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城廂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科舉制在1905年被廢除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學堂畢業生逐漸成為官員的主要來源
B.學子罷考抵制科舉制C.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已失去文化教育價值D.該制度已不能滿足國家培養人才的需要參考答案:D2.下圖是歐洲“畫圣”拉斐爾于1507-1508年所畫的宗教題材畫——《花園中的圣母》,關于這幅畫理解正確的是A.體現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覺醒 B.沖擊了中世紀天主教神學世界觀C.徹底動搖了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 D.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權威參考答案: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材料體現是1507-1508年的宗教繪畫,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覺醒是智者學派,A項排除。天主教神學世界觀下圣母是高高在上的神,但此畫中的圣母形象更像是人間的一位普通的母親,可見B項正確。C項出現在啟蒙運動時期,與題意不符。D項出現中宗教改革時期,與題意不符。3.右圖是一張殘缺的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憑證,作為直接證據,它可以用于研究A.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求生存B.民國晚期官僚資本的膨脹C.建國初期社會主義改造運動D.改革開放時期經濟體制改革參考答案:C4.據統計,1963年《人民日報》元旦獻詞高頻詞匯有“調整、企業、國民經濟、困難、農業生產”。對高頻詞匯的解讀符合史實的是A.“調整”的重點在國民經濟比例關系 B.“企業”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營C.“困難”的根源是“一邊倒”方針 D.“農業生產”的經營方式遭否定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從“1963年”這個時間點可排除BC項;從1958年開始人民公社一直存在,D項排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調整”的重點在國民經濟比例關系。所以答案選A。5.根據中國國情,我國政府在某些地區先后設立了民族自治區、經濟特區和特別行政區。三者的共同之處是都(
)
A.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的社會制度
B.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管轄和行使主權C.實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體制
D.有較大的自治管理權和行政主權參考答案:B6.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在當代中國,教育公平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孔子的下列觀點中,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溫故知新
D、當仁不讓于師參考答案:B7.根據國際移民組織2003年6月發布的《2003年全球移民報告》,1990年,有1.2億人長期生活在自己國家以外的地方。2002年,這一數字超過1.5億,是35年前的兩倍。2003年全球國際移民總數更是已超過1.75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的3%。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A.全球化的加速B.局部戰爭頻繁C.地緣政治影響D.兩極格局結束參考答案:A8.1841年,英國輝格黨政府首相墨爾本在一次內閣會議上就閣員之間的意見分歧表態說:“我實際上不在乎哪一個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們對外說什么,我們要說同樣的話。”后因托利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墨爾本內閣辭職。這反映出,當時英國A.內部意見一致是內閣制主要原則
B.首相與普通閣員享有平等權力C.內閣集體責任制基本成形
D.政黨之間的斗爭決定內閣政策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點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學生要注意題干中的幾個重要信息:內閣成員可以表達不同意見、對外內閣要說同樣的話、墨爾本內閣辭職而非一個人辭職。符合這些信息總體特征的只有C項。A項只是說內閣制的一個方面;B項說法明顯錯誤;D項說法錯誤,政黨的競選決定首相繼任,但不能決定內閣政策。9.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名義印發的材料上,按照對計劃與市場的態度,將經濟學家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堅持計劃經濟的;第二類是贊成計劃經濟但不那么鮮明的;第三類是贊成商品經濟但不那么鮮明的;第四類則是主張發展商品經濟的。這表明當時A.傳統計劃經濟觀念束縛亟待突破B.照搬西方市場經濟成為時人共識C.國營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啟動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參考答案:A【詳解】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份材料有傾向性地將經濟學家劃為四類,說明當時決策層尚未正確認識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傳統的計劃經濟觀念仍然束縛著人們的頭腦,亟待突破,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當時經濟學家對于計劃與市場存在不同看法,說明照搬西方市場經濟并未成為共識;C選項錯誤,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于1984年,與材料時間不符;D選項錯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0.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沒有直接從山海關向北平發動進攻,而是選擇北平西南的宛平城開始攻打北平。這可能與下列哪一條約的簽訂有著一定的關系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二十一條》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條約》。列強通過該條約,不僅向清政府勒索4.5億兩白銀,還附加了許多苛刻條件,其中一條,就是準許外國軍隊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11.觀察下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西歐和日本的沖擊B.