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鞏義第二中學高二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鞏義第二中學高二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鞏義第二中學高二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鞏義第二中學高二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鞏義第二中學高二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鞏義第二中學高二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新石器時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會大概相對來說比較和平安定,其巫術禮儀、原始圖騰及其圖象化的符號形象也如此。仰韶型和馬家窯型的彩陶紋樣,其特征恰好是這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社會氛圍的反照。你看那各種形態(tài)的魚,那奔馳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鈍的鳥和蛙,特別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魚的形象,它們雖明顯具有巫術禮儀的圖騰性質,具體含義已不可知,但從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傳達出來的藝術風貌和審美意識,卻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這里還沒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緊張,而是生動、活潑、純樸和天真,是一派生氣勃勃、健康成長的童年氣派。仰韶彩陶的特點,是動物形象和動物紋樣多,其中尤以魚紋最普遍,有十余種。據(jù)聞一多《說魚》,魚在中國語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義,但聞一多最早也只說到《詩經》《周易》。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把它進一步追溯到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彩陶屢見的多種魚紋和含魚人面,它們的巫術禮儀含義是否就在對氏族子孫“瓜瓞綿綿”長久不絕的祝福?社會在發(fā)展,陶器造型和紋樣也在繼續(xù)變化。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據(jù)新時器時代陶器紋飾走廊的,并非動物紋樣,而是抽象的幾何紋,即各式各樣的曲線、直線、水紋、漩渦紋、三角形、鋸齒紋種種。其實,仰韶、馬家窯的某些幾何紋樣已比較清晰地表明,它們是由動物形象的寫實而逐漸變?yōu)槌橄蠡⒎柣摹S稍佻F(xiàn)(模擬)到表現(xiàn)(抽象化),由寫實到符號化,這正是一個由內容到形式的積淀過程,也正是美作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過程。即是說,在后世看來似乎只是“美觀”“裝飾”而并無具體含義和內容的抽象幾何紋樣,其實在當年卻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內容和含義,即具有嚴重的原始巫術禮儀的圖騰含義的。似乎是“純”形式的幾何紋樣,原始人們的感受卻遠不只是均衡對稱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復雜的觀念、想象的意義在內。巫術禮儀的圖騰形象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成為純形式的幾何圖案(符號),它的原始圖騰含義不但沒有消失,并且由于幾何紋飾經常比動物形象更多地布滿器身,這種含義反而更加強了。可見,抽象幾何紋飾并非某種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內容,感官感受中有觀念,這正是美和審美在對象和主體兩方面的共同特點。這個共同特點便是積淀:內容積淀為形式,想象、觀念積淀為感受。

(節(jié)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有刪改)1、下列關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個經由再現(xiàn)到表現(xiàn),再到寫實,最后到符號化的積淀過程。

B.“有意味的形式”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以動物形象和動物紋樣居多,尤以魚紋最為普遍。

C.“有意味的形式”并非某種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內容,感官感受中有觀念。

D.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原始的圖騰含義逐漸消失,抽象的幾何紋飾逐漸增多。2、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3分)

A.母系氏族社會氛圍反照了仰韶彩陶紋樣的藝術風貌和審美意識。

B.仰韶彩陶中的魚紋明顯包含了原始巫術禮儀的圖騰含義。

C.聞一多先生把魚的生殖繁盛的祝福含義追溯到《詩經》《周易》。

D.仰韶陶器器身上的某些幾何紋飾比動物形象更多,其原始圖騰含義得到加強。3、從全文來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母系氏族社會的巫術禮儀、原始圖騰及圖象化符號形象是相對和平安定的。

B.仰韶彩陶中的魚紋多達十余中,魚紋意味著先民對氏族子孫“瓜瓞綿綿”的祝福。

C.由圖騰形象抽象化而來的幾何紋飾,一般包含著形式、想象等觀念內容。

D.新石器時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動物形象呈現(xiàn)出生氣勃勃、健康成長的童年氣派。參考答案:1.C

信息在最后一段倒數(shù)第三行。2.A

主客顛倒。文中第一段指出“母系氏族社會和平安定,其巫術禮儀、原始圖騰及其圖像化的符號形象也是如此”,第二段“仰韶型和馬家窯型的彩陶紋樣,其特征恰好是這相對和平安定的社會氛圍的反照”,由此可以看出,A項主客顛倒,應該是“仰韶彩陶紋樣的藝術風貌和審美意識反照了母系氏族社會比較平和的氛圍”。3.D

