蝕變帶特征如下:FQ4112含金構造蝕變帶:出露于礦區東部蒿岔峪程家溝和張西溝溝腦一帶,總體呈北北東-南南西向展布。礦區內該構造帶出露標高1216m~1270m,地表出露長度約490m,構造帶產狀280°~295°∠65°~85°,總體產狀290°∠75°。構造帶頂底板巖性為太古界太華群洞溝組第二巖性段第二層混合巖化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及混合花崗巖。構造帶寬0.4~3.5m,主要充填為礦化石英脈,兩側構造片巖、構造蝕變巖寬度一般在0.16-0.5m左右。其中金礦化石英脈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在構造蝕變帶中呈尖滅再現、尖滅側現等特征,單個透鏡體長度一般10~60m,寬0.30~1.74m。帶內可見絹云母化、硅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及少量綠簾石化,偶見方鉛礦化、閃鋅礦化、黃銅礦化。金礦化與黃鐵礦化、硅化及絹云母化關系密切。在該構造蝕變帶內圈定了K1礦體。FQ4111含金構造蝕變帶:出露于礦區中南部,與礦區內片麻理的產狀大角度斜交,呈脈狀,地表出露長度約280m。構造帶產狀285°~295°∠65°~70°。構造帶寬2m~10m,主要充填為礦化石英脈,兩側為構造片巖。其中金礦化石英脈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在構造蝕變帶中呈尖滅再現、尖滅側現等特征,帶內可見絹云母化、硅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等。詳查階段經TC16和TC16-1探槽控制,Au品位0.12×10-6~0.37×10-6,總體礦化較弱,未圈出金礦體。FQ4113含金構造蝕變帶:出露于礦區中東部,位于FQ4112的上盤,兩者近于平行,平距約70~80m,呈脈狀產出,地表出露長度約80m。構造帶產狀280°~285°∠75°。構造帶寬1m~3m,主要充填為礦化石英脈,兩側為構造片巖。其中金礦化石英脈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在構造蝕變帶中呈尖滅再現、尖滅側現等特征,帶內可見絹云母化、硅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等。詳查階段經TC30-1探槽控制,Au品位0.40×10-6,總體礦化較弱,未圈出金礦體。FQ4114含金構造蝕變帶:出露于礦區西北部程家溝和張西溝之間,呈脈狀產出,地表出露長度約250m。構造帶產狀275°~280°∠68°~82°。構造帶寬2m~8m,主要充填為礦化石英脈,兩側為構造片巖。其中金礦化石英脈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在構造蝕變帶中呈尖滅再現、尖滅側現等特征,帶內可見絹云母化、硅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等。詳查階段經TC6和TC24-1探槽控制,Au品位0.10×10-6~0.33×10-6,地表總體礦化較弱,未圈出金礦體。8.5礦體地質礦區內圈定金礦體1個(K1礦體),位于FQ4112含金構造帶內并嚴格受其控制,呈脈狀產出,礦體長度小于構造蝕變帶的長度,產態與構造帶基本一致。K1礦體位于礦區東部22號勘探線至38號勘探線之間,由5個探槽(TC24、TC25、TC26、TC28、TC30-2)、7個坑道(LD2、PD0、PD1、PD2、PD3、PD4、張西溝一坑)和1個坑內鉆孔(ZK1)控制,礦體地表出露標高為1223m~1270m,礦體長度396m,工程控制最低標高為950m,賦存標高1270m~950m,最大傾斜延深315m。單工程礦體厚度0.30~1.74m,平均1.32m,厚度變化系數為24.73%,厚度變化屬穩定型;礦體單樣Au品位1.10×10-6~9.36×10-6,平均Au品位5.04×10-6,單樣品位變化系數39.78%,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礦體呈脈狀產出,沿走向和傾向產狀變化小,局部有膨脹狹縮現象,產狀280°~295°∠65°~85°,總體產狀290°∠75°。另外,礦體沿傾向方向品位、厚度變化較大,1000m中段構造蝕變帶厚度變薄,且整體品位較低,未能圈出金礦體;950m中段構造蝕變帶厚度變薄,僅在ZK1鉆孔附近根據后期形成的采空區零星圈定兩個有礦地段,但總體上品位較低。目前,礦體采空區主要分布在PD1(1150m)中段以上26號勘探線至34號勘探線之間的CK1、CK2、CK3、CK8和CK9,其次為PD2至PD3(標高1050m-1100m)之間22號和34號勘探線附近的CK4、CK5。8.6礦石質量8.6.1礦石物質組成礦石中貴金屬礦物為自然金,金屬礦物以黃鐵礦為主(含量6%),方鉛礦(含量1%)、黃銅礦(微量)、閃鋅礦(微量)等次之,占總量的10%左右;非金屬礦物以石英為主(含量83%),白云石(含量1%)、絹云母(含量1%)、方解石(微量)等次之,占總量的90%左右。主要載金礦物是黃鐵礦、方鉛礦、石英及黃銅礦、閃鋅礦。自然金:礦石中的自然金呈金黃色,反射率約65%左右,均質性,硬度低。自然金粒度一般0.01~0.037mm,最大粒徑0.374mm,形態多以粒狀、不規則狀、片狀、微細脈狀為主。黃鐵礦:淺黃色、強金屬光澤,高硬度,半自形晶。