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表征課件_第1頁
兒童表征課件_第2頁
兒童表征課件_第3頁
兒童表征課件_第4頁
兒童表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表征

嬰兒期的心理表征

從好奇、用手來探索每件事物的嬰孩到會沉思、講話的孩子,這的確是個體發展的一個顯著進步。直到最近,也很少有人質疑皮亞杰的主張—嬰兒表征信息的方式與大點的孩子不同。根據皮亞杰,嬰兒在頭18個月是通過自創行為(self—producedaction)(包括知覺行為)的方式來表征物體和事件。在執行一種行為前,他們不能從心理上提煉這種行為,也不能對不同刺激做出心理對比。嬰兒直到18—24個月時,才能進行符號表征。但是,近20年來,關于嬰兒符號表征的能力存在相當多的爭議,我將會在接下來的章節探索這部分的研究。但是,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皮亞杰和其他的研究者所觀察的在嬰兒兩歲后期表征和行為的變化。符號功能的表達

根據皮亞杰,符號功能(更可能是符號學的)在感覺運動操作中有它的起源。這種觀點與皮亞杰的后成的、建構的觀點一致,這部分內容將在第四節討論,這種觀點假設認知的每種形式都是建構在先前更簡單的功能之上。符號功能通過一系列的機制表達,包括延遲模仿、語言、象征游戲和心理意象。符號功能的表達

皮亞杰關于延遲模仿的觀察將在第四節中討論。延遲模仿是指先觀察一個“模型”,在間隔一段時間后,模仿“模型”的行為。這不僅要求孩子對模型注意還要求他們對目標行為儲存心理表征并在合適的時間將這種表征從記憶中提取出來。皮亞杰認為這就要求符號的運用,這種能力直到大約18個月時才經常出現。最近更多的關于延遲模仿的研究提出,這種能力出現的時間要比皮亞杰認為的早,稍后將會在本節討論。符號功能的表達

語言是符號功能最顯著的形式。盡管大多數的孩子在10—12個月已經發出了個體化的語言,但是直到大約18個月左右他們才能將兩個詞放到一起組成簡單的句子。皮亞杰將語言視為人們表達知識的有用途經。但是他堅定地認為,我們之所以運用語言是因為我們是符號(symbolic)的,反之則不成立。換句話說,語言是符號功能的一個癥狀而不是它的一個原因。語言的發展以及語言與思維的發展關系將在11節討論。符號功能的表達

象征游戲是假裝游戲的基礎,將會在第3節簡要的介紹。大多數2歲孩子的父母可以提供一些象征游戲的例子。18個月大的孩子把他母親的鞋子放在耳邊說“Hello”或者是一個2歲大的孩子給他的玩具虛擬喂食或者是因他的玩具搶了他的食物而責罵他以及與成人親近,都反映了孩子們日益復雜的認知系統。符號功能的表達

心理意象是對外部事件的內在表征。盡管它很容易就使人想到“想象”(vision)等術語,皮亞杰用意象來指對來自于感覺形態(如聽覺、運動覺)的信息的心理表征。根據皮亞杰,心理形象(mentalimages)是內部模仿的結果。意象不僅僅是對物體感知覺的準確復制而是感知覺的積極再塑造。符號功能的表達

幾乎沒有心理學家對于“兒童在18—30個月期間,關于符號認知的能力大幅度的變化”這一說法提出異議。但是相當多的證據表明,嬰兒和小孩子要比皮亞杰設想的復雜。皮亞杰所觀察的是真實的—沒人懷疑他的觀察。但是當深入的去分析—設計實驗可以很好的評估嬰幼兒所知道的,而不僅僅是他們自然展示的——有證據表明皮亞杰低估了感覺運動階段孩子的知識和符號能力。在一些人(如Fischer以及Bidell)看來,這些證據只是表明皮亞杰犯了時間上的錯誤,發展的階段仍然是相同的,這些過程也描述了發展。而另外一些人(如Gelman、William等)則認為這些證據暗示著發展過程不是像皮亞杰所描述的那樣。嬰兒知道什么呢