A項,說法太絕對,見第一段第一行,原文有“大概相對來說”;B項,第三段中最后一行,原文是“是否”并未確定;C項,“一般包含著形式、想象等觀念內容”表述不對。2.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托爾斯泰的眼淚余杰①年輕的藝術家夏里亞賓跟友人、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一起去看望托爾斯泰。夏里亞賓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要知道,這是我有生以來初次面對這樣一位以其語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奮的巨匠。以前我只是從畫像上見過列夫?托爾斯泰,現(xiàn)在是活生生的本人。”以前,他從照片上得出的印象,托爾斯泰不僅是精神的巨人,而且身材魁梧:高大、健壯、寬肩闊背。但是,此時此刻的托爾斯泰卻是中等偏矮的個子。托翁親切隨和地向他伸出手來,小伙子感到非常害羞。即使是比夏里亞賓年長的拉赫瑪尼諾夫,也感到很緊張,雙手冰涼,小聲說:“如果讓我演奏,真不知怎么辦——我的手都凍僵了。”②果然,托爾斯泰請拉赫瑪尼諾夫彈一曲。夏里亞賓忐忑不安,看來自己也要被點將唱歌了。不出所料,托翁讓兩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托翁恰好坐在他的對面,兩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帶里。夏里亞賓有時無意中把目光投向托翁,發(fā)現(xiàn)托翁興致勃勃地盯著自己,注視著自己的眼睛和嘴巴。當夏里亞賓含著淚水唱出將被槍斃的士兵最后一句話:愿上帝保佑你們回到家鄉(xiāng)吧,托翁抽出手來擦去了流下的兩滴眼淚。③唱完以后,所有的來客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和贊揚的話語。然而,托翁既沒有鼓掌也沒有說話,而是靜靜地坐著,好像陷入了沉思之中。客人們不敢打擾托翁,默默地下樓去了。托爾斯泰夫人稍后對夏里亞賓說:“看在上帝的份上,您可別暴露出您已經發(fā)現(xiàn)列夫?托爾斯泰流了淚。您知道,他有時很怪。他說是一碼事,而心里除了冷靜的思考,也有熾熱的感情。”夏里亞賓問:“那么,列夫?托爾斯泰喜歡我唱的《老伍士》嗎?”托爾斯泰夫人握了握夏里亞賓的手,說:“我敢肯定,他非常喜歡。”于是,夏里亞賓動情地寫道:“我也感覺到了這位嚴肅的宗教信徒內心的溫柔,我覺得很幸福。”④許多人把寫過《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的托爾斯泰看作是遙不可及的巨人,當然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真正的偉大卻是平凡。托爾斯泰的那一串眼淚讓我們窺見了他作為普通人的脆弱。在聽演唱的時候,他并沒有把自己當作“托爾斯泰”來看待,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氛圍之中。這時,他成了一個普通的聽眾。正是在這種平常的心境下,他不知不覺地流下了眼淚。這個時候的托爾斯泰才是最自由的,也是最美的。流淚的托爾斯泰比海倫還要美麗,我覺得。⑤在托爾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里,與他最親近的人物之一是年輕的秘書費?布爾加科夫。布爾加科夫是托爾斯泰熱情的崇拜者,當時是莫斯科大學的學生。他在《列夫?托爾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憶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穿著西伯利亞式的氈靴,精神抖擻、容光煥發(fā)地走進來。“我真高興,非常高興,”他說,“你來了,我需要您的幫助……”片刻之后,托翁關切地問:“您的嘴唇怎么這么干哪?您不舒服嗎?”布爾加科夫回答說,可能是累了,因為晚上在車廂里沒有睡好。“那你就躺著吧,”托翁指著沙發(fā)對布爾加科夫說,“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當我讀到這個片斷時,久久不想翻過去。這是一座怎樣的大山啊,你已經感受不到它的高度。有的半高的山,很有些凌人的氣質,做出一副張牙舞爪的樣子來。⑥看看真正的大山吧——這位代表著一個時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老人是怎樣待人接物的:一見面,托翁就把年輕人當作家里人。托翁面對20出頭、名不見經傳的小伙子時,就像是老爺爺見到小孫子一樣。托翁真不愧是大作家,一個照面就發(fā)現(xiàn)了年輕人干裂的嘴唇。那句問候,真是讓人如坐春風。一切繁文縟節(jié)都顯得多余了。⑦那些汗牛充棟的頌歌,在這樣一些細節(jié)面前輕如鴻毛。流著眼淚的托爾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頌歌的。19.文章第①段花大量筆墨寫夏里亞賓和拉赫瑪尼諾夫有何作用?(4分)

20.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比較成功,請以第②段和第⑤段中的細節(jié)描寫為例,簡要賞析。(5分)

21.為什么說“流著眼淚的托爾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頌歌的”,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19.突出夏里亞賓和拉赫瑪尼諾夫拜訪托爾斯泰時緊張而激動的心情,(1分)體現(xiàn)了托爾斯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們對托爾斯泰的無比崇敬。(1分)同時與下文跟托爾斯泰進一步接觸之后的感受形成鮮明的對照,突出托翁的形象。(2分)20.第②段中著重描寫了托翁欣賞我們表演《老伍士》時流下眼淚的細節(jié),刻畫出他完全沉浸在歌曲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中的情景,反映出這位偉人平凡而又真誠的一面。(3分)第⑤段中著重刻畫了托翁初見莫斯科大學的學生布爾加科夫的細節(jié),反映出這位文學巨匠驚人的觀察力以及他熱情、和藹、關愛別人的一面。(2分)21.文學巨人托爾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風貌。(1分)他從未以偉人自居,從未以名家自傲。不為名聲所累,不為聲名所擾,更多地還原回歸自我的本真狀態(tài);他待人謙恭,把每一位客人當作朋友,給與每一位來訪者最熱切的接待,他讓人們感受到他最真誠的一面。(3分)這種生命本真狀態(tài)的展示,是任何贊頌溢美之詞所無法達到的。(2分)

