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賈家屯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山西省大同市賈家屯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山西省大同市賈家屯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山西省大同市賈家屯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山西省大同市賈家屯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大同市賈家屯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韓非子·顯學》:“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遷官襲級,則官職大而愈治。夫爵祿大而官職治,王之道也?!痹撍枷霃娬{(

)A.官員和將領的選用應遵從宗法血緣關系B.選用人才應隨時代發展進行適當的調整

C.認為治國的關鍵在于選拔德才兼備之人D.文臣武將的選拔應該注重基層工作經驗參考答案:D【試題解析】韓非子認為國君應該從基層選拔官吏;根據功勞來決定官員的爵位。D符合題意。A不符合其選官標準,C屬于西漢時期的選官制度。B不符合題意,從材料中不能得出時代發展、人才選用的變化,它只反映了此時的選拔標準。2.明王朝規定“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如萬歷《東昌府志》則言“高唐、夏津、恩縣、范縣宜木棉,江淮賈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又如兗州府鄆城縣,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據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政府重視推廣棉花種植

B.棉花種植利潤較為豐厚C.棉花進入市場成為商品

D.民族交流促進棉花種植參考答案:D明王朝規定“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得出A正確;“高唐、夏津、恩縣、范縣宜木棉,江淮賈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能看出B、C也正確。而D項從材料中看不出來。3.梁啟超在《歐游心影錄》中說:“泰西思想界,現在依然是渾沌過渡時代,他們正在那里橫沖直撞尋覓曙光。許多先覺之士正想把中國、印度文明輸入,圖個東西調和。這種大業只怕要靠我們才得完成哩。”粱啟超的這一認識、A.反映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B.緣于戊戌變法失敗C.表現出對西方文化的絕望D.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參考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梁啟超認為西方思想界仍然在混沌中,只有把東西方文明調和在一起才能找到光明,而唯有中國人具有此種文化上優勢,可見其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選項A正確;《歐游心影》發表于1920年,此時距離戊戌變法時間較遠,選項B排除;梁啟超主張中西文化融合,并未對西方文化絕望,選項C排除;此書發表時五四運動已經爆發,選項D排除?!军c睛】解題關鍵在于掌握《歐游心影》出版時間1920年,正處于新文化運動后期,這一時期文化思想碰撞激烈,因此梁啟超會得出中西文化調和方能見光明的結論。4.“在國民革命中,‘喚醒中國’既是一個革命目標,又是一個革命策略。作為國民革命中政治活動家和知識分子所關注的基本問題,‘喚醒中國’要求政治運動的至上性和中心地位?!薄皢拘阎袊钡木唧w使命是ks5uA.打倒帝國主義,消滅軍閥

B.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民國C.抗擊日本侵略,保家衛國

D.廣泛發動群眾,武裝割據

參考答案:A5.清末有人說:“西學之精,莫非原本中國……今精舍方言、格致兩齋,通其言語文字,以造就譯才,兼考求新理新物,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國實學,將以西學化為中學,非棄其學而從西學也?!庇纱丝芍?,作者()A.主張全盤西化B.反對學習西方的語言文字C.認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D.認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學習參考答案:考點:B4:洋務思想.分析:本題考查洋務思想,“中學為體”是強調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社會命運的根本;“西學為用”是主張采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近代科學技術,效仿西方國家在教育、賦稅武備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措施,舉辦洋務新政,來挽救清王朝.解答:“以西學化為中學,非棄其學(即中學)而從西學”意思是一方面學西學,但不放棄中學,“中學為體,中學才是根基,西學為用,西學不過是個手段”由此可知,作者是認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故C正確;ABD材料未體現,排除.故選C.6.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提出:“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是不能夠也不應該孤立進行的,它必須有各個方面的配合。特別是農業的配合,農業是工業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边@段報告的意義是A.糾正了重工業比重過大的現象B.表明經濟建設重心由重工業轉向農業C.開始了農村所有制性質的改造D.是有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的成功探索參考答案:D1956年蘇共二十大暴露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些弊端,而中國之前的經濟建設完全照搬蘇聯模式。所以1956年毛澤東《論十大關系》以及中共八大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故D項正確;“左”傾錯誤尚未凸顯、經濟工作中心仍為工業建設、主張農輕重并重而并非以農業和輕工業為重心,可判斷A、B、C三項錯誤.7.康德說:“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持續地對它們反復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有增無已的贊嘆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表明康德

A.反對暴力革命

B.主張自由和理性

C.主張“人生而自由”