粒度中、細粒,中粒者自形程度略低,裂紋發育,多呈團塊狀,粒徑在0.3~1.0mm。細粒者自形程度略高,碎裂現象不清,多呈斷續細脈狀及不均勻散點狀分布,粒徑在0.018~0.15mm。方鉛礦:鉛灰色,金屬光澤,硬度低比重大,立方體解理極發育。呈半自形晶粒狀,粒徑0.03~2.0mm,其中主要在0.1~0.6mm。方鉛礦受表生作用被白鉛礦、鉛礬普遍交代。交代作用主要沿著解理、裂隙及邊緣進行。黃銅礦:銅黃色,條痕呈黑綠色,弱金屬光澤,中低硬度,性脆,斷口平坦,半自形晶,粒徑在0.1mm左右。產出形態以細脈充填為主,次有散點狀及閃鋅礦固溶體分解產出。石英:石英是礦石中的主要成分,約占68%,以石英脈中石英為主。石英呈他形晶,顆粒大小不一,大者在幾毫米以上,小者在0.10mm以下,大部分石英顆粒相互鑲嵌,因受結晶和構造應力影響,顯示波狀消光、變形帶、顯微斷裂以及碎裂化。8.6.2礦石化學成份Q4112金礦脈K1礦體礦石中的有益伴生組分主要有Ag、Cu、Pb、Zn、S、WO3等,其中Ag平均品位為1.93×10-6,Cu平均品位為0.09%,Pb平均品位為0.18%,Zn平均品位為0.22%,WO3平均品位為0.03%,S平均含量為1.85%,均達不到金礦伴生組份含量要求。此外,有害組分Sb平均品位0.12%,As含量0.02%~0.06%,含量低,不影響礦石的選冶性能。8.6.3礦石結構構造(1)礦石結構主要有半自形粒狀結構、交叉和網狀結構、交代結構、殘余結構、溶蝕結構、碎裂結構等。(2)礦石構造主要有角礫狀構造、脈狀和網脈狀構造、塊狀構造、團塊狀構造、條帶狀構造。8.6.4礦石類型(1)自然類型根據氧化程度分,礦石自然類型分為氧化礦和原生硫化礦石。野外觀察K1礦體地表露頭含有較多黃鐵礦,少量褐鐵礦化,氧化強度較小;另外,根據對礦山實際開采情況的調查,近地表的礦體僅局部有極少量的氧化礦石。K1礦體總體為原生硫化物礦石,氧化礦石極少,因此礦石的自然類型為原生硫化礦石。依據礦物成分、礦物共生組合,可將礦石劃分為以下四種自然類型:①金-黃鐵礦-脈石英型;②金-多金屬硫化物-脈石英型;③金-構造巖型;④金-褐鐵礦-脈石英型。第一種礦石類型分布廣,含金性好,是礦區主要礦石類型。第二種礦石類型與第一種相互疊加分布時形成富礦體。第三種礦石類型分布較少,含金性差,見于第一、二類型外側。第四種礦石類型僅分布于地表及淺部。(2)礦石工業類型礦石工業類型主要為易選多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礦石。8.6.5金的賦存狀態(1)金礦物的形態及粒度特征自然金的形態以粒狀、不規則狀、片狀、微細脈狀產出為主,次為柱粒狀、三角狀及渾圓狀。自然金的粒度從巨粒—微粒金均有,最大粒徑0.374mm。中粒及以上(>0.037mm)顆粒含量24.46%,面積含量89.36%;細粒金(0.037~0.01mm),顆粒含量35.97%,面積含量9.81%;微粒金(<0.01mm),顆粒含量39.57%,面積含量0.83%。(2)自然金的賦存狀態自然金分布于以黃鐵礦為主的金屬硫化物中,賦存狀態有粒間金、裂隙金、包體金。粒間金:多呈粒狀、不規則狀、三角狀等。見于以黃鐵礦為主的礦物顆粒間隙中或邊緣。當黃鐵礦、方鉛礦、黃銅礦共生時,自然金分布于礦物顆粒間隙中。粒間金粒度一般較粗(大于0.01mm)。顆粒含量43.17%,面積含量46.68%。裂隙金:呈微細脈狀、樹枝狀或片狀,少數粒狀,主要沿黃鐵裂隙、紋和孔洞分布,有時見于石英破碎帶中,一般單獨與方鉛礦、黃銅礦組成細脈,穿切黃鐵礦。顆粒含量15.11%,面積含量44.37%。包體金:多呈渾圓狀、扁豆狀及半自形粒狀等,包于金屬硫化物中。以黃鐵礦為主,次為方鉛礦。黃鐵礦中自然金以單晶存在,部分與方鉛礦、黃銅礦連生。顆粒含量41.73%,面積含量8.95%。綜上,礦區自然金的賦存狀態以粒間金、裂隙金為主,屬易選金礦石。8.7礦石可選性根據“核實報告”本礦床礦石的可選性如下: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礦石工業類型主要為易選石英脈型金礦石。礦石采用一粗、三掃、三精的浮選工藝,工藝流程簡單,選礦指標理想。8.8開采技術條件8.8.1水文地質條件礦區位于小秦嶺山脈北麓中低山區,溝谷發育,地形陡峻。礦區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958m,礦體賦存標高1270~950m,礦體絕大部分資源量均位于最低侵蝕基準面以上。礦區地下水補給條件差,屬于弱一中等富水,屬基巖裂隙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K1礦體實測最低標高(950m)張西溝一坑最大涌水量7.28m3/d;該礦區水文地質復雜程度屬第二型,即水文地質條件中等。8.8.2工程地質條件礦體賦存于含金構造蝕變帶內含礦石英脈及兩側構造蝕變巖中,頂、底板圍巖為混合巖花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巖石完整-較完整,穩定性好,工程地質復雜程度為中等。8.8.3環境地質條件區內自然環境條件較好,人類工程活動較弱,地質災害不發育:礦區附近無污染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質良好:礦體及上下盤圍巖均無放射性異常,礦石和廢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組分。