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流域綜合治理初步設計_第1頁
某小流域綜合治理初步設計_第2頁
某小流域綜合治理初步設計_第3頁
某小流域綜合治理初步設計_第4頁
某小流域綜合治理初步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龍英小流域位于西林縣城北面,距縣城6km,地理坐標為:東經105°06′25″~105°01′36″,北緯24°30′39″~24°35′57″。小流域土地總面積32.885km2。近年來,由于森林植被遭受嚴重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加劇,現有水土流失面積26.39km2。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和洪澇災害頻繁,直接威脅龍英溝的行洪安全和下游農田水利灌溉,也造成了下游群眾人畜飲水困難,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小流域的生態惡化,已成為制約當地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及自治區水利廳的關心支持下,我縣已被批準為珠江上游南北盤江石灰巖地區水土保持試點工程的項目縣。根據珠江水利委員會<關于開展珠江上游南北盤江石灰巖地區水土保持試點工程初步設計工作的通知>,我縣按照有關要求,選定龍英河小流域作為其中試點小流域,并從二OO三年六月開始組織設計人員對小流域進行了外業調查,并根據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暫行規定和有關的技術規范進行了小流域初步設計的編制工作。龍英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初步設計特性表序號及名稱單位數量序號及名稱單位數量一、建設條件截水溝km141、項目區面積km232.89三、施工2、項目區人口人22641、主要工程量3、多年平均降水量量mm1089土方萬m327.134、多年平均氣溫19.1石方萬m30.855、植被覆蓋率%17.4砼m32686、水土流失面積km226.39漿砌石m355607、土壤侵蝕模數t/km2.a74502、主要材料二、工程規模⑴松木苗萬株229.981、綜合治理面積km222.17⑵毛竹苗萬株10.42坡改梯hm2195.7⑶板栗苗萬株9.58水土保持林hm2919.9⑷水泥t934.01經濟林hm2124.13、總投工萬個工時296.79果木林hm21144、實施時間年4封育治理hm2324.3四、經濟指標補植補種hm24861、工程總投資萬元566.28種草hm213.9⑴工程治理措施萬元300.68保土耕作hm2170.3⑵植物措施萬元149.552、水利水保工程⑶獨立費用68.61滾水壩座5⑷基本預備費萬元16.33排灌渠km7.72、資金籌措沼氣池座200⑴中央投資萬元424.71溝道整治km1⑵地方配套萬元141.57攔沙壩座53、綜合經濟指標施工便道km17⑴單位治理面積投資資萬元/km225.55排水溝km5.5⑵單位治理面積中央央投資萬元/km219.16(表中漏項:工程防御洪水標準及造林保存率。)1基本情況1.1自然條件流域概況龍英小流域位于西林縣城北面,距縣城6km,東經105°06′25″~105°01′36″,北緯24°30′39″~24°35′57″。小流域土地總面積3288.5hm2,小流域內最高海拔在毛蓋山脈1727.3m,最低海拔位于龍英河和花貢河交匯處,海拔高程722m,平均海拔900m,相對高差1000m。地質地貌(1)地質龍英小流域為窄長的河谷地貌,沖溝較發育,山坡表層為坡殘積粉質粘土夾碎石,土質一般較密實,厚度1~4.5m。覆蓋層下伏基巖為三迭系下統下組薄層狀泥巖、鈣質泥巖、鈣質粉砂巖;基性侵入輝綠巖。粉砂質泥巖、泥巖、砂巖未風化時為深灰色,巖石較完整,巖質堅硬;風化巖石為黃灰色、黃褐色、灰褐色,巖石破碎,裂隙發育。輝綠巖為黃褐色、灰褐色、深灰色,巖石裂隙較發育,巖質堅硬。山坡較陡部分,局部由于覆蓋層較松散,山坡樹木稀疏,植被破壞嚴重,沖溝在雨季受沖刷厲害,常沖刷大量泥砂礫石和樹木淤積河床,在土質松散,山坡較陡地段,雨季時常有塌滑流入河內,因此,龍英河淤積較為嚴重,需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此部分沒必要敘述)(2)地形地貌小流域地貌為狹長河谷地貌,地形呈北西高,東南低,山體比較寬厚,山頂較為平緩,海拔高程為722m~1727.3m,相對高差為300~700米,屬中低山區,山坡主要以剝蝕、沖蝕切割為主,山間沖溝比較發育。山坡自然坡角為15°~50°之間,局部較緩。小流域土地總面積3288.5hm2,其中坡度<5°的土地面積27.5hm2,占總面積1%;坡度5°~15°的土地面積267.2hm2,占總面積8.1%;坡度15°~25°的土地面積1696.5hm2,占總面積51.5%;坡度25°~35°土地面積982.8hm2,占總面積29.9%;坡度>35°土地面積314.5hm2,占總面積9.5%。