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2010年,95歲的漫畫家華君武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遺愿將245幅漫畫作品捐給上海美術館。1930年,華君武在浙江省立一中上學,他的漫畫《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在校刊上發(fā)表,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一塊大洋的稿酬。這件事給了他很大鼓勵,從此,他鍥而不舍地創(chuàng)作漫畫和投稿。1931年,16歲的華君武到大上海在一家銀行作小職員,用業(yè)余時間畫漫畫。當時豐子愷、葉淺予等漫畫前輩齊聚上海辦雜志。華君武自知資歷太淺,就想了一個辦法:畫當時沒人畫的人物眾多的漫畫——大畫。這方法使他一舉有名,后上海漫畫界都知道,有一個“畫大場面的華君武”。這個時期的華君武主要畫市井俗態(tài),葉淺予看到報紙上一幅華君武諷刺黃包車夫的漫畫,就主動找到他說,你以后不要畫這樣的畫了。華君武很快明白,身處隨處是丑惡與欺壓的上海,自己不該對普通勞動者如此不寬容。1936年,華君武讀了《西行漫記》,他非常向往書中的那個世界。兩年后,他瞞著母親,懷揣友人贊助的路費,只身艱難跋涉了三個月到達陜北。“那個時期大家都很年輕,有人吃不了那個苦就走了,但我一點都沒有動搖過。我覺得延安雖然很艱苦,但很好,沒有什么應酬,連名片都沒有。”華君武說,“人應該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生長。”

