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山東省青島市第四十八中學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蘇聯是20世紀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國家。下列關于它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十月革命后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是社會主義代議制度的形式B.列寧是蘇聯的建立者,戈爾巴喬夫是它歷史上唯一的總統C.莫斯科戰役的勝利使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了第一次重大失敗D.1936年確立的斯大林模式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中被徹底廢除參考答案:D工兵農代表蘇維埃是代議制的形式,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922年,蘇俄改名為蘇聯,當時的領導人是列寧,戈爾巴喬夫改革期間,取消了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他自己從“總書記”變成了“總統”,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莫斯科戰役重創了德軍,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2.《新華字典》是中國最為普及的一部工具書,其中一次修訂增加了如中國夢、正能量、基層民主、市場經濟、城鎮化社區、低保、3G手機、期貨交易、超市等上百個新詞。這些新增的信息本質上反映出A.體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要求B.“雙百”方針遭到重大破壞C.各條戰線撥亂反正的具體體現D.改革開放新時期政治經濟新氣象參考答案:D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材料反映的是中國現代文化領域出現的現象,一定時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決定的,“中國夢、正能量、基層民主、市場經濟、城鎮化社區、低保、3G手機、期貨交易、超市等上百個新詞”都屬于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氣象,故D正確;A、B、C三項不符合史實。3.法國外交部長提出建立一個小規模試驗廠,將為法國、德國、比利時和盧森堡這四個國家所分割的萊茵河流域的煤鐵資源合并起來,做到使戰爭“不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從而減輕法國對工業復興的西德的擔憂。為此他們簽訂了(
)A.《凡爾賽和約》
B.《巴黎條約》C.《歐洲聯盟條約》
D.《布雷頓森林協議》參考答案:B4.1930年4月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聯合發動反對蔣介石的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人乘機提出把組織工人罷工、組織地方起義、組織兵變等作為革命的中心策略來抓。這表明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人A.對中國革命的任務認識模糊B.能從時局出發做出正確決策C.對革命形勢的估計明顯錯誤D.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參考答案:C據材料“1930年……中共中央領導人乘機提出把組織工人罷工、組織地方起義、組織兵變等作為革命的中心策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敵我力量對比仍然是敵強我弱,正確的革命道路應該是農村包圍城市,故這說明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對革命形勢的估計明顯錯誤,故C項正確;材料主旨不是說明中國革命的任務,而是反映革命的道路和策略,故A項錯誤;組織工人罷工、組織地方起義并不是當時的正確決策,故B項錯誤;在此之前中國共產黨已經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故D項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扣住題干的時間:1930年,再正確理解材料關鍵信息“組織工人罷工、組織地方起義、組織兵變等作為革命的中心策略”,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工農武裝割據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錯誤選項,得出正確答案。5.下列關于羅馬法的表述,錯誤的是(
)A.《十二銅表法》的誕生,使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B.成文法和萬民法的誕生,都是平民與貴族長期斗爭的結果C.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民法大全》匯編于東羅馬帝國時期,標志著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
參考答案:B6.“這些作家想象力豐富,注意通過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情感世界。他們的作品對下層勞動人民寄予深切同情,盡管用人道主義道德感化去改變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卻極富感召力,給人以巨大的鼓舞。”下列作品與材料所指屬于同一流派的是A.B.
