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華瑞中學2022高二生物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華瑞中學2022高二生物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華瑞中學2022高二生物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華瑞中學2022高二生物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華瑞中學2022高二生物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西安市華瑞中學2022高二生物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表示一段離體神經纖維的S點受到刺激而興奮時,局部電流和神經興奮的傳導方向(彎箭頭表示膜內、外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直箭頭表示興奮傳導方向),其中正確的是

參考答案:C2.果蠅中,直毛對分叉毛為顯性(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因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對黑身為顯性(顯性基因用B表示,隱性基因用b表示),兩只親代果蠅雜交得到下一代果蠅類型及比例如下表。試推測子代灰身直毛雌蠅中,純合體和雜合體的比例是

(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3/81/81/8♀3/401/40

A.1:3

B.1:4

C.1:5

D.1:2參考答案:C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一種蜣螂專以大象糞為食,則該種蜣螂最多能獲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當狼捕食兔子并同化為自身的有機物時,能量就從第一營養級流入第二營養級

C.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非生物環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態系統的能量是伴隨物質而循環利用的參考答案:C4.將剛萌發的絲瓜種子浸泡在下列5種溶液中24小時,然后種植。比較雄花與雌花平均數,求出性別比如下表:分析上表數據,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浸泡液雄花雌花雄花:雌花的比值水(對照)21.13.85.6甲:赤霉素(100毫克/升)4.74.71.0乙:CP(100毫克/升)7.86.21.26丙:乙烯利(1000毫克/升)19.63.75.3丁:整形素(10毫克/升)33.11.227.6

A.甲液對絲瓜花性別分化影響不大

B.乙液較利于雌花的形成C.丙液對絲瓜花性別分化影響不大

D.丁液有利于雄花的形成參考答案:A5.紅蘿卜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紅色的花青素。將紅蘿卜切成小塊放到水中,水的顏色無明顯變化。若進行加熱,隨水溫的升高,水的顏色逐漸變紅。其原因是(

)A.細胞壁在加溫后受到破壞

B.水溫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溫使細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D.加溫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過細胞膜參考答案:C6.胚芽鞘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彎曲生長的部位分別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參考答案:B7.一位科學家用高濃度的糖溶液飼喂一只動物,在接下來的3小時內,每隔半小時檢查該動物血液中血糖的濃度。下表是這項實驗的結果,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食用糖后的時間(min)0306090120150180血糖濃度(mg/dL)7512511090757575A.該動物正常的血糖濃度約75mg/dLB.30-120min時,該動物體內胰島素分泌增多C.胰島素是由動物的胰島A細胞分泌的

D.胰島素可以促進動物體內血糖的利用和轉化參考答案:C8.如果飲用水被一種雌性激素類似物污染,可能會導致下列哪種結果A.雌性個體的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

B.雌性個體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含量上升C.雌性個體分泌雌性激素的量上升

D.對雌性個體卵細胞形成過程的促進作用增強參考答案:D9.如圖是某地烏鴉連續10年種群數量變化,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分析正確的是A.烏鴉的種群密度采用樣方法調查B.第3年和第9年的烏鴉種群數量相同C.第6年以前烏鴉種群數量進行“J”型增長D.第9-10年的烏鴉種群數量最小參考答案:D烏鴉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種群密度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A錯誤;在第3~9年間烏鴉種群數量一直在不斷減少,故第9年的烏鴉種群數量比第3年少;B錯誤;第1~6年時,烏鴉種群數量先增加后減少,而“J”型曲線的λ值是固定值,而且種群數量是增加;C錯誤;從第3年到9年間,λ值小于1,說明種群數量一直在減少,到第9年數量最少,在9~10年間保持數量穩定;D正確。【考點定位】種群的數量變動【名師點睛】λ值為相鄰兩年的種群數量相對比值,當λ>1時,表示種群數量在增長;當λ=1時,表示種群數量相對穩定;當λ<1時,表示種群數量在下降。10.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下列古詩中表現為競爭關系的是(

)

