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體育科學發展過程中體育留學生的貢獻,體育史論文中國屬于科學的繼發型國家,科學在中國經歷了傳入、接受和整合的經過.與此相類似,中國體育科學也經歷了學習、移植西方體育科學的歷史階段,逐步構成了當代體育科學體系,最終完成由傳統體育向當代體育的轉型。在這一歷史經過中,很多群體如外國傳教士、以及中國駐外使節、華僑、留學生等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式方法,對中國1903-1963年間出國的180位信息較全、影響較大的體育專業留學生〔下面統一簡稱體育留學生〕進行專門分析,以揭示體育留學生群體在中國體育科學發展經過中所起的作用。在中國體育科學發展經過中,體育留學生做出了積極奉獻,主要具體表現出在下面幾個方面:1體育學術團體的建立和介入科學社團是當代科學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體育學術團體是體育科學構成的依托氣力和組織保證。體育學術團體的建立及其活動,在體育活動從感性體驗走向理性考慮、從經歷體驗總結走向科學研究經過中起了重要作用。近代以來,體育留學生回國后,借鑒外國人的創辦形式,開創建立、介入了部分體育學術和研究團體,詳細見表1〔部分體育留學生回國后所做的奉獻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后,為全面、系統揭示體育留學生的奉獻,本表對1903-1963年間出國的體育留學生在改革開放后獲得的部分成果也予以統計〕。由表1可知,解放前,體育留學生回國后開創建立的體育學術團體主要有中華教育改良社附設全國體育研究會、江蘇體育研究會、北京體育學會、中華體育學會、體育研究會等。這些學術團體的主要活動是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學術會議、舉辦學術講座、研討體育發展規劃、主辦學術刊物等。華而不實,江蘇體育研究會和中華體育學會分別反映了民國時期體育留學生開創建立的地方性和全國性體育學術團體的基本情況。【表1】吳文忠在其(中國體育發展史〕一書中闡述了江蘇體育研究會召開的三次年會情況,(中國近代體育史資料〕,華而不實體育留學生發表69篇,占文章總數的54.33%;從文章內容來看,體育留學生所發文章主要集中在運動項目、技術、規則和體育測量的研究,外國體育和國際體育賽事的介紹,體育思想和理論的討論,以及賽事總結、師資培養等方面。這些問題正是當時中國體育發展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表示清楚當時體育期刊和體育留學生在學術研究上的務實取向。3體育著作的出版體育著作是體育專業人員在一定時期內科研成果的集中呈現。高水平體育著作的出版,是體育走向科學化、當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某一時期體育科研水平基本指標。近代以來,很多體育留學生回國后,經過反復實踐,不斷鉆研,完成了一定數量的專業著作,主要包括專著、譯著和部分具有創始性的經典教學資料。有些著作在當時具有奠基性、創始性價值,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這些體育著作具有下面特點:一是牽涉內容豐富。這些著作所研究的內容,涵蓋了體育總論〔原理、概論〕、體育基礎學科〔如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力學、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管理學、史學等〕、外國體育、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運動項目和訓練方式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科研方式方法〕等,覆蓋面廣,基本牽涉到體育科學研究的主要方面。二是具有一定的開拓性。有的著作創始了國內相關學科領域研究的先河,為以后的深切進入、系統研究奠定了學術基礎。如留日體育生吳文忠等人的(體育心理學〕、留美體育生張匯蘭等人的(人體解剖學〕、林啟武的(體育運動社會學〕以及徐英超的(體育統計方式方法〕等。三是早期學術性著作中體育概論類較多。在1945年以前,體育概論類著作多達6種,如留美體育生郝更生的(中國體育概論〕〔英文本〕、陳詠聲的(體育概論〕、留德體育生江良規的(體育原理〕等。1945年以后幾乎看不到體育概論類的著作,代之而起的是各個詳細學科的著作,如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體育統計學、體育社會學等。這可能是近代以來體育作為一門新的科學引進到中國,開場是綜合、整體的初步介紹,然后才是詳細、細化的分科發展,反映了體育科學最初在中國由總到分的傳播、演進經過。4體育學科的初創體育科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科學,是隨著當代體育運動的發展和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現已逐步構成了比擬完好的學科體系。體育學科體系一般包括體育自然學科、體育人文社會學科、運動技術學科和體育管理學科。一個新的體育學科的構成是一個長期積淀、創造和完善的經過。近代以來,體育留學生回國后,在體育學科的發展方面進行了一些探尋求索,主要牽涉到體育自然學科、體育人文社會學科和運動技術學科等方面。4.1體育留學生與體育自然學科體育留學生在體育自然學科發展方面的奉獻主要牽涉到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學科。下面以運動生理學為例予以講明。留日體育生徐傅霖早在1909年出版了(體操上之生理〕一書,闡述了人體運動器、骨骼、軀干前頭的運動、上下肢運動、運動的強弱、運動的性質、體操的基本形式等內容,是中國最早的一本運動生理學專著。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國家運動生理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當首推王義潤〔留美體育生〕教授,她是我們國家運動生理學的創始人和首位博士研究生導師,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資料建設、實驗室開創建立等方面為我們國家運動生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奉獻。另外,陸紹中、黃瑞馨、韋俊文等留蘇體育生回國后在運動生理學方面也有較多建樹。