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工藝規程及指導書案例_第1頁
MT工藝規程及指導書案例_第2頁
MT工藝規程及指導書案例_第3頁
MT工藝規程及指導書案例_第4頁
MT工藝規程及指導書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磁粉工藝規程和

操作指導書編制要求及案例

王玉梅開封中環工程檢測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4月2023/2/42

內容提要

1、無損檢測工藝文件的要求2、MT工藝規程的編制3、MT操作指導書的編制4、MT操作指導書編制案例2023/2/43一、無損檢測工藝文件的要求

按照NB/T47013《承壓設備無損檢測》標準要求,檢測單位應制定無損檢測工藝文件,無損檢測工藝文件包括工藝規程和操作指導書。

1、工藝規程

1.1定義:工藝規程,是指導檢測的技術文件。一個同樣要求的零件,可以采用幾種不同的工藝規程來檢測,但其中總有一種工藝規程在給定的條件下是最合理的,人們把工藝規程的有關內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來,用以指導生產,這個文件稱為“工藝規程”。

1.2作用:工藝規程是組成技術文件的主要部分,是工藝裝備、材料定額、工時定額設計與計算的主要依據,是直接指導檢測的技術法規,它對產品成本、勞動生產率、原材料消耗有直接關系。工藝規程編制的質量對保證產品質量起著重要作用。1.3、編制原則(1)所編制的工藝規程必須保證檢測工作質量,達到相關法規、標準各項技術要求。(2)工藝過程應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3)盡量降低檢測成本。(4)注意減輕檢測人員的勞動強度,保證安全。1.4無損檢測工藝規程

按照NB/T47013.1《承壓設備無損檢測通用要求》標準4.3.2.2條規定;應根據相關法規、產品標準、有關的技術文件和本標準的要求,并針對本檢測單位的特點和技術條件編制工藝規程;工藝規程應按本部分和NB/T47013.2~NB/T47013.13的規定明確其相關因素的具體范圍或要求,如相關因素的變化超過規定時,應重新編制或修訂。2、操作指導書2.1、定義:

操作指導書是指為保證檢測過程的質量而制訂的程序,其針對的對象是具體的作業活動,“過程”可理解為一組相關的具體作業活動如:a)確定檢測人員;b)檢測設備和器材的準備;c)檢測場所和環境條件的檢查;d)安全防護的準備;e)檢測對象的準備;f)檢測操作;g)檢測設備復核(有要求時);h)檢測結果的評定;i)填寫檢測記錄;2.2、操作指導書的作用

是指導保證過程質量的最基礎的文件和為開展純技術性質量活動提供指導。按照“最好,最實際”原則,采用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獲得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綜合效果。2.3、無損檢測操作指導書的要求

應根據工藝規程并結合檢測對象的具體檢測要求編制操作指導書;操作指導書的內容應完整、明確和具體;操作指導書的首次應用時應進行工藝驗證,驗證可采用對比試塊、模擬試塊或直接在檢測對象上進行。二、工藝規程的編制1、工藝規程內容:按照NB/T47013.1標準規定,無損檢測工藝規程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a)工藝規程版本號;b)適用范圍;c)依據的標準、法規或其他技術文件;d)檢測人員資格要求;e)檢測設備和器材,以及檢定、校準或核查的要求及運行核查的項目、周期和性能指標;f)工藝規程涉及的相關因素項目及其范圍;g)不同檢測對象的檢測技術和檢測工藝選擇,以及對操作指導書的要求;h)檢測實施要求:檢測時機、檢測前的表面準備要求、檢測標記、檢測后處理要求等;i)檢測結果的評定和質量分級;j)檢測記錄的要求;k)檢測報告的要求;l)編制者(級別)、審核者(級別)和批準人;m)編制日期。