礦石廢棄物及采礦活動會對當地環境和水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礦區地質環境質量類型為第一類,即地質環境質量良好。8.9礦區開發現狀2013年6月,潼關縣金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探轉采”方式依法取得該采礦權,2014年1月開始礦山建設,采用平硐-溜井開拓系統,采用直溜井形式。各中段采下礦石均通過1000m中段平硐口沿張西溝外運。2018年4月,該采礦權轉讓給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2020年1月,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提交了《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2020年6月,陜西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了《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變更)》。2020年以來,該礦山進行斷續生產,共采出礦石量1.93萬噸。9.評估實施過程我公司在接受委托方的委托后,由相關人員組成評估小組,于2021年3月4日開始本項目工作。按照現行的行業要求,對委托評估的采礦權實施了如下評估程序:9.1接受委托階段:2021年3月3日,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通過公開搖號確定陜西中和同盛礦業權評估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該項目評估業務。9.2前期準備階段:2021年3月4日~29日,我公司相關人員組成評估小組,擬定評估方案,聯系到礦業權人,并發送資料清單,進行評估準備工作。期間經多次與礦業權人聯系,詢問了解并催促礦業權人準備評估基礎資料。9.3盡職調查:2021年3月30日~31日。與礦業權人聯系好后,本公司礦業權評估師李宏斌、評估助理李真于2021年3月30日赴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在企業辦公室主任陳志峰等人引領下對納入評估采礦權進行了現場調查,對礦山設施及水電等基礎設施進行勘查,收集了采礦權的相關資料,并作了相應的市場調查,對售價等進行多方調查了解。現場期間,礦業權人提供的評估資料不齊全,因而需進一步補充相關資料。9.4評定估算階段:2021年4月1日~2021年6月11日。在評估小組對收集到資料充分分析,依據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采用收入權益法進行該項目評估,并依據相關資料及評估規范,選取評估參數。待評估資料補充齊全后,評估小組整理完成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初稿,復核評估結果并進行修改和完善。9.5提交報告階段:經公司內部三級復核后,對評估報告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于2021年6月15日,向委托方提交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初稿。陜西省礦產資源調查評審中心于2021年6月25日組織召開了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陜西省礦產資源評審調查中心、審查報告的專家及報告編寫人員等參加的技術審查會,對評估報告進行了技術審查。本公司礦業權評估人員根據各位專家意見,進一步補充了礦山相關資料,對評估報告進行了認真修改和完善,于2021年7月12日提交了評估報告修訂稿。10.評估方法依據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發布的《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2017年11月1日起執行),對于具備評估資料條件且適合采用不同評估方法進行評估的,應當采用兩種以上評估方法進行評估,通過比較分析合理形成評估結論。因方法的適用性、操作限制等無法采用兩種以上評估方案進行評估的,可以采用一種方法進行評估。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方法包括基準價因素調整法、交易案例比較調整法、單位面積倍數法、資源價值比例法、收入權益法、折現現金流量法和勘查成本效用法。其中:單位面積倍數法、資源價值比例法、勘查成本效用法適用于低勘查程度的探礦權評估。陜西省已出臺《陜西省首批(30個礦種)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及部分礦種收益基準率》(陜自然資發[2019]11號),但由于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尚未出臺基準價因素調整法及的相應準則、規范,無法采用基準價因素調整法。評估人員亦未收集到當地類似礦山近幾年的交易案例,因而,亦無法采用交易案例比較調整法進行評估。礦區資源儲量已備案。礦山開發利用方案已通過主管部門審查,編制有開發方案。