4.2體育留學生與體育人文社會學科體育留學生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科方面的奉獻主要牽涉到體育概論〔體育原理〕、學校體育學、體育史學、奧林匹克學、體育管理學、體育統計學、體育社會學等學科。下面以體育史學為例予以講明。留美體育生章輯五、張詠和董時恒,留德體育生程登科以及留日體育生吳文忠等在體育史學科進行了早期的探尋求索。章輯五在1936年出版了(世界體育史略〕,為我們國家研究世界體育史之先聲。尤其是程登科、董時恒、張詠三位留學生,為我們國家體育史學科的創始做出了一定的奉獻。在程登科的直接指導下,開創建立于1942-1943年的四川省立體育專科學校〔成都體育學院前身〕率先開展體育史教學與研究工作,開設世界體育史課程,程登科撰寫了(世界體育史綱要〕,為成都體育學院體育史學科的構成奠定了基業;張詠在成都體育學院工作時,歷經數年,消耗損費大量精神,于20世紀60年代翻譯了美國普林提斯霍爾出版社出版的巨著(世界體育史〕,譯后經油印作內部資料,多年來該書廣為體育史學界參考[15]1-4,在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董時恒與其他學者合作,在成都體育學院成立了體育史研究室〔1986年改為體育史研究所〕,進行系統的中外體育史研究,這是我們國家第一個體育史學術研究機構,標志著體育史學科已漸趨成熟。臺灣學者吳文忠先后出版了(中國近百年體育史〕〔1967〕、(中國體育發展史〕〔1981〕、(中國體育史圖鑒及文獻〕〔1993〕等體育史著,在中國體育史研究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4.3體育留學生與運動技術學科在運動技術學科方面,體育留學生在運動項目推廣、運動技術教學和創新、運動規則和裁判規則的翻譯與介紹、以及相關教學資料和專著的翻譯及撰寫等方面付出了努力。近代以來,體育留學生主要在下面運動項目發展以及學科建設方面做出了奉獻:籃球〔如董守義、牟作云等〕、六人制排球〔如林啟武、馬啟偉等〕、足球〔如陳成達、曾雪麟等〕、羽毛球〔司徒桐、林啟武等〕、網球〔馬啟偉等〕、田徑〔黃健、薛濟英、田學易、田繼宗等〕、體操〔陸恩淳、葉培基等〕、技巧〔張素央、姜龍南等〕以及舉重〔黃強輝等〕、登山〔周正等〕等。另外,體育留學生回國后,在部分運動項目上探尋求索出一些新技術、新方式方法,并獲得突破性成果,屢次在國際大賽中打破世界紀錄。如留蘇體育生、著名田徑教練黃健訓練出中國第一個打破跳高世界紀錄的女選手鄭鳳榮,留匈體育生、著名游泳教練熊開發訓練出中國第一個打破游泳世界紀錄的運發動戚烈云等。這些成績,扭轉了近代以來中國在國際賽事中參而不勝的窘境,也為中國走向競技體育大國打下了基礎。5結論中國體育科學與其它科學的發展相類似,經歷了學習、移植西方體育科學的歷史階段,逐步構成了當代體育科學體系。在這一經過中,體育留學生起了重要作用,主要具體表現出在建立體育學術團體、開創辦理體育專業期刊、出版體育專著、開創建立體育學科等方面。體育留學生是中國體育科學發展的先驅。以下為參考文獻:[1]黃小茹。中國近當代科學史研究中的體制化問題芻議[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8,29〔1〕:30-41.[2]吳文忠。中國體育發展史[M].臺北:三民書局,1981.[3]成都體育學院體育史研究所。中國近代體育史資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4]黃漢升。中國體育科技發展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5]中國心理學會體育運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等。沉痛悼念馬啟偉教授[J].心理學報,2003,35〔4〕:568.[6]羅世銘。中國體育通史:第3卷[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7]朱萍華。中國近代體育報刊考[J].中國體育科技,1998,34〔10〕:61-64.[8]劉蒙。(新體育〕雜志不同發展時期的報道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8.[9]郝克強(。新體育〕開創辦理前后[J].體育文史,1984〔Z1〕:15-17.[10]許義雄。中國近代體育報刊目錄索引[M].臺北:師大書苑公司,1994.[11]邵偉德,馬楚紅。體育學科分類體系的科學性討論[J].中國體育科技,2004,40〔1〕:62-64.[12]朱永和。世界體育大事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機座拼塊鋁膜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1.6函數的連續性基礎課部85課件
- 2025年中國旋轉烤叉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方型蚊帳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數控萬能銑床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二氧化鋯全瓷牙行業運營格局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不銹鋼水泵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調研研究報告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生物三:其他植物激素導學案
- 2025至2031年中國素肉條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材教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2030農業機械化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2030膠原酶產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血站安全與衛生培訓課件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期中測試卷(提優卷)(含答案)
- 藝考生協議合同
- 高考前的“加速度”高三下學期期中家長會
- 畢業設計(論文)-板材碼垛機器人機械結構設計
- 各國貨幣知識
- T-CAS 947-2024 類器官在化學品毒性測試中的應用規范
- 清理泥石流堆積體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