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魯教版第一單元愛的生命的樂章長亭送別_第1頁
高中語文魯教版第一單元愛的生命的樂章長亭送別_第2頁
高中語文魯教版第一單元愛的生命的樂章長亭送別_第3頁
高中語文魯教版第一單元愛的生命的樂章長亭送別_第4頁
高中語文魯教版第一單元愛的生命的樂章長亭送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王實甫及其作品,進一步了解元雜雜劇的戲劇角色和賓白、舞臺說明的作用。(知識目標)2、品味曲詞多用修辭,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的語言特點。3、理解情景交融的藝術創作手法。(能力目標)4、感知情節,體會劇中人物的心理和崔鶯鶯性格中的叛逆精神。(德育目標)5、比較民間傳說,體會作者創作中的審美觀,及分析中國人的審美心理。(能力運用)教學重點1、欣賞曲詞的語言特點和情景交融的藝術表達手。2、體會、評價人物的叛逆精神。教學難點1、情境設置,體會崔鶯鶯離別時,難舍難分的心理。教學方法1、團體分角色朗讀,領略優美的曲詞。2、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擴大容量,多形式多媒介欣賞。3、提問,討論,賞析,領悟優美的曲詞和高超的表現手法。4、引導比較賞析,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課前預習資料〗資料一:

武陵春(南宋)李清照風住塵香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資料二:

蘇幕遮

(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作者簡介:范仲淹,字希文,江蘇吳縣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宋仁宗時期,曾任參知政事。為人正直不阿。他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張,已成為國人自勵的名言。他存留的詞不多,卻能以邊塞風光入詞,抒發愛國情懷。對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注釋:

黯鄉魂:思念家鄉,心情頹喪。黯:形容心情的憂郁。

追旅思:往事的追憶引起了羈旅的愁懷。解讀:這首詞通過秋景的描繪,抒寫詞人的離鄉之愁、去國之憂。碧云、黃葉、翠煙,是用色澤渲染夕陽下的秋景,借以加深印象。鄉魂、旅思、愁腸、相思淚,用來映襯出觸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離恨。秋景的動人,適足以反襯出客愁的深長。

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次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秾麗。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闕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資料三:送別(現代)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作者簡介: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歷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圓寂于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樂、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

資料四:伯勞鳥:

資料五:元雜劇和王實甫《西廂記》雜劇是公元十三世紀到十四世紀時中國元代主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主要用唱詞和形體動作來表演故事,是當時演唱、舞蹈藝術的綜合體。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劇作家,如關漢卿、王實甫等等。在今天的《中國傳統文化》節目中,就向大家介紹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和他的代表作《西廂記》。

王實甫是元代著名雜劇《西廂記》的作者,但是關于他生平情況的歷史記載卻很少。王實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測他的生卒年大約是1260-1336年,主要創作活動大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年-1307年),這正是元雜劇的鼎盛時期。

王實甫早年曾經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雜劇及歌舞的游藝場所出入,是個不為封建禮法所拘、與倡優(當時的演員)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棄官歸隱,過著吟風弄月,縱游園林的生活。

王實甫的雜劇如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園》等十三種。其中最著名的《西廂記》共五本,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為人推重,被稱為雜劇之冠。劇本描寫書生張生在寺廟中遇見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產生愛情,通過婢女紅娘的幫助,歷經坎坷,終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而結合的故事。

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有鮮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題。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已經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沒有把“夫貴妻榮”作為婚姻的理想。他們否定了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愛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祿之上。《西廂記》結尾處,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達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級制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爭。

《西廂記》之所以能成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不僅在于其表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進步思想,而且它在戲劇沖突、結構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廂記》的戲劇沖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封建勢力的代表"老夫人"與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展開的沖突。這是維護封建禮教的封建勢力和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間的沖突。此外,《西廂記》還有由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種種矛盾引起的另一條戲劇沖突的線索,這些沖突雖然屬次要,卻是大量的,錯綜復雜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推動戲劇情節一環扣一環地發展,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這正是《西廂記》令人叫絕之處?!段鲙洝返慕巧欢?,戲卻很多,情節曲折。

《西廂記》的結構規模在中國戲劇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雜劇的一般慣例,用長篇巨制來表現一個曲折動人的完整的愛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雜劇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劇情簡單化和某種程度的模式化的缺點,能夠游刃有余地展開情節、刻劃人物。這是王實甫的一個創舉。