本次評估采礦權屬“雙小”礦山,服務年限較短,不適合采用用折現現金流量法評估,也不具備采用其他收益途徑評估方法進行評估的條件。綜合上述情況并結合《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經評估人員分析,本次評估確定采用收入權益法。其計算公式為:其中:P—采礦權評估價值SIt—年銷售收入i—折現率k—采礦權權益系數t—年序號(t=1、2、3……n)n—評估計算年限11.評估參數的確定本項目評估利用的礦產資源儲量是以“《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評審備案證明”(陜自然資礦保備〔2020〕31號),核定以下簡稱“備案證明”,“《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核定意見”(陜礦產指儲評發〔2020〕26號),以下簡稱“核定意見”,及《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以下簡稱“核實報告”為主要依據。技術經濟參數的選取,主要依據“開發方案”,其他技術經濟指標的選取則根據有關法規、規范及評估人員掌握的其他資料確定。11.1評估所依據的主要資料評述:11.1.1“核實報告”評述本次評估依據的“核實報告”是陜西大銘礦業有限公司編寫的。經評估人員分析,“核實報告”基本查明了礦區內地層、構造、金礦脈控礦條件,查明了Q4112含金石英脈中K1號金礦體的規模、形態、產狀、厚度及品位特征,核實了K1號金礦體開采情況,查明了K1號金礦體的資源儲量;基本查明了金礦石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礦石結構和構造,劃分了礦石自然類型和工業類型;基本查明了礦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升采技術條件;根據礦床實際采用的工業指標合適,確定礦床為第Ⅱ勘查類型及工程網度適宜,礦體塊段劃分較為合理,資源儲量估算方法正確,估算結果基本可信。核實報告已經陜西省自然資源廳評審備案,因此“核實報告”提交的資源量可作為本次評估資源儲量的依據。11.1.2“開發方案”“開發方案”根據礦山地形地質條件及礦體賦存特征推薦地下開采,平硐-溜井聯合開拓,采礦方法為淺孔留礦法,抽出式通風,巷道自流排水,790平硐采用蓄電池機車牽引礦車運輸,其余各中段采用無軌車運輸。設計采用一段閉路磨礦,磨礦細度為-200目占65%,分級溢流進入攪拌槽調漿,浮選采用一粗三精三掃的選別流程。評估人員認為:“開發方案”設計的礦山建設方案、開采方式、礦床開拓、采礦方法、選礦工藝等生產技術參數等基本合理,因此“開發方案”可為本次評估參考利用。11.2技術參數的選取和計算采用收入權益法進行采礦權評估的技術參數主要有:資源儲量;可采儲量;生產能力;采礦技術指標;礦山服務年限等。11.2.1資源儲量⑴資源儲量估算基準日(2019年12月31日)保有資源儲量根據《陜西省潼關縣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及其評審備案證明,資源儲量估算基準日,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如下:(122b+333)資源/儲量:礦石量195897噸,金金屬量994.21kg,金平均品位5.08×10-6;其中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礦石量101218噸,金金屬量523.98kg,金平均品位5.18×10-6;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礦石量94679噸,金金屬量470.23kg,金平均品位4.97×10-6。⑵評估基準日保有資源儲量評估基準日保有資源儲量為儲量估算基準日保有資源儲量減去儲量估算基準日至評估基準日之間動用的資源儲量。根據潼關縣自然資源局出示的“證明”(附件十五,P121),該礦山2019年底~2021年2月底采出礦石量19352噸,采礦回采率85%、礦石貧化率20.5%,動用礦石量18099.8噸,礦石地質品位5.54×10-6,經計算動用金金屬量100.27kg。評估基準日保有(122b)礦石量83118.2噸(=101218.0-18099.8),金金屬量423.71kg(=523.98-100.27),金平均品位5.1×10-6。(333)資源量未動用,其保有量同儲量估算基準日一致。(122b+333)資源量:礦石量177797.2噸,金金屬量893.94kg,金平均品位5.03×10-6。11.2.2評估基準日評估利用資源儲量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礦業權范圍內的資源儲量均為評估利用資源儲量,包括預測的資源量(334)?。評估利用資源儲量應以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為依據,需要進行評審或評審備案的,應將評審意見、備案文件一同作為依據。則評估基準日評估利用資源儲量:(122b+333)資源/儲量:礦石量177797.2t,金金屬量893.94kg,金平均品位5.03×10-6。其中:122b資源/儲量:礦石量83118.2t,Au金屬量423.71kg、Au平均品位為5.1×10-6;333資源/儲量:礦石量礦石量94679.0t,Au金屬量470.23kg,Au平均品位4.97×10-6。