C.D.參考答案:答案:A分析:材料“這些作家想象力豐富,注意通過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情感世界”描述的作品風格是浪漫主義,《巴黎圣母院》屬于浪漫主義風格,故A項正確;《人間喜劇》是現實主義風格,與材料描述的浪漫主義風格不符,故B項錯誤;《母親》是蘇聯的革命文學,不符合材料描述的浪漫主義文學,故C項錯誤;《等待戈多》是現代主義的荒誕派,與材料描述的浪漫主義風格不符,故D項錯誤。學%7.史籍中有關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記載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長年不問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萬歷二十年之后,溺志貨財,厭惡言官,晏處深宮,不再上朝……如此眾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歷史卻延續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穩定。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加強 B.封建經濟得到較大發展C.行政的運行機制日益完善 D.宋明理學發展到新階段參考答案:考點:1S:明朝的內閣.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專制制度加強,主要考查對明朝內閣的運行機制的理解.解答:根據所學,明朝設內閣,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具體職責是幫助皇帝閱看各機關送來的章奏和執行封駁的工作,根據皇帝的意圖草擬處理意見等等,把處理意見最后報皇帝決斷,在一般情形下,相當于代皇帝處理政事,但決策權在皇帝,故皇帝不上朝而掌握一切大權,內閣在前臺運作,皇帝在背后實際操縱,說明當時行政的運行機制較完善.因此本題C項符合.A項是實質,不是原因,BD項與題意無關,故ABD排除.故選C.8.徐光啟在其翻譯的《幾何原本》序言中寫道:“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人不當學。”這表明徐光啟主張
A.大量翻譯西方書籍
B.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C.運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國
D.傳播西方基督教參考答案:B9.二戰后美國外交官凱南形容:“美國是鯊魚,蘇聯是老虎,二者雖然都很兇猛,卻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環境里,暫時不會兵戎相見。”凱南評述的是美蘇:A.都成為超級大國B.進行冷戰對峙
C.共同對付法西斯D.軍事實力接近參考答案:B10.“鐵流兩萬五千里,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鍛煉成一只不可戰勝的力量。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這段歌詞描述的是A.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的武裝斗爭
B.長征時期工農紅軍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C.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敵后抗日
D.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參考答案:C11.《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對當代世界秩序這樣描述:“意識形態不再重要,各國開始發展新的對抗和協調模式。為此,人們需要一個新的框架來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沖突’模式似乎滿足了這一需要。”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為A.兩極格局
B.單極世界
C.多極化和多元化D.“一超多強”參考答案:C12.有人認為:“孫行者固然要受緊箍咒的約束,而唐僧如何應用緊箍咒,似亦有拘束之必要,……這是《西游記》的漏洞,其實就是吾國政治的漏洞。”材料中“漏洞”指的是A.貴賤等級分明B.官員素質低下C.權力缺乏制衡
D.自由受到束縛參考答案:C解析:題干關鍵“唐僧如何應用緊箍咒,似亦有拘束之必要”表明作者主張對唐僧應用緊箍咒的隨意性應加以限制,政治漏洞即權力缺乏監督容易滋生腐敗。故本題選C。【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學生材料信息獲取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由對唐僧無限使用緊箍咒權力的反思理解當今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13.2010年5月11日,英國新任首相大衛·卡梅倫成為自1812年利物浦勛爵之后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下列有關英國首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任前要得到英王的批準
B.不僅掌握行政權,還通過國王掌握立法權
C.如果議會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
D.對議會負責,但有權解散議會參考答案:B14.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歷史三峽論”,將四千多年來中國政治形態變遷分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階段。“從封建轉帝制,發生于商鞅與秦皇漢武之間,歷時約三百年”。下列各項中屬于這一轉型時期特征的是A.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
B.血緣政治向地緣政治轉變C.天下盟主向天下共主轉變
D.神權政治向世俗政治轉變參考答案:A15.大蕭條下,西方國家通過征收關稅、制定進口限額等措施,希望使經濟實現某種程度的自給自足。二戰結束時,西方國家建立關貿總協定,希望各國降低關稅,減少貿易限額,削弱貿易壁壘。這一變化A.是應對關稅壁壘加重經濟困境的產物 B.是應對法西斯主義威脅各國安全的結果C.說明國際關系決定各國經濟政策調整 D.說明自由放任主義取代了經濟民族主義參考答案:A依據題意結合所學可知,面對1929年經濟大危機,西方國家紛紛提高貿易壁壘,這些措施不僅沒有擺脫經濟危機反而加重了經濟危機并造成西方國家間矛盾尖銳,因此二戰后西方國家建立關貿總協定是應對關稅壁壘加重經濟困境的產物,故A項正確。16.有人這樣評論當時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廢除,宰相就會用古代圣人賢君的德行來勸諫君主,君主就不會肆無忌憚。據此可知,他主張()A.限制君權