延安的漫畫家們辦墻報做宣傳工作,有年畫、連環(huán)畫、木刻、版畫等等,可老百姓一看到華君武的畫,掉頭就走了。華君武受了些刺激,開始把筆觸對準延安的人和事。1942年,華君武與另外兩人一起舉辦了漫畫展,延安文人紛紛參觀,因為人多擁擠,把門都擠壞了。畫展中最受關注的是60幅諷刺漫畫,如《準時到會的人》中,一個抽著煙的干部蹲在廣場上等候開會,周圍只有烏鴉在覓食,漫畫諷刺了開會的人經常遲到。抗日宣傳畫是華君武抗戰(zhàn)時期的重要作品,其中有批判意大利法西斯踐踏他國領土的《一只魔怪的腳》、諷刺汪偽政權諂媚日寇的《肉骨頭引狗》等。1947年,解放戰(zhàn)爭時期,華君武調任《東北日報》主編,他最著名的“蔣介石肖像”《磨好刀再殺》惹怒了國民黨當局,他因此被哈爾濱國民黨特務組織以“侮蔑領袖”的罪名列入暗殺名單。1953年,華君武找到了今后創(chuàng)作的方向——內部諷刺畫,并在《光明日報》開辟的社會生活漫畫專欄里每周發(fā)表一幅諷刺漫畫。反右斗爭開始后,他創(chuàng)作內部諷刺畫的壓力越越大,有人說:“現(xiàn)在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你就不能畫點歌頌的?”但華君武認為,歌頌漫畫比諷刺漫畫更難畫,那種皮笑肉不笑的歌頌稱不上是真正的謳歌,“我沒那個本事”,他只好暫停了漫畫專欄的創(chuàng)作。沒多久,《光明日報》社長穆欣找到他,希望他繼續(xù)畫。華君武說,你要敢登我就敢畫;穆欣回道,你要敢畫我就敢登。就這樣,專欄沒有停掉。1961年,北京師范大學批判杜甫的《兵車行》不分正義和非正義。華君武畫了《杜甫檢討》,批評學術界不顧歷史事實、上綱上線的現(xiàn)象。畫中的杜甫愁眉苦臉寫檢討,面前的紙上寫著“兵車行乃和平主義思想”。“文革”開始后,華君武首當其沖成為批判對象,“文革”十年,他沒創(chuàng)作一幅漫畫。上世紀九十年代,華君武開始在全國舉辦漫畫展。他給自己刻了一方字樣“大愚若智”的圖章,還在每次畫展的前言中都寫:“在政治運動中,我也畫了一些同志的漫畫,在此我謹向他們致歉。”他晚年擔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時有一張名片,名片居中是他手寫豎排的“華君武”三個字,左下角是電話號碼,無頭銜,無裝飾。相關鏈接①漫畫主要是批評的藝術,不懂就沒有發(fā)言權。(《〈華君武漫畫展〉前言》)②我都是針砭時弊的,我沒有畫那個休閑漫畫,我不畫。(華君武自傳《漫畫一生》)③但凡他聽見大到國際社會、小至街頭巷尾發(fā)生什么事,他的諷刺漫畫就會很快見諸報端,并且有著持久的生命力,70多年一直如此;他從不“見異思遷”,也不怕自己挫敗,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愛漫畫,愛這個國家,愛這個國家的人民。(《南方日報》2010年6月14日)(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A.華君武上中學時就憑借自己的漫畫《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得到了稿酬,這與他為漫畫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有關。B.上海時期的華君武曾用漫畫諷刺黃包車夫,但葉淺予主動和嚴正的提醒,使他明白了“只有懂得漫畫是批評的藝術,才有發(fā)言權”的道理。C.《西行漫記》中描繪的延安生活,讓年輕的華君武非常向往,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投身于“那樣的環(huán)境中”了。D.當華君武把漫畫創(chuàng)作的筆觸對準了延安的人和事后,他在三人畫展中的60幅諷刺畫備受延安文人關注。E.《光明日報》社會生活漫畫專欄得以延續(xù),是華君武和穆欣共同堅持真理的結果,表明當時的華君武并沒有放棄針砭時弊的創(chuàng)作方向。(2)傳記以華君武的遺愿開篇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分析。(6分)(3)作為漫畫家,華君武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4)為什么華君武的諷刺漫畫“有著持久的生命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參考答案:(1)E項3分,C項2分,D項1分(A在原文中沒有依據(jù);B明白的是要寬容普通勞動者,而非只有懂得漫畫是批評的藝術才有發(fā)言權的道理;D原文未說60幅諷刺漫畫都是他的。)(2)①表現(xiàn)出華君武對漫畫事業(yè)的關心、熱愛和無私奉獻。②蘊含作者對華君武藝術成就以及崇高人格的敬佩與贊美。③以倒敘的方式引出下文對傳主生平經歷的追述。(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3)①在上海時,畫人物眾多的大畫;②到延安后,畫針對延安人和事的諷刺漫畫;③抗戰(zhàn)時期,畫批判、諷刺法西斯和賣國賊的抗日宣傳畫;④新中國成立后,畫針砭時弊的內部諷刺畫。(答對3點,即可得6分)(4)①始終立足社會現(xiàn)實,諷刺漫畫針砭時弊,及時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實;②始終勇敢的堅持漫畫是批評的藝術,諷刺漫畫傳達出作者本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③既善于自我反思,又能及時接受前輩教導,諷刺漫畫傳達出他對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思考與探索;④從根本上講,他的諷刺漫畫是他愛國和愛人民的高尚情懷的真實流露。