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伊春市樟樹第二中學2022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黑龍江省伊春市樟樹第二中學2022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黑龍江省伊春市樟樹第二中學2022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黑龍江省伊春市樟樹第二中學2022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黑龍江省伊春市樟樹第二中學2022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伊春市樟樹第二中學2022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下列關于李贄思想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都具有思想啟蒙意義B.都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C.都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D.都宣揚了個性自由和解放參考答案:C2.從經典力學到相對論的發展,說明

①任何科學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發現②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是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發展的③人類開始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認識客觀規律④科學的發現是無止境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參考答案:B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使帝國主義的東西方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調整,國際關系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其決定因素是A.列強實力對比未發生根本性變化B.列強對當時的國際關系體系都比較滿意C.兩種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國主義國家都致力于恢復經濟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決定國際關系變化因素的分析能力。國際關系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綜合國力即彼此的實力。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戰后列強實力的反映,之所以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是在這一時期內列強實力對比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后來德、日實力發生了變化,這一體系就崩潰了。同時,B、C選項錯誤,正確的答案為A考點: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構建4.啟蒙運動中,與“君權神授”相對立的關于國家起源的主張是(

)A.三權分立

B.社會契約

C.天賦人權

D.民主法制參考答案:B5.創造性地提出了辯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稱為“萬世寶典”的是

)A.《本草綱目》

B.《傷寒雜病論》

C.《黃帝內經》

D.《千金方》參考答案:B6.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方針。下圖反映了兩個瞬間,這兩個瞬間之所以出現,其共同的根本原因是A.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B.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C.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增強

D.鄧小平的主觀努力參考答案:C7.語言是思想的一個載體。下列對鄧小平同志的講話,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一個人講的每一句話都對,一個人絕對正確,沒有這回事情②特區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③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④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香港)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參考答案:C8.2016年8月16日,我國成功地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作為墨家創始人,墨子主張(

A、克己復禮

B、以法治國

C、兼愛非攻

D、無為而治參考答案:C

考點: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分析: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故選C9.“器官產生需求,反之需求又產生器官”,是啟蒙思想家狄德羅的一句名言。其成就與此相符的生物學家是A.施萊登B.拉馬克C.施旺D.達爾文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器官產生需求,反之需求又產生器官”體現了“用進廢退”的思想觀點,所以體現的應該是生物學家拉馬克的早期生物進化論思想觀點。施旺和施萊登的研究、理論,為現代細胞學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細胞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達爾文的學說主要是生物進化論。故本題選B項。考點:拉馬克的科學成果點評:此題題干與備選項基本上是重復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備選項的迷惑性、干擾性較大,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可能會被干擾所迷惑而選錯。解答此類選擇題的關鍵是扎扎實實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10.從促進近代化進程的角度看,維新變法運動最深遠的歷史影響是(

)A.確立了維新變法思想的主導地位B.促進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發展C.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的結合參考答案:C11.代議制是指通過選舉代表,組成代議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是間接民主的形式。下列關于近代各國代議制的表述正確的是A.英國《權利法案》規定,法官由議會任命B.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參議員任期兩年C.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內閣須對參議院負責D.《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帝國議會代表有各邦君主任命參考答案:C解析:A項錯誤,《王位繼承法》規定法官由議會任命;B項錯誤,參議院任期6年,眾議員任期兩年;D項錯誤,聯邦議會代表由各邦代表和自由市代表組成而非是帝國議會代表。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思路點撥:本題依托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幾部憲法考點考查近代西方代議制的相關史實,檢測學生綜合分析和對比能力。12.明清之際三位進步思想家的思想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這里“新的歷史條件”是指①蓬勃發展的商品經濟

②新的生產因素和生產關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舊、陳腐不化

④王朝統治的專制腐敗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參考答案:A本題主要考查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背景。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新”。明清時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在中國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這是一種新的生產關系。隨著新的生產關系的出現,社會階級結構也發上了變化,市民階層日益擴大。分析選項,①②符合題意,所以應選A。③④項并不是新的歷史條件。13.俄國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B.迅速發展資本主義C.維護沙皇專制統治

D.增強實力,對外擴張參考答案:C14.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揮,唐宋學者把傳統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融合。這體現A.中國文化的發展空前成熟B.中國文化的先進性C.中國傳統文化居主體地位D.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參考答案:D【詳解】漢代學者董仲舒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揮,發展了儒學,唐宋學者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新的儒學體系——理學,說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故D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中國文化的發展空前成熟,排除A;材料只是體現中國文化吸納多種文化,具有包容性,無法體現先進性,排除B;材料只是體現中國文化吸納多種文化,具有包容性,無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居主體地位,排除C。15.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銘文的青銅器、行書書寫的《蘭亭序》、《清明上河圖》(摹本)、京劇臉譜。他最可能是何時何地的商人A.唐朝的長安

B.北宋的開封C.明朝的南京

D.清朝的北京參考答案:D16.18世紀中葉,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強專制統治的同時,改進司法制度,放松新聞檢查,禁止驅逐農民。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響?