國際格局呈“一超多強”局面C.歐盟建立推動西歐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D.日本失去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的地位參考答案:A從材料反映的西歐和日本的經濟實力的增長來看,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西歐和日本的沖擊。故答案為A項。B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歐盟成立于1993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點睛:解答示意圖類型的歷史試題關鍵是審讀示意圖,明確示意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或現象,特別是兩幅圖片中變化的因素。此類歷史試題一般由圖片、文字說明、標題三部分構成。圖片是主體,直觀的再現歷史史實。標題是圖片的眼睛,直接說明圖片的主體。文字說明部分是對圖片所反映歷史史實的有效補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問題的突破口,解答問題時要注意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實現與歷史課本史實的有效鏈接,然后根據問題設計來解答。12.從《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反映出列強侵華的發展趨勢是
(
)A.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
B.從經濟侵略到政治侵略C.從單獨行動到狼狽為奸
D.從開埠通商到割占土地參考答案:A13.關于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都為滿足本國資本主義發展需要而發動
B.都曾侵犯過我國環渤海地區C.都要求在規定范圍內對華投資
D.都破壞了我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參考答案:C14.《中國歷史通論》認為: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對“地方分權體制”的認識正確的是A.鞏固了西周的統治
B.維護了周王的專制統治
C.形成了官僚政治
D.實現了權利的高度集中參考答案:A15.漢武帝雄才大略,其在位期間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下列史實屬于漢武帝時期的是A.農業中一牛挽犁的推廣
B.設五經博士C.推廣“蔡侯紙”
D.水力鼓風冶鐵裝置的出現參考答案:答案:B分析:東漢時,出現了短轅一牛挽犁,故A項錯誤;漢武帝設五經博士,教授弟子,從此博士成為專門傳授儒家經學的學官,故B項正確;東漢年間蔡倫改進造紙術,故C項錯誤;水力鼓風冶鐵源于東漢時期杜詩發明水排,故D項錯誤。16.1971年10月26日,中國代理外交部長姬鵬飛收到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發來的電報:先生,我榮幸地通知你,10月25日舉行的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上,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了下述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據此判斷A.中國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B.兩極格局瓦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C.超級大國敵視、孤立和封鎖新中國政策的破產D.中美建交后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參考答案:C17.依據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與諸侯之間具有(
)①君臣關系
②大宗與小宗的關系③等級從屬關系
④兄終弟及的關系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參考答案:D18.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鱗爪》一書中記載,“現下上海所謂一般新時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著了高跟皮鞋和肉色絲襪……”同一時期,河南督軍馮玉祥卻下令:“著綢服則加稅,而絲襪緞鞋尤甚,每一只須納稅一元”。上述現象說明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遷的基本特點是A.全盤西化B.男女平等C.西風東漸D.新舊雜陳參考答案:D“短旗袍,著了高跟皮鞋和肉色絲襪”屬于改良的服裝,“著綢服則加稅”屬于倡導傳統服飾,體現出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遷的基本特點是新舊雜陳,D正確;A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B中男女平等說法錯誤。19.2012年,馬英九表示,過去四年可以說是兩岸60多年來“關系最好的時刻”;4月,臺媒稱臺灣不能回避中菲南海問題,理應與大陸聯手;就連歷來敵視大陸的臺灣反對黨的前主席最近也訪問了北京。這些情況表明A,大陸和臺灣實現了和平發展
B.兩岸關系取得了較大發展C.祖國統一大業即將完成
D.兩岸已實行統一的外交方針參考答案:B20.西方學者認為,憲法作為最高權威高于一切,是自然法和全民意志的體現。對此,有評論指出,事實上,資產階級“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該評論揭示A.西方的任何社會力量都不能逾越憲法B.資產階級意志代表全體民眾的共同愿望C.西方憲政以民主的外衣行資產階級專政D.普通民眾并不能從憲法中享有民主權利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C雖然憲法被標榜為“全民意志的體現”,但是,實際上只是資產階級利益的體現,服務于資產階級專政,A、B兩項錯誤,C項正確。D項所述違背史實,為了維護統治,普通民眾被給予一定的民主權利。答案選C。考點: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實質21.利比亞局勢連日來動蕩不安,內戰不斷。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并要求有關國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的威脅。19日晚巴黎峰會上,歐盟及美國等與會各方決定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干預;其后,英法美等多國出動戰機、巡航導彈對利比亞政府軍地面軍事目標進行轟炸。以上材料表明了:A.聯合國在當今世界的作用越來越弱
B.當今世界并不太平,緩和與動蕩并存C.平等協商,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爭端