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第文后各題。李紳,字公垂,中書令敬玄曾孫。世宦南方,客潤州。紳六歲而孤,哀等成人。母盧,躬授之學。為人短小精悍,于詩最有名,時號“短李”。元和初,擢進士第,補國子助教,不樂,輒去。客金陵,李锜愛其才,辟掌書記。锜浸不法,賓客莫敢言,紳數(shù)諫,不入;欲去,不許。會使者召锜,稱疾,即脅使者為眾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紳作疏,坐锜前,紳陽怖栗,至不能為字,下筆輒涂去,盡數(shù)紙。锜怒罵曰:“何敢爾,不憚死邪?”對曰:“生未嘗見金革,今得死為幸。”或言許縱能軍中書,紳不足用。召縱至,操書如所欲,即囚紳獄中,锜誅,乃免。或欲以聞,謝曰:“本激于義,非市名也。”穆宗召為右拾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同時,號“三俊”。稹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罷;欲引牛僧孺,懼紳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觀察使。僧孺輔政,以紳為御史中丞,顧其氣剛卞,易疵累,而韓愈勁直,乃以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臺參以激紳。紳、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罷之,以紳為江西觀察使。帝素厚遇紳遣使者就第勞賜以為樂外遷紳泣言為逢吉中傷入謝又自陳所以然帝悟改戶部侍郎。會敬宗立,逢吉知紳失勢可乘,使守澄從容奏言:“先帝始議立太子,杜元穎、李紳勸立深王,獨宰相逢吉請立陛下,而李續(xù)、李虞助之。”逢吉乘間言紳嘗不利于陛下,請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貶紳為端州司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緘書一笥,發(fā)之,見裴度、元穎、紳三疏請立帝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黨所上謗書。始,紳南逐,歷封、康間,湍瀨險澀,惟乘漲流乃濟。康州有媼龍祠,舊傳能致云雨,紳以書禱,俄而大漲。開成初,鄭覃以紳為河南尹。河南多惡少,或危帽散衣,擊大球,尸官道,車馬不敢前。紳治剛嚴,皆望風遁去。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趙郡公。居位四年,以足緩不任朝謁,辭位。卒,贈太尉,謚文肅。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李紳傳》)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素厚遇紳/遣使者就第/勞賜以為樂外遷/紳泣言為逢吉中傷/入謝/又自陳所以然/帝悟/改戶部侍郎/B.帝素厚遇/紳遣使者就第/勞賜以為樂外遷/紳泣言為逢吉中傷/入謝/又自陳所以然/帝悟/改戶部侍郎/C.帝素厚遇/紳遣使者就第勞賜/以為樂外遷/紳泣言為逢吉/中傷入謝/又自陳所以然/帝悟/改戶部侍郎/D.帝素厚遇紳/遣使者就第勞賜/以為樂外遷/紳泣言為逢吉中傷/入謝/又自陳所以然/帝悟/改戶部侍郎/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孤,指年幼喪父,“鰥寡孤獨”一詞中,“鰥”指老而無妻,“寡”,指老而無夫,“孤”,指幼而無父,“獨”,指老而無子。B.“國子監(jiān)”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國子助教”是國子監(jiān)或太學的學官,協(xié)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C.“金陵”是南京的別稱,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別稱還有建康,江寧,東京,汴梁,石頭城等。D.“京兆尹”一般指京師所在地的行政長官,唐朝時的京兆尹即長安的行政長官,其地位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長。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紳很有才華,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時候母親親自教他知識,他個子矮小且擅長寫詩,當時人稱他為“短李”。B.李紳智勇雙全,他不愿為李锜寫奏章,就假裝害怕發(fā)抖寫不成字,李锜就以死相威脅時,他也毫不畏懼。C.李紳經歷坎坷,他曾因得罪李锜而下獄,也曾被牛僧孺罷免御史中丞之職,還曾因建議立深王為太子而被貶為端州司馬。D.李紳頗有政績,他歷經多代帝王,擔任過多種官職,當?shù)胤焦僖材茉旄S诿瘢篮筮€被追封為太尉。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或欲以聞,謝曰:“本激于義,非市名也。”②河南多惡少,或危帽散衣,擊大球,尸官道,車馬不敢前。參考答案:4.D