土壤龍英小流域的成土母質主要是砂巖、頁巖、礫巖的風化物(成土母質與巖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一般都是酸性或強酸性反映,含鹽量不高。其機械成分伴隨巖石的種類而異,如頁巖風化多為粉砂及粘粒,屬粘質土,一般肥力較好,土層較深厚;砂巖、礫巖風化物含有大量碳酸鹽類和二氧化碳等混合物,在高溫多雨的情況下,容易溶蝕風化。植被龍英小流域植被類型多樣,主要由森林、灌叢、草類構成,以松、杉、常綠闊葉林、灌木、草類為主,小流域內現有森林面積469hm2,森林覆蓋率為17.3%,林草覆蓋率為55.5%。龍英河下游原古植被多遭破壞,但仍有次生灌叢所占,中上游由于人口密度較大,墾殖嚴重,加上農村生活能源柴草消耗量多,植被遭受嚴重破壞,有些地方已成光山禿嶺,有些只有少量疏殘林和稀疏灌叢雜草植被,易形成暴雨徑流,水土流失嚴重。氣候特征(1)溫度、降雨龍英小流域內無水文站,利用流域附近6公里處的西林縣氣象站水文資料,多年平均氣溫19.1℃,平均最高氣溫25.3℃,平均最低氣溫15℃,極端最高氣溫39.1℃(1969年5月4日)。極端最低氣溫-4.3℃(1975年12月30日),多年平均風速1.1m/s,最大風速13.0m/s,風向正E,風力6級(1977年11月3日)出現。大氣降雨是龍英小流域地表水和土壤水的基本來源,也是地下水的重要補充。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089mm,最大年降雨量1651mm(1971年),最小年降雨量739mm(1960年)。流域年內降雨分配很不均勻,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3.7%,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僅占全年降雨量的16.3%。根據年最大24h暴雨資料系列,計算得多年平均24h最大降雨量為87mm,相應5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為112mm,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為135mm。暴雨是龍英河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暴雨量的80%。流域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351mm,年蒸發量略高于年降雨量。(2)光熱資源龍英小流域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光熱充足。據氣象資料流域多年平均時照時數為1680.1小時,大于或等10度的年活動積溫為6556.1℃,無霜期350天以上。大風天氣經常出現在3—5月份,以4~5月份最多。冰雹是流域內最常見自然災害,多發在春末夏初(4~5月)和秋末(9~10)。河流、水文龍英河發源于西林縣八達鎮北面的毛蓋山脈(海拔1727.3m),流域面積102km2,河長27.9km,河道平均坡降19.2%,于八達鎮花貢河林場附近與花貢溝匯合后,流經西林縣城匯入馱娘江。龍英河多年平均徑流量2996萬m3,枯水流量為0.15m3/s。根據《廣西地表水資源》查得龍英河多年地表徑流系數為0.35,徑流量年內分配多集在5~11月,占年內總量的72%。龍英河水資源豐富,在西林縣境內集雨面積32.48km2,縣境內河長15.4km,境內天然落差233m,可利用落差160m,年來水量3763萬m3。由于資金短缺,龍英河水資源利用率低,目前僅在龍英河半坡屯附近正在修建龍英水庫,其作用是向縣城供水,解決縣城供水不足問題。龍英河兩岸有許多農田,長期以來灌溉系統不完善,僅靠臨時壩引水灌溉農田,旱澇時節農田無法保證正常生產。1.2土地利用及其評價項目區土地總面積3288.5hm2,土地資源利用情況大致是:(1)農耕地面積1391.4hm2,約占總面積的42.3%,其中:水田面積82.1hm2,坡耕地1309.3hm2(其中>25°坡耕地368.5hm2)。(2)林地面積1004.1hm2,約占總面積的30.5%,其中:喬木林面積437.9hm2,疏幼林面積432.8hm2,經果林面積133.4hm2(其中經濟林79.4hm2,果木林54hm2)。(3)荒山荒地面積821.5hm2,內陸水域面積20.9hm2,非生產用地面積34.5m2,難以利用土地16.1hm2。流域內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坡耕地比重高,水土流失嚴重,農業基礎脆弱,還沒有脫離廣種薄收模式。土地利用不充分,土地生產潛力還有待進一步開發。1.3社會經濟情況行政區劃項目區包括八達鎮的龍保村和旺子村,共有大田屯、龍英屯、龍保屯、下龍河、上龍河、大西坪、三有屯、羊角老、石炮屯、旺子屯、新寨屯、孟沙屯、半坡屯、碰竹屯、上保屯、唐家灣等16個屯。人口與勞力2000年末項目區內有485戶總人口2264人,勞動力1238個,貧困人口804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側丝诿芏?9人/km2,人口自然增長率14‰。每人每年可用于水土保持的時間約為80工日。