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B.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D.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參考答案:B11.下列有關純合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由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結合而成B.連續自交,性狀能穩定遺傳C.雜交后代一定是純合體D.不含等位基因參考答案:C12.有一待測核酸樣品,經檢測后,對堿基個數統計和計算得到下列結果:該樣品,,則()A.無法被確定是脫氧核糖核酸還是核糖核酸B.可以被確定為雙鏈DNAC.無法被確定是單鏈DNA還是雙鏈DNAD.可以被確定為單鏈RNA參考答案:C【考點】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分析】DNA與RNA的判定方法:(1)若核酸分子中有脫氧核糖,一定為DNA;有核糖一定為RNA.(2)若含“T”,一定為DNA或其單位;若含“U”,一定為RNA或其單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細胞中大量利用“T”,可認為進行DNA的復制;若大量利用“U”,可認為進行RNA的合成.(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則為單鏈DNA,因雙鏈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則肯定不是雙鏈DNA(可能為單鏈DNA,也可能為RNA).【解答】解:該核酸含有堿基T,不含堿基U,說明該核酸是DNA分子.該核酸中=1,=1,則可以推導A=C、G=T.雙鏈DNA分子和單鏈DNA分子中四種堿基關系均可能是A=C、G=T,因此無法被確定是單鏈DNA還是雙鏈DNA.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首先要求考生掌握DNA分子額主要結構特點,尤其是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應用,能準確判定DNA和RNA;其次根據題干信息判斷該DNA分子是單鏈還雙鏈,屬于考綱理解和應用層次的考查.13.關于人體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激素在人體內作為信息物而發揮作用

B.激素在人體內含量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狀腺激素除了促進人體產熱,還有其他生理效應

D.正常人體內,激素的分泌受反饋調節參考答案:B14.右圖為生態養豬模式,從圖中可知該生態工程屬于(

)

A.物質循環利用的生態工程B.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組合利用的生態工程C.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的生態工程D.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參考答案:D15.下列關于生物膜的敘述,正確的是A.蛋白質通過主動運輸方式進行跨膜運輸B.內質網膜與細胞膜、核膜、高爾基體膜直接相連C.細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細胞膜的通透性穩定不變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細胞,其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參考答案:D16.基因型為Mm的動物,在精子形成過程中,如果不考慮交叉互換,基因M和M、m和m、M和m的分離,分別發生在(

)①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②初級精母細胞形成次級精母細胞③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精細胞④精細胞變形為精子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③ D.②③④參考答案:B【分析】根據題意分析:動物的基因型為Mm,所以M和M、m和m是在間期復制形成的,其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M和m是等位基因,其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詳解】①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染色體復制,沒有基因的分離;②初級精母細胞形成次級精母細胞要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等位基因M和m隨之分離;③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精細胞要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著絲粒分裂,復制的基因M和M、m和m分開,移向細胞兩極,分配到2個精細胞中去;④精細胞變形為精子,屬于細胞分化,沒有基因的分離;所以基因M和M、m和m的分離都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即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精子細胞過程中;M和m的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即初級精母細胞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故選:B。【點睛】注意:若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等位基因(M/m)只存在于同源染色體上,只能隨同源染色體在減一后期分開而分離;相同基因(MM或mm)只能隨姐妹染色單體在減二或有絲分裂后期分開而分離。17.伊紅—美藍培養基常用來鑒別大腸桿菌,其原理是(

)A.大腸桿菌在該培養基中形成特定的菌落

B.大腸桿菌能使培養基改變顏色C.大腸桿菌菌的代謝產物與伊紅—美藍結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屬光澤

D.大腸桿菌能在該培養基中很好生活,其余微生物不能很好生活參考答案:C18.用32P標記一個T2噬菌體的雙鏈DNA分子,它侵染一個含31P的細菌后釋放出了200個后代,則后代中含32P的噬菌體最多占總數的(

)

A.2%

B.1%

C.0.5%

D.50%參考答案:B19.在早春低溫時為了讓水稻種子早發芽,稻農常將種子置于流動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時間。這種做法與下列哪種激素變化的相關性最大?(

)A.脫落酸

B.細胞分裂素

C.赤霉素D.生長素參考答案:A20.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包括

A.復制和轉錄

B.復制和翻譯

C轉錄和翻譯

D.復制和逆轉錄參考答案:C21.免疫是機體的一種重要的保護性功能。下列不屬于免疫過程的是

A.花粉引起體內毛細血管擴張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體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滅肺炎雙球菌參考答案:D22.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則該片段①攜帶遺傳信息

②上面有密碼子

③能轉錄產生mRNA④能進入核糖體

⑤能運載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質的合成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參考答案:C23.對染色體、DNA、基因三者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每條染色體上含有一個或兩個DNA,DNA分子上含有多個基因B.都能復制、分離和傳遞,且三者行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生物的傳宗接代中,染色體的行為決定著DNA和基因的行為參考答案:C24.病例一:某種抗體與神經—肌肉接頭(相當于突觸)的受體特異性結合,使該受體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膽堿是一種能引起肌細胞興奮的遞質,某種藥物可以阻止乙酰膽堿的分解。以上兩種情況分別會導致()A.刺激神經不能引起肌肉收縮;肌肉持續收縮