B.削弱相權
C.實行君主立憲制
D.廢除三省六部制參考答案:A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和描述、闡釋歷史事物的能力。題干所給材料敘述了:如果宰相存在就能對君主進行勸諫。符合這一內容的為A項“限制君權”。B項“削弱相權”與材料中“宰相會用古代圣人賢君的德行來勸諫君主”這一信息不符,故錯誤。君主立憲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而材料給出的是對君主進行“勸諫”,這并不意味著樹立了人民主權,故C項錯誤。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為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刑部和工部。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故D項錯誤。17.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東歐國家紛紛更改國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改名為匈牙利共和國(1989年10月);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1989年12月);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改名為保加利亞共和國(1990年11月)……“更名潮”說明這些國家A.政治體制的變革
B.社會制度的變化C.對外政策的調整
D.共產黨失去政權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改名為匈牙利共和國(1989年10月);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1989年12月);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改名為保加利亞共和國(1990年11月)…”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東歐劇變的歷史.東歐劇變的實質是社會制度的變化,即有社會主義國家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故選B。A項不符合史實;C項與東歐劇變無關;D項不是本質的動向。考點: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東歐劇變18.“17世紀和18世紀初,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紀末,歐洲人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自然資源的豐富
B.中西交流的加強
C.工業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場的形成參考答案:C19.毛澤東在《關于政協的性質和任務》(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寫到:有些人認為政協的作用不大了,政協是否還需要成了問題。現在證明是需要的。毛澤東認為政協需要存在的原因是()A.全國人大尚未建立
B.有利于擴大民主政治的基礎C.多黨制優于一黨制
D.政協參與國家立法參考答案:B【考點】現代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954年9月一屆人大已經召開,故A項錯誤;政協代表其他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并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繼續存在,有利于擴大民主政治的基礎,故B項正確;中國沒有實行多黨制,故C項錯誤;政協的職能主要是政治協商,不能參與國家立法,故D項錯誤。20.一位學者說:在20世紀的大幕拉開的時候,當時的世界大國們在東方進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體亮相.“這一集體亮相”帶來的重要后果是()A.打開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B.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英國實現了對印度的占領D.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參考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對中國的影響.【解答】依據題干“在20世紀的大幕拉開的時候”即20世紀初,“世界大國們集體亮相”說明西方世界大國集體侵略中國,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以確定這一事件指的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給中國帶來的重要后果是使得中國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B項正確.AC兩項與中國無關,應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無關,故D項排除.故選B.21.隋唐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據毛漢光統計,當時以科舉出身者而言,69%為士族,13%為小姓,寒門占18%。這說明A.隋唐政治仍有貴族政治特點
B.隋唐選舉不再看重出身門第C.隋唐科舉實現了社會的平等
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圍的普及參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科舉制。科舉制只是給以寒門以機會,并沒有體現教育大范圍的普及,故A項錯誤;以科舉出身者而言,69%為士族,可以看出選舉仍然看重出身門第,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69%為士族,13%為小姓,寒門占18%”體現了出身門第的士族占主流,寒門機會較少,沒有實現社會的平等,故C項錯誤;科舉制仍然維護封建統治者利益,就科舉出身者而言,69%為士族占主流,體現了貴族政治的特點,故D項正確。22.黃宗羲觀察到當時江浙地區出現了明顯的“兄弟異居”的現象,甚至“危亡不相知,饑寒不相恤”。對于這種現象理解正確的是A.專制主義高壓下傳統大家族難以為繼
B.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了傳統家庭結構C.啟蒙思想推動了小家庭模式的出現
