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眾營養現狀及發展_第1頁
中國公眾營養現狀及發展_第2頁
中國公眾營養現狀及發展_第3頁
中國公眾營養現狀及發展_第4頁
中國公眾營養現狀及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0/10中國公眾營養現狀及發展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于小冬一、中國公眾營養狀況(一)200410月國務院新聞辦等部門公”14002億多人貧血、1.6億多人血脂異常、6000多萬人肥胖、1.6億多人患高血壓、2000多萬人患糖尿病等;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用養失調”的問題;居民營養觀念不科學,消費意識非理性。如按該類疾病每年每人平均消費1000元醫療費用估計,全國每年耗費6200億左右,占2003年我國GDP116694億元的5%以上。而且近三年來,上述疾病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即我國正面臨著的營養缺乏與營養結構失衡雙重挑戰的嚴峻形勢。因此,采取多種形式的改善措施提高我國居民營養健康水平,已經是一件不容遲緩的大事.1、生長發育和營養缺乏?。簭目傮w上看,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呈現穩步提高態勢,營養缺乏病的患病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營養不良依然沒有徹底解決,尤其是農村地區問題仍比較嚴重,具體論述如下:體重根據2002年調查,我國新生嬰兒平均出生體重3,309克,低出生體重率為3.6%,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比1992年下降了57%。其中城市下降了70%,農村下降了53%。身高和生長遲緩慢2002年全國城鄉3-18歲各年齡段兒童和青少年與1992年相比,平均增加了3.3厘米;5199255%,74%貧血貧血是營養缺乏病之一。由于膳食結構的影響,我國貧血患病率一直較高。2002年調查數據顯示,城市男性患病率達到10.6%;城市女性患病率達到了17.0%。2、和營養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分析,與營養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呈現出總量大、增長快、城鄉差別小等特點。(1)患病人群總量大據調查數據估計,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中,現有高血壓患病人群1.6億,達到本年齡段人口總數的18.8%;糖尿病人0.2億多,達到本年齡段人口總數的2.6%(另有0.2人空腹血糖受損,達到本年齡段人口總數的1.9%);成人超重2.0億、肥胖病人0.6億多,分別為成年人口總數的22.8%和7.1%。大城市中這個比例則達到30.0%和12.3%;成人血脂異常病人1.6億,為成年人口總數的18.6%,(2)患病率增長快1101831%199620歲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39.1%199239%,97%。慢性病患病率城鄉差別不明顯已經不明顯,除了四類農村患病率為12.6%,其它5類地區分別為20.4%、18.8%,21.0%,19.0%,20.2%,幾乎看不出區別;血脂異常患病情況也是如此,城鄉差別不大。農村明顯高于四類農村,呈現經濟發展、收人水平和患病的正相關關系。(二)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于人口眾多,我國屬于世界上營養不良人數最多的幾個國家之一;從結構來人不足和營養結構失衡兩類營養不良帶來的雙重負擔。我們面臨的既有發達國家所需著重解決的失衡型營養不良,又有發展中國家主要存在的營養素攝入絕對不足問題。在城市和東部地區營養素攝入結構失衡型的營養不良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突出問題,與營養狀況相關的慢性病如肥胖、冠心病、癌癥、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發病率明顯提高。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慢性、非傳染病發病率不斷提高,增長率甚至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而且發病年齡也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這種情況,不僅會給患病者家庭帶來經濟損失和不幸,而且還會給全社會造成勞動力資源的損失,同時對我國的公費療、醫療保險事業都會帶來巨大挑戰。按照世界銀行統計,發展中國家由于營養不良導致的智力低下、勞動能力喪失(部分喪失)、免疫力下降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按目前我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10,000億元人民幣估算,我國每年為此損失約3000-5000億元。