《西廂記》最突出的藝術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王實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養以及彼此之間的具體關系,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調動多種藝術手段,生動、鮮明地將其表現出來。崔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實甫的卓越才能而成為不朽的藝術典型。

王實甫的《西廂記》問世以后,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版本數量眾多,流傳至今的明清刻本約有一百種。明清兩代的眾多學者對《西廂記》評價很高,直到近現代,《西廂記》的各種版本依舊活躍在舞臺上,備受人們的贊賞。二、〖導入〗歡聚總是令人歡樂的,人生不斷奮斗最求,也決定了大多數人四處漂泊,新的相聚,往往意味著又一次的別離。文人墨客總是把眼光對準別離,近代的李叔同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留美期間曾寫了一首送別的詞,并被譜上曲,我們就來聽聽這首歌,看看他給我們帶來上什么感受。(課件播放《送別》)提問:在這舒緩的節奏中大家感受到什么?那么它又是通過什么方法傳達出這種感情的呢?明確:舒緩的節奏傳達給我們的是淡淡的哀愁和傷感。這是描寫別離的詞,作者一開始就在我們眼前展現了離別的場景: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柳笛、夕陽,這些意象的使用使我們進入離別之愁的情境,這真是傳統詩詞的情景交融的藝術表達手法。(初步認識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不僅是李叔同,其他詩人也一樣地關注離別,讓我們再感受一些耳熟能詳的詩句,看看它們又是傳達給我們何種感受。(訓練學生詩詞語言敏感性,課件播放,學生回答感受,教師提出自己的感受。)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悵惘凄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肋~瀟灑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瘔哑鄾龊却嬷?,天涯若比鄰。——豁達豪邁提問: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剛才所出示的詩句有個共同點,它們都是描寫什么人之間的離別呢?那么戀人之間的離別又是怎樣的呢?想必大家都能回憶起我們在上個學期所學的一首描寫戀人之別的詞,那就是柳永的《雨霖鈴》,請回憶該詞表達的離別又是給人以何種感受?明確:柔腸寸斷的纏綿悱惻。今天又有一對戀人就要分別了,看看他們又是怎樣一番感受的?(導入在5分鐘內完成)三、〖感知課文曲詞〗男女同學分角色對讀全篇課文的曲詞,女生一曲,男生一曲。(知識點落實:在元雜劇中舞臺唱詞部分全部是由旦角完成的,其他角色是沒有唱詞的。發展到明清傳奇后才有其他角色的唱詞。)四、〖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提問:大家讀完全曲后,你們最欣賞哪一首?為什么?你能說說它好在哪里嗎?(學生自由暢談具體哪首,及其原因。教師準備以下幾首,及其欣賞時候的相關問題相機嵌入提問。)1、《端正好》賞析:提問:崔鶯鶯與張生分別之前發生了什么事?(情境創設,設想新婚燕爾之后的離別。)明確:崔鶯鶯突破重重困難,剛剛和張生私下結為夫妻,兩人新婚燕爾,第二天便被老夫人發現,并強迫張生上京趕考??梢酝茰y當時兩人心中的難舍難分之情。提問:他們的分別發生在什么時候?當時的環境又是如何的?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傳達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明確:他們的離別發生在秋天,作者捕捉了秋景幾樣代表的景物如碧云天、黃花地、西風、北雁、霜林,渲染了凄涼蕭瑟的氛圍。而這正是鶯鶯此時為了離別而苦悶煩惱心情的真實寫照。請大家設想他們當時的感情本來已經很是傷心了,可這離別又要發生在冷落的清秋時節,傷心人偏逢凄涼境,傷心倍增。而這情與景又互相交融起作用,真是痛煞人也。提問:請找出其他寫景的曲子,欣賞它們所傳達的感情。(根據學生所報出來的曲詞,相機提問,并給以歸類,主要分成兩類,一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是直抒胸臆。)欣賞《脫布衫》、《四邊靜》、《耍孩兒》、《一煞》、《收尾》。(以《一煞》或《收尾》為例子再欣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達手法。)