D.美國強權政治完全操縱國際政治格局參考答案:B22.關于下圖所示兩個人物的表達正確的是:A.布萊爾的權力受到伊麗莎白二世的制約英國首相布萊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B.如果現在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布萊爾為首的內閣就一定要下臺C.議會通過的議案,伊麗莎白二世基本無權否定D.伊麗莎白二世有權選擇內閣成員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國王是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沒有對首相形成制約,也無權選舉內閣,排除A、D,答案選C;內閣受到下院的反對,首相就要辭職向議會謝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選,由新選出的下院決定內閣的去留,排除B。考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國王與首23.1928年2月,劉少奇針對革命潮流是高漲還是低落的問題說:“依鄉村來看是高漲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趨勢。”這一判斷A.正確,大革命失敗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轉入農村B.不正確,鄉村、城市的革命都處于高潮C.正確,當時的城市沒有出現工人運動D.不正確,當時農村還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參考答案:A24.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記述出處“和等自永樂初,奉使諸番,今經七次,每統官兵數萬人,海船數百艘,抵西域忽魯謨斯等三十余國”瀏家港天妃宮《通番事跡碑》“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責通等昭告于佛事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錫(錫)蘭山立佛等寺供養……”《布施錫蘭山佛寺碑》“兩奉救駕海舶人西洋封諸夷國……人稱三寶太監…..蹤跡建文”《明書》“和經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國、暹羅…..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度亦不貨”《明史》A.鄭和的航海活動造成國庫空虛B.鄭和奉皇帝之命遠航海外諸國C.鄭和遠航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D.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足宣揚國威參考答案:C“抵西域忽魯謨斯等三十余國”“布施錫(錫)蘭山立佛等寺供”“人西洋封諸夷國”“先后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國、暹羅…..凡三十余國”均反映鄭和遠航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故選C;材料中只有《明史》提到“中國耗度亦不貨”,排除A;材料中只有《布施錫蘭山佛寺碑》提到“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排除B;材料中均為提到宣揚國威的信息,排除D。25.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的中國和希臘政治發展的特點分別是A.從諸侯國家走向統一
建立起民主政治B.中央集權制度形成
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官僚政治趨向完備
確立三權分立機制D.專制皇權正式確立
公民參與城邦政治參考答案:A26.據錢穆《國史大綱》記載:“垂拱三年,或誣告(宰相)祎之,……(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審問)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經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由此可知當時()A.相權不斷被削弱,皇權得以強化
B.君權不斷被削弱,相權得以強化C.地方權力削弱,中央權力加強
D.相權對君權有制約作用參考答案:D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材料反映了在三省六部制下,敕令須經中書門下審議,而武則天未經中書等省議定,直接發出詔令,故劉袆之拒絕。反映該制度下相權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故選D項27.1894年7月2目,一家商行在《天津早報》上刊登了一則廣告:“本行新到洋醋、東洋竹籃仔、呂宋酸果、白蘭地等,恭候光臨”。材料反映了A.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
B.維新變法使生活觀念轉變C.報紙開始刊登商業廣告
D.物質生活的時尚發生變化參考答案:D28.下面哪句話是顧炎武所說A.“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焚書·答耿中丞》)B.“異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日知錄》卷一三《正始》)C.“后之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然則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訪錄·原君》)D.“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吏之令不行于縣,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謂一統。……上統之則亂,分統之則治。”(《讀通鑒論》卷一六)參考答案:B29.鄧實認為:“十五世紀為歐洲古學復興之世,而二十世紀為亞洲古學復興之世。夫周秦諸子,則猶之希臘七賢也。土耳其毀滅羅馬圖籍,猶之嬴秦氏之焚書也。舊宗教之束縛,貴族封建之壓制,猶之漢武之罷黜百家也。嗚呼!西學入華,宿儒瞠目,而考其實際,多與諸子相符。……亞洲古學復興,非其時邪?”對鄧實思想理解正確的是(
)A.維護儒學地位,且易導致復古守舊
B.與新文化運動完全背道而馳C.反對儒學獨尊,倡導中西文化并存
D.認為西學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參考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材料強調的是“二十世紀為亞洲古學復興之世”,“易導致復古守舊”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據材料“西學入華……多與諸子相符”可知,鄧實看到了西方文化正確的地方,“完全背道而馳”的說法不科學,排除B項;據材料“西學入華,宿儒瞠目,而考其實際,多與諸子相符”可知,鄧實主張“中西文化并存”,故C項正確;“十五世紀為歐洲古學復興之世”是指復興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西學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說法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30.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在清末維新變法運動時被大量秘密印發、傳播。這反映出該書A.從根本上否定了傳統的倫理綱常B.融合了西方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想C.抨擊君主專制符合現實政治需要D.順應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參考答案:C【詳解】黃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故排除A。明清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基本中斷了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故排除B。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反對君主專制,故選C。但他的思想影響較小,沒有推動社會革命運動,故排除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