D.西方觀念影響下社會風俗產生變化參考答案:B23.觀察右圖,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反映了梭倫頒布減負令后貴族不滿B.有利于維護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C.打破了舊氏族貴族階層的政治特權D.被放逐的人將永遠地離開雅典城邦參考答案:B圖片反映的是克里斯提尼時期的陶片放逐法,A項與圖片內容不符,故A項錯誤;陶片放逐法有利于維護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故B項正確;打破了舊氏族貴族階層的政治特權是梭倫改革時期,故C項錯誤;被放逐的人將永遠地離開雅典城邦說法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24.在價值層面上,貴族化是宋明理學的根本特征,理學家否定現實社會中個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價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學者在價值取向上正好與之相反,肯定“財之與勢固英雄之所必資,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稟賦之自然”。這說明A.經濟發展導致思想變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學主流C.理學認為人性違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學得到發展參考答案:A材料肯定“財之與勢固英雄之所必資,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稟賦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市民階層的基本認識,故選A;世俗化不是明末儒學的主流,明末儒學的主流應是理學思想,故排除B;C只說到了題干的部分內容,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題干說的是儒學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學,故D與題意不符,所以排除。25.《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是,須副署之。”這一規定說明《臨時約法》的頒布①目的是限制袁世凱②是要實行內閣總理制③決定實行三權分立④說明主權屬于國民全體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參考答案:A26.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地原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灌木叢林。聯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國會大廈建在全城最高點“國會山”上,在其兩側分別是總統府和聯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時各州名稱命名的15條大道由內向外輻射,覆蓋全城。華盛頓的建筑規劃體現的美國政治文化是(
)
A.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
B.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
C.議會中心與共和意識
D.平等獨立的州權觀念
參考答案:B略27.下圖所示城市繁榮景象出現于A.漢代的長安B.唐代的揚州C.北宋的東京D.明代的北京參考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制的社會風俗畫,其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因此C選項正確。其他選項不符合所學史實,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28.鴉片戰爭之后,馬克思曾斷言不平等條約不能擴大英國和歐美對華的商品輸出。1847年,歐洲爆發經濟危機。英國議會選出的專事中英貿易調查組得出的結論是:用銀子來支付鴉片足以使華人的一般貿易遭受巨大損失,而絲和茶則能抵償其余商品的價值。由此可見,當時的中英貿易A.英國有明顯的優勢B.中國處于出超地位C.受到了經濟危機的沖擊D.未滿足列強的預期參考答案:D由材料“絲和茶則能抵償其余商品的價值”可知在鴉片戰爭后的中英貿易中,僅中國出口的絲茶就能抵償英國向中國輸出的出鴉片以外的商品的價值,說明英國商品在中國銷量有限,D符合題意;A與材料所述不符;材料沒有貿易總額的比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結論,B不正確;材料沒有反映經濟危機的影響,C不正確。點睛:鴉片戰爭后,隨著通商口岸的開放,外國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但由于自然經濟的抵制作用,外國商品并沒有像西方國家想象的那樣在中國暢銷,基于此其要求進一步的打開中國的市場,為此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29.張謇創辦大生紗廠,不僅在籌建期間曾借用公款,而且開廠以后還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內,不準別家設立紗廠”的壟斷權。1904年,上海紡織業資本家朱疇擬在祟明增設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競出面替張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見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務派創辦工業
B.封建勢力阻礙民族工業健康發展C.民族資本家之間的自由競爭日趨激烈
D.近代民族工業沒有擺脫外來勢力控制參考答案:B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題干信息“張謇依仗清政府取得壟斷權”“清政府商部競出面替張謇加以阻止”可知,封建勢力阻礙民族工業健康發展,故B項正確;張謇創辦大生紗廠不屬于洋務企業,故A項錯誤;C項中的“自由競爭”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外來勢力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30.列寧指出,商業“是我國經濟生活的試金石,是無產階級先頭部隊同農民結合的唯一可能的環節,是促使經濟開始全面高漲的唯一的可能的紐帶”.為此,蘇維埃俄國調整了當時的經濟政策,這一政策()A.結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余糧收集制B.允許市場發揮作用,體現逐步過渡的思想C.推行集體農莊制度,大力發展商品經濟D.