2、《一煞》欣賞:提問:這首曲子第一句從哪個角度來表達?請想象崔鶯鶯當時的神態動作。傳達出怎樣的感情?明確:從視覺角度入手,可以想象出崔鶯鶯當時極目遠眺的動作,可是即使是青山、疏林和煙靄也要和她作對,不讓她再看一眼心愛的人。這三句表達的是崔鶯鶯對眼見到的東西的憎恨,實際是對張生無限依戀之情。提問:第二句從什么角度來表達崔鶯鶯的情感的?明確:這是從聽覺角度入手的,進一步表達崔鶯鶯的惆悵和眷戀。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人的聲音,已是一片寂靜。原來兩人還在竊竊私語,千叮嚀萬囑咐,而現在一片沉寂,怎能不讓人心碎。寂靜就寂靜吧,可這時候偏偏又要傳來遠行人的馬嘶聲,這一聲真是叫得崔鶯鶯肝腸寸斷。“無聲”與“有聲”兩相映襯,更加烘托出當時環境之凄涼和崔鶯鶯痛不欲生的悲哀。這一曲以景襯情,情景交融達到及至矣。3、《收尾》欣賞:提問:請想象崔鶯鶯這時的動作神態。請體會她這時候的感受。明確:收尾是結束的最后一曲,可以想象崔鶯鶯此時雖然看不到人,卻還頻頻回頭的樣子,可是,所能看見的只是四圍的山色和一抹的余輝。她心中的哀傷之情猶如那如血殘陽隨著張生的遠去,綿綿遠長。這真是“離愁漸遠漸無窮?!保ㄒ陨鲜乔榫敖蝗诘膸资浊有蕾p,如果學生點到《滾繡球》《叨叨令》等曲子,則從分析這些曲子表達情感的方式(直抒胸臆)入手,引入到另一類表達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上來。這節課的重點是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五、〖多媒體輔助欣賞〗過渡:文字雖然給我們在閱讀中能展開無限的想象空間,但是它卻無法比得上圖片和聲音給我們感受的直接性。下面我們就從更直接的方式去感受人物的情感。大家在觀看的時候請注意畫面所展現出來的境地。(課件播放VCD欣賞部分)六、〖課堂總結〗通觀全篇課文,所有的曲子中展現出來的景致都是十分蕭瑟凄涼的,而這樣的氛圍正是作者傳達情感所依賴的基礎。情感的哀怨纏綿又是借著這樣的景表達出來的,這正是元曲藝術表達手法上對傳統詩詞借景抒情藝術表達書法的繼承與發展。七、〖布置作業〗這片課文的曲子,往往化用、引用前人的詩句,請大家回去找出哪些詩句是化用或引用的。第二課時一、〖復習舊課〗播放課件中板書結構部分,復習上節課的重點,即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并在當張幻燈片中切入下課課時內容。二、〖叛逆性格欣賞、評價〗過渡:古人云,言為心聲。上節課我們感受到了崔鶯鶯在離別之際所表現出來的依依不舍和哀怨纏綿的感情。除了人物的感情,你是否可以在曲子當中看出人物的思想認識呢?提問:請找出能表現崔鶯鶯思想認識的曲子。閱讀《幺篇》(年少呵輕遠別)、《朝天子》、《二煞》三首曲子,指出鶯鶯在曲子中傳達出思想認識的語句,并說明這些語句的共同特征。明確:“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薄啊伣翘撁夘^微利’拆鴛鴦于兩下里?!薄澳銋s休‘金榜無名誓不歸’?!睆倪@些話中可以看出崔鶯鶯是一個非??粗馗星槎垂γ囊粋€女子。提問:她的這種思想還表現在哪里?請以《西廂記》全劇為材料說明。(播放連環畫欣賞部分,一邊操作一邊相應講解故事情節,或者由學生來講解故事情節教師出示連環畫。)明確:作為崔相國的女兒自然是大家閨秀,而她卻敢于突破封建女子道德束縛和婚姻傳統,不但與張生相愛而且私下結為夫妻,這在封建正統思想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提問:你如何看待崔鶯鶯的這種行為?(自由暢談,言之有理即可。相機予以正確的愛情觀教育。)明確:站在崔鶯鶯生活的時代來看,崔鶯鶯能這么做是非常不容易的。她不但挑戰了封建禮教“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大膽愛上了張生;而且挑戰了傳統婚姻“父母之命,媒說之言”的觀念,與張生私下結為夫妻;更對封建男權社會中正統思想對男子仕途經濟的要求提出挑戰:正統思想要求男子以事業為重,要勤讀書來考取功名,來光宗耀祖,來封妻蔭子,而她對張生的要求僅是忠于愛情,可以說是視功名如糞土,并對老夫人以功名為理由拆散他們倆進行強烈的控訴。她的這些思想在當時是非常具有叛逆性的。特別是第三點,即使站在今天這個角度來看,仍然是很前衛的。她不但挑戰封建正統思想,而且挑戰男權社會的觀念,有她的“妻榮夫貴”為證。三、〖《西廂記》思想對后世的影響〗過渡:崔鶯鶯的這種思想與我們課文學過的哪個人物很像?明確:林黛玉。兩者都重感情輕功名,都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正是因為他們思想的相同,才有了共鳴,《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為證。(課件播放寶黛同讀《西廂記》,及后人的評價。)