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得、度、非、復、負【溯源固本+拓展提升】 高考語文必備文言實詞 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1頁
道、得、度、非、復、負【溯源固本+拓展提升】 高考語文必備文言實詞 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2頁
道、得、度、非、復、負【溯源固本+拓展提升】 高考語文必備文言實詞 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3頁
道、得、度、非、復、負【溯源固本+拓展提升】 高考語文必備文言實詞 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4頁
道、得、度、非、復、負【溯源固本+拓展提升】 高考語文必備文言實詞 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誠、除、辭、從、殆、當的含義。理解并運用道、得、度、非、復、負的含義。19.道讀音:dào(1)名詞①道路有狼當道,人立而啼。(《中山狼傳》)②途徑,方法此五者,知勝之道也。(《謀攻》)③風尚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讀音:dào有一只狼站在路中間,像人一樣直立著嚎叫。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方法。從師的風尚已經很久不能流傳了。④思想,學說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⑤道理,規律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⑥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我所喜歡的是(事物間的)規律。將軍您親身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兵器,攻打無道暴虐的秦王朝。(2)動詞①取道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②走路,趕路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戰》)③說,講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④通“導”,引導,疏導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貨殖列傳序》)從酈山下來,取道芷陽從小路行走。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進軍了),就日夜加速趕路。哪里講得完呢?所以(對于人民),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發展,其次是借有利的形勢引導他們。20.得讀音:dé讀音:dé(1)名詞①收獲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②心得,體會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不如自己前去尋找,希望能有萬一的收獲。古人對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心得。(2)動詞①取得,獲得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具備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在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積累善行,成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③能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④完成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詠田家》)⑤通“德”,感恩為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沛公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能和項羽相見。醫治完了眼前的創傷,卻挖掉了心上的肉。是為了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嗎?(3)形容詞①融洽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記王忠肅公翱事》)②對,正確此言得之。(《六國論》)③得意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某某太監也很守法,和王翱相處得很融洽。這句話說對了。(晏子的車夫)趾高氣揚,很得意的樣子。(4)副詞,必須、應該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你替我把他叫進來,我應該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21.度讀音一:dù讀音二:dúo讀音一:dù(1)名詞①計量長短的標準寧信度,無自信也。(《鄭人買履》)②限度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論積貯疏》)③制度,法度內立法度,務耕織。(《過秦論》)④氣度,常態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寧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生產是有季節的,而使用卻沒有限度,那么物資一定會很快耗盡。對內設立法令制度,發展農業生產。事情發生得突然,沒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氣度。(2)量詞,次,回,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3)動詞①譜寫,創制(歌曲)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揚州慢》)②過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幾次聽到你的樂曲。我內心感到悲愴,感慨揚州的今昔變化,于是自己創制了這首曲子。春風吹不過玉門關。讀音二:dúo動詞①丈量,計算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篇》)②推測,估計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就算是計算著肚子分配吃的,計算著身量分配住處,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夠用的了。估計我到了軍中,你再進去。22.非讀音:fēi讀音:fēi(1)形容詞,不對的,錯誤的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實際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遠,已經覺悟到如今退隱是正確的,而以前的做法錯了。(2)動詞①譏評,責難,認為不對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劉開《問說》)②用在判斷句中,相當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③無,沒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認為自己正確,別人不對,這是世俗的通病。人不是生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臂膀沒有加長,但遠處的人也能看得見。(3)副詞①多用在敘述句、描寫句中,相當于“不”(非徒:不僅)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站在高處招手汝子孫,使知前輩風俗云。(《訓儉示康》)②除了,除非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赤壁之戰》)你不僅自己應當履行節儉,還應當用這個道理教育你的子孫,讓他們知道前輩的風俗啊。除了劉備以外,沒有可以抵擋曹操的人了。23.復讀音:fù讀音:fù(1)動詞①回來昭王南征而不復。(《左傳·僖公四年》)②恢復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師說》)昭王遠行南方卻沒有回來。從師的風尚不能恢復,(由這里)就可以知道了。③回答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④報復(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左傳·定公四年》)⑤通“覆”,遮蓋,蓋上復之以掌,虛若無物。(《促織》)不敢說一句話來回答。伍員對申包胥說:“我一定要報復楚國。”用手掌把它蓋住,覺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沒有什么東西。(2)形容詞①夾層的,雙層的。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孔雀東南飛》)②繁復,重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3)副詞,再,又,還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赤壁之戰》)用紅羅做的雙層的床帳,四個角上都掛著香囊。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現,前面似乎無路可走了,可是走過柳樹茂密,山花鮮艷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個村莊。各位將軍官吏如有再敢說應當投降曹操的,就和這個書案一樣。24.負讀音:fù(1)動詞①以背載物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愚公移山》)②負擔承擔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③仗恃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壁。(《廉頗藺相如列傳》)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這兩座山。衡量這兩個辦法,寧可答應下來,讓秦承擔理虧(的責任)。秦國貪心,倚仗它的強盛,用空話來求取(我們的)寶玉。④辜負,對不起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⑤背棄,違背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廉頗藺相如列傳》)⑥覆蓋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登泰山記》)我實在害怕被您欺騙而辜負了趙國。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實行了齋戒,也一定會背棄盟約,不補償給趙國城池。青蒼色的山峰上覆蓋著白雪,像明亮的蠟燭一樣,照亮了南面的天空。(2)名詞,失敗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謀攻》)不了解對方,卻了解自己,勝敗(的幾率)各占一半。回顧道、得、度、非、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