在這一節,我將會展示有關嬰幼兒比皮亞杰提出的更多的知識、象征能力的證據。前一節,我簡單總結了有關嬰兒所知道的物體知識方面的研究。正如你能想起的,運用注視時間策略(如期望、習慣化、去習慣化)顯示嬰兒所知道的物體知識確實比皮亞杰所認為的要多;但是這些知識通常都是隱性的,而且似乎與學齡前兒童顯性的物體知識是獨立的。在這一節,嬰兒的模仿能力和關于數的基本概念都會得到檢驗。正如你將會看到的,這些發現所提供的語前兒童符號功能的證據是有趣的,有時甚至是存在爭議的。

新生兒的模仿

與其他主題相比,有關新生兒模仿的研究(關于早期嬰兒的可能的符號表征)產生了更多的爭議。皮亞杰(1962)最初指出嬰兒直到12個月左右才出現“隱性動作”(“invisiblegestures”),如面部表達。皮亞杰關于發展中模仿的觀察直到1977年整體上才受到來自于Meltzoff和Moore的挑戰。他們在一個報告中描述到6—21天的嬰兒就出現了面部表情的模仿。

新生兒的模仿

圖片9—1展示了有關嬰兒在一次實驗中所出現的面部表情的模仿。當有成人示范時,嬰兒回應,舌頭伸出和嘴巴張開的次數通過觀看在實驗中的錄像計算,并與沒有成人示范時的次數對比。據Meltzoff和Moore報告,與張開嘴的示范或是沒有示范相比,嬰兒對舌頭示范做出給更多的回應。關于嘴張開的類似結果也被發現了。Meltzoff和Moore解釋到,這些結果是一個月大的嬰兒關于面部動作有選擇性的模仿的有力的證據。其他的研究者也報告了嬰兒在生命頭兩個月的伸舌頭以及其他面部動作的模仿,也有一些研究者報告了新生兒的模仿。

新生兒的模仿

這種影響是有些難懂的,但是一些實驗用與Meltzoff和Moore類似的方法,卻未能成功再現出Meltzoff和Moore關于早期的模仿的研究。再者,事實上,面部動作的模仿在第一年是減少的。關于伸舌頭面部動作的大部分研究者,報告到,不同年齡存在模仿高峰期,大概是在嬰兒兩個月左右,緊接著幾個星期,模仿的選擇價值就降低了。這的確是令人費解的,模仿似乎是一個復雜的認知現象,卻在很短的一個時期就下降了。隨著時間,面部模仿的下降的唯一例外是Meltzoff和Moore的報告,他們在一些實驗中評估了2個月和3個月的反應。但是他們沒有發現在首次試驗中面部模仿的證據,但是在后期實驗中發現了更大一點嬰兒的模仿行為。

新生兒的模仿如何解釋新生兒的模仿呢?Meltzoff和Moore提出早期嬰兒的示范影響可以歸因于:(1)學習;(2)選擇性模仿,是由來自于一個感覺通道的信息與來自另一個感覺通道的信息整合來指導的(3)一種先天釋放機制(innatereleasingmechanisms),有一系列的特定刺激引起的類似于反射性的應答。

新生兒的模仿

Meltzoff和Moore指出學習不大可能能解釋早期模仿。拒絕用學習來解釋嬰兒模仿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即使是出生幾個小時的嬰兒也能很好的將成人的面部表達匹配。這么小的嬰兒不可能有足夠的經驗來學習這些反應。

新生兒的模仿第二種解釋是Meltzoff和Moore比較喜歡的。他們指出,在生命頭幾周,所觀察到的匹配行為是真的模仿。新生兒能夠協調來自兩種感覺通道的信息。他們視覺上觀察到一種刺激,然后儲存這種刺激的抽象表征,并與稍后出現的本體感覺表征(即他們自己的動作)相比較。這種觀點認為新生兒擁有的整合來自兩種感覺的能力被認為是“積極的通道圖式”(activeintermodalmapping)。如果接受了這種解釋,那么協調兩種感覺通道的能力的時間就比皮亞杰提出的要早。這種解釋需要外部經驗的支持。正如第七節討論的,例如,有研究證實,觸覺—視覺的信息轉換出現在4—6個月(Streri,Spelke,1989),Meltzoff和Borton報告到,視覺—觸覺整合在嬰兒不到一個月時就出現了。