5.C6.A

7.有人想將這事報告皇上,他謝絕說:“我本受仁義激發(fā),不是為了獲取名聲。”②河南府有很多小無賴,有時戴著高帽子敞著衣裳,打大球,攔住大路,車輛馬匹不敢通過。4.【考點定位】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名師點睛】對于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jù)修辭、對稱、反復、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③“以、于、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志: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語。如本題借助以下內容斷句,“厚遇”的對象是李紳,“遣使者就第勞賜”的主語是皇帝,“為逢吉中傷”表被動,“入謝”的主語是李紳。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本題C項“金陵”別稱東京、汴梁不對。【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名師點睛】東京汴梁位于中國河南省中部偏東,地處中華民族歷史發(fā)源地、中國文化搖籃的黃河南岸,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北宋時的國都,簡稱汴,是中國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xiàn)在稱為開封市。正因如此,南京曾有過多個名稱,如金陵、建業(yè)、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金陵、建康至今仍被人們做為南京的別稱在使用。而南京這一名稱的得來則是在明朝初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詔確定以應天府為南京,大梁(開封)為北京,實行南北兩京制。自此,南京這一名稱被長期使用至今。平時需要注意積累。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A項“很小就贏得‘短李’的詩名”分析有誤,文中只交待他幼小喪父。【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A項“很小就贏得‘短李’的詩名”分析有誤,文中只交待他幼小喪父。7. 【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或”“謝”“危”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參考譯文】李紳,字公垂,是中書令李敬玄的曾孫。因世代在南方做官,因此客居潤州。李紳六歲失去了父親,他像成人一樣哀痛。母親盧氏,親自教他讀書。他生來矮小精明能干,在寫詩方面最有名,當時號稱“短李”。元和初年,他考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國子監(jiān)助教,他不樂意,就離職了。他客居金陵,李喜歡他的才干,任命他為掌書記官。李漸漸不守國法,幕僚沒人敢說,李紳多次勸告,他不聽;李紳想離職,他又不允許。遇上皇帝派使者召喚李,他稱病不去,接著脅迫使者為眾人奏報皇帝,希望能夠留下。李叫李紳寫奏疏,他坐在李面前,假裝害怕發(fā)抖,以致不能寫字,寫幾筆就涂掉,寫壞了幾張紙。李發(fā)怒罵道:“你怎敢這樣,不怕死嗎?”他答道:“生平沒有見過兵器鎧甲,今天因此而死已經滿足了。”有人說許縱會寫軍中文書,李紳不值得任用。于是把許縱召來,許縱按要求執(zhí)筆寫了,李就把李紳關進監(jiān)獄,李被殺死后,他才被釋放了。有人想將這事報告皇上,他謝絕說:“我本受仁義激發(fā),不是為了獲取名聲。”唐穆宗召他進京任右拾遺、翰林學士,他和李德裕、元稹同時代,號稱“三俊”。元稹當宰相,李逢吉派人報告于方的案件,元稹就被罷免了;李逢吉想推薦牛僧孺,擔心李紳等人在皇帝面前阻攔,就任命李德裕為浙西觀察使。牛僧孺當了宰相,任命李紳為御史中丞,是看到他性格剛強急躁,容易出問題,又看到韓愈剛強直率,就任命韓愈為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不需參謁臺臣來激怒李紳。李紳和韓愈果然互不相讓,因為這把他們都免職,任命李紳為江西觀察使。皇帝一向對李紳很好,派使者到他家里去慰問賞賜,認為他愿意出京任官,他哭著說是被李逢吉陷害。他進宮謝恩,又自己訴說原因,皇帝醒悟了,改命他為戶部侍郎。遇到唐敬宗即位,李逢吉看到李紳失去了依靠可以算計,讓王守澄乘便上奏說:“故世皇帝當初討論立太子時,杜元穎、李紳勸立深王為太子,只有宰相李逢吉請求立皇上,李續(xù)、李虞贊成他。”李逢吉也乘機說李紳曾做不利于皇帝的事,請求把他趕出京城。皇帝剛登基,不能辨別,就貶李紳任端州司馬。后來皇帝在宮中找到去世皇帝親手裝的一箱奏章,打開后,看到裴度、杜元穎、李紳多次上奏請求立他為太子,才非常受感動而醒悟了,把李逢吉一伙呈上的誹謗奏章都燒了。起初,李紳貶去南方,走到封州、康州,水淺流急處危險阻塞,只有乘著河水猛漲才能過河。康州有座媼龍祠,過去傳說能呼風喚雨,李紳寫文章禱告,不久河水猛漲。開成初年,鄭覃任命他為河南府尹。河南府有很多小無賴,有時戴著高帽子敞著衣裳,打大球,攔住大路,車輛馬匹不敢通過。李紳治理堅決嚴厲,他們聽到風聲都嚇跑了。唐武宗登基,他調任淮南,被封為趙郡公爵。任職四年后,因腳無力不能上朝,辭去職位。后去世了,贈官太尉,賜謚號叫文肅。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存勖,李克用長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還軍上黨,置酒三垂崗,伶人奏《百年歌》,聲甚悲,坐上皆凄愴。時存勖在側,方五歲,克用慨然捋須,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戰(zhàn)于此乎!”存勖年十一,從克用破王行瑜,遣獻捷于京師,昭宗異其狀貌,賜以溪鳥勅鳥卮、翡翠盤,而撫其背曰:“兒有奇表,后當富貴,無忘予家。”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通大義尤喜音聲歌舞俳優(yōu)之戲。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寧殺都虞候李存質,幸臣史敬镕告克寧謀叛。二月,執(zhí)而戕之,且以先王之喪、叔父之難告周德威,德威自亂柳還軍太原。梁夾城兵聞晉有大喪,德威軍且去,因頗懈。王謂諸將曰:“梁人幸我大喪,謂我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乃出兵趨上黨,行至三重崗,嘆曰:“此先王置酒處也!”會天大霧晝暝,兵行霧中,攻其夾城,破之,梁軍大敗,凱旋告廟。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陳俊為景州刺史,內園使儲德源為憲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與德源皆為寵伶周匝所薦,帝因許除郡,郭崇韜以為不可,帝密召崇韜謂之曰:“予已許除郡,經年未行,我慚見二人,卿當屈意行之。”故有是命。天成元年,郭崇韜、朱友謙皆以讒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見疑忌。趙在禮反于魏,大臣皆請遣李嗣源討賊,莊宗不許。群臣屢請,莊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禮登樓謝罪。軍變,李嗣源入于魏,與在禮合,遣石敬瑭將三百騎為先鋒。李嗣源反,龍驤指揮軍使姚彥溫以前鋒軍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萬勝至洛京,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反。夏四月丁亥朔,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謚為光圣神閔孝皇帝,廟號莊宗。(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唐本紀五、六》《舊五代史·唐書八、十》,有改動)10.(文言文斷句)下列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通大義/尤喜音聲歌舞俳優(yōu)之戲B.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通大義/尤喜音聲歌舞俳優(yōu)之戲C.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通大義/尤喜音聲歌舞俳優(yōu)之戲D.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通大義/尤喜音聲歌舞俳優(yōu)之戲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教坊,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俗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等演出事務。B.刺史,古代職官,初為監(jiān)察官,后變成地方軍事行政長官,相當于太守、知州等。C.朔,天文學名詞,又稱新月,指農歷每月初一,引申為“初生”“開頭”等。D.廟號,指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存勖實現(xiàn)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崗設宴,預言李存勖將完成未竟的功業(yè)。后來,初襲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崗大敗梁軍,奠定了晉國崛起的基礎。B.李存勖勇武善戰(zhàn)。他曾在先王之喪、叔父之難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斷出擊,霧中進軍,攻破梁的夾城,把梁軍打得大敗,然后凱旋,祭告太廟。C.李存勖寄信伶宦。后唐滅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讓梁之優(yōu)伶陳俊和儲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韜勸阻,最終他還是履行了對伶人的這個承諾。D.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間,對功臣宿將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韜、朱友謙等都被他誅殺,李嗣源也因位高權重而被疑忌,最終走投無路被逼造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梁人幸我大喪,謂我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2)予已許除郡,經年未行,我慚見二人,卿當屈意行之。參考答案:10.C