11.2.3開拓方式和開采方案參照“開發方案”,礦山采用地下開采方式,采用平硐-溜井聯合開拓,采礦方法為淺孔留礦法。11.2.4選礦方案參照“開發方案”:采用一段閉路磨礦,浮選采用一粗三精三的掃選別流程。11.2.5產品方案參照“開發方案”產品方案為金精礦:Au60g/t。11.2.6采選技術指標“開發方案”設計的采礦回采率為90%,礦石貧化率為14%,選礦回收率94%。設計“三率”指標達到了礦山當地同類金礦的平均水平,亦符合國土資源部《金礦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要求(試行)》2012年第29號文要求。鑒于“開發方案”已通過礦政主管部門的審查,因而本次評估采選技術指標采用開發方案”設計的指標,即采礦回采率為90%,礦石貧化率為14%,選礦回收率94%。1.2(1)(333)資源量可信度系數依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可采儲量應根據礦山設計文件或設計規范的規定進行確定。“開發方案”設計的(333)資源量地質影響系數為0.65。據《陜西省首批(30個礦種)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及部分礦種收益基準率》(陜自然資發〔2019〕11號),第一類礦產、第Ⅰ勘查類型(簡單)取0.8,第Ⅱ勘查類型(中等)取0.7,本次評估的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屬第一類礦產、礦體勘查類型主要為Ⅱ勘查類型。因而“本次評估對(333)資源量可信度系數取0.7。(2)經可信度系數調整后的資源/儲量經可信度系數調整后的資源/儲量=122b+333k(k=0.7)經計算,經可信度系數調整后的資源/儲量為:礦石量149393.5噸,金金屬量752.87kg,Au5.04×10-6。(3)設計損失參照“開發方案”:無設計損失。(4)可采儲量可采儲量=(設計利用的資源/儲量-設計損失)×采區回采率。采區回采率:90%,可采儲量計算結果如下可采儲量:礦石量134454.2t,金金屬量677.58kg,Au5.04×10-6,可采儲量的估算見附表二。(5)已消耗可采儲量據“核實報告”證明,礦山自開采以來,截至2019年12月31日消耗的資源儲量礦石量88730t,Au金屬量439.35kg;礦山自開采以來,截至2017年6月30日消耗的資源儲量礦石量83376t,Au金屬量423.36kg。因而:2017年6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消耗的資源儲量礦石量5354t,Au金屬量15.99kg。據前面計算結果,2019年12月31日至評估基準日(2021年2月28日)消耗的資源儲量礦石量18099.8t,Au金屬量100.27kg。則:2017年6月30日至評估基準日(2021年2月28日)消耗的資源儲量礦石量23453.8噸,Au金屬量116.26千克,Au4.96×10-6。根據本次評估確定的回采率90%,2017年6月30日至評估基準日(2021年2月28日)消耗可采儲量:Au金屬量104.63kg,Au4.96×10-6。11.2.8生產規模“開發方案”設計的審查《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CMVS30800-2008)11.2.9礦山服務年限和礦山服務年限以已知礦床可采儲量、生產能力為基礎,計算礦山的服務年限,公式如下:式中:T——礦山服務年限;Q——可采儲量;A——礦山生產能力;ρ——貧化率。可采儲量:礦石量134454.2噸,礦山生產能力為3.0萬噸/年,貧化率為14%。經計算,礦山理論服務年限5.21年。評估計算年限:采用收入權益法評估,不考慮基建期等,評估計算年限同礦山服務年限,2021年3月~2026年5月.11.3經濟參數的選取和計算采用收入權益法進行采礦權評估的經濟參數主要為:產品銷售收入、折現率、采礦權權益系數等。11.3.1產品銷售收入根據評估確定的生產能力、采礦技術指標等計算出企業最終產品的產量(即銷售量),并依據計算出的產量及其不含稅銷售價格,以公式“銷售收入=產品年產量×單位售價”計算得出年銷售收入,計算的數學表達式如下:Sq=Qj×Pj式中:Sq—銷售收入;Qj—產品產量;Pj—產品銷售價格。⑴產品年產量年精礦含金產量=年原礦產量×平均地質品位×(1-礦石貧化率)×選礦回收率原礦年產量3.0萬噸;金平均地質品位5.04g/t,金選礦回收率94.0%。年精礦含金產量=3.0萬噸×5.04×10-6×(1-14.0%)×94.0%=122.23千克⑵平均銷售單價(Py)根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產品銷售價格應根據產品類型、產品質量和銷售條件,一般采用當地價格口徑確定,可以評估基準日前3個年度的價格平均值或回歸分析后確定評估用的產品價格;對產品價格波動較大、服務年限較長的大中型礦山,可以評估基準日前5個年度內價格平均值確定評估用的產品價格;對服務年限短的小型礦山,可以采用評估基準日當年價格的平均值確定評估用的產品價格。據上海金屬網()評估基準日前3年,黃金產品價格走勢如圖11-1評估基準日前3年黃金產品價格走勢圖圖11-1由以上圖知:評估基準日前3年,金金屬價格近兩年上漲幅度較大,鑒于本次評估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服務年限較短,本次評估價格取評估基準日前3年(2018年3月-2021年2月)平均值。