D.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參考答案:B8.法國公使在目睹了中國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后說:“我們正面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最令人驚異的重要現象,即中國為積極行動而形成了一種全國性的輿論。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也說:“中國人民從不幸中產生出一種令人鼓舞的民族覺醒。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動而結合成一個整體?!辈牧戏从车臍v史事件,其影響是A.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D.使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意義,旨在考查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根據材料信息“中國為積極行動而形成一種全國性的輿論”、“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動而結合成一個整體”,這在外國公使看來,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覺醒”等,可知這個事件是五四運動。據此可知,A項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B項是辛亥革命的影響,排除;C項是國民革命(北伐戰爭)的影響,排除;D項是中共誕生的影響,排除。故選A??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五四運動·概況及影響【名師點睛】關于五四運動的認識與理解,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標志著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起了主力軍的作用;(3)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4)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準備。9.“先生游南鎮,一友人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關?’先生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安牧现邢壬挠^點與誰的相類似(

)A.柏拉圖

B.普羅塔戈拉

C.亞里士多德

D.蘇格拉底參考答案:B10.戰國時期的莊子曾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邏-預位間而心意自得?!边@話

①反映了小農經濟下人們的生活狀態②展現了自給自足,生活富裕的畫面

③體現出一切隨順自然的境界④表達了人們對社會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參考答案:D略11.下表為2015年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狀況比較表(金額單位:十億美元),據此可知國家出口金額占全球出口份額進口金額占全球進口份額世界4675100.0%4570100.0%美國69014.8%46910.3%中國2884.9%4259.6%日本1583.4%1743.8%A.美國貿易順差加速資本擴張B.中國貿易逆差阻礙經濟發展C.日本經濟發展增速明顯放緩D.全球服務市場機遇挑戰并存參考答案:D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美、中、日三國的服務貿易狀況,說明國與國之間的服務貿易往來更加緊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服務貿易的發展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對于各國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故答案為D項。服務貿易只是一國對外貿易的組成部分,因此美國服務貿易存在順差并不必然導致資本擴張加速,中國存在服務貿易逆差也不能得出阻礙經濟發展的結論,排除A、B項;一國服務貿易發展狀況與經濟發展增速不存在必然聯系,排除C項。12.宋室南渡之后,由于社會變遷、國運式微,文人士大夫的“廟堂”情懷比較突出,他們的忠君愛國意識及社會責任意識在文學創作中表現為一種強烈的“義理”傾向。這一文學特色A.體現市民階層的政治需求B.表明文學創作深受理學影響C.反映君主專制強化的社會現實D.在李清照與柳永身上表現明顯參考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宋室南渡之后”、“他們的忠君愛國意識及社會責任意識在文學創作中表現為一種強烈的‘義理’傾向”等信息可知,宋朝文人注重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表明其文學創作深受理學影響,B項正確。材料反映文學創作理念深受理學影響,而不是體現市民階層的政治需求,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君主專制強化的信息,而是強調文學創作理念深受理學影響,排除C。李清照與柳永的詩詞反映的是婉約派的文學特色,與市民情趣有關,與材料不符,排除D。13.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盡管有這些(關稅)保護措施,大工業仍然競爭普遍化了,大工業創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資本都變成為工業資本,從而使流通加速,資本集中”;“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對此最恰當的理解是()A.關稅保護阻礙不了資本主義競爭B.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C.交通工具擴大了工業文明的影響D.自由競爭增強了工業資本的流通參考答案:B本題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言論為切入點,考查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大工業創造了交通工具”“資本……流通加速”“世界歷史”以及“整個世界”等信息說明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影響,故本題選擇B項;A、C、D三項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內容。14.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其全盛時期容納了當時幾乎各個學派,匯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學宮()A.為百家爭鳴提供了重要平臺B.繁榮了春秋時期的文化教育

C.成為當時戰亂動蕩的一個縮影D.成為荀子法家思想的發源地參考答案:A【考點】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與百家爭鳴【分析】根據材料“其全盛時期容納了當時幾乎各個學派,匯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可知:稷下學宮是諸子百家辯論的重要場所,為百家爭鳴提供了重要的平臺,A正確;

B錯誤,稷下學宮只是齊國的官立學校,并不能促進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教育的繁榮;

C錯誤,稷下學宮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百家爭鳴的局面,看不出社會戰亂動蕩;

