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聲韻調識別能力評估標準的修訂劉建菊;張芳;孫喜斌ObjectiveTorevisetheassessmentofconsonantvowelandtonerecognitionforcochlearimplantedchildren.Methods300normalhearingchildrenaged2~6yearsoldwereassessedwithwordlistsforconsonantandvowelrecognition,andanalysedwithequivalen-cyanalysis.ResultsTheincidenceofconsonantvowelandtonerecognitionwaslessthan90%inchildrenaged2~3yearsold,butmorethan90%inthoseaged3ormore.ConclusionTheassessmentofconsonantvowelandtonerecognitionforcochlearimplantedchildrenagedof3andabovehasbeenmodified,andtheassessmentforthoseaged2~3yearsoldhasbeendeveloped.%目的:為修訂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聲、韻、調識別能力評估標準提供3002~390%,33識別能力的評估標準。制定了2歲年齡段人工耳蝸植入兒童韻母、聲母、聲調識別能力評估標準。【期刊名稱】《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年(卷),期】2013(000)011【總頁數】5頁(P1024-1028)【關鍵詞】人工耳蝸植入;聽覺康復;韻母識別;聲母識別;聲調識別【作者】劉建菊;張芳;孫喜斌【作者單位】201203;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200062100029;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200062;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29;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200062【正文語種】中文【中圖分類】R764.5[本文著錄格式]劉建菊,張芳,孫喜斌.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聲韻調識別能力評估標準的修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11):1024-1028.語音最基本的結構是音節。一般把漢語音節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部分[1]。音節、音素、元音和輔音是各種語言都有的語音概念,而聲、韻、調是漢語特有的語音概念[1]。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聽力重建后,對漢語聲、韻、調的感知和識別是聽覺言語語言康復的基礎[2]。聲、韻、調的聽覺評估對評價聽障兒童植入人工耳蝸后的聽覺識別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母是指漢語語音中除聲母、聲調以外的部分[3]21[3]。3kHz聲母一樣,在漢語中占有重要地位[4]。韻母識別主要是評估人工耳蝸植入兒童對中低頻語音的感知能力;聲母識別主要是評估兒童對高頻語音的感知能力,而高頻聽覺感知對語言清晰度及言語的理解至關重要;聲調作為漢藏語系特有的語音特點[4],主要評估兒童對基頻聲音的感知能力。國內對人工耳蝸植入兒童的評估材料眾多,已得到公認、應用最多的為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孫喜斌編制的《聽障兒童聽覺、語言能力評估標準及方法》[5]。該評估工具已在康復系統使用近20年,2003年被中華醫學會耳鼻喉分會指定為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術后康復評估工具,2005年開始的“聽力重建啟聰行動”指定其作為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術前篩查及術后康復效果評估的重要指標,2009年開始的國家“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搶救性康復項目”也指定其為術前篩查及術后康復效果評估的指標,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項目中,對聾兒的康復評估也都推薦使用該評估指標。本研究對韻母識別、聲母識別、聲調識別能力三項聽覺能力評估指標進行標準化研究,通過分析不同年齡組健聽兒童的韻母識別、聲母識別和聲調識別能力,對《聽障兒童聽覺評估標準及方法》[5]中的聲母、韻母和聲調識別能力評估標準進行修訂,進一步完善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術后聽覺康復評估。研究對象從全國13個示范基地抽取300名年齡2歲1個月~6歲12個月的健聽兒童,其中男童150名,女童150名。入選標準:①無過度噪聲暴露史、耳毒性藥物使用史、耳聾家族遺傳史和耳部外傷手術史;②鼓膜及中耳結構形態功能正常;③0.125~8kHz≤25dBHL,A100dBHL;④3下兒童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測試雙側都能通過。研究對象的年齡分組采取0.5歲為一個年齡段。各年齡分組情況見表1。測試方法測試人員為13個示范基地的康復教師或聽力師。所有測試者均接受統一的專項技能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測試工具的使用、測試過程的標準化、統一評分標準、實驗數據收集和整理等。通過培訓,測試人員能熟練掌握如何誘導患兒發音,能根據主觀聆聽和視覺線索給出被試目標音發音的準確性和錯誤類型,填寫在紙質原始記錄表中。測試人員全部通過理論和實踐技能考核。采用《聽障兒童聽覺評估標準及方法》中的聲母、韻母和聲調識別能力評估詞表[5312753,1,275217531525dB(A),采用聽聲識圖法進行評估。被試坐在測13370dBSPL),出示詞表的同時發音。單音節聲調識別能力測試對2~6歲健聽兒童相對較難,因而對聽障兒童的聲調識別能力評估多采用雙音節聲調識別能力測試。