B.出現全身性過敏反應;肌肉持續舒張C.肌肉對神經遞質的反應性提高;肌肉持續收縮D.刺激神經不能引起肌肉收縮;肌肉持續舒張參考答案:A25.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常用紫色洋蔥做材料,這是因為A.紫色洋蔥容易發生質壁分離B.細胞液呈紫色便于觀察C.液泡較大便于觀察D.細胞膜呈紫色便于觀察參考答案:B26.下列關于生物大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A.核糖和纖維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酶一定具有肽鍵C.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對其功能有重要影響

D.DNA和RNA都是細胞的遺傳物質參考答案:C27.右圖中①代表新鮮菠菜葉的光合色素紙層析結果,則右圖②所示結果最有可能來自于A.水培的洋蔥葉

B.生長的柳樹幼葉

C.培養的衣藻

D.秋冬的銀杏落葉參考答案:D28.下圖表示一段離體神經纖維的S點受到刺激而興奮時,局部電流和神經興奮的傳導方向(彎箭頭表示膜內、外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直箭頭表示興奮傳導方向),其中正確的是(

)參考答案:C29.當一只蚜蟲受到攻擊時,就會放出一種起警告作用的化學物質,以便使鄰近的蚜蟲迅速逃避敵害,這種現象所屬的特征及信息傳遞類型分別是A.種內互助,化學信息

B.種內互助,行為信息C.種間互助,化學信息

D.種內互助,物理信息參考答案:A30.噬菌體在繁殖后代過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噬菌體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細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C.細菌的核苷酸和噬菌體的氨基酸

D.噬菌體的核苷酸和細菌的氨基酸參考答案:B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在培養基中直接培養,必需營寄生生活.噬菌體繁殖成子代噬菌體DNA和蛋白質的原料都來自細菌.噬菌體在侵染細菌時把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菌的外面,進入細菌體內的是DNA,然后以自已的DNA為模板利用細菌的脫氧核苷酸合成子代噬菌體的DNA.子代噬菌體蛋白質是在噬菌體DNA指導下以細菌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的.因此,噬菌體在增殖過程中利用的原料是細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考點定位】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名師點睛】1、噬菌體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其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再培養基中獨立生存。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該實驗的結論:DNA是遺傳物質。31.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穩態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寒冷環境中體溫調節中樞興奮性增強,皮膚血管收縮B.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是HIV破壞了T細胞C.人體內神經遞質和激素發揮作用后均將失去活性D.神經細胞釋放的遞質需要經血液運輸發揮作用參考答案:D32.圖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圖解的部分示意圖,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生物與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不可逆轉,所以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B.⑤中包含了三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C.在人工飼養的高密度魚塘生態系統中,①表示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D.第二營養級流向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0%參考答案:C33.如圖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魚及其食物的分布,相關分析正確的是A.四大家魚在池塘中的分布現象是群落的水平結構B.此圖表明四種魚類在能量流動上的關系為:鰱魚→鳙魚→草魚、青魚C.鰱魚和鳙魚、青魚和草魚在混合放養時都是共生關系D.若浮游動物大量死亡,鰱魚數量在短時間會增加參考答案:D四大家魚在池塘中的分布呈明顯的分層現象,表現為群落的垂直結構,A錯誤;四大家魚之間沒有食物關系,不會表現為能量流動上的關系,B錯誤;鰱魚和鳙魚有共同的食物,青魚和草魚有共同的食物,混合放養時存在競爭關系,C錯誤;鰱魚和浮游動物均為浮游植物為食,若浮游動物大量死亡,則鰱魚獲得更多的食物,短時間內數量增加,D正確。34.人體細胞中,由T、C、U三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種類有A.3種

