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東區高三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2015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馬英九握手,意味著海峽兩岸關系又前進了一步。以下關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是()①臺灣當局的決定使兩岸同胞隔絕狀態打破②全國人大常委會首倡兩岸通航、通郵、通商③江澤民發表解決臺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④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識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參考答案:B1987年臺灣當局迫于形勢,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使兩岸同胞隔絕的狀態打破;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告臺灣同胞書》中首倡兩岸三通;2002年江澤民發表解決臺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1992年海峽會和?;鶗_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按照時間排序,選擇B項符合題意。2.阿克頓《自由與權力》一書中說“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強調的是宗教信仰中‘個體的自由’”,這里的“個體的自由”的本質涵義是(
)A.個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賜予的
B.個人可以自由選擇宗教信仰C.好壞優劣取決于個人的尺度
D.個人有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參考答案:D3.唐代《田令》中規定:“諸買地者,不得過本制(一夫百畝)。雖居狹鄉,亦聽依寬制?!魺o文牒輒賣買,財沒不追,地還本主?!贝艘幎ˋ.保護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C.防止了豪強占農民的土地
D.防止了農民賣地逃稅參考答案:答案:B試題分析:注意題干中“諸買地者,不得過本制。雖居狹鄉,亦聽依寬制。其賣者不得更請”。這個“本制”就是《田令》中的有關均平土地的一夫百畝的授田法,即庶人受田不得超過一夫一頃地(八十畝口分、二十畝永業)的配額。因此這是對買地者的限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故選B。題干無從體現是專門針對農民或者地主豪強,排除ACD??键c:古代中國的經濟·土地制度·土地兼并。4.據《輦下歲時記》記載:唐長安“務本坊西門是鬼市,或風雨曛晦,皆聞其喧聚之聲。秋冬夜多聞賣干柴,云是枯柴精也。”唐代的“鬼市”體現了(
)A.工商業市鎮逐漸興起 B.商品經濟高度發展C.商業活動有嚴格限制 D.商業迷信色彩濃厚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商業的發展。此題可用排除法。材料描述的是唐都城長安“務本坊西門”的夜市,不能反映工商業市鎮興起,A項排除;材料描述的是夜市“賣干柴”,不能體現商品經濟高度發展,B項排除;題干中的“鬼市”并不是鬧鬼的意思,D項表述是對材料意思的曲解,排除;只有C項表述符合題意和史實,唐代“市”和“坊”的界限以及開市、閉市的時間都還有比較嚴格的規定,故而“秋冬夜”“賣干柴”被稱之為“鬼市”,正確。故選C。5.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和城市先后開展。與農村相比,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主要體現在A.所有制結構
B.分配原則
C.經營管理方式
D.市場導向參考答案:A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它的突出特點在于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對國有企業改革,改革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出現股份制,A項正確;農村經濟改革也涉及分配原則和經營管理方式的改革,不屬于突破主要體現,排除BC;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所以選A6.下表為中國主要進口貨占進口總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據此可知,當時中國年份總值(1000海關兩)鴉片棉紗谷物面粉糖煙草煤煤油機器鐵路材料車輛其03.00.040.1——0.09——————53.7718807929339.34.60.10.4——1.2——————54.4189012709319.515.39.60.9——1.63.20.3——49.6190021107014.814.37.03.00.53.16.60.7——50191056296512.013.67.74.82.01.84.71.53.848.1A.由被動開放轉為主動引進B.商品經濟基本取代自然經濟C.近代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D.外貿格局被國際環境所左右參考答案:C【詳解】材料數據反映了1870—1910年中國進口棉紗、谷物面粉、糖、煙草、煤、煤油、機器等占進口總值的百分比總體有所上升,這說明當時中國近代工業企業對生產原料、機器設備的需求上升,說明近代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故C正確;材料數據并不能說明中國主動引進外國商品,故A錯誤;1870—1910年中國自然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故B錯誤;1870—1910年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列強對華經濟侵略方式以資本輸出為主,材料數據未涉及資本輸出,故無法體現“外貿格局被國際環境所左右”,故D錯誤。故選C?!军c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仔細分析材料數據,學生應該抓住棉紗、谷物面粉、機器等貨物占進口總值的百分比總體有所上升的關鍵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1870—1910年中國近代工業的生產需求出發,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實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7.德意志海涅《德國,一個冬天的故事》和中國屈原的《離騷》(