(在取消義務投工制之前,要求每年每個勞力用于水保的義務工日應占%,現在則無法確定,需要其承諾,叫投工投勞承諾制。)農業各業生產流域農村產業結構以2000年為例,農業總產值為190.6萬元,產值結構比例大致是:種植81.5%,林業占7.6%,畜牧業占10.9%,隨著農業投入的不斷增加,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村經濟將繼續穩定持續發展,農村產業結構也會出現新的變化。(各業的產值)(1)農業生產流域內現有耕地面積1391.4hm2,其中水田面積82.1hm2,坡耕地1309.3hm2。糧食總產量72.92萬噸,人均產糧344kg。(2)林業生產流域內現有林地437.9hm2,經果林133.4hm2,有林地樹種以松、杉為主,多屬集體山林。經果林主要是桐油、板栗為主,種植分散規模小,由農戶自主經營。(3)牧業生產畜牧品種主要有牛、羊、豬、雞、鴨、騾,飼料以玉米、糠和野生牧草為主。流域內大牲畜年末頭數2957頭,其中:牛730頭、羊1263頭,豬787頭,騾177頭,均屬農戶圈養,由農戶自主分散經營,規模小,效益較差。(4)副業生產情況由于農村勞力多耕地少,產業結構不合理,在農忙后剩余勞動力以專業隊、專業戶、個體戶等不同方式從事建筑、燒磚瓦石灰等副業生產,隨著農村經濟改革不斷深入,農村副業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壯大。農村基礎設施情況項目區通過開展扶貧攻堅戰,大部村屯實現了村村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基本解決了群眾飲水難、行路難、用電難的問題,極大地方便與外界的聯系。但由于項目區地處邊遠山區,基礎差起點低,基礎設施還相當落后。1.4水土流失與治理情況水土流失狀況(1)水土流失程度根據西林縣水利局2003年6月對龍英小流域進行水土保持調查的結果,項目區總面積3288.5hm2,有水土流失面積2644.7hm2,占總面積的80.4%。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蝕為主,龍英河流域按土壤侵蝕程度分為:輕度流失413.4hm2,占流失面積的12.6%,中度流失1614.6hm2,占流失面積的49.1%,強度流失524.1hm2,占流失面積的15.9%,極強流失73.8hm2,占流失面積的2.2%,劇烈流失18.9hm2,占流失面積的0.6%。土壤侵蝕模數為t/km2.a。(2)水土流失的成因龍英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產生主要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①自然因素項目區內山多平地少,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切割壑深、密度大,水土流失主要在坡地上發生。隨著降雨徑流的產生與增大,坡地面土壤逐漸被侵蝕,由面蝕到溝蝕,由細溝變寬溝,由淺溝變深溝,深溝的發展即產生崩塌。流域成土母質多為砂巖、頁巖、礫巖,這些巖層經長期風化、溶蝕形成的土壤,土質疏松,保水率差,遇水即散,易蝕易沖,尤其以砂巖、頁巖發育風化或半風化形成的紅壤,這類土壤結構松散,抗蝕力差,在高溫多雨作用下,容易產生沙粒狀,受水力沖刷,極易產生水土流失,陡坡地則易發生溝蝕崩崗。流域平均年降雨量為1089mm,全年降雨量時間分布不均,全年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由于降雨量集中,強度大,沖刷力強,易蝕的土壤極易產生流失。②人為因素農村進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毀林開荒,毀林造林,砍柴燒石灰,伐木養菌、副業毀林、種姜毀林都很嚴重。據西林縣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監測,流域森林覆蓋率由60年代的50.7%下降至17.4%,林草覆蓋率降至55.5%。由于森林植被嚴重破壞,許多地方的森林至今未能恢復,即使有新的恢復也是稀疏殘次林,致使水土流失不斷擴大。隨著農村人口的增長,項目區大面積的毀林毀草開荒,使項目區內坡耕地比重過大,且耕作習慣還比較落后,有的放火燒山后就播種,種兩年丟三年,嚴重破壞植被,同時坡地開荒后大都順坡耕種,未能開成梯級地,因而一旦降雨徑流發生,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即使種植杉木、油茶等經濟林時,也采取先放火燒山,然后全墾整地造林,同時混種農作物,由于山坡地全墾后,土質疏松,植被全遭破壞,雖造了林,但幼苗小起不到覆蓋作用,遇上暴雨即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項目區內的西林縣至隆林縣公路正在擴建,也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龍英小流域水土流失呈發展趨勢。由于水土流失日趨嚴重,山地資源不斷遭受破壞,致使農業生產環境惡化,生態平衡失調,水旱災害頻繁,影響各業生產的發展。