全力發展重工業,抵制法西斯德國侵略參考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蘇俄(聯)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通過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特點進行比較,利用排除法可選出答案.【解答】結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后實行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所以A項表述有誤;CD均是在斯大林時期,因此不符合列寧這一限制條件,故排除CD項;蘇俄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經歷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戰時共產主義取消一切商品貿易,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商品貨幣關系.只有新經濟政策才恢復商品貿易,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經濟,因此B項正確.故選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學習歷史,重在培養史料分析和歷史思維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賦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剝奪他們的榮譽,也未曾給予過多的尊榮,權勢之士因為財富遭受嫉妒,我保護他們免受一切危厄,我堅持立場,不偏不倚,不允許任何一方恃強凌弱。——梭倫材料二、如果說(宋朝)前后有什么變化,那就是統治階級已從貴族轉變成了官吏,專制制度變得更有效,……最主要的原因卻是科舉制度。宋朝統治者為個人參加科舉考試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當時的考卷以數碼代替人名,并且謄抄出來以防因筆跡泄露而發生舞弊現象,大大擴充了建立在個人才干基礎上的官僚體制。——摘編自費正清的《中國:傳統與變遷》材料三、第7條雇員應擁有為了集體談判或其他互助或保護的目的而自我組織起來的權利,擁有通過他們自己選擇的代表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第8條符合下列條款之一的,將被視為雇主對勞工的不正當行為:1干預、遏制或威脅雇員履行第七條保證的權利;……3在雇傭或就業期或在就業的條件或情況方面實行歧視,以鼓勵或阻礙任何勞工組織的會員;4因雇員根據本法提出控告或憑證而解雇或進行歧視;……——1935年美國頒布的《全國勞動關系法》⑴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梭倫為使人民得到“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和權勢之士“免受一切危厄”,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試分別列舉其中一項,并簡要予以評價。(8分)⑵根據材料二,概述宋代科舉制度的進步之處,并結合宋代相權演變的史實,指出使“宋代專制制度變得更有效”的相關措施。(8分)⑶簡要歸納材料三的核心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法案出臺的積極作用。(8分)⑷綜上,請用一句話概括三則材料所貫穿的主題。(2分)參考答案:⑴(8分)措施:“人民”方面:頒布“解負令”,使那些因貴族盤剝而淪為債務奴隸的人重獲自由;設立“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設立陪審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訴。(2分,寫出其中一項即可)“權勢之士”:實行一系列措施促進工商業的發展;按每年收入多少將雅典公民分為四個等級,前三個等級可以擔任政府官職和參選“四百人會議”。(2分,寫出其中一項即可)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貴族專權的局面,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未能徹底化解社會矛盾。(每點2分,寫出其中兩點即可,共4分)⑵(8分)進步之處:政府提供更多的機會;(1分)考卷以數碼代替人名,并且加以謄抄,可以有效地防止考官在評選時作弊。(1分)使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士人從政,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分)相關措施:科舉制度的完善(2分);為分散宰相權力,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設樞密院,管軍事;設三司以總理財政(以上三點每點2分,寫出其中1點即可)。⑶(8分)核心觀點:工人有組織工會、集體談判的權利;雇主不得干預、遏制工人的權利。(4分)積極作用:是美國工人運動贏得的一個重大勝利;是羅斯福為緩和勞資矛盾而取得的一項改革成果。(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⑷(2分)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是制度建設的重要目標。(2分,如答“追求自由平等”可以給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32.【歷史-選修I:歷史上重大改革回哞】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承天太后,名蕭綽,遼景宗皇后,江圣宗生母,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執掌朝政40年,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執政期間,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諸部有才能的貴族,而且重視任用漢官,逐漸將科舉取士作為選官方式之一。參考宋朝制度和法令,確立了官員考核辦法,摒除不利于封建統治的舊制,增加維護封建秩序的內容,不斷完善訴訟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機構。多次以詔旨倡導忠、孝、節、義等封建意識形態和行為規范,改變游牧民族中貴壯賤老、別籍異居、收母執嫂的傳統。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護農田、獎勵墾荒和減輕賦役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遼歷代皇帝都意奪取黃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與北宋簽訂“澶州之盟”,確立了兄弟之國的政治關系,開展互市貿易,遼朝逐漸進入了全盛時期。