新生兒的模仿

如果嬰幼兒的觀察模仿是選擇性的并由積極的感覺通道圖式完成,為什么它出現數月后就消失了呢?第三種解釋,認為新生兒的匹配行為可歸因于先天性的釋放機制,這種機制控制著六個月內模仿行為的下降。先天性釋放機制或固定動作模式(fixed—actionpatterns),是指遺傳了一系列有特定刺激引起的行為,不需要先前環境的經驗。

新生兒的模仿用固定動作模式來解釋新生兒的模仿不僅受到Meltzoff和Moore理論的爭執,而且也受到皮亞杰理論的挑戰。皮亞杰的后成理論認為,沒有什么會無中生有(nothingcomesfromnothing),每一種結構在早期結構中都有它的起源。這種觀點的一個推論是每一種早期智力的形式都是為后期智力的形式做準備。

新生兒的模仿因此,早期反射,盡管最終從孩子的“目錄”中消失,但是卻是后期高級認知功能的一個基礎。這一點可以從皮亞杰對前三個感覺運動階段關于模仿似的反應(imitative-likeresponses)的描述中清晰的看出來。將早期模仿解釋為固定動作模式,這與皮亞杰關于反射性匹配行為(reflexivematchingbehavior)的觀點是相反的,也有合理的認知功能的出現,但是不會產生更高級的模仿形式。而是,這種行為在沒有為隨后的才智成就(intellectualaccomplishments)做準備就消失了。

新生兒的模仿

如果不是為后來認知發展做準備,那么新生兒模仿扮演著什么角色呢?一種解釋就是這些反應在嬰兒的那一時期為嬰兒的生存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但是僅限于那一時期,并且在不再需要它們時消失。R.W.Oppenheim稱這種現象為“個體發育的適應性”。他認為年幼的有機體生存的世界與成人的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行為和神經組織來應對生活。這一組織可能不是后期發展的基礎,但是卻是那一階段生存、在那一階段特定環境下必須的。

新生兒的模仿例如,SandraJacobson(1979)指出,在早期護理中,伸舌頭是具有功能性的。我(Bjorklund,1987b)認為新生兒模仿在早期發展中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嬰兒對成人面部動作的匹配加強了兩者之間的社會交互,這些反射當嬰兒能夠有意識的指導他們的注視行為以及控制他們的頭、嘴部動作時,降低,這大概發生在嬰兒2—4個月時(Cairns,1979)。類似的,MariaLegerstee(1991)指出,早期模仿是前語言交流的一種形式。MikaelHeimann為這些觀點提出了假設性的支持,他發現新生兒的模仿與嬰兒三個月時母嬰之間的社會交互存在一定的關系;那些在新生兒期有著高水平模仿的嬰兒,三個月后與母親有著更好的互動。

新生兒的模仿Meltzoff和Moore有一個不同但是卻相關的觀點。他們提出,面部模仿的下降似乎從嬰兒2個月時開始,這是由嬰兒的不斷增加的社會定向(交往)造成的。從2個月開始,新生兒可以通過社會游戲對人們反應(response)。這些游戲使區分“模仿反應”變得困難,并最終導致它們的消失。但是,當運用適當的控制,正如Meltzoff和Moore反復的實驗得出的,面部模仿在2—3個月的嬰兒身上仍然能發現。

新生兒的模仿Meltzoff和Moore進一步反對將新生兒模仿視作一種固定的動作模式,指出新生兒的模仿反應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并不像先天釋放機制控制的那樣可以預料。Meltzoff和Moore也寫到,新生兒可以模仿很多不同的動作,如果提出每種動作都對應不同的反射,這似乎是不合理的。

延遲模仿

皮亞杰初期的研究以及其他人后來的研究都證實,延遲模仿直到嬰兒18個月大時才出現。皮亞杰認為延遲模仿是符號功能的一個反應。孩子一定觀察了一個模型,并在記憶中存儲了這個模型行為的表征,并在試圖產生這種行為時提取記憶表征。根據這種理論,18—24個月是觀察這種行為的最佳時間。