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毀壞耕地,淹沒農田,棄耕減產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資源遭受破壞,尤其是嚴重的溝蝕、崩崗區及陡坡開荒地,一旦發生降雨徑流,大量泥沙即隨水流下泄,致使坡耕地流成溝,下游農田受沖或被泥沙淹埋而減產,給沿河兩岸人民帶來嚴重災難。(2)淤積塘庫,降低灌溉效益,威脅大壩行洪安全水土流失對水庫的淤積也十分嚴重,流域內旺子水庫為?。ǘ┬退畮?,由于泥沙淤積嚴重,由原來庫容18萬m3降至現在不足10萬m3,被迫降為山塘處理。灌溉效益逐年下降。水庫庫容大幅度減少,水庫蓄水調洪能力不斷下降,直接威脅大壩行洪安全。(3)土層減薄肥力下降,石漠化日益嚴重,產量低而不穩由于水力不斷侵蝕,致使土層逐漸變薄,有的甚至流失殆盡,剩下光巖裸石,失去利用價值。(4)水源枯竭,人畜飲水困難由于森林植被遭破壞,森林覆蓋率低,水源涵蓄能力差,水土流失嚴重,致使每年進入冬季初春,下游溪河水源枯竭,河水干涸,不僅影響農業灌溉用水,還造成下游農村人畜飲水困難。(5)生態環境惡化,水旱災害頻繁據統計,歷年來龍英河下游干旱次數達17次,平均2~3年一次,水災12次,水旱災害給下游的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沿河兩岸群眾的福祉。水土保持現狀近幾年來,西林縣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龍英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把它列入縣政府的重要工程日程,多次督促有關部門加強龍英河保護工作。在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龍英河流域建設和保護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長期以來由于經費不足,只零星、分散治理了小部分面積,同時由于無專人管理,保護區內亂砍濫伐時有發生,無序開墾也十分嚴重。因此,小流域進行綜合治理非常迫切和必要。2建設目標、規模和總體布局2.1建設目標水土流失治理目標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根據該小流域水土流失情況,結合西林縣氣候,土質及農業生產情況,分析各種自然條件,經過科學分析論證,綜合治理以“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為指導思想,適地適種,良種繁育,綜合防治為基本原則。水土流失治理目標是根據項目區土地資源及水土流失情況,積極開展退耕還林還草,采用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進行綜合治理,用5到10年時間使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恢復,使農、林、牧得到協調發展,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杜絕人為的水土流失產生。(治理目標一定要量化,特別要明確工程建設結束后,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多少,治理程度達到70%以上)改善生態環境目標綜合治理目標實現后,項目區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39.4hm2,占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的83.8%,林草植被度將由現在的大幅度提高,初步控制新的水土流失的產生,生態環境由惡性循環變為良性循環。(治理面積及治理程度應放在水土流失治理目標一節,改善生態環境目標應根據設計措施面積提出增加的林草面積、森林覆蓋率等)發展農村經濟目標流域特殊的地質地貌,一遇大雨容易形成山洪,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遇到干旱季節,干旱十分嚴重。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干旱制約著本區域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造成整個區域經濟發展落后,群眾生活較為困苦,項目區是西林縣最貧困的村屯之一。龍英小流域經過綜合、集中、連續治理后,森林覆蓋率提高。隨著水土流失得到進一步控制,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促進了流域內農、林、牧、副業的全面發展,土地利用得到充分利用,小流域經濟初具規模,項目區人均收由537元增加到1258元,經濟增長率在7%以上,人均有糧400公斤左右,群眾生活普遍得到提高。2.2工程總體布局土地適宜性評價流域山多平緩土地少,耕地后備資源不足,土地質量不平衡。流域內現有耕地面積1391.4hm2,其中水田82.1hm2(含望天田),占耕地面積的5.9%,旱地面積1309.3hm2(含陡坡耕地及輪歇耕地),占耕地面積的94.1%。