A.伏爾泰

B.杰弗遜

C.圣西門

D.盧梭參考答案:A17.對推動兩岸交流起到積極作用的臺灣民間團體是

A.海峽交流基金會

B.海峽兩岸關系協會C.海峽兩岸友好協會

D.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

參考答案:A18.“親情是緣,相聚是緣”,這是自古以來就深存于每一個中國人心底的情結。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與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情結的形成有密切關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參考答案:B19.近代某思想家說:“然則必欲予民權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國大涂炭,則民權自由,且不可得也。”這位思想家主張A.民主共和

B.改良維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專制參考答案:B

20.“1517年,傳教士馬丁?路德揭露贖罪券的欺詐,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樣燒遍歐洲,教徒自讀《圣經》,直接跟上帝交談,不要教會做中介。材料反映了這場宗教改革A.挑戰教會的權威B.否定對上帝的信仰C.主張廢除宗教儀式D.宣揚世俗國家的權力高于教會的權力參考答案:答案:A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歐的宗教改革。依據所學可知,宗教改革并不否認上帝,而是在信仰上帝中,否定的只是教會的權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由和主體作用。故A項符合題意;B、C兩項說法與宗教改革內容不符;D項題干材料并為體現。所以應選A。考點: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學理性時代·宗教改革·內容21.據史書記載,“評進之則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則箭上,入土也淺……江東之田器盡于是”。這一農具指的是()A.耬車B.翻車 C.曲轅犁D.筒車參考答案:考點:22: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生產工具演變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知識的再現能力.解答:依據材料“評進之則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則箭上,入土也淺…江東之田器盡于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C正確.A是播種工具,故排除.BD是灌溉工具,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再現能力.故選C.22.錢穆認為:“漢政府自武帝后,漸次由宗室、軍人、商人之組合轉變為士人參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輩出。”材料所述的“轉變”A.源于漢初“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B.開啟建立官僚政治體制之先河C.促使察舉征召等選官制度的產生D.奠定儒學“獨尊”的政治基礎參考答案:D材料信息“由宗室、軍人、商人之組合轉變為士人參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輩出”說明儒生的政治地位提升,這為“獨尊儒術”奠定了政治基礎,故D項正確;漢初的“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項錯誤;開啟官僚政治體制先河的是秦始皇,故B項錯誤;察舉制和征召制和材料無關,故C項錯誤。23.自北宋出現紙幣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都迅速貶值,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貿易發展起來的白銀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銀作為主要支付手段最終獲得政府認可。這反映出A.“重農抑商”政策的失敗B.私營手工業超越官營手工業C.中國的銀礦開采突飛猛進D.政府對貿易的控制遇挫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題干材料“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都迅速貶值,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貿易發展起來的白銀”反映了民間貿易的發展迫使政府改變了貨幣政策,體現了政府對貿易的控制遇挫,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重農抑商”政策和私營手工業,故A、B項排除;白銀作為主要支付手段最終獲得政府認可與C項無關。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商業的發展·明清時期商業的發展24.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是()A.照搬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D.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結合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A不對,康有為并非照搬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B不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派的指導思想;C不對,對康有為維新思想的表述片面;D表述最全面、最準確,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康梁將維新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考點:維新變法思想點評:用表格法全面了解維新變法思想產生

原因

①19世紀末,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

②清朝專制統治日益腐朽

③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特點

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思想

評價

這種思想主張以變法自強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擺脫民族危機,具有愛國意義;維新派主張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和趨勢,具有進步意義

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康梁將維新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以有利于減少變法阻力,實際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25.1912年3月2日,南京臨時政府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名義公布了《令內務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廳稱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廳視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體,義無取焉……嗣后各官廳人員,相稱咸以官職。”本文旨在倡導

A.自由的觀念

B.平等的觀念C.博愛的觀念

D.互助的觀念參考答案:B26.1919年,北京《晨報》發表文章指出:“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它直接針對的事件是()A.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 B.德國逼迫清政府租借膠州灣C.北洋政府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D.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努力遭遇失敗參考答案:D【詳解】1919年巴黎和會帝國主義國家把中國山東權益直接讓給日本,導致國內五四運動爆發,D正確。A是1915年。B是1898年。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是主宰巴黎和會帝國主義國家,C錯誤。27.明初,朝臣建議建文帝削藩。隨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最后占領南京,奪取帝位。此事說明當時A.實行了內閣制