中外歷史大事年表(部分)
經濟中國外國1500年
明代全面推行“一條鞭法”(1581)白銀成為主要貨幣;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市鎮和商幫的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出現和發展(明中后期以來)世界市場的形成(1500前后)麥哲倫船隊成功環球航行(1519-1522)近代商品和證券交易所的出現(16世紀)荷蘭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17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1600)…
……1980年
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1980)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1984)開放天津、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海南建省,全島開放為經濟特區(1988)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1992)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2001)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1991)亞太經合組織正式建立(1989)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1994)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1995)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2002)
——岳麓版《歷史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請回答:(1)結合材料,概括進入1500年代,中國與外國經濟發展有何異同?(8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逐漸落后的主要原因。(4分)(2)根據材料分析,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呈現的主要特點?(2分)請結合史實加以說明中國是如何應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4分)參考答案:(1)相同: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不同:外國海外貿易發達(經濟聯系發達);近代經濟體制(制度)出現。落后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閉關鎖國政策。(2)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實行開放政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貿組織;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等活動;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7—1948年,蘇聯同東歐國家簽訂的部分協議時間簽訂國主要內容1947年7月保加利亞蘇聯向保加利亞提供500萬美元商品貸款1947年7月匈牙利簽訂蘇匈貿易和航行條約,兩國相互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1947年7月阿爾巴尼亞蘇聯給阿爾巴尼亞提供600萬美元貸款以供其購買輕工業、農業和林業機器1947年8月波蘭蘇聯向波蘭提供棉花、鐵礦和錳礦石、石油產品,波蘭向蘇聯提供焦炭、紡織品1948年1月波蘭規定雙方的貿易在未來5年內達到5億美元——據張建華《世界現代史》整理表格中的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請從中提取兩項,并結合時代背景加以分析說明。參考答案:示例1:信息:蘇聯對東歐國家的援助是針對美國采取的反遏制措施。說明:1947年,美國提出了杜魯門主義,實施馬歇爾計劃,妄圖加強對西歐的控制,遏制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對此,蘇聯加強了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以促進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加強社會主義國家間的團結。示例2:信息:蘇聯對東歐國家的控制加強。說明:冷戰開始后,為了反擊美國通過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滲透和控制,蘇聯加大了對東歐國家的援助。蘇聯與東歐國家簽署的一系列經濟協定,加深了東歐國家對蘇聯的經濟依賴,蘇聯加強了對東歐國家的政治控制。33.閱讀下列表格—漢、唐、兩宋南方海上絲繃之路比較表,回答問題。
漢朝唐朝兩宋路線從今天廣東出發,可達東南亞和南亞,從泉州和廣州等地南下,可達東南亞和南亞,通今波斯灣、紅海,可與大食(阿拉伯帝國)相通。從泉州和廣州等地南下,可達東南亞和南亞,通今波斯灣、紅海至歐洲,也可至非洲東海岸,除主干道外,還有許多支線。管理漢在徐聞縣南七里(今廣東徐聞縣)置左右侯官。唐玄宗在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授權制作合同樣本
- 2025綠化苗木采購合同協議書模板(版)
- 《課程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探討》課件
- 2025簡易公司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學年3 一次函數的圖象教案
- 《學堂建設》課件
- 《人間奇跡》課件
- 《追求卓越綠色》課件
- DB13-T571-2016-無公害金針菇生產技術規程-河北省
- DB13-2795-2018-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河北省
- 全國青年教師觀摩大賽數學賽課一等獎作品教學設計模板(三)
- 汽車4S店維修結算清單
- 校園網站設計論文
- GB/T 17213.4-2015工業過程控制閥第4部分:檢驗和例行試驗
- 公積金提取單身聲明
- 磷酸鐵鋰生產配方及工藝
- 高處作業吊籃進場驗收表
- 電工電子技術及應用全套課件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連續墻技術規程
- 《新農技推廣法解讀》ppt課件
- 社區家庭病床護理記錄文本匯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