這個測算,不包括間接經濟損失及患者、家庭、社會為此所付出的其它代價.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中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粗放型的傳統營養觀下的營養供給。對處于特殊生理狀態下的人群的關注度很低,產業層次低。營養與食物安全的矛盾日漸突出。1、兩類營養不良并存受我國二元化經濟的影響,全國營養不良的表現也呈現出強烈的二元化特征,也就是營養攝人不足和攝入失衡的雙重性。在地域分布上,我們曾經將營養攝入不足的的主要關注對象放在農村,將營養攝人失衡的主要關注對象放在城2002““。人們常說的富貴病,即因營養素攝入失衡引起的慢性疾病,已經不再是城市人的專利。2、貧困農村營養攻堅任務繁重雖然經過各方面的長期努力,從此次調查結果看,貧困農村的營養狀況依然很不樂觀。2/3以上,這對于該類地區地區居民的體格與智力得到充分發展,從而提高其勞動創造和參與竟爭的能力,是我國政府的一項重要的職責。3、城鄉慢性病快速發展趨勢必須遏制在我國城鄉,與營養有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形成了對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威脅。同時,它也必將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由于這些疾病同居民的膳食營養結構直接相關,如何通過提倡合理膳食,改善人們的不良飲食,并加以人工干預措施,遏制住這些疾病在廣大城鄉地區中大面積快速增長的勢頭,是非常急迫的事情。4、公眾普遍缺乏營養科學知識和理念我國飲食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無論是食物取材、利用,還是食物加工、烹調技術都享譽世界。但是,以往我國大部分群眾對食物的認識還僅僅是“為了吃飽”,提高一級的要求是“吃好”。至于什么是“吃好”?很多人理解是“色、香、味、形”,缺乏營養科學理念和均衡營養的要求。除特殊情況外,無論是通過食物、飲料,還是通過營養素補充劑,營養的攝入都必須通過吃、喝等個人行為來完成。所以,主動學習和接受營養科學知識,樹立正確的營養理念,是改善營養的關鍵和入口。二、營養決定著人類自身的發展和原動力。決定人類自身發展狀況即人口素質的三個要素是遺傳、營養和教的、可以改變的要素。人一旦出生,就只有“營養”和“教育”兩要素的變化可以影響其總體素質的形成。在這兩者中,“營養”決定著人們體格、智力的生長發育及健康維護狀況,即決定人類“硬件”;而“教育”決定人們知識、道德等狀況,即決定人類“軟件”。可以看出,“硬件”和“軟件”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系。由于近年來大家對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國家也采取了許多相應的措施,這里不再贅述。那么,營養對人類自身發展、人口素質有哪些影響,營養不良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一)體力不足、勞動能力降低。研究顯示,營養不良直接影響人體生長發育。如鈣和維生素D缺乏可能造成骨骼生長不良;缺乏維生素A是導致雙目失明的原因。兒童時期營養不良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成年后身材矮小,這將影響他成年后的勞動能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顯示,兒童2歲以前生長發育遲緩,成年后勞動生產率將平均下降9%;嚴重缺碘造成的克汀病將使勞動能力全部喪失,中等程度的缺碘使勞動生產率平均下降25%。(二)營養不良與急性、傳染性疾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許多急性、傳染性疾病往往是由營養不良引起的,而這些疾病又會帶來新年51700接的關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們能夠觀察和統計的兒童死亡原因往往是諸如腹瀉、麻疹、瘧疾、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營養不良深藏在這些疾病之后,營養不良的危害程度常常被低估甚至不被察覺,無聲地蠶食著人的體力、智力乃至生命。(三)營養不良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潛在原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系列的研究顯示,胎兒期和嬰兒期的營養損害,在他們成年后易患諸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癥,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疾病。這些被稱為“富裕病”的慢性病,其實有不少是根源于嬰幼兒時期的營養不良,只不過因為過于遙遠和隱蔽而被人忽視。(四)營養不良會世代相傳,形成惡性循環。營養不良的女孩長大后會變成矮小的婦女,而矮小的婦女比一般婦女更有可能生下低體重嬰兒(新生兒低體重是營養不良的標志之一),從而使營養不良世代相傳,如果不采取行動打破這一惡性循環的話,這個過程就會循環往復,抑制著人口素質的提高。