正是因為思想有了深度,作品才會永久流傳。而這種思想對正統的道德家而言那真的是洪水猛獸了。四、〖《西廂記》文采欣賞〗(一)過渡:其實吸引寶黛的不僅是思想,而且還有《西廂記》的文采。檢查作業:化用前人詩句的都有哪些曲子?(課件播放相關詩詞板塊,鏈接化用詩句。)1、《端正好》,請指出化用恰當的地方。明確:更改幾個字,卻恰如其分地起到渲染凄涼氛圍的作用。2、《耍孩兒》“未飲心先醉”化用柳永《訴衷情近》。(詳見課件)(二)過渡:其實真正的藝術大師是不可能光靠化用人家的東西來使他的藝術作品得以永垂的。王實甫就是這樣的藝術大師。提問:你覺得他在這篇課文中有哪些詩句用的非常之巧妙?(幻燈片出示精彩的詩句,相關問題相機提問。)1、“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边\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染”字起到什么作用?明確:運用了擬人、設問修辭手法,將凄涼氛圍的景很好的與人物的情結合起來,主要體現在“染”字上:霜林的紅是因為離別人的眼淚,作者用一個“染”字,結合得天衣無縫。2、“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闭埍容^平時表達想挽留一個人時和想請時間停住時常用的說法。作者充分發揮想象力,想用柳絲系住愛人的馬,想請樹林掛住下落的太陽,這真是天才的想法,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表達崔鶯鶯的依依不舍和想多片刻與張生的廝守之情。而柳絲與樹林都是旁邊觸手可即、視野可見的東西,作者信手拈來,自然得讓人想不到。3、“松了金釧,減了玉肌?!薄白蛳袢?,清減了小腰圍。”請說出“減”字的妙處,它讓你聯想到哪些詩句?金釧松了,腰圍減了為了哪般?異曲同工地達到“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效果。4、“年少呵輕別離,情薄呵易棄擲?!闭f說這句話的哲理性。非常深刻的哲理,沒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又如何能說出這樣的話呢?因為年少,不懂得珍惜感情,離別也無法勾起任何傷感,這正是情薄之人。5、“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崔鶯鶯怎樣的感情?比喻和夸張形容了崔鶯鶯痛不欲生的感情。6、“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弊髡呤窃鯓颖淼饺宋锴楦械??運用了對偶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把人物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7、“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請回憶其他詩人表達“愁”的方法,說說他們的異同點。李白:“白發三千丈,緣愁似更長?!卑殉顚懗砷L度;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背瞠q如春水,綿綿不絕;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背钪氐么草d不動。王實甫寫愁類似于李清照,都突出其濃重。他們的共同點是把無形卻又惱人的愁寫得具體形象。(三)后人評價《西廂記》的文采。1、曹雪芹:詞句警人,余香滿口——《紅樓夢·二十三回》1、朱勸: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朱勸《太和正音譜》2、游國恩:選擇和融化古代詩詞里優美的詞句和提煉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熔鑄成自然而華美的曲詞?!螄鞯戎骶帯吨袊膶W史(三)》4、郭沫若:文藝母親的女孩兒里,要以《西廂》最完美,最絕世了?!段鲙肥浅^時空的藝術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提問:這是后人的評價,你同意哪一點,說說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總結:后世評價王實甫的《西廂記》大致不外乎以上四種,所以有人說他的語言是文采派的代表,這也就不難理解了。五、〖審美心態的討論〗(放燈片播放)過渡:真因為藝術性高,又有思想深度才使《西廂記》得以長盛不衰。思想性就體現在崔鶯鶯的叛逆上。提問:在這篇課文中我們看到崔鶯鶯為了愛視功名如糞土,顯示了對封建傳統道德婚姻觀的挑戰和叛逆的性格。在這一出纏綿哀怨的離別后,張生高中狀元,功名愛情雙豐收,《西廂記》以才子佳人大團圓為結局。這樣的結局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