延遲模仿

有關延遲模仿的證據可以追溯到1985年,Meltzoff、Abravenel、以及Gingold發表的文章。這些以及后來的研究所使用的基本程序是通過孩子玩新的玩具來研究孩子的新奇行為。例如,先讓一個嬰兒觀看示范者挑選一個沒有聲音的、鈴狀的玩具,并以一種恰當的方式拆開它。一段時間后,給嬰兒提供這個玩具,并觀察嬰兒的行為。如果事先觀察過的嬰兒比那些第一次見到該玩具的孩子出現了更多的恰當的拆卸行為,這就是延遲模仿的有力證據。換句話說,那些觀察過的孩子從示范者那兒習得了拆卸行為。

延遲模仿

Meltzoff、Abravenel、以及Gingold的早期研究揭示,12—14個月大的嬰兒的延遲模仿間隔可以從10分鐘到24個小時。后期的研究擴展了這一發現,14個月大的嬰兒對新奇行為的模仿時間間隔為一周,9個月大的為5天,6個月大的為24個小時。另外一些研究發現,前語言時期的嬰兒的模仿時間間隔可以達到1年。更高水平的延遲模仿出現在大一些的嬰兒身上(與年齡小一些的嬰兒相比),沒有人會認為12個月大的嬰兒的模仿能力可以與20—24個月大的嬰兒的模仿能力相比。

延遲模仿

再者,新生兒不僅可以模仿成人,而且還可以模仿其他的新生兒以及電視上的一些行為。一項研究報告,一個14個月的嬰兒在觀看另外一個14個月的嬰兒的新奇行為后,出現了延遲模仿(兩天以上)行為,暗示著對于年幼孩子來說,同伴可以作為行動模型。另一項研究發現,12—18個月在觀看電視上成人行為后也出現了延遲模仿(24小時以上)。后一項研究表明,新生兒可以從二維電視畫面中學習新的行為。

延遲模仿

延遲模仿是顯性的記憶還是陳述性的記憶?回想第五章,顯性記憶是與隱性記憶相對的。前者是指有意的去記憶,并且可意識,然而后者是指無意識的記憶。大多數研究者通過調查年長一點的嬰兒,相信延遲模仿是非語言的顯性記憶的一種形式(Bauer,1997;Collie,Hayne,1999)。如果這樣的話,在語言記憶任務上,年長孩子使用的將會是相同類型的表征系統(見第十章記憶)。

延遲模仿

如何區分前語言時期孩子顯性記憶與隱性記憶的不同呢?或許我們無法確定,但是對這一論據的支持來自于一項對記憶缺失的成年人的研究。這些患者無法執行顯性記憶(有意識的記憶)的任務,但是在隱性記憶(無意識的記憶)任務上表現良好。他們是如何執行延遲模仿任務的呢?正像他們執行顯性任務時—雖然他們未能完成它們(McDonough等,1995)。這些發現揭示了,延遲模仿任務與年長孩子在完成顯性任務(例如,告訴我你早餐吃的什么?)時所使用的記憶系統是相同的,長期回憶的神經系統的初步形成是在生命開始的第二年(Schneider等)。

早期數的概念

或許更驚奇更有爭議的觀點是關于嬰兒的符號能力,有人認為5個月的孩子已經會簡單的加減法了。人們已經知道年幼的嬰兒已經能夠區分數量表征的不同——即能區分出兩列包含不同數的數組(Antell等)。但是這離“嬰兒能夠進行簡單的加減算法”這樣的論斷還差的很遠。

早期數的概念

人們是如何檢驗這一論斷的呢?KarenWynn是第一個評估這種可能性的人,使用的是違背期望法(在嬰兒認知能力評估中多次使用)。Karen方法背后的邏輯與前面章節Baillargeon所使用的是類似的。Baillargeon展示了嬰兒關于物體物理存在的“可能”、“不可能”事件,通過觀察他們對多種事件的注意時間長短,揭示了他們關于物體恒久性的認識。在Wynn的實驗中,向五個月大的嬰兒展示一系列包含加法、減法元素的事件。見9—1。

