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2課社會習俗的變化與新式教育的發端_第1頁
第21-22課社會習俗的變化與新式教育的發端_第2頁
第21-22課社會習俗的變化與新式教育的發端_第3頁
第21-22課社會習俗的變化與新式教育的發端_第4頁
第21-22課社會習俗的變化與新式教育的發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1課社會習俗的變化一、剪發辮易服飾清朝梳辮圖溥儀剪辮裝辛亥革命爆發后各地掀起剪辮運動4清代與民國的男子發式比一比5清代與民國的女子發式比一比男女服飾的變化(4)20世紀20年代以后,男裝:長衫、西裝、中山裝女裝:旗袍(新式)(2)辛亥革命以后,洋裝洋飾開始流行(3)民國初年,男子:西服褂袍,女子:褂裙(1)清朝男子:長袍馬褂,女子:旗袍(舊式)7

長袍馬褂(清朝男子的服飾)

西裝男子服飾的變化中山裝受西方服飾的影響原因:禮義廉恥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三民主義你知道中山裝造型的含義嗎?中山裝是近代中西服飾合璧的最典型標志

9背帶褲和襯衫禮帽長衫女子服飾的變化清朝末期女子所穿的旗袍,袍子寬大,腰平直,裙長至足滿族婦女穿旗袍女子服飾的變化女子服飾的變化女子服飾的變化近代中國剪發辮、易服飾(發式與服飾變遷)的歷史意義總之,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而且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開始走向近代化剪發辮個人--方便了工作,有利于個人衛生社會--促進了理發、制帽業的興起

個人-既舒適又美觀,也更便于行動

社會-滿足了人們不同的審美要求,也促進了人們觀念上的更新。易服飾

二、改稱謂廢跪拜1、廢稱謂:時間:人物:內容:意義:2、廢跪拜民國成立后,專門制訂了“禮制”意義:禮節上的尊卑觀念已為平等觀念所取代1912年3月孫中山官員之間以“官職”相稱;民間以“先生”或“某君”相稱。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15辛亥革命以前辛亥革命以后稱謂大人,老爺、老太爺、少爺官職相稱、先生、某君、同志禮節跪拜、作揖、請安、拱手鞠躬、脫帽、握手改稱謂,廢跪拜傳統社交禮儀跪拜請安作揖拱手希特勒與溥儀握手致意脫帽禮鞠躬禮1、禁止纏足一雙繡花鞋竟不及一個巴掌大,而最寬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過一寸。

三、禁纏足倡女權纏足:觸目驚心

盛滿痛小腳一雙,眼淚一缸。20比一比三寸金蓮與自然足2、倡女權傳統

女權的變化清末民初

男主外女主內

政治上---

參軍議政

教育上---走進學堂出洋留學,男女同校

婚姻上---追求自由戀愛,反對包辦婚姻、買賣婚姻等。

由家庭走向社會,表現在:近代首位女留學生金雅妹民國女學生民國女軍人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結婚照三、禁纏足倡女權的意義

-----

有利于婦女的身心健康社會--提高了婦女的地位,使婦女走出家庭,走上了社會。個人--從軍參政,讀書留洋,自由戀愛禁纏足倡女權24社會習俗的變化

發式服飾稱謂禮節腳形女權辛亥革命前剃發留辮頂戴花翎長袍馬褂大人老爺少爺跪拜作揖請安拱手纏足女主內男主外辛亥革命后強令剪辮西裝中山裝旗袍

長衫先生某君同志鞠躬脫帽握手天足走向社會時期類別思想解放生活近代化第22課新式教育的開端一、科舉制度的廢除1、科舉制的歷史:1300多年隋朝--科舉制度的創立唐朝--科舉制度的完善明朝--科舉制度的發展宋朝--科舉制度的鼎盛清朝--科舉制度的衰落科舉制度一、科舉制度的廢除2、廢除科舉制的原因

3、科舉制的廢除:

年,清政府宣布自年起停止科舉考試。

1905科舉制度的弊端:考試內容不實用,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才智;錄取程序不利于人才選拔。1906一、科舉制度的廢除