評估基準日前3年(Au9995)價格一覽表表11-1時間價格時間價格時間價格2018.3271.022019.3283.762020.3356.292018.4272.052019.4281.212020.4375.292018.5267.122019.5286.232020.5388.592018.6267.882019.6304.742020.6391.992018.7268.042019.7315.692020.7408.572018.8266.022019.8340.712020.8426.802018.9265.432019.9347.352020.9411.132018.10272.792019.10341.342020.10402.922018.11273.472019.11338.092020.11389.112018.12278.652019.12335.252020.12386.542019.1283.992020.1360.942021.1387.282019.2288.512020.2360.942021.2376.56Au9995近3年平均價格:329.4元/g評估基準日前3年:Au9995平均價格329.4元/g,據金金產品計價系數表:金精礦含金,金品位≥60g/t,計價系數81.9%.則:金精礦含金(60g/t)價格=×81.9%=269.78元/g⑶年銷售收入正常年份銷售收入=Sq=Qj×Pj=122.23×269.78=3297.52(萬元)10.3.2采礦權權益系數依據《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CMVS30800-2008),金礦精礦的采礦權權益系數取值范圍為6.0~8.0%。該礦床為地下開采,水文地質條件中等,工程地質條件中等復雜型,部分礦體位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之下,采礦權權益系數取值中值較為合適。故本項目評估采礦權權益系數取中值7.0%。11.4折現率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折現率參照《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的相關方式確定;礦產資源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參照國土資源部“關于實施《礦業權評估收益途徑評估方法修改方案》的公告”(2006年第18號),地質勘查程度為勘探以上的探礦權及采礦權評估折現率取8.0%,本項目為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故本次評估折現率取8.0%。11.5估算結果根據上述技術及經濟參數,經評定估算,“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在評估計算期動用可采儲量:金金屬量677.58kg、Au5.04g/t,估算結果955.68萬元。11.6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值的確定依據《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采用折現現金流量法時,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值按以下方式處理:根據礦業權范圍內全部評估利用的資源儲量(含預測的資源量)及地質風險調整系數,估算出資源儲量對應的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值。計算公式如下:式中:P—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值;P1—估算評估計算年限內333以上類型全部資源儲量的評估值;Q1—估算評估計算年限內的評估利用資源儲量;Q—全部評估利用資源儲量,含預測的資源量(334)?;k—地質風險調整系數(當(334)?占全部資源儲量的比例為0時取1)。礦石量177797.2t,金金屬量893.94kg、Au5.03g/t,由于評估范圍內不含(334)?資源儲量,地質風險調整系數k取1,所以Q等于Q1,P等于P1,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出讓收益為955.68萬元,評估單價為:金金屬評估14.10元/g。11.7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核算結果11.7.1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根據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陜西省財政廳關于印發《陜西省首批(30個礦種)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及部分礦種收益基準率》的通知(陜自然資發[2019]11號):Au≥5g/t,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為10元/g金屬;11.7.2按基準價核算結果基準價核算結果=可采儲量×基準價=677.58kg×10元/g=677.58萬元即以基準價估算的礦業權出讓收益為677.58萬元。