早期數的概念

一組序列是展示1+1=2(正確的結果),另一組序列是展示1+1=1(不正確的結果)。嬰兒坐在臺階前觀看一個物體擺放在他面前(見9—1步驟一)。然后屏幕升起,隱藏這個物體(見9—1步驟二)。然后讓嬰兒看到屏幕后的第二個物體(見9—1的步驟三和四),然后放下屏幕,展示兩個物體(可能的結果)或一個物體(不可能的結果)。如果嬰兒有初步的加法的概念,那么對于“不可能結果”,他們應該驚奇并且花費更多的時間觀看。這也正是實驗中所出現的,不管是9—1所展示的加法還是減法問題。其他研究者也重復驗證了這些發現(Simon,Hespos等等)。

早期數的概念

如何解釋這些結果呢?嬰兒似乎不僅僅是對兩組排列(array)做出了感知上的區分(即一個是包含一個物體,另一個是包含兩個物體)。而是,當他們看到一個物體加上另一個物體時,他們期待當屏移開時看到兩個物體。這要求物體永久性和記憶達到一定水平,但是也需要知道一些加法的初步算法。他們一定知道要將第二個物體與第一個物體相加,雖然他們事實上沒看到這樣做(回想屏擋住了他們的視線)。

早期數的概念

當然,嬰兒無法使用幼兒的算法(即使他們想使用,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運動協調能力來數手指頭)。一種解釋是嬰兒似乎能感知小的數但是卻不能有意識地計算。例如,當觀看打牌時,一個人很快就知道有多少梅花、“鉆石”、心、黑桃,通過觀看上面圖案的形狀。不需要直接數,也不需要看卡片角上的數字。通過感知就知道每一種的數目。基于Wynn的發現,5個月大的嬰兒似乎也能做類似的事情,至少能感知數量1和2。

早期數的概念

但是,其他的研究者質疑了Wynn的解釋,指出嬰兒不是基于數而是基于現存物體的總量作出判斷。換句話說,嬰兒并不是在進行簡單的加減法,而是對物體量的變化做出反應。例如,并不是反應孩子對數的抽象理解,這些任務的表現是基于對實際物體的表征(例如是一個桃心還是兩個桃心,這種決定或許是感知覺的而不是概念性的)。

早期數的概念

不管是解釋還是什么,這一類的工作是極具挑戰性的,預示著嬰兒可能比我們原認為的要擁有更多的數的知識,盡管還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嬰兒天生具有算術能力或是給予適當指導,嬰兒可以學會復雜的數學計算。盡管嬰兒們的數學能力的性質還不完全知曉,但是已經相當確定它與幾歲大的孩子的數學能力不同。

什么形成了嬰兒的認知

皮亞杰認為嬰兒認知從本質上說是感覺運動的。嬰兒通過不成熟的感覺和他們直接作用于物體來了解他們的世界。慢慢的,在生命的頭兩年,認知改變,轉換為基于符號的思考,使嬰兒能夠以一種新的方式建構世界。毫無疑問,認知和行為在這些年的確發生變化。大腦的生長在生命的頭兩年比出生后的其他時間要快。10個月和2歲的認知差異是巨大的。但是,不斷增加的證據表明,嬰兒在公開行為上發生了巨大變化,盡管這些行為表面上看起來對能力產生的變化是很小的。嬰兒似乎從出生或出生不久,就對他們的物質世界了解很多,能夠運用符號系統記憶事件,并且似乎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什么形成了嬰兒的認知

某些技能從本質上看是專門的、主導的。在第七章,我們知道嬰兒可以識別人臉,或許他們天生具有關于人臉的一個“標準”。這些技能可能只限于人臉的識別和認知,而不包括其他方面的認知。類似的,關于加法、減法的知識也可能是專門的,簡單計算中的符號技能對其他的概念系統可能也是不適用的。關于新生兒模仿也有類似的觀點,它的運行可能是作為固定—動作模式,并在早期的社會發展中扮演著特定的角色。

什么形成了嬰兒的認知

嬰兒認知的其他方面從本質上說更可能是一般領域的。例如,新奇事件的延遲模仿的符號能力似乎不限制于特定的領域知識。類似的,Sophian提出新生兒的結構更像適合于特定內容(例如理解物體)的工具,但是也可以靈活地用于其他目的(見Gelman)。

什么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