)①都是長詩
②都帶有浪漫主義色彩
③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情感
④都反映了國家分裂、社會動蕩的社會現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D8.“在20世紀中期發生的一場持續三年的軍事沖突中,一方自稱為是一次聯合國主持下的警察行動,另一方的數十萬軍隊采用了志愿軍的微妙措辭”。這一沖突是A.美蘇雙方于遠東的直接交戰
B.美蘇冷戰出現的第一次高潮C.北約與華約全面對峙的產物
D.冷戰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熱戰參考答案:D考點: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朝鮮戰爭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A錯誤,朝鮮戰爭中蘇聯沒有直接參戰。B錯誤,因為朝鮮戰爭并不是冷戰。C錯誤,華約出現于1955年,此時朝鮮戰爭已經結束。而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9.西方史學界將中國清朝“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間的歷史”稱為“HighQing”。下列可為這一觀點提供主要依據的是A.農耕經濟高度繁榮,大一統國家進一步鞏固B.中小市鎮向邊疆拓展,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較迅速C.對外交往空前頻繁,中外文化交流漸入佳境D.學術文化全面繁榮,科技成就領先西方國家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HighQing”體現了清朝前期經濟、政治的高度發展,與之相一致的是農耕經濟的繁榮和大一統國家的鞏固,故A正確;清朝前期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故B錯誤;清初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中外交往,故C錯誤;清朝前期科技成就逐漸落后西方國家,仍然停留在傳統科技階段,故D錯誤。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古代農業·明清經濟的發展。10.3.孟德斯鳩認為,共和政體是全體人民或僅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權力的政體;君主政體是由單獨一個人遵照固定的和確立了的法律執政;專制政體是按一個人的意志行使權力。他主張實行的政體是A.民主共和
B.貴族共和
C.君主立憲
D.君主專制參考答案:C11.1973年5月,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向國會作的外交政策報告中,沒有在中國一章中談及臺灣問題,而是在亞洲一章中提到“臺灣人民”,而不是“中華民國”。這說明A.中美兩國有關臺灣問題已經解決B.美國外交遵守“一個中國”原則C.尼克松堅持了中美聯合公報精神D.中美兩國正式建交障礙已清除參考答案:C【詳解】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同年簽署中美聯合公報,美國聲明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3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外交政策報告中,在亞洲一章中提到“臺灣人民”,而不是“中華民國”,說明尼克松堅持了中美聯合公報精神,故C正確;A項中“已經解決”不符合史實,排除A;題干只涉及尼克松個人的堅持,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國外交遵守“一個中國”原則,B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表明尼克松堅持了中美聯合公報精神,無法體現中美兩國正式建交障礙已清除,排除D。12.下列圖片可以反映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的改變是………()
A.土地的使用權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權
D.土地的規模參考答案:A13.“人生是荒誕的,現實是令人惡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充滿恐懼感、迷惘感和孤獨感。所以存在主義特別強調個體自由創造性、主觀能動性,把人的意義、人的價值歸結為人的自由選擇與創造?!毕铝凶髌返娘L格符合上述觀點的是A.《自由引導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格爾尼卡》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人生是荒誕的,現實是令人惡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充滿恐懼感、迷惘感和孤獨感”和結合所學可知,現代主義產生的背景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造成巨大精神創傷,人們在生活中充滿恐懼感、迷惘感和孤獨感,材料描述的是現代主義作品風格,《格爾尼卡》是畢加索的現代主義作品,故D項正確;《自由引導人民》是浪漫主義,《拾穗者》是現實主義,《日出·印象》是印象派作品,排除A、B、C。14.排巫運動發生在近代早期的歐洲,580至1660年間是排巫運動最狂熱的時期。其間,許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為衰老貧困的單身女性?!芭盼走\動”的發生表明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歐洲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學精神高漲C.需要繼續進行反教會斗爭