聲調識別能力的測試過程和語音的測試過程基本相同,整個詞表出示1次即完成測試。聲母、韻母和聲調的識別結果計算公式:統計學分析測試結果以(±s)表示,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方差分析對聲母及韻母識別能力評估的3個詞表分別進行等價性分析。將各項測試的實際得分隨著實際年齡的變化趨勢進行回歸分析,以該年齡段健聽兒童實際聲母識別能力為校標,通過年齡和實際測試得分進行轉換,得出其聲母識別率。聲母識別聲母識別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2歲和2.5歲組兒童的聲母識別率平均低于90%,3歲以上年齡組健聽兒童平均≥90%。見表2。方差分析顯示,3個詞表獲得的聲母識別率無顯著性差異(F=0.893,P>0.05)。22.590%,而根據聽障兒童聽覺康復90%以上為聲母識別效果最適,達到一級康復[4聲母識別率平均<903。韻母識別韻母識別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2歲和2.5歲組兒童的韻母識別率平均低于90%,3歲及以上年齡組健聽兒童平均≥90%。見表4。方差分析顯示,3個詞表獲得的聲母識別率無顯著性差異(F=1.763,P>0.05)。2歲和2.5歲組轉換的韻母識別率標準見表5。聲調識別雙音節聲調識別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22.590%,3≥90%6。2歲和2.5歲組轉換的聲調識別率標準見表7。隨著耳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工耳蝸植入者對聲音的接收采集,對頻域、時域信息的處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進展。要優化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聽覺康復效果,更好地激發植入者的聽覺潛能,聽覺評估十分重要。目前,國家推薦的評估工具《聽障兒童聽覺能力評估標準及方法》距離前一次標準化時間已有十余年,亟待進行新一輪標3以上年齡的聽障兒童,能否對3語音識別,包括聲母識別、韻母識別和聲調識別,是我國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聽覺識3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制定教學目標、選擇康復內容、實施個別化康復教學的基本依據[6]。聲母識別、韻母識別和聲調識別能力已成為評價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聽覺康復效果的主要標準。本研究在原評估標準的基礎上,在13個示范基地隨機抽取常模修訂取樣,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同時,我們對施測人員進行了統一的培訓及考核,以保證測試的準確性。本研究首先對評估工具所用圖片進行修改,用現在常用的圖片代替部分不適合現在社會的圖片,使得該評估工具更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更適合對目前的人工耳蝸植入兒童進行測試。研究顯示,聲母和韻母識別能力中的 3個測試詞表具有等價性在實際應用中,針對不同的評估對象,可以選用其中任何一個詞表作為發音詞表。1個月~21290%,90%以上。依據健聽兒童實際通21~21221~212隨著耳蝸技術的進步,耳蝸植入的年齡向小齡化發展[6-8],3歲以下兒童越來越多。本研究修訂并擴展了聲母、韻母、聲調識別能力評估的適用年齡,在對小年齡段人工耳蝸植入兒童的評估中,對實際測得的識別率通過該標準的識別率轉換表進行轉換,得到的識別率能更好反映其真實的聲母、韻母、聲調識別能力,從而滿足了小齡兒童的康復需要。有研究顯示,正常兒童一般在3~4歲就基本掌握了所有韻母和聲母[2,9]。本研究顯示,3歲及以上年齡組健聽兒童的聲母、韻母、聲調識別率平均≥90%,評估中實測分數能夠反映其真實的聲母、韻母、聲調的識別能力,因而在人工耳蝸植入兒童的評估中,可以用實測得分代表其聲母、韻母、聲調識別能力。1233212122;3代表其聲母、韻母、聲調識別能力。在測聽領域,分貝(dB)是一種表示聲強級的單位。聲強級是聲強的相對值,它是將待測聲音與基準聲強(為10-12W/m2,是引起人聽覺的最小聲強)進行比較而來。為了簡便起見,將這個比值取以10為底的對數,稱為“貝爾(Bel或B)”(為紀念電話發明人Bell),它的1/10即為分貝(dB)。聲強級與人耳對聲強的反應很類似。人耳對聲音的反應還取決于聲音的頻率。頻率過高或過低,人耳均無反應;不同頻段,人耳的反應也不同。絡”,以使電流強度能模擬出人對聲音的反應:A55dB55~85dBdB(A)、dB(B)、dB(C)A在聽力測量時,用不同頻率的聲音誘發聽覺需要不同聲強(級)。聲壓級(soundpressurelevel,SPL)與是否引起聽覺無關,相當于“絕對聲強級”,校準各種聽力儀器時,必須用聲壓級。聽力級(hearinglevel,HL)是測聽中最常用的聲強級,它將不同頻率在正常人中誘發聽覺的不同最小聲強級統一規定為0dB。描述測聽結果時,要注明是哪種聲強級,即dBHL和dBSPL。臨床報告為了簡便,可能不注明,這時默認為HL。測聽還有一種方法,即應用腦干誘發電位而不是主觀聽覺(詢問是否聽到)作為聽覺誘發的標準。這會有兩種情況:僅僅誘發了感覺或真的誘發了聽覺。于是,在描述腦干誘發電位測聽時,要分別注明這兩種情況,即感覺級(senselevel,SL)和正常聽力級(normalHearingLevel,nHL),分別標注為dBSL和dBnHL。【相關文獻】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韓德民,許時昂.聽力學基礎與臨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過)[M]//國家語言文字規范和標準選編.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孫喜斌.聽障兒童聽覺能力評估標準手冊[M].2,2010.孫喜斌.聽力障礙兒童聽覺能力評估標準及方法[M].2,2010.[6]CollettiL,MandalàM,ZoccanteL,etal.Infantsversusolderchildrenfittedwithcochlearimplants:performanceover10years[J].IntJPediatrOtorhinolaryngol,2011,75(4):504-509.[7]CollettiL.Long-termfollow-upofinfant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