流域內部分坡耕地是為陡坡耕地和輪歇耕地,而且分布均在25°以上的山腰、山頂、山腳,是毀林墾殖出來的,應進行退耕還林,按其坡度考慮,只宜作林業用地或牧地。適宜農業用地少,耕地面積沒有充分耕種,粗放經營,耕地產出不高。未能因土適種、因土改良、因土施肥,因此低產旱地面積大。(補充土地適宜性評價成果表)地類號一級分類名稱六級分類適宜性等級面積1水田一級S1適宜2梯地二級S2比較適宜3坡耕地三級S3當前不適宜S/T四級S/X五級不適宜4喬木林5灌木林6經濟林7果木林8疏林地四級S/X五級S/X9草地四級10荒山荒坡三級S3當前不適宜S/X四級S/X五級11水域12難利用地六級S4不予考慮13非生產用地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根據小流域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土地適宜性評價結果,項目區今后以林業、牧業為主發展方向,將25°坡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退出的耕地宜林則林,宜牧則牧,未能利用的,進行封禁治理。通過土地調整后,小流域林業用地2063.7hm2,農業用地298.5hm2,牧業用地13.9hm2,其它用地255.4hm2,到治理末期,小流域內水田115.7hm2,項目區內人均水田0.77畝。2.3建設規模龍英小流域計劃治理面積2216.6hm2,主要采用農業、工程和植物三大措施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治理,農業措施:營造水平梯田118.8hm2(其中土坎梯田hm2,植物坎梯田76.9hm2),保土耕作38.7hm2;工程措施:攔沙壩5座、滾水壩5座、溝道整治1km、排灌渠7.7km、截水溝14km、排水溝5.5km、作業便道17km、沼氣池200座;植物措施有:水保林919.9hm2、經濟林124.1hm2、果樹林114hm2、種草13.9hm2、封育治理313.6hm2、補植補種486hm2。(各項治理面積之和與總治理面積不符)3工程設計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按照《水土保持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暫行規定》、《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通則》(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1-164536-1996)設計完成。3.1坡面水系工程3.1.1小型灌(排)工程布設主要面向坡改梯工程,將蓄水工程中的水引入梯地中澆灌,同時保證出現設計暴雨時能保護梯田區的安全,迅速排出多余的地表水,防止沖刷。(設計標準)(1)建筑物規格斷面采用矩形斷面,過水斷面面積0.15m2,深0.4m,底寬0.4m,采用50#水泥砂漿砌塊石,壁厚0.3m,底厚0.10m,用150#砼襯砌,厚0.05m。(2)設計圖式名稱土石方開挖土石方回填150#砼50#漿砌石排灌渠0.50.10.050.26(3)3.1.2截水溝與排水溝設計在梯田、保土耕作等措施的地塊中配合布置一定的截水溝和排水溝,將地表水有目的的引到建有水利及溝頭防護工程的溝邊處,起到防止地面徑流對地面的集中沖刷,減免地面侵蝕。(1)布設原則:截水溝布設原則:當坡面下部是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時,應在其交界處布設截水溝;當無措施坡面太長時,應在此坡面增設幾道截水溝,間距為30~50m。截水溝取與等高線1%~2%的比降布設,當截水溝不水平時應在溝中每5~10m修一高20~30cm的小土垱,防止沖刷,排水一端與坡面排水溝相接,并在連接處作好防沖措施。排水溝布設原則:排水溝一般布設在坡面截水溝的兩端或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溝不能容納的地表徑流,排水溝的終端連接天然排水道。梯田區兩端的排水溝,一般與坡面等高線正交布設,大致與梯田兩端的道路同向,土質排水溝應分段設置跌水。排水溝縱斷面可采取與梯田區大斷面一致,以每臺田面寬為一水平段,以每臺田坎高為一跌水。(2)斷面設計截水溝斷面示意圖(3)施工:根據規劃的路線進行施工放樣,定好施工線,按施工線進行挖溝和筑埂。筑埂填方部分應將地面清理后均勻鋪土,每層厚約20cm,夯實,溝底或溝埂薄弱環節處應加固處理。在截水溝和排水溝的出口銜接處,鋪草皮或作石料襯砌防沖。在每一道跌水處,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專項施工。漿砌石滾水壩設計利用溝中泉水,修筑小型砌石滾水壩,攔蓄泉水,在壩的一端或兩端修引水渠用于澆灌梯田或經果林。同時在滾水壩上游修筑攔沙壩,以減輕泥沙淤積。設計:采用重力式漿砌石滾水壩,梯形斷面,壩頂寬1m,壩底寬5.5m,高5m,上游坡1:0.1,下游坡1:0.8。壩頂設有寬3m高0.5m的溢流口。施工:按壩底寬度向上、下游各延伸1m,壩體兩端高度向兩岸邊坡上延1.0m,進行清基,清除溝底與岸坡淤泥、亂石等雜物,直到原狀土基或基巖。