D.人文精神增強參考答案:A15.某學者指出,雅典民主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在超出個人知識范圍之外的事情上做決策”。與這一“錯誤”出現無關的是()A.直接參政 B.輪番而治 C.集體決策 D.法治原則參考答案:考點: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實質.分析:本題考查對雅典民主政治特點及弊端,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它僅僅是對公民群體而言,而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隸和它國公民,都沒有享有民主的權利;是男性公民的民主;一切公職由選舉和抽簽產生,這種輪番而治極有可能導致極端民主化,導致民主制的衰落.解答:根據所學知識,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表現為公民直接參政,所有公職人員抽簽選舉產生,實行輪番而治,但是忽視公民的政治素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所以造成雅典民主政治最嚴重錯誤的因素有直接參政、輪番而治、集體決策,和法治原則沒有關系.故選D.16.據資料,1918年中國進口的日本紗數量為70891捆,印度紗數量為39251捆;但是到1920年中國進口日本紗為34177捆,印度紗數是為138996捆.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B.政府限制紡織品進口C.抵制日貨運動的高漲D.洋務企業的迅速發展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1918年到1920年兩年之內,中國進口紗數量日本和印度完全相反。日本的迅速下降和印度的提升是深受抵制日貨運動的影響,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A選項時間不對,一戰早已爆發;B選項不符合條件;D選項時間錯誤,洋務運動是上世紀的事情??键c: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抵制日貨運動【名師點睛】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抵制日貨"運動中,所涉及的貨物是相對簡單的,主要是棉紗織品、日用百貨等輕工業產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國的采礦生產。這時期,日本資本對中國的大規模直接輸出相對較少,所以抵制容易發生且易于達到目的。17.右圖顯示的是中國古代某王朝在青藏高原沒置機構加強統治。這個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參考答案:C略18.《左傳》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無覬覦?!狈仙鲜霾牧系臍v史現象是(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參考答案:C
19.亞里士多德曾說人類社會有三種好的國家形式和三種不好的國家形式,它們一一對應,分別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貴族制和寡頭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統治。若以掌權者人數的多寡來區分,那么君主制和暴君制是一個人的統治;貴族制和寡頭制是少數人的統治;共和制和暴民的統治是多數人的統治。試問18世紀的英國是什么政治制度A.君主制
B.共和制
C.寡頭制
D.貴族制參考答案:D20.“美國……刺殺了黃金,偷取了黃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經濟獨裁……美國購買全世界的資源僅需要用美國的印鈔機印出來的一張紙(美元)?!辈牧现凶髡哒J為“美元偷取黃金的生命”,原因最有可能是A.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B.西歐、日本的崛起C.美元的強勢地位D.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參考答案:A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經濟實力空前膨脹,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它企圖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美國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故A項正確;在“美元偷取黃金的生命”期間,西歐和日本尚未崛起,故B項錯誤;美元的強勢地位得益于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排除C項;美元之所以能“偷取黃金的生命”在于美國自身的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無較大關系,故D項錯誤。點睛:抓住關鍵信息“美國……刺殺了黃金,偷取了黃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經濟獨裁”,結合二戰后形成的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的原因分析解答。21.粱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一文中說過:“梁啟超、譚嗣同輩倡民權共和之說,則將其節抄,印數萬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驟變,極有力焉。”材料中的“其書”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A.李贄《藏書》