2、工藝規程編制的具體要求2.1、工藝規程版本號

按照檢測機構質量體系文件規定對工藝規程進行編號,并含有版本號。版本號是為了明示有效性。2.2、適用范圍要根據工藝規程涉及的相關因素項目確定。不同的檢測方法。相關因素不同;如磁粉檢測相關因素:10項a)被檢測對象(形狀、尺寸、材質等);b)磁化方法;c)檢測用儀器設備;d)磁化電流類型及其參數;e)表面狀態;f)磁粉(類型、顏色、供應商);g)磁粉施加方法;h)最低光照強度;i)非磁性表面反差增強劑(使用時);j)黑光輻照度(使用時)。

由此可見工藝規程與過去的通用工藝規程不同、應根據相關因素的要求對不同的方法、不同類別的檢測對象編制若干項工藝規程。2.3、編制依據的標準、法規或其他技術文件NB/T47013-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本機構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等2.4檢測人員資格要求

資格、數量、職責2.5、檢測設備和器材,以及檢定、校準或核查的要求及運行核查的項目、周期和性能指標。注重檢測設備和器材的適用性和完好狀態。2.6、不同檢測對象的檢測技術和檢測工藝選擇,以及對操作指導書的要求;2.7、檢測實施要求:檢測時機、檢測前的表面準備要求、檢測標記、檢測后處理要求等;

應根據相關規范要求、確定檢測時機;

根據檢測方法確定表面準備要求;

規定檢測部位和檢測結果標記

根據檢測對象和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確定后處理要求。2.8、檢測結果的評定和質量分級;按照相關規范標準評定檢測結果和質量分級。如RT的Ⅱ級、Ⅲ;UT的I級、Ⅱ級;MT、PT的I級合格等.2.9檢測記錄的要求及檢測報告的要求;按照各檢測方法標準的規定內容

2.10、編制者(級別)、審核者(級別)和批準人;

無損檢測工藝規范的編制、審核及批準應符合相關法規或標準的規定。

工藝規程采用三級簽字:編制Ⅲ級,審核Ⅲ級,批準為技術負責人。2.11、編制日期。三、操作指導書的編制

1、操作指導書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a)操作指導書編號;

b)依據的工藝規程及其版本號;

c)檢測技術要求:執行標準、檢測時機、檢測比例、合格級別和檢測前的表面準備;d)檢測對象:承壓設備類別,檢測對象的名稱、編號、規格尺寸、材質和熱處理狀態、檢測部位(包括檢測范圍);

e)檢測設備和器材:名稱和規格型號,工作性能檢查的項目、時機和性能指標;f)檢測工藝參數;

g)檢測程序;

h)檢測示意圖;

i)數據記錄的規定;j)編制者(級別)和審核者(級別)k)編制日期。

2、操作指導書編制的通用要求2.1、操作指導書編號;(XXXXXX-XXXX)

2.2、依據的工藝規程及其版本號;

(XXXXXX-XXXX)

2.3、檢測技術要求:執行標準:NB.T47013.4-2015檢測時機:滿足規范、標準規定;如焊后、焊后24小時、焊后36小時等。如除非另有規定,焊接接頭的滲透檢測應在焊接完工后或焊接工序完成后進行。對有延遲裂紋傾向的材料,至少應在焊接完成24h后進行焊接接頭的滲透檢測。緊固件和鍛件的MT、PT一般應安排在最終熱處理之后進行。檢測比例-XX%或100%合格級別-I級等檢測前的表面準備-根據標準要求,按照不同的檢測方法進行規定。檢測技術等級-A\B\C2.4、檢測對象:承壓設備類別,檢測對象的名稱、編號、規格尺寸、材質和熱處理狀態、檢測部位(包括檢測范圍);

2.5、檢測設備和器材:名稱和規格型號,工作性能檢查的項目、時機和性能指標;2.6、檢測工藝參數;

按照標準規定,根據各檢測方法的要求進行編制。2.7、檢測程序;

按照標準規定,根據各檢測方法的要求進行編制。2.8、檢測示意圖;

方法的示意圖2.9、數據記錄的規定;

按照標準規定,根據各檢測方法的要求進行編制。2.10、編制者(級別)和審核者(級別)