B.設立了軍機處

C.實行了分封制

D.郡縣制受到挑戰參考答案:C28.蔣傳光在《略論中國古代社會的“禮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學又進一步把社會秩序的禮等同于“天理”。……具有濃厚宗教性的“禮”與統治者所宣揚的“天命信仰”“王權神授”相結合,同時也就上升為論證君主專制的合理性,從精神上對人們進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識形態。由此可見宋明理學①以“禮”為核心,構建新儒學體系②是對傳統儒學的繼承發展③通過強化倫理道德來鞏固統治④使儒學上升為正統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C依據材料“宋明理學又進一步把社會秩序的禮等同于“天理””可知宋明理學是對傳統儒學的繼承發展,故②正確;根據“同時也就上升為論證君主專制的合理性,從精神上對人們進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識形態”,宋明理學具有通過強化倫理道德來鞏固統治的作用,故③正確;題干體現不出以“禮”為核心,排除①;西漢儒學上升為正統思想,排除④;故②③正確,選C。【名師點睛】尊重材料,準確解讀材料,才能不跑題,選出正確答案。材料無法體現以“禮”為核心,構建新儒學體系,排除①;再者,準確把握歷史知識,不能把西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和宋朝理學成為官方哲學混淆。29.鹽野七生在《羅馬人的故事》里講到:羅馬有一個慣例,皇帝即位時,既要第一公民身份在執政官面前宣誓效忠于羅馬法律,還要在羅馬廣場面對公民再次宣誓效忠法律。羅馬皇帝反復宣誓效忠反應了當時的法律是A.保障所有人利益的工具B.羅馬公民的行為準則C.執政官監督人民的依據D.皇帝欺騙公民的手段參考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既要第一公民身份在執政官面前宣誓效忠于羅馬法律,還要在羅馬廣場面對公民再次宣誓效忠法律”可知,當時的法律是羅馬公民的行為準則,故B項正確。A項錯誤在“所有人”,羅馬法律只是保障羅馬公民的利益的工具,故排除。材料體現的是皇帝的行為,沒有體現執政官監督人民,故C項錯誤。D項說法錯誤,故排除。30.《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記》這兩部東西方文學巨著,享譽世界,深受不同年齡人們喜愛。對其理解正確的是A.都源于對封建制度不滿而體現出浪漫主義色彩B.情節跌宕、離奇,體現明顯現代主義文學風格C.西學東漸使中國文學汲取法國文學的優秀因子D.體現出啟蒙運動追求自由、歌頌人性美的主旨參考答案:A考點:近代西方的文學。《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義文學代表,在政治上反對封建主義制度;《西游記》是古代浪漫主義長篇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杰作,在作品中,孫悟空具有強烈的反抗性,藐視腐朽無能的天宮統治者,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體現了反封建的思想。故選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以下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寡,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于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務本于內,而使秦人應敵于外。故廢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通典·食貨》材料二: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茍子·議兵》材料三:當梭倫成為政事的領導者的時候,他就禁止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一舉而永遠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債務,其法案曾以“解負令”聞名,意即人民卸下他們的重擔。有些人想用這些事情來毀謗梭倫,事實是這樣的,當梭倫要制定解負令時,他曾預先告訴一些貴族,后來,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說的那樣,他被他的朋友以謀勝算了,但打算毀謗他的人就說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為這些人借了錢,買來許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實行取消債務時,他們都成了富翁;據說后來以祖傳財富聞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計是較為可靠的……所以我們必須認為攻訐梭倫之說是錯誤的。——亞里士多德關于梭倫改革的論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鞅為什么要“誘”三晉之人,三晉之人為什么會受商鞅之“誘”?結果如何?(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說法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所述梭倫改革的主要內容。并指出毀謗梭倫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參考答案:(1)因為秦國地廣人稀,希望能發展農業生產,增強經濟實力;“利其田宅”,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免除徭役;秦國達到了國富兵強的目的。(2)是商鞅變法實行的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等獎勵軍功措施的結果;使秦國戰斗力大大增強。(3)頒布“解負令”,廢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債務。奴隸主貴族。理由:許多借債購地的人因政府廢除所欠的公私債務發展成為富翁。32.(16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市場經濟是一種“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義本性。因為人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從事商品生產與交換的,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將生產的分工與商品的交換調節起來,使人們彼此滿足了需求,從而促進社會的利益。……他們要求讓“看不見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擾地存在,不要用人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發揮保衛國家的職能,并維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讓“看不見的手”去發揮作用。

——摘自吳于瑾、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材料二

從30年代經濟危機之后,凱恩斯學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據了統治地位。這一學派……給資本主義經濟開的靈丹妙方是:當經濟出現蕭條時,通過擴大政府開支、減稅和降低銀行利率等辦法來刺激需求,促進生產繁榮;當出現通貨膨脹時,則以減少政府支出、增稅和提高利率等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的發展。這些辦法在相當時期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當代史參考資料》材料三

羅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國廣播講話中說:“在這個不幸的時代,我們要制訂出一些計劃來,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壓在經濟金字塔底層、被人遺忘了的人們身上。”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嶺:對西方國家來說,它似乎意味著現代化的結束……西方現代化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其優勢與弊端都已經十分清楚。二戰后人們企圖修補這個社會,修補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一是修補資本主義,二是修正民族國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圖“超越”民族國家,但并不是消滅民族國家,而是在民族國家之上和之下的層面上對它進行“越位”,從而對它的主心骨——國家主權實行分解。——據錢乘旦《不平衡發展:20世紀歷史與現代化》

材料五:里根當選之后,雄心勃勃,表示了實行少政府(干預)、少開支、少征稅、少福利的政策,對美國經濟來一番“引人注目的改變”。

——摘自王斯德《世界當代史參考資料》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2分)(2)

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張有何不同?(2分)材料三中羅斯福所說的計劃應該包括哪些內容(4分)(3)

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是如何對自身進行“修補”的?(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