壩體全用料石逐層向上漿砌而成,要求料石尺寸均勻。3.2溝道治理工程3.2.1攔沙壩工程(1)工程布局工程主要布設于溝道中上游“口小肚大”、河道比降小、同時應選在支溝分岔的下方和溝底陡坡、跌水的上方,以求修壩工程量小,庫容大。根據流域實際情況,攔沙壩均采用漿砌石壩。(2)壩體設計根據水文分析資料和壩位工程地質條件,結合地形,攔沙壩設計圖式如下:(3)工程施工:首先測定出攔沙壩的壩軸線和壩基輪廓線,并將輪廓線以內的浮土、草皮、亂石等雜物清除,開挖基礎和兩岸結合槽,然后根據設計尺寸砌石,砌石要做到“平、穩、緊、滿”。3.2.2溝道整治工程為避免溝道兩岸的基本農田遭受洪水災害,減少農田沙化,根據流域的具體情況,對兩岸農田集中的溝道進行整治,采用漿砌石防護墻,治理長度為1km。(1)設計原則:工程布設之前應對溝道的兩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在修建護岸護灘工程之后,下游或對岸是否會發生新的沖刷;工程應大致按地形設置,外沿順直,力求沒有急劇彎曲;確定工程高度,采用十年一遇洪水設計。(2)工程設計:本工程采用貼坡式護墻,防護墻墻頂取0.5m,高2.4m,邊坡取1:0.5。采用75#漿砌石。護墻斷面示意圖(3)工程施工布設:墻后與護岸之間要砂、礫石回填,墻體設置排水孔,沿護岸方向設置變形縫,其分段長度為15m。3.3.1設計原則確定水平梯田斷面,即求出不同坡度下梯田的優化斷面。3.3.2設計標準水平梯田的設計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3h~6h最大暴雨,一般減少徑流90%,減少泥沙95%以上。梯田的斷面設計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田面寬度越小,相應的田坎高度越大;坡度越緩則相反。田面寬度為陡坡區5m~10m,緩坡區10m~15m。3.3.3水平梯田工程設計水平梯田斷面示意圖水平梯田斷面要素關系為:田坎高度H=BxSinθ原坡面斜寬b=Hctgα田坎占地寬Bm=Hctgα田面毛寬Bm=Hctgθ田坎高度H=Bmtanθ田面凈寬B=Bmm一b=H(cctgθ一ctgα)式中:θ—原地面面坡度;α—梯田田坎坡坡度。除以上因素外,田田邊應有蓄水水埂,高0..3m~0.5m,頂寬0.33m~0.5m,內內外坡比1:1。3.3.4水平平梯田規格要要求根據流域實際情況況,選用地面面坡度15°~25°地方進行坡改改梯,考慮到到坡改梯地塊塊沒有足夠石石料,故全部部按土坎梯地地設計。(1)田塊布設需順順山坡地形,大大彎就勢,小小彎取直,田田塊盡可能在在100~200m,以便利耕耕作。對少數數地形有波狀狀起伏的,耕耕作區應順總總的地勢呈扇扇形,區內梯梯田埂線亦隨隨之略有弧度度,不要求一一律成直線。(2)梯田坎高應應小于3.5m,坡度為155°~20°田面寬寬度8m~15m;坡度為20°~25°田面寬寬度5m~8m;(3)地埂高一般00.3m,頂寬0.4m,埂內坡1:1;坡改梯設計圖式::坡改梯典型斷面示示意圖3.3.5坡坡改梯施工方方法坡改梯的施工包括括定線、清基基、筑埂、保保留表土和修修平田面等五五道工序。⑴定線:根據梯田規規劃確定為梯梯田區的坡面面,在其正中中從上到下劃劃一中軸線并并在中軸線上上劃出各臺梯梯田的Bx基點。從各各臺梯田的Bx基點出發向向左右兩端分分別測定其等等高點,連接接各等高點成成線即為各臺臺梯田的施工工線。⑵田坎清基:以各臺臺梯田的施工工線為中心,上上下各劃出550~60cm寬作為清清基線。在清清基線范圍內內清除表土厚厚約20cm,清除石石礫等雜物,整整平,夯實。⑶田坎必須用生土填填筑,土中不不能夾有石礫礫、樹根、草草皮等雜物。修修筑中每道埂埂坎應全面均均勻地同時升升高,分層夯夯實,每層虛虛土厚約200cm,夯實后后厚約15ccm。⑷保留表土:采用逐逐臺下移法,整整個坡面梯田田逐臺從下向向上修,先將將最下面一臺臺梯田修平,不不保留表土。將將第二臺擬修修梯田田面的的表土取起,推推到第一臺田田面上,均勻勻鋪好。如此此逐臺進行,直直到各臺修平平。⑸修平田面:將田面面分成下挖上上填寫與上挖挖下填兩部分分,田坎線上上下各1.55m范圍,采采取下挖上填填法,從田坎坎下方取土,填填到田坎上方方。其余田面面采取上挖下下填法,從田田面中心線以以上取土,填填到中心線以以下。3.4水土保保持林造林設設計3.4.1設設計原則①適地適樹,因地制制宜,以獲得得穩定持續的的林分環境,改改善實地土地地質量為目標標。②選擇適宜的鄉土樹樹種,提高造造林成活率。③營建復層林相,充充分利用營養養空間,建立立穩定的生態態體系。④充分發揮各種實地地條件的土地地生產力,以以獲得最大的的水土保持三三大效益。3.4.2工工程設計①造林樹種和密度水保林種種植區位于小小流域地形陡陡峻,土質松松散破碎,肥肥力較低的地地區。馬尾松松耐干旱瘠薄薄,對土壤要要求不高,在在粘土、沙土土、石礫土、山山脊和陽坡薄薄層土上都能能生長,根據據“適地適樹”的原則,結結合小流域內內群眾的意愿愿和種植管理理技術水平,項項目區水土保保持林樹種選選用馬尾松。造造林密度的大大小直接影響響著幼林的郁郁閉度及林木木的生長與分分化,設計造造林密度為22500株/hm2。②整地采用穴狀整地,穴穴狀整地適于于地形較破碎碎的陡坡地,每每坑平面呈矩矩形,穴徑00.3~0..5m,深0.3~~0.5m,穴穴面與原坡面面持平或稍向向內傾斜。