D錯誤,材料中無法看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稷下學宮匯集了各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成為百家爭鳴的重要平臺。15.小苗當然需要溫室的呵護,不過當它長大之后,這就成為阻礙其繼續向上的桎梏,只有去經歷外界的風雨,才能充分舒展它的枝椏。這是用來形容資本主義某經濟思想的話,下列與之相符的是A.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B.羅斯福新政C.“福利國家”的建立D.凱恩斯主義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中“小苗……去經歷外界的風雨”比喻西方工業革命時期的自由主義經濟思想。這正是胡佛處理經濟危機時堅持的觀點。故A項正確。羅斯福主張干預經濟,與材料意思不符。B項錯誤?!案@麌摇痹诓牧现袥]有體現,故C項錯誤。凱恩斯主義主張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與材料意思不符。D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A。16.下列有關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經歷了近90年的發展史

B.是中國近代社會進步的基礎C.始終受到反動政府的阻撓和限制D.外國對華經濟侵略對其發展有雙重作用參考答案:C17.“從18世紀以來,講科學理性、講自由、講人權、講法治、講個人的尊嚴,這些價值通過五四成為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文化結構中間,就是文化傳統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價值?!泵绹鸫髮W哈佛燕京學院院長杜維明的這句話表明A.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五四運動彰顯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C.五四運動弘揚了民主、科學精神

D.五四運動促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參考答案:C五四運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科學理性、自由、人權、法治、個人尊嚴”,這些西方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通過五四運動在中國傳播,表明五四運動弘揚了民主、科學精神;A、B、D三項雖然符合史實,但與題目中的材料沒有關系;故選C。18.1972年2月1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時代》周刊封面上,設計者將畫面切割成五塊——尼克松與毛、周的會面、參觀長城以及觀看歌舞演出。在設計者看來

A.尼克松的訪華具有跨時代意義

B.尼克松與毛、周成為政治摯友

C.中美是可以建立睦鄰友好關系的

D.中美終于打破堅冰實現建交夙愿參考答案:A19.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學的學生們為反抗校方的專制統治而集體退學。受其影響,東南許多地區的退學、罷課、集會等反抗斗爭風起云涌,被社會上稱為“學界風潮”。這種現象表明A.新型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崛起B.封建思想統治地位受到沖擊C.清末“預備立憲”喪失民心D.民主共和成為主流社會思潮參考答案:A“學界風潮”發生在知識界,說明了新型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已經開始崛起了,所以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封建思想統治地位受到沖擊是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清末預備立憲在1908年,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民主共和成為主流社會思潮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學界風潮”體現的是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崛起。20.16.下表是1923年北京大學25周年紀念日所作民意調查的部分結果。這反映了A.斯大林模式的成效使國人對蘇聯道路抱有好感B.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推動了進步思潮傳播C.“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當時的時代主題D.馬克思主義成為當時的社會主流思想參考答案:C21.《聯邦憲法》第六條第二款:“憲法、為實現憲法而制定的聯邦立法、根據聯邦授權已經締結和將要締結的條約,為聯邦最高法律;各邦憲法和立法若與聯邦最高法律抵觸,各邦法官應受最高法律約束。”該條款確立的原則是A.集權制原則B.聯邦制原則C.共和制原則D.人民主權原則參考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各邦法律要服從聯邦政府的法律,說明《聯邦憲法》使聯邦政府的權力大大增強,這是聯邦制原則的體現,B項正確。集權制原則是指行政組織的一切事務的決定權力集中于上級,下級處于被動受控地位,凡事都依據上級命令或秉承上級指示辦理的組織體制,與材料強調聯邦制原則不符,排除A。共和制原則是指國家代表機關或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的一種制度,與材料強調聯邦制原則不符,排除C。人民主權原則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全體人民具有平等的參與政治決策過程的權利,與材料強調聯邦制原則不符,排除D。22.《天津一月記》中記載:“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壇附和,或仿效裝束,魚肉良善……奉教者皆扮成假義和拳會,各處尋仇殺人,北京西城尤多?!边@一記載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清末反洋教斗爭促進了義和團運動的爆發B.義和團具有明顯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C.因清政府承認,義和團向津京地區擴展D.義和團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成分不純的現象參考答案:B題干材料只反映了市井無賴混入義和團、魚肉良善的現象,與A項無關。義和團運動的落后性造成了反洋教斗爭人員良莠不齊,出現市井無賴混入、為非作歹的現象,故B項符合題意。C項不正確,義和團運動發展到津京地區,主要是因為山東巡撫袁世凱的鎮壓。D項不正確,市井無賴不是義和團拳民。23.1960年1月,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在結束非洲之行后發表演講:我看到了國家意識的覺醒,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這些國家的人們依賴著別的國家生存;十五年前這一運動風靡亞洲,今天非洲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變遷之風吹遍整個非洲大陸。這股風靡亞非的“變遷之風”推動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兩極格局的逐漸鞏固C、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D、美蘇關系的持續緩和參考答案:C24.有人說,“理念世界是真實而完美的存在,現實世界只是人類感官對這個完美世界的不完美的折射?!贝巳耸茿.普羅塔格拉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參考答案:C考察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袄砟钍澜缡钦鎸嵍昝赖拇嬖?,現實世界只是人類感官對這個完美世界的不完美的折射?!笔前乩瓐D的名言。25.“經常跟過去的或現在的現實完全斷絕了關系,喜歡從宏偉?渺遠和恐怖的事物領受靈感”,從而“鼓勵一個新的狂縱不法的自我?!边@種創作風格的盛行,實際上反映了人們A.對理性王國的一種大膽追求