B.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C.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D.王夫之《讀通鑒論》參考答案:C22.下表為16世紀至17世紀中葉中西科技成就的對比。這反映出當時東西方中國西方1596年刊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637年刊出宋應星的《天工開物》1639年刊出徐光啟的《農政全書》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1628年刊出哈維的《血液循環論》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1687年出版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A.科技發展水平不同 B.文化間的交流加深C.社會發展趨勢不同 D.政治體制本質差異參考答案:C【詳解】從材料中列出的內容來看,此時期中西方科技發展的方向是有區別的,中國趨向于總結,主要注重的是經驗方面,而西方則注重自然科學,尊崇理性精神,是因為社會發展趨勢的不同造成的,故C正確;A無法從材料中的內容得出,排除;在材料沒有體現文化交流的內容,排除B;D錯誤,材料沒有表現出政治方面的內容,排除。23.東漢中期以后,諸帝大多年幼繼位,年壽不長?;实勰暧撞荒苡H政,太后掌握朝政,實際權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長大后不滿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鏟除外戚勢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從而出現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現象實際上反映了A.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B.強化相權帶來嚴重后果C.豪強地主勢力的膨脹D.中央與地方的權力之爭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主旨為東漢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所學可知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在于君主專制制度,選項A正確;外戚宦官專權與相權無關,而且東漢時期相權較弱,選項B排除;材料中外戚宦官專權屬于中央政權之爭,與地方勢力無關,選項C、D排除。【點睛】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根本特征為皇權至高無上,這種特征導致依附皇權的勢力如外戚、宦官會在皇帝怠政、年幼等特殊時期形成專權。24.僧問:如何解脫?禪師曰:誰縛汝?又問:如何是凈土?師曰:誰詬汝?問:如何是涅槃?師曰:誰將生死與汝?與禪師觀點相似的是A、孟子B、董仲舒
C、朱熹D、王陽明參考答案:D宋明理學。本題考查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題干的大意是說:這些所謂被束縛的心靈,骯臟的地方,其實是人心中所認為的,心若是覺得干凈則凈,心里認定骯臟便是骯臟。可見這與心學的思想相似,故D項正確,ABC項錯誤。25.下列圖片是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所展現的不同時期中國形象,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1950年紅色中國的毛1972年尼克松中國之旅1979鄧到訪了2009中國時刻①都體現了中美兩國之間意識形態領域的強烈對抗②折射了中國從一邊倒到全方位外交的發展變化③反映了美國對中國從敵視到建交、合作的過程④展現了中國推動政治多極化格局形成的歷程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參考答案:B依據圖1中“紅色中國的毛澤東”體現中美有意識形態的分歧,但是不能體現中美兩國之間意識形態領域的強烈對抗,故①錯誤;依據“尼克松中國之旅”“鄧到訪了”“中國時刻”說明中美關系的改善,從側面說明中國從建國初期的一邊倒到全方位外交的發展變化,故②正確;圖3中“鄧小平到訪了”反映出美國對中國態度的變化,即從建國初期的敵視到70年代后中美建交、合作的過程,故③正確;圖4中“中國時刻”說明中國六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不能體現中國推動政治多極化格局形成的歷程,故④錯誤;②③正確,故選B。26.對下框材料中《申報月刊》刊載的民國二十二年“統制經濟”的正解,正確的是:A.背景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B.措施是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C.實質是國家干預實行計劃經濟D.效果是幣制改革防止了白銀外流參考答案:B
27.英國史學家狄金森指出,“在論爭中,無論是輝格黨還是托利黨,都逐漸認同、神圣的王權應該淡出英國的政治舞臺,人類的幸福憲政的基礎之上。這就使英國避免了兩個方面的極端權力:絕對的王權和絕對的大眾權力?!边@一觀點是
A.描繪了三權分立的矛盾和斗爭
B.論述了當時頒布憲法的必要性
C.論證了王權不應該“神圣化”
D.說明頒布《權利法案》十分必要參考答案:D28.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里寫道:“這是一個生氣勃勃、富有創造性的時代;在這一時代里,人們寫下偉大的文學、哲學和社會理論著作,這也是中國古代文明形成的時代?!毕铝兴枷胫鲝埐粚儆凇斑@一時代”的的是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B.“仁者,愛人”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參考答案:D29.李大釗在《青春中華之創造》一文中號召青年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由來之歷史,一舉而摧焚之,取從前之文明,一舉而淪葬之,變弱者之倫理為強者之人生,變庸人之哲學為天才之宗教,變‘人’之文明為‘我’之文明”。這說明李大釗A.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明B.