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為自然守住安全邊界和底線,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鄙羁填I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內涵人類存在的時間要比地球存在的時間短得多,人類只是自然界眾多生物中的一類,我們必須明確一個事實,那就是人類的生存發展必須順應自然規律,若是自然遭到系統性破壞,人類生存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把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方能持續發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正是引導全人類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的核心內涵、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從本質上講,生態文明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旨在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文明形態。從中不難發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的真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幾個方面的重要內涵,核心就是要妥善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能向自然無節制地索取,不能違背自然規律,更不能破壞自然?!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是勢所必然。這種必然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人類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產物。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類自己;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還是自然的一部分,甚至還要回歸自然,人類必須呵護自然,決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其次,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維系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就是增進人類發展的可預見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聰明智慧的民族、國家或地區,往往能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和諧共生共處,能與各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和諧共生共處,注重增強對自然界演化的適應性,尤其注重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為應對氣候變化而推進的碳達峰、碳中和,就是人類反思之后的必然行動。最后,要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自覺以對規律的認識指導行動。自然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發現的,發現了就要遵守,按規律辦事會事半功倍。多視角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一,從歷史視角,要充分認識到人對自然的依附關系,這主要體現在“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上。這方面的歷史教訓有很多,決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其二,從文化視角,要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善待自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秀文化內涵。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很多,例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如“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以及“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歷史和現實表明,文化的作用巨大,善待自然的文化能將生態文明思想、綠色發展理念形象化具體化到人的思維和行動中,成為個人自覺行為的內在動力。其三,從哲學視角,充分認識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這種辯證關系是自然辯證法的重要內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自然辯證法用以指導人們行為的具體體現。其四,從方略視角,要充分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已經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必將長期堅持下去。其五,從發展視角,要充分認識和妥善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重點處理好城市發展與自然的關系,根據區域自然條件來科學確定城市開發強度,盡快劃定城市開發邊界,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點綴大自然、美化大自然;要處理好現代化與自然保護的關系,在保護自然中實現現代化,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格局;要處理好工業化與自然保護的關系,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工業化;要處理好區域發展與自然保護的關系,堅持量力而行,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確定發展目標、發展模式,尤其要堅持“量水而行、以水四定”。其六,從人類安全視角,充分認識到人類破壞了大自然,大自然反過來會報復人類,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不能過度干擾自然更不能破壞自然,尤其要注重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付諸具體行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層面,要付諸具體行動,并力求取得實效。而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我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目標點明了重點任務和舉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決抓好貫徹落實。實際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學劃定(自然)生態空間,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茖W劃定、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作為重要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嚴格按照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定位、目標和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管控好生產活動、生活活動,尤其要處理好自然保護與開發活動的關系。同時,要繼續加快生態保護立法進程,依法保護生態空間、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加快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實施,優化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的結構與布局;加快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制定,依法保護好、建設好各類國土空間;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按空間類型管好、建設好、發展好各類空間用途;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提升國土空間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尤其要保護好、恢復好、修復好生態空間。二是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安全管控,保護改善生物綜合性狀。加強生態系統保護、恢復和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系統治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包括植樹造林、草原保護、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河湖保護等;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安全以及科學防范和積極應對重大疫情(特別是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保護野生動物。加大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與人類、野生動物與疾病等方面的宣傳、科普力度,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執法力度,嚴懲違法行為,切實保護、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引導公民樹立科學、文明的消費理念、消費方式,嚴格禁止濫捕、濫食、濫用野生動物。三是加強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堅持“量力而行”。將自然資源和環境承載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堅持“量水而行”尤其是“以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堅持“量地而行”,嚴控耕地占用,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堅持“量能而行”“量碳而行”,將能耗、碳排放作為確定經濟規模、結構、速度的關鍵因子之一,發展節能減排的產業,提高能效、碳效。應加強自然資源承載能力、環境容量、生態服務等系統監測評價,把握其變化規律,從而對生產活動及生活方式做出適應性調整。如果資源承載力較大、環境容量較大、生態服務較強,則可以安排數量較多、強度較大的生產性及生活性活動,反之亦然。要想實現人類生產生活與自然承載能力之間的動態平衡,關鍵是要建立自然承載能力預警制度,根據承載能力的大小將預警信號劃分為綠色、黃色、紅色,一旦出現嚴重超載的紅色預警信號就要調減人類活動,包括壓縮產能、疏解人口、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等。同時,應堅持經濟社會發展“量力而行”的理念和原則。這里的“力”,是指資源、環境、生態的承載能力,包括水、土地、能源等。各地謀劃自身發展時,必須充分考慮各項資源的剛性約束,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以水資源為例,每個地區都必須將水資源作為規劃藍圖的剛性約束之一,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要嚴防高耗水產業布局在水資源短缺地區,對嚴重缺水地區發展高耗水作物等非“以水定產”現象給予高度關注、逐步扭轉,努力實現“產水相宜”。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老百姓的心頭期盼,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的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四是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自然友好型”經濟社會。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能否落到實處,生態環境保護能否取得成功,歸根到底在于我們選擇了怎樣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發展方式。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要求我們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必須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重點發展自然友好(nature-friendly)型經濟和社會。自然友好型包括但不限于“環境友好型”,還包括生態保育、資源節約的涵義。重點發展生態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康養、生態旅游、綠色制造等產業,推進工業園區低碳化、清潔化。大力推進節水社會建設,倡導綠色出行、低碳出行、節能建筑、低碳建筑、“光盤行動”,降低生活對自然的壓力和干擾。加快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抓好資源節約保護工作,重點抓好節水、節能、節地、節材、節糧等工作,以節約促保護,減小人類對自然的索取強度。抓好保護環境、治理環境各項工作,造就更多、更好的“綠水青山”。具體到各產業,加快農業綠色低碳轉型,嚴格控制農藥、化肥、殺蟲劑、薄膜等化學物質的使用,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綠色制造業;加快服務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綠色服務業,尤其要促進餐飲、外賣等服務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加快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教育、引導公眾生活方式符合綠色低碳型發展模式的要求。加強綠色低碳理念、知識、技能的宣傳推廣,讓綠色低碳全面、深入走向社會,讓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到綠色低碳發展進程中來,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學校、綠色低碳機關、綠色低碳社區等綠色低碳社會主體的建設。五是加快治理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建立健全“自然友好型”治理體系。促進國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與綠色低碳型經濟社會相適應。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徹底轉變唯GDP的發展導向,全面提升包括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空間優化等核心內涵在內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各級政府評價考核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干部評價考核體系,讓各級干部成為踐行人與自然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大學職業生涯規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中考適應性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人類的雙面書架高黎貢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洛陽市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年級調研測試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微積分E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曲靖市沾益區大坡鄉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下期中質量檢測試題生物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美術職業學院《大學體育-劍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協作體2025年高三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統練英語試題含解析
- 棗強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英語試題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GB/T 1174-1992鑄造軸承合金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
- 化學反應的限度和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課件
- GA 526-2010監室門
- 精益六西格瑪綠帶
- 馬克思個人介紹
-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二級培訓全套課件
- 個體診所常見違法行為課件
- 工程量清單和招標控制價的編制畢業論文
- 2022年成都市武侯區社區工作者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農村常用法律法規知識講座課件(村干部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