各各坑沿等高線線布設,上下下兩行坑口呈呈“品”字形錯開排排列。根據設設計造林樹種種類型及株行行距,確定坑坑的行距和穴穴距,株行距距為3m×3m。樹苗栽培培在坑內,距距下沿位置00.2~0.3m,坑兩端開開挖寬深各約約0.2~0.3m的倒“八”字形截水溝溝。水保林種植示意圖圖③育苗和造林育苗選陽光充足,排排水良好,酸酸性或微酸性性的沙壤土圃圃地,在整地地的同時施足足基肥,進行行土壤消毒。育育苗一般采用用高床,苗床床高15~20cm,于2月上旬至3月中旬播種種,播種方法法有條播和撒撒播兩種。在在出苗后要做做好除草、澆澆灌、追肥等等護理工作。造林選在1~2月月間,起苗必必須嚴格按照照要求起壯苗苗、好苗,防防止弱苗、劣劣苗、病苗的的混入,苗木木隨起隨栽,栽栽植方法為::分級栽植,黃黃毛入土,根根系舒展,踩踩實捶緊。栽栽植天氣忌大大風。④撫育管理新造幼林要實行封封育,禁止放放牧及其他不不利幼林生長長和破壞工程程的活動,及及時松土、除除草、修枝整整形等,有條條件的地區還還可進行灌溉溉追肥。成林林后要固定專專人管護,防防止人畜破壞壞,防止林地地火災,防治治病蟲害。3.5經果林(經經濟林、果木木林)設計設計原則根據小流域的自然然氣候和立地地條件,選擇擇交通方便,水水源條件充足足,避風向陽陽,土質較好好、坡度較緩緩的坡耕地營營造經果林。3.5.2經濟林設設計毛竹種植具有很好好的經濟效益益,毛竹種植植后第五年開開始投產,一一年每畝毛竹竹林可產經濟濟效益660元以上,是是提高項目區區群眾生活水水平的重要措施,西西林縣正進行行15萬畝毛竹開開發,根據小小流域的具體體情況,經濟濟林種植毛竹竹。立地條件類型:陽陽向洼地、陰陰向洼地、河河溝兩岸。造林:造林季節一一般在11月至第二年年元月,采用用一年生苗整整叢造林,行行株距4m×4m,采用穴狀狀整地,規格格為0.4m×0.4m×0.4m。種植時,先先將表土墊回回坑內,將竹竹叢的根盤置置坑中,根盤盤表面與坑面面略平,然后后填土,分層層壓實,使鞭鞭根與土壤密密接,填土壓壓實時不要損損傷鞭芽。栽栽植時,根盤盤表面保持原原有的狀態,不不可為了保持持竹桿直立而而改變或扭曲曲根鞭的原有有狀態。經濟林種植示意圖圖幼林撫育:新造竹竹林要有專人人管理,出筍筍前后,禁止止人畜進入竹竹林,要及時時除草松土(5~6月和8~9月各一次),可可以林糧間種種,以耕代撫撫。有條件的的在栽植后的的3年內要施肥肥,主要用有有機肥料,適適當施用復合合肥和尿素,做做好病蟲害的的防治。3.5.3果木林設計項目區內原有部分分板栗林,但但因種植分散散、規模小,管管理不合理,經經濟效益低,在在原有板栗林林的基礎上有有規模的種植植板栗,可形形成產業規模?;?,產生可可觀的經濟效效益,提高項項目區內群眾眾的生活水平平。造林:造林季節一一般在11月至第二年年元月,行株株距4m×4m,采用穴狀狀整地,規格格為0.6mm×0.6m×0.6m。造造林時,要對對樹苗進行挑挑選,同一地地塊內栽植的的樹苗要求苗苗齡和苗木生生長狀況基本本一致。在挖挖出的表土中中摻和農家肥肥和化肥,每每穴用農家肥肥50kg,化肥1.55kg,拌勻勻后返置入穴穴下層,栽植植時應將樹苗苗扶直,栽正正,根系舒展展,深淺適宜宜。填土時應應先填表土、濕濕土,后填生生土干土,分分層踩實。果木林種植示意圖圖幼林撫育:新造幼幼林要實行封封育,禁止放放牧及其他不不利于幼林生生長的活動。及及時除草松土土,可以林糧糧間種,以耕耕代撫。有條條件的在1~3年要施肥,主主要用有機肥肥料,適當施施用復合肥和和尿素,做好好病蟲害的防防治。3.6種草設計計人工種草可以增加加地表植被,有有效地控制水水土流失,同同時可促進畜畜牧和農業的的發展。項目目區的草地主主要是在荒坡坡地上發展,因因地制宜,合合理選用草種種,草種選用用抗逆性強,保保土性好,生生長迅速,經經濟價值高。人人工種草主要要分為割草地地和放牧區,割割草區主要選選距村子較近近和立地條件件相對較好的的退耕地或荒荒坡;放牧地地主要選取離離村較遠和立立地條件相對對較差的荒坡坡或溝壑地。雨雨季或土壤墑墑情較好時進進行撒播,播播種后由管理理專人看管,防防止人畜踐踏踏,并制定合合理的放牧強強度,以不破破壞牧草再生生能力為原則則,實行劃區區輪牧,放牧牧時間以秋冬冬為宜,合理理收割。3.7封育治理設設計(1)設計原則①地面有殘林、疏林林、殘留根茬茬與種子,當當地的水熱條條件能滿足自自然恢復植被被的需要。②封禁治理按標準要要求實施幾年年后,林草植植被得到恢復復,郁閉度達達0.7以上上,林間有770%以上的的植被,以利利于保水保土土。(2)組織措施在封育治理區確定定封育的面積積和具體位置置,設置封育育碑牌等明顯顯的標志,防防止人畜任意意進入。由群群眾推選辦事事公道、責任任心強的人擔擔任管護工作作,固定專人人看管,并根根據情況定期期付給一定報報酬。根據國國家和地方政政府的有關規規定,制定村村規民約,并并由當地政府府行文公告,做做到家喻戶曉曉,人人自覺覺遵守,禁止止人畜破壞,確確保封禁區內內植被能迅速速得到恢復。同同時積極發展展沼氣池、節節柴灶等,協協助群眾解決決燒柴困難。促促進鄉規民約約的順利實施施。⑶技術措施①封禁方式:采用全全年封禁、季季節封禁和輪輪封輪放相結結合。在原植植被遭受嚴重重破壞,恢復復比較困難和和地廣人稀的的地區,實行行全年封禁,嚴嚴禁人畜進入入,以利于植植被的恢復。