B.6種

C.4種

D.5種參考答案:C35.下列四項分析與該模型相符的是()A.若Ⅰ,Ⅲ分別表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結構,則Ⅱ應包括染色質B.若Ⅰ,Ⅲ分別表示易化擴散和主動轉運的條件,則Ⅱ應包括通道蛋白C.若Ⅰ,Ⅲ分別表示細胞分化和細胞癌變的特征,則Ⅱ應包括遺傳信息的改變D.若Ⅰ,Ⅲ分別表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則Ⅱ應包括出現紡錘體參考答案:D【考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和結構的異同;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及其異同;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細胞的分化;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原核細胞核真核細胞的最主要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真核細胞具有染色質,原核細胞沒有染色質.2、細胞分化的特征是細胞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但遺傳物質并未改變.3、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都出現紡錘體.【解答】解:A、真核細胞具有染色質,原核細胞沒有染色質,A錯誤;B、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協助,而主動運輸都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B錯誤;C、癌變細胞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分化細胞遺傳物質不變,只是遺傳信息的執行情況不同,C錯誤;D、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都出現紡錘體,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細胞分化、細胞癌變、原核細胞核真核細胞的區別等相關的知識點,意在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動物體內獲取的精子不能直接與卵子結合完成受精過程B.體外受精的胚胎必須培養到桑椹胚才可移植到母體內C.胚胎移植可在不同種動物之間進行D.同卵雙生是由于1個卵子與2個精子完成了受精過程參考答案:A從體內獲取的精子必須經獲能處理后才能直接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對于不同種類的生物而言,胚胎移植的時間不同,有些在幾個細胞時期進行,有些在桑椹胚期進行;胚胎移植必須在同種動物之間進行;同卵雙生是由1個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成兩部分,各部分單獨發育成一個新個體所致。37.下列選項中,屬于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糖類是(

)A.淀粉、脫氧核糖、乳糖

B.葡萄糖、淀粉和果糖C.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

D.麥芽糖、果糖、乳糖參考答案:A38.當人看到酸梅時唾液分泌會大量增加。對此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A.這一反射過程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B.這是一種反射活動,其效應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澤直接刺激神經中樞引起唾液分泌D.這一過程中有“電—化學—電”信號的轉化參考答案:C人看到酸梅時唾液分泌,酸梅色澤、形態通過眼球形成的圖像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酸梅的圖像,由于以前吃過酸梅留下的在大腦皮層相關中樞記憶的刺激,相關神經中樞興奮,引起唾液分泌,為條件反射,效應器為唾液腺。興奮在神經纖維以電信號形式傳導,在神經元之間以化學信號形式傳遞,故有“電—化學—電”信號的轉化。綜上所述,C錯。【考點定位】神經調節39.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負反饋調節有利于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 C.生態系統維持相對穩定離不開信息傳遞D.生態系統相對穩定時無能量的輸入和散失 參考答案:D【考點】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功能;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專題】正推法;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2、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1)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 (2)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3)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3、生態系統的穩態主要是通過負反饋調節方式進行的.當生態系統中某一成分發生變化后,通過負反饋調節能夠抑制或減弱最初發生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使生態系統達到和保持平衡或穩態. 【解答】解:A、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正確; B、生態系統的穩態主要是通過負反饋調節方式進行的,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有利于生態系統保持穩定,B正確; C、信息傳遞能調節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C正確; D、一切生命活動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沒有能量的輸入也就沒有生命和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相對穩定階段,能量的輸入和散失處于動態平衡,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要求考生識記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掌握生態系統的功能;識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掌握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40.下列關于在火山巖上發生的演替的說法,正確的是(

)A.苔蘚植物有利于土壤的形成,最先定居在巖石上B.該演替與發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類型不同C.該演替過程一定會發展到森林群落階段D.灌木群落中也會存在地衣、苔蘚等種群參考答案:D地衣有利于土壤的形成,最先定居在巖石上,被稱為地球的拓荒者,A錯誤;火山巖上發生的演替和發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都屬于初生演替,B錯誤;群落的演替不一定會發展到頂級群落,C錯誤;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所以灌木群落中也會存在地衣、苔蘚等種群,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41.下圖是某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知識后,設計的農業生態系統圖解。請結合課本知識回答有關問題(1)農業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物質循環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該村建造此生態系統所依據的主要生態學原理。該生態系統的最大優點是

(2)農業生態系統是一種人工生態系統,下列有關人工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A.使廢物資源化B.減少了化肥等工業產品的投入,有利于保護環境C.抵抗力穩定性低于自然生態系統D.人占主導地位,是其它生物生存的基礎(3)“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農業上使用化肥可以大大提高農作物產量,但持續大量使用化肥存在許多負面影響。“生物固氮”已稱為一項重要的研究性課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長期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使土壤不易流失,對植物生長有利B.與人工合成NH3所需的高溫、高壓相比,生物固氮的順利進行是因為這些生物體內含有特定的固氮酶C.中耕松土可促進植物對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松軟土壤也有利于根瘤菌、硝化細菌的生命活動(4)農業生態系統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_,各種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5)蘑菇和蚯蚓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6)向沼氣池添加的產氣原料后要接種產甲烷桿菌,接種后要產出沼氣,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