全盤肯定西方資產階級文明C.對東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認識D.主張有選擇的吸收西方文明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取由來之歷史,一舉而摧焚之,取從前之文明,一舉而淪葬之,變弱者之倫理為強者之人生,變庸人之哲學為天才之宗教,變‘人’之文明為‘我’之文明”可知,李大釗否定傳統歷史文化,肯定西方文明,這是對東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認識,C項正確。AB項只涉及李大釗單方面的態度,與材料強調對東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認識不符,排除。材料反映李大釗主張全盤肯定西方資產階級文明,而不是有選擇的吸收西方文明,排除D。30.對右面圖示的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A.西方列強侵略手段日趨隱蔽B.工業文明對中國的沖擊C.經濟全球化的到來D.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參考答案:D考點:本題旨在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依據材料中“瓜分領土”的信息可知,列強侵略手段并非完全日趨隱蔽,故A項錯誤;材料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表明并非只是對中國的沖擊,故B項錯誤;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仍然是趨勢,尚未“到來”,而圖示的內容時間只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C項錯誤;從新航路的開辟開始,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在殖民擴張過程中,世界市場進一步得到拓展,憑借工業革命產生的巨大生產力,資產階級建立了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世界市場迅速擴大,故D項正確?!疽族e分析】本題易錯選項為C項,原因是只看到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加強了,忽略了經濟全球化還在發展的過程中。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歷史時期人物活動或主張春秋戰國孔子:奔走列國,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明清之際顧炎武:實地考察許多州縣,寫成巨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晚清時期林則徐:主持編譯《四洲志》,“開眼看世界”??涤袨椋骸叭司c千百萬國民和為一體”,“憲法乃維新之路”。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圍繞“時代與知識分子”,自行擬定一個論題,并就該論題進行闡述。(要求:論題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敘述準確。)參考答案:【選題示例】(選題示例僅供閱卷參考,但答案不限于以下選題。)①選題1:時代巨變促成知識分子的擔當精神②選題2:知識分子心懷天下、與時俱進,彰顯家國情懷③選題3:知識分子引領時代,又難逃時代局限【示例一】觀點:知識分子引領時代,又難逃時代局限。闡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士”階層崛起,紛紛提出自己的主張,意圖改造社會??鬃又鲝埲?、德治,恢復周禮,以緩和社會矛盾,重建社會秩序,但克己復禮思想不符合時代潮流。清末,外敵入侵,民族危機加深。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林則徐主持編譯《四洲志》,開眼看世界,魏源據此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啟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視,影響有限??偨Y在歷史的變革時期,先進的知識分子勇立潮頭,引領時代發展,但也難免有時代局限。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苛求過去的知識分子。【示例二】觀點:時代巨變促成知識分子的擔當精神。闡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禮樂崩壞,矛盾叢生??酌弦蕴煜聻榧喝危苡瘟袊筇煜掳捕ㄖ?,立德立功立言,主張德治、仁政等,踐行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時期,列強入侵,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以康有為代表的維新派,把救亡圖存和維新變法結合起來,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偨Y時代巨變促使先進知識分子率先覺醒,他們心憂天下,為家國命運鼓與呼,顯示了強烈的擔當精神。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題的思維過程是:首先,認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時代與知識分子”,自行擬定一個論題,該論題必須觀點正確、明確;然后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敘述準確。材料敘述了中國不同階段知識分子的追求,可從時代對知識分子的影響,知識分子對時代引領等角度擬定論題;“論證”需要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時代背景、知識分子的活動等角度分析。32.【歷史——選修3: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一戰后至二戰前,美國孤立主義既受到美國傳統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又受到二三十年代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孤立主義不僅揮之不去反而發展至頂峰狀態。