——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遼承天太后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遼承天太后政革的歷史影響。參考答案:(1)重視團結漢族士人;學習中原王朝的制度;倡導儒家文化,改變契丹舊俗;重視農業,輕徭薄賦;調整與北宋的關系。(2)學習漢族先進制度和文化,推進了遼朝的封建化進程;與北宋保持長時間的和平局面,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社會發展;加速了北部民族地區的開發,促進經濟的發展,鞏固了統治,增強了遼朝的國力,使之逐漸進入全盛時期。(1)題目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由材料中的“重視任用漢官”可得出重視團結漢族士人;由“逐漸將科舉取士作為選官方式之一”、“參考宋朝制度和法令,確立了官員考核辦法”等信息可以得出學習中原王朝的制度;由“多次以詔旨倡導忠、孝、節、義等封建意識形態和行為規范,改變游牧民族中貴壯賤老、別籍異居、收母執嫂的傳統”可以得出倡導儒家文化,改變契丹舊俗;由“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護農田、獎勵墾荒和減輕賦役負擔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得出重視農業,輕徭薄賦;由“承天太后與北宋簽訂‘澶州之盟’,確立了兄弟之國的政治關系,開展互市貿易”可以得出調整與北宋的關系。(2)題目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應該根據所學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原則和方法,就承天太后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分別評價和分析,如:學習漢族先進制度和文化,對遼朝發展來說就是推進了遼朝的封建化進程;由改善與北宋之間的關系來看,結果與北宋保持長時間的和平局面,這符合人民愿望,也有利于社會發展。還有就是整體上來評價這些改革措施對遼朝的影響,即加速了北部民族地區的開發,促進經濟的發展,鞏固了統治,增強了遼朝的國力,使之逐漸進入全盛時期。點睛:選修模塊的考題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創設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據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和相關分析問題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況下,考查內容均不是選修課本上的基本史實。這就需要考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所學分析問題的方法,將所學相關時空范圍的必修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遷移過來回答有關問題。當然,也有部分問題是通過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的。總之,選修的題目需要活學活用,沒有選修教材的知識作為依托,考查內容和形式有很大的自由度。這希引起考生的關注。33.(12分)【必修一】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繼續承認國民黨政府,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副國務卿韋伯、國務卿艾奇遜先后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沒有作出“接受國際義務”的諾言,美國政府暫時不能決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于二戰后的時局)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中說:“一個國家,不在美國領導的陣營內,便在蘇聯的陣營內,任何中間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蘇對抗的格局使中國沒有中間道路可以選擇。
一一謝益顯《中國當代外交史》材料二
1969年,毛(中國)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個轉折點。毛給當時的四位解放軍大元帥(陳毅,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分析當前的國際局勢和中國的戰略選擇。四大元帥引用了《三國演義》中一本當時的禁書,但他們肯定毛熟讀過“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議與當時的頭號敵人美國打開關系。……在中國與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沖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們用圍棋的概念化解了戰略包圍的威脅。—一基辛格《論中國》材料三
拜登副總統去年訪華后為《紐約時報》撰文,題為《中國的崛起不等于美國的衰敗》,認為中國的成功只會使美國更加繁榮。……2012年新年伊始,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五次點名批評中國……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總統訪華和上海公報發表40周年紀念活動上致辭說,推動中美關系……發展,既是雙方的共同責任,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總之,這是一個中關相互激勵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員工內部保價協議書模板
- 員工食堂勞務合同協議
- 商權使用授權合同協議
- 商品料供貨合同協議
- 哈爾濱奇駿購車合同協議
- 和村里簽建廠合同協議
- 微信授權協議書范本
- 售賣閑置物品合同協議
- 品牌授權代理合同協議
- 畢業協議和勞動合同
- 中藥煎藥室工作制度和流程
- 生產車間主管月度工作總結
- 2025年中考數學幾何模型綜合訓練專題16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婆羅摩笈多模型解讀與提分精練(教師版)
- 手機終端采購合作協議書范本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運營與管理策略
- (高清版)DB21∕T 3485-2021 容器檢驗檢測報告附圖畫法
- 《應收款項減值專題》課件
- 農藝師常規知識培訓課件
- 2025-2030年中國管理咨詢行業十三五發展戰略規劃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孕期產檢流程講解
- 【Flywheel】2024年電商消費趨勢年度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