操作指導書兩級簽字:Ⅱ級/責任師(Ⅱ級)2.11、編制日期。3、磁粉檢測操作指導書內容

應根據工藝規程的內容和被檢工件的檢測要求編制操作指導書,其內容除滿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至少還應包括:A)檢測區域和表面要求;b)檢測環境要求;c)檢測技術要求:靈敏度試片顯示,磁化方法,磁化規范,磁化時間等;d)磁粉或磁懸液的施加方法;e)磁痕觀察條件;f)退磁要求。

MT操作指導書在首次應用前應采用標準試件進行工藝驗證,以確認是否能達到標準規定的要求。3.1、NB/T47013.4對磁粉操作指導書編制

設備器材及檢測方法的具體要求3.1.1、主要設備A)磁軛提升力

當使用磁軛最大間距時,交流電磁軛至少應有45N的提升力;直流電(包括整流電)磁軛或永久性磁軛至少應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軛至少應有118N的提升力(磁極與試件表面間隙為小于等于0.5mm)。B)黑光燈

當采用熒光磁粉檢測時,使用的黑光燈在工件表面的黑光輻照度應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其波長應為315nm~400nm,峰值波長約為365nm。黑光源應符合GB/T5097的規定。C)黑光輻光照度計

黑光輻光照度計用于測量黑光的輻照度,其測量的波長范圍應至少在315nm~400nm的內,峰值波長約為365nm。

3.1.2磁粉

磁粉應具有高磁導率、低矯頑力和低剩磁,非熒光磁粉應與被檢工件表面顏色有較高的對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等其他要求應符合JB/T6063的規定。3.1.3磁懸液

磁懸液濃度應根據磁粉種類、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檢工件表面狀態等因素來確定。一般情況下,磁懸液濃度范圍應符合表1的規定。測定前應對磁懸液進行充分的攪拌。

表1磁懸液濃度磁粉類型配制濃度,g/L沉淀濃度(含固體量),mL/100mL非熒光磁粉10~251.2~2.4熒光磁粉0.5~3.00.1~0.4195.NB/T47013.4標準條款3.2被檢工件表面的準備

工件被檢區表面及其相鄰至少25mm范圍內應干燥,并不得有油脂、污垢、鐵銹、氧化皮、纖維屑、焊劑、焊接飛濺或其它粘附磁粉的物質;表面的不規則狀態不得影響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否則應做適當的修理,修理后的被檢工件表面粗糙度Ra≤25μm。

如被檢工件表面有非磁性涂層,如能夠保證涂層厚度不超過0.05mm,經檢測單位(或機構)技術負責人同意和標準試片驗證不影響磁痕顯示后可帶涂層進行磁粉檢測,并歸檔保存驗證資料。205.NB/T47013.4標準條款3.3檢測方法3.3.1檢測方法分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條件,磁粉檢測方法的分類如表5所示;

表5磁粉檢測方法分類分類條件磁粉檢測方法施加磁粉的載體干法(熒光、非熒光)、濕法(熒光、非熒光)施加磁粉的時機連續法、剩磁法磁化方法軸向通電法、觸頭法、線圈法、磁軛法、中心導體法、偏心導體法、復合磁化法(交叉磁軛法或交叉線圈法)215.NB/T47013.4標準條款3.3.2干法

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電流或磁軛進行連續法檢測;采用干法時,應確認檢測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

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動或電動噴粉器以及其他合適的工具來進行。磁粉應均勻地撒在工件被檢面上;磁粉不應施加過多,以免掩蓋缺陷磁痕。在吹去多余磁粉時不應干擾缺陷磁痕。。225.NB/T47013.4標準條款3.3.3濕法

濕法主要用于連續法和剩磁法檢測。采用濕法時,應確保整個檢測面被磁懸液濕潤。

磁懸液的施加可采用噴、澆、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均不應使檢測面上磁懸液的流速過快。235.NB/T47013.4標準條款3.3.4連續法