11.A

12.D

13.(1)梁兵慶幸我有大喪事,認為我年少新立,無所作為,該乘他們的懈怠而攻擊他們。(2)我已經答了授予他倆郡官,很多年沒兌現(xiàn),我不好意思見這兩個人,你該讓一下步,將事情付諸實施。【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裕瑪⑹聝热莸淖兓取H绫绢}中,“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通大義,尤喜音聲歌舞俳優(yōu)之戲”,這段話是說“李存勖長大了,擅長騎馬射箭,膽量勇氣超過一般人,稍學習《春秋》,就能了解《春秋》之大義,尤其喜歡音樂、歌舞和戲劇”,圈出句子中的名詞和代詞,如“人”“春秋”“大義”等,然后比較四個選項可以看出,問題集中在“及長/善騎射”還是“及長善騎射”與“稍習《春秋》通大義”還是“稍習《春秋》/通大義”上,“及長”意思是“等到長大”,句意完整,故可以斷開,排除BD兩項,“習”是動詞,賓語是“春秋”,“通”的賓語是“大義”,這是兩個獨立的句子,可以斷開,排除A項,故選C項。【1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A項,“專管俗樂以外的音樂”錯誤,應為“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故選A項。【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D項,“……李嗣源也因位高權重而被疑忌,最終走投無路被逼造反”錯誤,從文中來看,文中說的是“軍變,李嗣源入于魏,與在禮合,遣石敬瑭將三百騎為先鋒。李嗣源反”,由此可知,李嗣源是因“軍變”而造反的,不是被李存勖逼得走投無路最終造反。故選D項。【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幸”,慶幸;“謂”,認為;“為”,作為;“宜”,應該;“其”,代詞,他們的;“怠”,懈怠;“之”,代詞,代他們。第二句中,“許”,答應;“除”,授官;“經年”,多年;“行”,實行,兌現(xiàn);“慚”,慚愧;“屈意”,委屈心意;“行”,實施;“之”,代詞,代這件事。【點睛】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要先易后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要重視內容,斷完后根據(jù)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再核對一遍。名詞斷句法。通讀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國家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果等。(找動詞)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虛詞斷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fā)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③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們的前后一般就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④有些復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⑤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⑥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對話標志斷句法。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語序句式斷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解答概括歸納文章內容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起初,李克用在邢州擊敗孟方立,回師上黨,在三垂崗設宴,演戲的人奏《百年歌》,聲音很悲哀,弄得滿座的人悲傷。當時李存勖在旁邊,剛剛五歲,李克用感慨地捋著須,指著李存勖笑著說:“我將老了,這孩子很奇特,二十年后,他能代替我在此地作戰(zhàn)吧!”李存勖十一歲時,跟隨李克用打敗王行瑜,派他獻捷報于京城,昭宗對李存勖的相貌感到驚奇,賜給他溪鳥勅鳥卮、翡翠盤,摸著他的背說:“這孩子有奇異的外表,后當富貴,不要忘記國家。”李存勖長大了,擅長騎馬射箭,膽量勇氣超過一般人,稍學習《春秋》,就能了解《春秋》之大義,尤其喜歡音樂、歌舞和戲劇。天祐五年正月,李存勖在太原即晉王位。叔父李克寧殺都虞侯李存質,他的寵幸大臣史敬镕告李克寧謀叛。二月,李存勖捉住并殺了李克寧,并將先王之喪、叔父之難告訴周德威,周德威為此從亂柳回師太原。梁在夾城的將士聽說晉有大喪事,周德威的軍隊退走了,就松懈起來。晉王對眾將說:“梁兵慶幸我有大喪事,認為我年少新立,無所作為,應該乘他們的懈怠而攻擊他們。”于是進兵上黨,行至三垂崗,感嘆地說:“這是先王擺酒宴的地方啊!”那天霧大得白天像晚上一樣,霧中進軍,攻破梁的夾城,把梁軍打得大敗,然后凱旋,祭告太廟。同光二年,皇帝到文明殿,任命教坊使陳俊為景州刺史,內園使儲德源為憲州刺史,二人都是梁朝演戲的優(yōu)伶。起初,皇帝平定梁朝,陳俊與儲德源都被寵伶周匝推薦,皇帝因此答應讓他們當郡官,郭崇韜認為不可以,皇帝秘密召見郭崇韜對他說:“我已經答應了授予他倆郡官,很多年沒兌現(xiàn),我不好意思見這兩個人,你應該讓一下步,將事情付諸實施。”所以有這次的任命。天成元年,郭崇韜、朱友謙都因讒言被害死,李嗣源因為名位高,也被李存勖懷疑猜忌。趙在禮在魏州反叛,大臣都請求讓李嗣源討賊,莊宗不答應。大臣們多次請求,莊宗不得已,才派遣他去。李嗣源到魏州,在河南屯兵抵御,趙在禮登樓謝罪。遇到親軍嘩變,李嗣源被脅迫入魏州城,與叛軍趙在禮合勢,派遣石敬瑭率領三百騎為先鋒。李嗣源反叛,龍驤指揮軍使姚彥溫以前鋒軍叛降歸附李嗣源,李嗣源擁軍入汴州。皇帝從萬勝鎮(zhèn)返回洛京,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謀反。四月一日,皇帝駕崩。七月,葬入雍陵,追謚為光圣神閔孝皇帝,廟號莊宗。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韓鏞,字伯高,濟南人。延佑五年中進士第,授將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尋遷集賢都事。泰定四年,轉國子博士,俄拜監(jiān)察御史。當時由進士入官者僅百之一,由吏致位顯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書參議傅巖起為吏部尚書,鏞上言吏部掌天下銓衡巖起從吏入官烏足盡知天下賢才況尚書秩三品巖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天歷元年,除僉浙西廉訪司事,擊奸暴,黜貪墨,而特舉烏程縣尹干文傳。治行為諸縣最,所至郡縣,為之肅然。二年,轉江浙財賦副總管。至順元年,除國子司業(yè),尋遷南行臺治書侍御史。順帝初,歷僉宣徽及樞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講學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剛介為時所忌,言事者誣劾其贓私,乃罷去。五年,臺臣辨其誣,遂復起參議中書省事。七年,朝廷慎選守令,參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當今必欲得賢守令,無如鏞者。”帝乃特署鏞姓名,授饒州路總管。饒之為俗尚鬼,有覺山廟者,自昔為妖以禍福人,為盜賊者事之尤至。將為盜,必卜之。鏞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內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毀之。人初大駭,已而皆嘆服。鏞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學宮,求宿儒學行俱尊者,列為《五經》師,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謁先圣,月必考訂課試,以示勸勵。每治政之暇,必延見其師生,與之講討經義,由是人人自力于學,而饒之以科第進者,視他郡為多。鏞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屬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厭其所欲,即銜之,往往騰謗于朝,其出使于饒者,鏞延見郡舍中,供以糲飯,退皆無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織幣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諸郡長吏。獨鏞無預。鏞治政,雖細事,其詳密多類此。十年,拜中書參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脫脫在位,而龔伯璲輩方用事,朝廷悉議更張,鏞有言,不見聽。人或以鏞優(yōu)于治郡,而執(zhí)政非其所長,遂出為甘肅行省參知政事。及脫脫罷,用事者悉誅,而鏞又獨免禍。乃遷西行臺中丞,歿于官。