11.8應補繳出讓收益估算結果依據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以陜財辦綜[2017]68號發布的“關于印發《陜西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申請在先方式取得探礦權后已轉為采礦權的,如完成有償處置的,不再征收采礦權出讓收益;如未完成有償處置的,應按截止2017年6月30日剩余資源儲量以協議方式征收采礦權出讓收益。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2013年6月由探礦權轉采礦權而來,探礦權以“申請在先”方式取得。Q4112金礦脈采礦權未有償處置,應按截止2017年6月30日剩余資源儲量以協議方式征收采礦權出讓收益。據前面計算結果,Q4112金礦脈2017年6月30日起,已消耗可采儲量:Au金屬量104.63千克。本次評估可采單價為:金金屬評估14.10元/g,則:金金屬應補繳的出讓收益:104.63×1000×14.10÷10000=147.53萬元12.評估假設本報告中對潼關縣祥順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蒿岔峪金礦區Q4112金礦脈采礦權未來收益預測是建立在如下假設條件下的:12.1本項目擬定的未來礦山生產方式,生產規模,產品結構保持不變,且持續經營;12.2國家產業、金融、財稅政策在預測期內無重大變化;12.3以現階段當地一般采選技術水平為基準;12.4市場供需水平基本保持不變;12.5本出讓收益評估報告所依據的資源儲量及設計資料可信;12.6礦山在采礦許可證期限屆滿后,可繼續得到礦產管理部門的延續登記,直至評估計算年限屆滿。13.評估結論(1)估算結果“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核算結果根據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陜西省財政廳關于印發《陜西省首批(30個礦種)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及部分礦種收益基準率》的通知(陜自然資發[2019]11號):陜西省出讓收益基準價:Au≥5.0g/t,10元/g金屬以基準價估算的“(3)評估結論本公司評估人員根據國家礦業權評估的有關規定,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的評估原則,在對委托評估的采礦權進行了實地勘查、產權驗證以及充分調查、了解和核實,在充分分析評估對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依據科學的評估程序,經評定估算,結論如下:“14.特別事項說明14.1根據中國礦業權評估師會發布的《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2017年11月1日起執行),采礦權評估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熱鍍鋅螺母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農業電商案例分析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中國水工金屬結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農業電商產品組合考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物理解題指南試題及答案
- 創業扶持政策如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試題及答案
- 中國彈簧壓板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2025年注冊土木工程師備考要點與試題及答案
- 醫藥物流行業合規運營與2025年信息化平臺物流效率提升報告
- 2025年輕質高強復合材料項目合作計劃書
- 貴州省2025屆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解析
- 養老院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雙重預防
- 感染性休克指南解讀
- 【MOOC】天文探秘-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老年人合理用藥》課件
- 實驗動物生物樣本采集規范
- 《酸和堿化學性質》課件
- 大數據與會計函授專科畢業實習報告
- 6.3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說課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 2024及往年真題六西格瑪綠帶復習題及答案
- 失業保險制度對促進就業的實際影響的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