在在原有樹木破破壞較輕,植植被恢復較快快的地區,實實行季節封禁禁,春、夏、秋秋生長季節封封禁,冬季可可以開放,允允許村民到林林間割草、修修枝。在植被被較好的地區區實行輪封輪輪放,以利于于解決村民燃燃料、飼料較較缺乏的情況況。②撫育管理:結合封封禁在殘林、疏疏林中進行育育苗補植,平平茬復壯,修修枝疏伐,擇擇優選育,加加快植被恢復復。在不影響響林木生長和和水土保持的的前提下,利利用林間空地地種植飼草、藥藥材,培育食食用菌類等發發展多種經營營。封山牌示意圖沼氣池示意圖3.8保土耕作設計根據小流域坡耕地地的產出現狀狀,在5°~255°目前暫無條條件實施坡改改梯的坡耕地地上,采取耕耕犁整地、培培肥改土、栽栽培管理和間間套輪作等一一整套耕作措措施,以達到到蓄水保土,減減輕水土流失失,增加農作作物產量的目目的。工程設計:(1)橫坡耕作:調調整順坡耕作作為沿等高線線進行橫坡耕耕種,一般5以上的坡地地壟距為600cm~70cm,土質粘粘重、透水性性差的坡耕地地、壟底比降降為0.3%%~0.5%左右,反之之壟底比降定定為0.2%~0.3%。(2)深松耕法:采采用只松不翻翻或上翻下松松加深耕層,打打破犁底層的的耕作法,耕耕種結合,創創造良好的土土壤結構,增增加土壤入滲滲,降低地表表徑流對土壤壤沖刷。組織設計和分年度度實施計劃施工組織條件施工組織建立由行政領導、技技術和財務人人員組成的小小流域水土保保持工程指揮揮部,統一組組織人、財、物物力、技術人人員深入現場場進行技術指指導,嚴把質質量關、技術術關,保證工工程順利實施施。施工組織形式:水水土保持骨干干工程由專業業施工隊伍進進行施工,其其它生物治理理工程由集體體承包或專業業戶承包施工工。4.1.2施工條件①交通條件:項目區區位于八達鎮鎮北面約6公里處,有西西林至龍英水水庫公路、西西林至隆林公公路貫穿項目目區,交通極極為方便。②塊石:龍英河流域域有豐富砂巖巖,儲蓄量大大,能滿足施施工需要。③砂:砂可以從縣城城運至工地,能能滿足工程需需要。④水泥:水泥可在縣縣城購買。⑤苗木供應:種苗可可在西林縣苗苗圃中心購買買。⑥水:水可以從流域小小溝里取水。⑦勞動力及勞動技能能:項目區農農業勞動力人人口1239人,施工季季節高峰期勞勞動力不足,可可從縣城調動動流動勞動力力。能滿足施施工勞動力需需求。近兩年年來西林縣進進行15萬毛竹開發發建設項目和和退耕還林項項目,群眾種種植毛竹、板板栗和馬尾松松有一定技術術和經驗,能能滿足項目勞勞動技能需求求。4.1.3施工安排具體的施工安排為為:治溝工程程和水保工程程可常年施工工,也可和坡坡改梯工程同同步施工,在在每年“三秋”結束開始,在在春季前全面面完工。水保保林在5月至至7月種植,經經果林在11月至12月種植。4.2分年度實施施計劃該項目總投資5660.86萬元,其中中工程措施300.668萬元,林草草措施149.555萬元,該項目目擬用3年時間.,按照先易易后難原則進進行施工,分劃6改hmmhh溝溝溝便k6改h873m壩溝溝溝便1改5hhh11壩溝溝溝便3改h61h壩溝溝溝便5投資估算及及資金籌措5.1投資資估算計算原則、依據(一)編編制依據(1)水利利部文件水總總[20033]67號文關于頒頒發《水土保保持工程概(估估)算編制規規定和定額》的的通知;(2)依據據2003年水利部《水水土保持工程程概(估)算算編制規定》;;(3)依據據2003年水利部《水水土保持工程程概算定額》;;(4)國家家計委、建設設部計價格[20022]10號文關于發發布《工程勘勘察設計收費費管理規定》的的通知;(5)國家家計委、建設設部《工程勘勘察設計收費費標準》(2002年修訂本);;(6)廣西西水利廳文件件桂水基[20033]13號《關于執執行水利部2002年頒發的系系列定額及修修改我區97水利水電基基建定額和取取費標準部分分內容的通知知》;(7)由工工程設計的資資料和圖紙統統計而得的工工程量。(二)基基礎資料(1)依據據2003年水利部《水水土保持工程程概(估)算算編制規定》的的規定,本工工程人工工資資:工程措施施按1.8元/工時,林草草措施按1.4元/工時計;(2)水泥泥、砂、塊石石、苗木及化化肥均按當地地購買價(原原價)加實際際的運雜費和和采購保管費費計算;施工工用水按1.0元/m3,用電按0.6元/(kw..h);工程措施施的采購保管管費率按1.5%,林草措施施的采購保管管費率按1.0%。(三)工程單價(1)工程措施的其他他直接費按基基本直接費的的3%計入工工程單價;梯梯田工程取基基本直接費的的2%計入工工程單價;林林草措施的其其他直接費按按基本直接費費的1.5%計入工程單單價;(2)工程措施的的間接費按直直接費的6%計入工程單單價;林草措措施的間接費費按直接費的的5%計入工程單單價;(3)工工程措施的利利潤按直接費費與間接費之之和的4%計入工程單單價;林草措措施的利潤按按間接費與直直接費之和的的2%計入工程單單價;(4)稅稅金均按直接接費、間接費費、計劃利潤潤之和的3.22%計入工程單單價。(四)獨立立費用(1))、建設管理理費中的項目目經常費按第第一部分至第第三部分之和和的1.2%計算;技術術支持培訓費費按第一部分分至第三部分分之和的0.5%計算;(2)、工工程建設監理理費按廣西水水利廳文件桂桂水基[20033]13號《關于執執行水利部2002年頒發的系系列定額及修修改我區97水利水電基基建定額和取取費標準部分分內容的通知知》計算;(3)、勘勘測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