但隨著美國國力和國際格局的改變,孤立主義外交已不再適合美國的國情,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珍珠港,以極小的代價給美國太平洋艦隊造成了沉重的損失。日本的炸彈不僅炸沉了港口里的軍艦,也徹底炸毀了孤立主義的思想堡壘。珍珠港事件第二夭,當羅斯福到國會怒斥日本的襲擊,同時請求國會承認美國進入戰爭狀態時,他的要求在一小時內就獲得認可。珍珠港的事實證明了,傳統的孤立主義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也無法再維護美國的切身利益,美國不可能再置身事外。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幾乎摧毀了孤立主義在美國的民眾基礎,極大動搖了政治基礎,國際主義開始從幕后走到臺前,美國孤立主義陣線被徹底沖破?!幾浴墩摱鹌陂g美國外交政策的轉變》(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外交的原因。(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析美國放棄孤立主義政策的影響。參考答案:(1)原因:傳統上美國孤立主義思想根深蒂固;1929年至1933年經濟危機導致了大蕭條,美國無暇顧及國際事務;一戰破壞巨大,美國民眾反戰情緒高漲;戰前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侵略側重于非洲和遠東等地,沒有從根本上危及美國的經濟利益。(2)影響:使美國外交思想發生轉變,從孤立主義轉向國際主義;有利于維護美國的利益,美國最終加入反法西斯戰爭;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本題考查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外交的原因,以及美國放棄孤立主義政策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外交的原因,可以根據材料中的“美國孤立主義既受到美國傳統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又受到二三十年代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等信息,從美國孤立主義的傳統、經濟危機導致大蕭條、美國民眾反戰情緒高漲,以及戰前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侵略側重于非洲和遠東等地,沒有從根本上危及美國的經濟利益等方面來回答。(2)美國放棄孤立主義政策的影響,可以根據材料中的“珍珠港的事實證明了,傳統的孤立主義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也無法再維護美國的切身利益,美國不可能再置身事外”“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幾乎摧毀了孤立主義在美國的民眾基礎,極大動搖了政治基礎,國際主義開始從幕后走到臺前”,并聯系二戰的有關史實來回答。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朝中央機構示意圖
材料二
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示意圖
材料三
19世紀七十年代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結構示意圖(1)據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機構的特點,并分析其作用。(4分)(2)據材料三,比較英、美兩國政治體制的主要異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德、英兩國國家元首最大的不同點和英、法兩國國家權力中心最主要的相同點。(6分)(3)據材料一、二,說明兩種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質上有何不同?(3分)參考答案:(1)特點:分工明確;互相牽制、互為補充;皇權獨尊。(2分)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對后世影響深遠。(2分)(2)異同點:同:都是資產階級代議制。(1分)異: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美國是總統共和制。(2分)國家元首:德意志帝國皇帝擁有實權。(1分)英國國王“統而不治”、沒有實權。(1分)權力中心:都是議會。(1分)(3)共性:中央(政府)機構間的權力互相制約與監督。(1分)不同:唐三省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格力面試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國際花藝師考試的準備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教學方法與應試策略相結合的多維視角研究試題及答案
- 農業經理人考試的品質管理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高效選擇
- 2024年農藝師考試不可忽視的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考試關注重點領域試題及答案
- 個人租賃合同樣本
- 信托與貸款合同樣本
- 聚財寶考試題題庫及答案
- 【經典】銷售就是玩轉情商課件
- 2.抗美援朝課件(共25張PPT)
- 運動特質自信量表
- 《CSS樣式表的使用》教學設計
- 養老護理員考試多選題含答案
- 兒童神經系統結構功能及發育和課件
- 桃樹管理月歷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總復習知識點匯總
- 專利權轉讓合同-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11109173408)
- 防火涂料的施工方案
- 社區護理第六章社區老年人群保健與護理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