采用連續法時,磁粉或磁懸液的施加和磁痕顯示的觀察應在磁化通電時間內完成,且停施磁粉或磁懸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磁化通電的時間一般為1s~3s,且為保證磁化效果應至少反復磁化兩次。3.3.5剩磁法1)剩磁法主要用于材料矯頑力大于等于1kA/m,且磁化后其保持的剩磁場大于等于0.8T的被檢工件檢測。2)采用剩磁法時,磁粉或磁懸液應在通電結束后施加,一般通電時間為0.25s~ls。施加磁粉或磁懸液之前,任何鐵磁性物體不得接觸被檢工件表面。3)采用交流磁化法時,應配備斷電相位控制器以確保工件的磁化效果。245.NB/T47013.4標準條款3.3.6交叉磁軛法1)使用交叉磁軛裝置時,四個磁極端面與檢測面之間應保持良好貼合,其最大間隙不應超過0.5mm。連續拖動檢測時,檢測速度應盡量均勻,一般不應大于4m/min。2)使用交叉磁軛一般采用移動的方式磁化工件,磁懸液的施加應覆蓋工件的有效磁化場范圍,并始終保持處于潤濕狀態,以利于缺陷磁痕的形成。3)磁痕的觀察應在磁化狀態下進行,以避免已形成的缺陷磁痕遭到破壞。4)應使用標準試片對交叉磁軛法進行綜合性能驗證,驗證時宜在移動的狀態下進行;當移動速度、磁極間隙等工藝參數的變化有可能影響到檢測靈敏度時,應進行復驗。255.NB/T47013.4標準條款4、磁粉檢測操作指導書具體要求根據NB/T47013.1和NB/T47013.4兩部分對操作指導書的要求;磁粉操作指導書應具備的內容如下:4.1操作指導書編號4.2依據的工藝規程及其版本號;

4.3檢測對象:承壓設備類別,檢測對象的名稱、編號、規格尺寸,材質和熱處理狀態、工件溫度,檢測部位(包括檢測范圍);

4.4檢測技術要求:執行標準、合格級別、檢測時機、檢測比例檢測方法、磁化方法、磁化規范工藝性能檢查4.5、磁粉檢測設備器材的要求按照方法選擇的磁粉檢測設備及性能要求,磁粉及磁懸液質量及配制要求

靈敏度試片

黑光燈(使用時)4.6、檢測程序、技術參數磁粉檢測操作的基本步驟及技術參數:a)預處理;b)磁化;c)施加磁粉或磁懸液;d)磁痕的觀察與記錄;e)缺陷評級;f)退磁;g)后處理。6.7、數據及記錄規定6.8、檢測示意圖8.9、人員簽字、級別、日期要求四、磁粉檢測操作指導書案例一、高壓天然氣壓力管道用螺旋埋弧焊鋼管,規格為Φ529×10mm,結構尺寸如圖1所示,材料牌號為X70(抗拉強度:σb=570MPa)。采用磁粉檢測檢查鋼管螺旋焊縫及熱影響區的外表面缺陷。檢測比例100%,檢測標準為NB/T47013.4—2015,驗收級別為?級。請根據工件特點選擇最適宜的方法編寫磁粉檢測操作指導書。

圖1:

螺旋埋弧焊鋼管現有如下探傷設備與器材:CYE-1單磁軛磁粉探傷儀、CDE—ⅡE旋轉磁場磁粉探傷儀、CY-1000型觸點式磁粉探傷儀、CYD-3000移動式磁粉探傷機。黑光燈。YC2型熒光磁粉、黑磁粉、BW-1型黑磁膏、水、煤油、LPW-3號油基載液。A1、C、D型試片。磁懸液濃度測定管。 2023/2/429

磁粉檢測操作指導書

操作指導書編號:CZZDS-MT001-2016工藝規程編號:GYGC-MT01-2016

工件信息工件名稱螺旋埋弧焊管

規格Φ529×10mm工件編號/材料牌號X70

設備類別壓力管道工件溫度常溫檢測部位外表面焊縫及熱影響區

熱處理狀態消除應力熱處理技術要求檢測方法濕式連續法磁化方法磁軛法電流種類交流電磁化規范提升力≥45N并利用A型試片校驗靈敏度

執行標準NB/T47013.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