4、科舉制度廢除的意義5、科舉制的建立與廢除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

科舉制的廢除斷絕了人民對科舉功名的追求,最終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體系的確立由強調門第到注重學識;由追求功名到重視實踐,反映了中國社會人才觀念的巨大變化和思想觀念不斷解放的歷史發展趨勢。所以科舉制的建立和廢除都是歷史的。(進步倒退)1、背景

2、時間:1904年初(晚清時期)3、形成標志:

清政府頒布實施近代中國第一個學制——《奏定學堂章程》。規定了國家的教育系統、教育對象、課程設置等。4、特點:以西學為主,強調自然科學5、內容:普通教育+師范教育+實業教育6、發展階段:①第一階段:仿西歐學制②第二階段:改革舊學制

③第三階段:仿美國學制改革

7、留學生風氣的形成對新式教育體系形成的作用

二、新式教育體制的形成A、過程:留美留日留歐B、影響:第一階段:仿西歐學制

初等教育(初等小學5年+高等小學4年)普通教育

中等教育(中學5年)高等教育(高等學堂3年,分科大學

3-4年,通儒院5年)初級師范(=中等教育)師范教育優級師范(=高等教育)藝徒學堂(=初等小學)

初等實業(=高等小學)實業教育

中等實業(=中等教育)高度實業(=高等教育)第二階段:改革舊學制時間:1912-1922年(民國時期)特點:縮短了修業年限,更加強調自然科學,加強師范教育和實業教育。二、新式教育體制的形成第三階段:仿美國學制時間;1922年內容: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6年影響:標志中國新式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四、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①創立:年7月,期間,(皇帝)發布上諭,開辦京師大學堂。②地位(性質):

③改名:1、京師大學堂1898年全國最高等的學府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名“北京大學”戊戌變法光緒帝2、北京大學A、北大名人:陳獨秀、蔡元培、胡適、李大釗、茅盾B、著名校長——蔡元培

蔡元培的教育改革:①措施:

②影響:1.要求學生戒除讀書做官的思想.2.本著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師,活躍學術氛圍。3.鼓勵學術研究,砥礪道德.4.民主辦學,教授治校北大很快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最初基地北大名人:陳獨秀: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胡適:1917年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班,由于貧困沒再繼續讀。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蔡元培茅盾胡適李大釗陳獨秀馬寅初

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倡學術自由、兼容并收,規定凡在學術上有高深造詣者,不論其他條件,均可登大學講臺執教;管理上實行教授治校,學生自治,鼓勵支持學生成立各種研究會、社團和創辦刊物,并首開大學男女同校的先例;尤其是提倡民主和科學思想,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創造了條件。蔡元培371、下列哪一社會現象,在當時的中國是不可能出現的()A、1905年,一位中國商人在北京東交民巷建造住宅B、1913年,一對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在南京街頭熱烈握手C、1917年,張謇的大生紗廠生產和銷售業績良好D、1916年6月,《申報》報到了上海工人罷工的情況2、下列各項,在20世紀初的中國可能出現的是()①坐輪船、火車②使用洗衣機、電視機③照相、看電影④男子剪辮,女子不纏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練兵營AD練兵營3、辛亥革命后,臨時政府頒布了剪辮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其目的是(

A、消除清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影響

B美化人們的生活C、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

D、滿足西方國家的要求C4、孫中山曾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發布命令,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謂,還規定民間普通稱謂改為“先生”或“某君”。這體現了()

A、在稱謂方面,臨時政府犯了盲目追求國際潮流的錯誤

B、中華民國政府想標新立異以示與清政府的區別

C、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D、稱呼更簡潔了C5、下列服飾,屬于沿用西式服裝價值觀念和審美習俗,結合中國人穿著的習慣和傳統服裝的樣式,而創制的新服飾,并且在國際上被視為最具中國特色服裝的是(

A、西服和中山裝

B、西服和唐裝

C、中山裝和連衣裙

D、中山裝和旗袍39練兵營D練兵營1.我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A.京師同文館B.福州船政學堂C.萬木草堂D.京師大學堂D2.我國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是在()A.1898年B.1905年C.1911年D.1912年B5.閱讀下列材料: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