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6高三政治《哲學生活主干知識》(課件)借鑒_第1頁
11-12-16高三政治《哲學生活主干知識》(課件)借鑒_第2頁
11-12-16高三政治《哲學生活主干知識》(課件)借鑒_第3頁
11-12-16高三政治《哲學生活主干知識》(課件)借鑒_第4頁
11-12-16高三政治《哲學生活主干知識》(課件)借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一、哲學的涵義

具體科學與哲學區別:具體科學解決特殊領域,特殊規律:哲學,最本質,最普通的規律。

關系: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1.誰是世界的本質

2.兩者是否有同一性,思維能否正確地認識存在二、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

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世界是物質的,存在大量錯誤但立場正確

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鐘搖機械、化學元素、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把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相結合,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唯物主義發展的三個形態:唯心主義發展的兩個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人之外的意志,絕對精神、理念、上帝)哲學作為思想文化,對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哲學是一定時期在經濟、政治上的反映,任何真正的科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可以預見和知名社會的前進方向,推動時代步伐,知道社會的變革。三、

哲學作用:

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發展

2.自然科學基礎: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3.理論來源:黑格爾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4.基本特征: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的時間情況相結合的過程四、馬克思哲學產生: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具有客觀物質性,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一、世界統一與物質:

二、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的唯一特征是:客觀實在性,本來就存在,無須依賴意識。(意識也具有運動性,沒有客觀實在性)。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三、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它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穩定的聯系。

規律的特性要求我們遵從規律,按規律辦事,同時人們可以根本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成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服務人類。四、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決定意識。

五、

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并改造世界(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人的意識具有目的、計劃性、主動創造性,自主選擇性);人的生理活動有調節,控制作用六、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尊重客觀規律,客觀實際

2.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

3.把發揮能動性,尊重客觀規律統一起來,達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七、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1.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2.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與歸宿

3.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與謬誤是相伴存在的

4.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要求我們在認識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做到與時俱進,理論和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總觀)

一、聯系觀:

A.聯系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B.聯系具有客觀性與普遍性和多樣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分觀)

1.整體與部分是辨證統一的。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部分服從政體;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的功能影響整體功能,關鍵部分的變化甚至對整體功能起決定性作用。

方法論:

樹立全局觀念,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同時要重視局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發展。

2.掌握系統化的方法,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重遵從事物內部結構有序性,和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勢,(經濟結構調整,生產方式的轉變)(總觀)發展觀;

發展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與舊事物的滅亡,堅持從實際出發的觀點,發展地看問題。

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論:對未來充滿信心,扶持新事物的成長,做好思想準備,克服困難接受挫折和考驗。

2.量變與質變是事物發展的狀態兩者也是辯證統一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方法論:積極做好量的積累,抓住實際,促成質變。<激進論>——只承認質變<庸俗進化論>——否認質變堅持適度原則<矛盾論>是唯物辯證的實質與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和特征:

同一性:相互吸引,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相互轉換

斗爭性:相互排斥,相互對立2.矛盾具有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方法論:承認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3.特殊性:

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個側面,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上都有其特點。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一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實現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5.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1)主次矛盾原理:要求我們抓重點,抓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也不忽視次要矛盾的解決。

(2)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們抓主流,也不忽視次要方面

(3)反對一點論與均衡論<辨證否定觀>

1.既肯定又否定,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即“揚棄”;

2.樹立革命的批判精神,用于解放思想,實現創新

3.堅持創新、勇于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系與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思維文化的發展。<總結>

堅持唯物辯證法,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著重抓住事物的內部矛盾,反對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發展的源泉與動力。

1.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發展;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有時會先進于社會存在,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不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發作用

2.

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物質、精神財富、社會變革、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觀點)3.實現人生價值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