B.對啟蒙時代和工業主義的反思C.在現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對批判現實主義文風的厭棄參考答案:B解讀材料關鍵信息,“喜歡從宏偉?渺遠和恐怖的事物領受靈感”、“鼓勵一個新的狂縱不法的自我”,這種創作風格符合浪漫主義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的藝術特征。而浪漫主義的興起,正是當時社會各階層對法國革命的后果以及啟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國”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種反映。故選:B26.在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顯擔憂:“世人不察,以為在巴黎之中國委員,為血氣所驅使,為功名所激發,致有此等行動?!嗌钚糯朔N感情早已浸潤于中國一般國民,醞釀已數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運動A.表明中國民族主義思潮日益覺醒B.具有深刻的政治經濟根源C.中國代表出于個人立場拒簽和約D.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參考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詳解】根據材料“余深信此·····已數年之久”可知五四運動和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有歷史根源和思想的積淀民族主義思潮日益覺醒,故A正確;材料中提到是的“此種感情”是思想根源不是經濟和政治根源,故B錯誤;根據材料“世人不察······致有此等行動”可知中國代表不是出于個人立場拒簽和約,故排除C;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原因是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材料中沒有涉及,故排除D。【點睛】文字型材料選擇題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這些材料包括歷史文獻、歷史人物的言論、詩詞等,它的選擇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試題一樣,必須首先讀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來意思,然后將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識與課本”掛鉤",借助課本知識進行選擇。27.張岱年教授認為:“中國在明清時期經就出現了早期啟蒙思想,歐洲17、18世紀也產生了啟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而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倍叩墓餐幉话?/p>

A.都否定了傳統主流思想文化B.都是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因素發展的產物C.都對此后的近代民主革命產生了影響D.都體現出對君主專制制度的批判參考答案:A28.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指出:“不要議會制共和國,而要從下到上由全國的工人、雇農和農民代表蘇維埃組成的共和國?!边@表明列寧主張

A.徹底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B.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C.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D.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參考答案:B29.一部小說中有這樣的情節:“(外國)公使認為現任的山東巡撫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臺,老是同我們敝國人作對。自從現任接手之后,我們的鐵路已經放長了好幾百里,還肯把濰縣城外一塊地方借給我們的軍隊做操場”。這部小說可能以下列哪個事件作為背景

A.1845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幾年之后

B.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幾年之后

C.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簽訂幾年之后

D.1910年,日俄戰爭結束幾年之后參考答案:B略30.20世紀以來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偉大的三個三十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譜寫的歷史樂章的主題分別是A.民族覺醒、民族崛起、民族獨立、民族振興B.民族覺醒、民族獨立、民族振興、民族崛起C.民族覺醒、民族振興、民族獨立、民族崛起D.民族振興、民族獨立、民族覺醒、民族崛起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943年1月美英召開卡薩布蘭卡會議,會上雙方達成以下內容: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島,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線更為安全。(2)減輕德軍對俄國前線的壓力。(3)加強對意大利的壓力?!ㄋ_布蘭卡會議期間,羅斯福總統單獨會見了艾森豪威爾將軍,艾森豪威爾將軍回憶說“……他(羅斯福)還機智地指出,既然法國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軍事裝備,那我們就可以此為條件,采取要他們服從美國在歐洲方面的戰略觀點,使用他們的基地,并逐步撤換反對美國政府的法國官員,這是完全適當的。如果他們在這些重要問題上不支持我們,那武裝他們顯然是無用的。”——朱貴生王振德張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卡薩布蘭卡會議召開的背景,并指出會后盟軍進行的重大軍事行動的影響。(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目的。(6分)參考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勢發生重大轉變,北非戰場轉入反攻。(4分)影響:盟軍西西里登陸加速意大利的投降,標志著法西斯軸心的解體和反法西斯聯盟的重大勝利。(5分)(2)目的:打垮德、意、日法西斯軸心;(3分)奪取部分殖民地和戰略要地,建立美國的世界霸權。(3分)