(選自《元史》)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乃特署鏞姓名

署:簽署B(yǎng).以示勸勵

勸:勸告C.俾俊秀入學宮

俾:讓D.一不厭其所欲

厭:滿足8.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鏞上言吏部/掌天下銓衡/巖起從吏入官/烏足盡知天下賢才/況尚書秩三品/巖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B.鏞上言/吏部掌天下銓衡/巖起從吏入官/烏足盡知天下/賢才況尚書秩三品/巖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C.鏞上言/吏部掌天下銓衡/巖起從吏入官/烏足盡知天下賢才/況尚書秩三品/巖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D.鏞上言吏部/掌天下銓衡/巖起從吏入官/烏足盡知天下/賢才況尚書秩三品/巖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9.下列關于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國子博士,學官名。國子,即國子學,晉朝開始設立,與太學并立,為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古代學校的名稱,在商代稱為“庠”,而在周代則稱之為“序”。B.路,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域名,也是宋代最高一級的行政區(qū)劃單位。在元代,路下一般設府、州、縣三級地方行政單位。C.“五經”一般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四書”則是指《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的合稱。D.行省即行中書省,元朝開始實施的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區(qū)。“行中書省”在當時主要掌管所轄省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政事務。10.對文中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皇帝想讓中書參議傅巖起做吏部尚書,韓鏞上書說:按照制度他不能升為尚書。皇帝下詔同意了韓鏞的奏言。B.韓鏞在擔任侍御史時,因為剛正不阿被當時的官員們忌恨,議論政事的人誣告他貪贓肥私,于是他被罷免了官職。C.韓鏞任浙西廉訪司僉事的官職時,打擊奸詐、暴虐,罷免貪贓不法的官員,人們起初極為害怕,后來就都贊同信服了。D.韓鏞在處理政事的空閑,經常邀請接見師生,與他們講論探究經義,由此人人自覺努力學習,因而饒州通過科第考試進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縣多。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龔伯璲輩方用事,朝廷悉議更張,鏞有言,不見聽。(2)以剛介為時所忌,言事者誣劾其贓私,乃罷去。參考答案:7.B

8.C

9.A

10.C

11.(1)而龔伯璲這些人正當權,朝廷都在議論改革,韓鏞也提出意見,但沒有被采納。(2)因為剛正不阿被當時的官員們所忌恨,議論政事的人誣告他貪贓肥私,于是他被罷官。【7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B項,“勸”,結合前面內容“求宿儒學行俱尊者,列為《五經》師,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謁先圣,月必考訂課試”分析,譯為勉勵、鼓勵。故選B。點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如本題,主要從語境內容分析。【8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上言”是上書說的意思,后面為上書的內容,應該斷開,排除A項、D項。“天下”修飾“賢才”,“況”是況且的意思,結合句意內容分析,排除B項。句意:韓鏞上書說:“吏部掌管官吏的考核、選拔,傅巖起從吏職起家做官,怎么能完全了解天下的賢才。況且尚書是三品官階,傅巖起經多次升遷也才四品罷了,按照制度也不能升為尚書。”皇帝下詔同意他的奏言。故選C。【9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A項,“古代學校的名稱,在商代稱為‘庠’,而在周代則稱之為‘序’”錯誤。商(殷)代稱學校為序,周代叫庠。故選A。【10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C項,結合文本內容“凡境內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毀之。人初大駭,已而皆嘆服”分析可知,“人們起初極為害怕,后來就都贊同信服了”是韓鏞在廢除淫祠時,人們的反映。故選C。【1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輩”,這些人;“用事”,當權;“悉”,全、都;“更張”,比喻變更或改革;“不見聽”(被動句)。(2)“以”,因為,連詞;“剛介”,剛正不阿、剛強正直;“為……所”,表被動;“以剛介為時所忌”(被動句);“忌”,忌恨;“誣劾”,誣告;“乃”,于是,連詞;“罷”,罷官。【點睛】參考譯文:韓鏞,字伯高,濟南人。延佑五年考中了進士,被授予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的官職,不久調任集賢都事。泰定四年,又轉任國子博士,不久擔任監(jiān)察御史。當時能從進士做官的僅有百分之一,由吏職出身能做到顯要官位的常常有十分之九。皇帝就想讓中書參議傅巖起做吏部尚書,韓鏞上書說:“吏部掌管官吏的考核、選拔,傅巖起從吏職起家做官,怎么能完全了解天下的賢才。況且尚書是三品官階,傅巖起經多次升遷也才四品罷了,按照制度也不能升為尚書。”皇帝下詔同意他的奏言。天歷元年,被授于浙西廉訪司僉事的官職,打擊奸詐、暴虐,罷免貪贓不法的官員,而特別推舉烏程縣尹干文傳,他的政績和品行是各縣之最,凡是韓鏞所到的郡縣,都因為他的到來政務井井有條。天歷二年,轉任江浙財賦副總管。至順元年,任國子司業(yè),不久任南行臺治書侍御史。順帝初年,歷任宣徽院及樞密院僉事。至正二年,任翰林侍講學士,隨即任侍御史,因為剛正不阿被當時的官員們所忌恨,議論政事的人誣告他貪贓肥私,于是他被罷官。至正五年,御史臺官員辨白他所受的誣陷,于是又被起用參議中書省事務。至正七年,朝廷慎重選用州縣長官,參知政事魏中立對皇帝說:“現(xiàn)在您定要找到賢良的州縣長官,沒有比得上韓鏞的。”于是皇帝特意寫上韓鏞的姓名,授給他饒州路總管的官職。饒州地區(qū)民俗崇尚鬼神,有座覺山廟,從前就有人興妖作怪禍害百姓,做盜賊的人尤其信奉,將要搶劫時,必定到廟中占卜吉兇。韓鏞到任后,就拆毀了這座廟宇,將泥塑偶像沉入江中。凡是境內不合禮儀的過多的祠廟,全部毀掉。人們起初極為害怕,后來就都贊同信服了。韓鏞知道百姓可以教化,讓才華出眾的人進入學宮,尋訪品行學問都受人尊重的老成博學的人,作為《五經》教師,每月初一十五定必穿戴深衣幅巾來拜祭孔子,每月一定來考核功課,用來勸勉鼓勵。每當處理政事的空閑,肯定要邀請接見師生,與他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