三、公眾營養國家改善行動多年來,我國食品工業比較注重技術設備的改進和提高,比較注重產業的”,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應該說對食品的營養品質重視不夠,沒有樹立起高度的營養觀念,沒有將科學的營養要求納入指導方針。目前我國食品工業開發生產的、用于營養改善的食物產2康的需要和市場的需求,也不能適應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發展“營養均衡食品”,是中國食品工業開拓發展領域,實現升級換代,提升競爭能力和增值潛力,迎接國際挑戰的戰略舉措,也是實踐“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當前,是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反應到人們生活日常膳食上,已經開始從“溫飽型”向小康時期的“營養型”轉變,我們已經初步具備了講求科學膳食、平衡營養的經濟條件;反應到醫學統計上,我國疾病病譜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疾病的發生從急性傳染性疾病為主轉為以慢性非傳染病為主。多少年來我們盼望的從以治療為主轉向以預防為主(營養的改善是重要條件)的衛生工作方針有了實現的可能。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人自身的全面發展則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之意。所以,改善城鄉居民的營養狀況,不斷提高中華民族的健康水平應是發展新階段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改善營養不良狀況有三種途徑,即調整飲食結構;食物營養強化;營養補充劑;功能性營養食品。這四種方式各有優勢,但也各有局限性。簡單分析如下:(一)調整飲食結構。從理論上講,調整飲食結構、保持營養素攝取均衡,應該是最理想的辦中國是一個“營養盲”多于“文盲”的國家,人們普遍缺乏營養知識。如何通過膳食攝入的合理調整改善營養不良,不要說一般家庭不清楚,就連大部分食堂、餐廳也搞不明白;其次,調整飲食結構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這對于非??粗厥澄锷⑾恪⑽兜膰藖碚f,恐怕也是一時難以接受的;再其次,合理的膳食還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支持,我國中西部地區生活貧困家庭,以及城市中的特困家庭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也將無法做到。(二)食物營養強化。食物營養強化是通過將人們身體缺乏的營養素添加到食物中從而進行營養補充的一種方法。這種營養改善方式具有的優點是:1、方便強化食物是在工廠中生產加工的,對消費者來說不需要增加任何額外勞要求的情況下,完成了營養改善行為。2、安全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計、控制的食物,主要是主食品。功經驗。RDA(中國人口營養素攝入推薦量)RDA25%--30%。差異。種類與數量的確定更加合理。3、經濟通過食物強化的方法改善營養不良成本最低。在工業加工環節添加營養格,每公斤食物中(按國家項目配方)僅需幾分錢人民幣!當然,這種方式也存在不足,這就是見效時間長。因為營養強化食物畢竟是食物,不是治病的藥物,需要通過長時間的日常膳食逐漸補充營養素,提高營養健康水平。(三)營養素補充劑營養素補充劑是指常規狀態下一般人群用以補充日常所需基礎營養(指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脂肪、糖和水)的普通營養強化劑。在特定條件下,足量的營養素補充劑可以作為藥物使用;適量的營養素還可以作為食品或保健食品發揮較廣譜的營養價值。1995年—2000年,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辦公室(下稱項目辦)在完成了對中國居民營養狀況、營養(含經濟、農業)相關政策法規、各國改善營養不良的做法與經驗、國內外科研單位產品研發等方面情況的搜集調查后,多次聽取并論證了國內外專家、主管和有關部門、相關國際組織的意見,最終確定了我國以食物營養強化方式作為國家公眾營養改善行動三切入點的工作方針。20012002年多次組織各方面代表就食物強化載體的選擇和食物強化總體戰略進行論證。確定繼食鹽碘強化之后,面粉(米、米粉等主食品)、食用油、兒童輔助食品(含孕婦、哺乳期婦女食品)及醬油應作為強制性和指導性的強化食物載體,并對2010物的發展進行了初步規劃;與此同時,項目辦和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下稱中心)組織權威機構開展多種食物營養強化的一系列技術、設備、組織試驗和經濟可行性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四)營養功能食品。這是指利用我國傳統中醫藥的優勢和動植物中功能因子的提取技術所生產的食品。多年來,我國食品工業比較注重技術設備的改進和提高,比較注重產業的”,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應該說對食品的營養品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