32.有學者指出,建國以來我國的高考歷史命題走過了一段較為曲折的歷程。(1)1949—1965,高考歷史命題基本上以知識識記為主,題目較為簡單,題型也相對單一。(2)1966—1976,高考歷史命題中斷,影射史學成為當時的主流,主要是推薦“根紅苗正”出身好的工農兵學員上大學。(3)1977恢復高考以來,歷史命題曾經再度考察知識的再現,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學生的識記為主。(4)1990—2011高考歷史命題強調知識與能力并重,突出學科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考察。(5)2010以來,高考歷史命題升級,強調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科的核心素養(歷史的辯證思維,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價值觀)。注重唯物史觀和國內外熱點問題,考查學生識記、分析、概括等綜合能力,難度較大。請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運用近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對上述內容進行探討(說明:可以就某一時期高考歷史命題的特征進行論證,也可以對學者觀點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者提出新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參考答案:示例1:提出觀點:1977恢復高考以來,歷史命題再度考察知識再現,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學生的識記為主,反映出高考命題尚未走出徘徊,“兩個凡是”、“左”傾錯誤還在繼續。一直延續到1980年代,雖然這一時期“雙百”方針,思想解放,科教發展,但是歷史高考命題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多角度論述:①“文革”結束不久,“左”傾意識、斗爭思維仍然較濃。②國際上冷戰、兩極對峙、意識形態沖突,高考命題注重革命史。③“文革”中對教育破壞嚴重,教學方式落后,耽誤寶貴學習時間。④學生知識水平低,師資匱乏,教學資源不足。⑤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高考歷史命題主要考查識記能力。⑥“文化熱”未對高考歷史命題起到推動作用。小結扣題:恢復高考,統一命題,注重人才的選拔,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但是歷史命題改革要順應時代發展和現實需要,還要學習借鑒他山之石,科學命題,要既重視基礎,也要注重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示例2:突出觀點:1990年代,高考歷史命題強調知識與能力并重,突出學科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考察。是改革開放深入,市場化改革,進一步融入世界的結果。多角度論述:①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現代化建設成就突出,科技教育發展。②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極化趨勢加強。③高考注重文明演進及國內外熱點問題。④我國經濟實力增強,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學水平提高。⑤當前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綜合國力競爭,對人才要求開始提高。⑥高考歷史命題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經驗,也從港澳臺的歷史命題中得到一些啟發。比較注重學科的專業性,學術性和科學性。關注史料教學與研究,重視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論由史證。小結扣題:高考歷史命題強調知識與能力并重,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轉型。也是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的反映。更是國際社會對未來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示例3:提出觀點:2010以來,高考歷史命題升級,強調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科的核心素養(歷史的辯證思維,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價值觀),反映了時代的需要與國家崛起的需求。多角度論述:①21世紀以來,多極化,全球化,信息化發展,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綜合國力競爭激烈。②高考歷史命題突出學科特點,貼近學生實際與現實生活。③立德樹人,價值導向。④富有時代感與生活氣息。一綱多本,開放兼容。⑤公平公正,考察能力與素養,難度與技術不斷提高。⑥歷史考試中大膽命制研究性學習,探究性測試和開放性試題。歷史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課題也被引入到高考歷史命題中。小結扣題:學科能力與素養順應了課程改革與比教學改革的趨勢,也與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相適應,反映了全球化、多極化與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突出歷史學科特征(解釋與史料,時空),注重唯物史觀與人類文明演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高考歷史命題注重考查學科能力與核心素養,難度加大。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建國以來的教育,旨在考查正確解讀相關材料并評述的能力。首先,應明確設問要求“運用近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對上述內容進行探討”;其次,根據設問要求通讀材料,任選一觀點,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證。如通讀材料可選擇“1977恢復高考以來,歷史命題曾經再度考察知識的再現,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學生的識記為主”這一論點,然后結合相關所學可從“文革”結束不久,“左”傾意識仍然較濃、國際上“冷戰”,意識形態沖突、“文革”中對教育破壞嚴重,教學方式落后,學生知識水平低、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