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內文言文檢測題(一)閱讀下面語段.完成1-5題.初,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于當陽長坂。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備甚悅。肅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籬口。1.下列各項中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A.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隙:嫌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惡:厭惡B.以濟大事濟:成就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吊:慰問C.如其克諧克:能夠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對付D.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致:表達巨是凡人是:這個2.下列四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蓋以十艦最著前B.行將為人所并為擊破沛公軍C.此帝王之資也掌其北門之管D.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3.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魯肅政治才能的一組是()①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②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③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④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⑤備用肅計,進駐鄂縣之樊口。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④⑤4.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肅首先分析荊州的地位,接著分析了各派勢力的情況,表現了他對局勢有著非常深刻的洞察。B.劉備與曹操有仇,寄寓于劉表,劉表死后二子不和,其軍中將領各有擁戴,錯綜的局面對東吳的決策有很大影響。C.孫權敬賢禮士,且已占據六郡,兵精糧多,而吳巨平庸且位置偏遠,不宜依靠,劉備的去向形勢顯然比較明朗。D.諸葛亮是劉備集團的決策人物。故魯肅以“我,子瑜友也,來使諸葛亮放心,從而促成了“備用肅計”
。5.翻譯文中原句。①此帝王之資也。
②劉備天下梟雄
。
③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④豫州今欲何之?
⑤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
⑥即共定交
。
⑦子瑜者,亮兄瑾也。
(二)閱讀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題。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遂與魯肅俱詣孫權。亮見權于柴桑,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冑,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抗此難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板,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敝,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6.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不正確的一項是()A.遂與魯肅俱詣孫權詣:訪問,拜訪。B.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略:大體,簡要。C.若事之不濟濟:救濟。D.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機:關鍵。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立則見其參于前B.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鳥之將死,其鳴也哀C.愿將軍量力而處之君子尊賢而容眾D.荊州之民附操者其不可者拒之8.下列句子全都能夠作為曹操必敗的根據的一組是①英雄無用武之地②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③曹操之眾遠來疲散④北方之人,不習水戰⑤荊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勢耳,非心服也⑥荊、吳之勢強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③⑤⑥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段寫形勢危急,諸葛亮到東吳勸說孫權聯劉抗曹,在分析了曹、劉的情況后,堅定孫權抗曹的意志。B.諸葛亮善于外交辭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軍的強大,也不諱言劉備打了敗仗,采用激將法成功游說孫權抗曹。C.面對心懷疑慮的孫權,諸葛亮說曹操已是強弩之末,不堪一擊,劉備以逸待勞,必將擊潰曹軍,打消了孫權的顧慮。D.諸葛亮的一番勸說之后,本就又不甘心臣服于曹操的孫權,終于堅定了孫劉聯盟的決心,開始與臣下謀劃抗曹事宜。10.對本段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段文字描述了諸葛亮說服孫權的過程。B.這段文字透露出當時劉備的處境非常不好。C.通過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孫權極不情愿與劉備合作。D.通過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當時曹操的軍隊已經占據了有利形勢。1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乃”字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是)②蒙沖斗艦乃以千數(卻)③乃罷會(于是)④騎乃得過(于是)⑤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⑥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僅,只)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12.翻譯下列句子。①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②亮見權于柴桑
③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④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⑤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⑥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⑦成敗之機,在于今日
⑧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⑨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三)閱讀文章第三段,完成13-17題。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魯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13.下面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是時曹操遺權書曰遺:送達。B.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治:部署C.奄有其地奄:覆蓋。D.愚謂大計不如迎之迎:迎接。14.下面加點詞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①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②挾天子以征四方B.①卿欲何言②何以言之C.①蒙沖斗艦乃以千數②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D.①正與孤同②失其所與15.下列句子,與“卿欲何言”句式相同的是()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B.曹公,豺虎也C.青取之藍,而青于藍D.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16.下面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曹操下戰書號稱率“水軍八十萬”“奉辭伐罪”,所向披靡,意圖是威嚇孫權。B.曹操的戰書起了一定作用,引起了東吳內部意見分歧,多數人贊成張昭的觀點。C.“魯肅獨不言”說明了投降派的意見占了上風,魯肅雖主戰,但未能當面發表意見。D.魯肅認為自己可以投降曹操,但孫權不可,希望孫權與眾人再商議,以便“早定大計”。1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
②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③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四)閱讀文章第四、五兩段,完成18-21題。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瑜至,謂權曰:“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而操舍鞍馬,杖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權撫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遂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18.
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沒有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A.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B.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C.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
D.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19.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B.因拔刀斫前奏案
C.五萬兵難卒合
D.
雷鼓大進20.下列句子中中的加點字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請為將軍籌之
以魯肅為贊軍校尉
B.乃罷會
騎乃得過
C.頃之,煙炎張天
而操皆冒行之
D
.將軍以神武英才
以其富貴而傲人
2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②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③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④夫以疲弊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
⑤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
⑥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
⑦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五)閱讀文章最后兩段,完成22-25題。進,與操遇于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2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操軍不利,引次江北次:駐扎B.可燒而走也走:逃跑C.瑜等率輕銳繼其后輕銳:輕裝精銳D.引軍北還北:北面2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B.乃取蒙沖斗艦十艘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C.頃之,煙炎張天悉使羸兵負草填之D.進,與操遇于赤壁豫備走舸,系于其尾2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進,與操遇于赤壁”略寫進軍過程,交代決戰地點。B.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反映了曹軍的驕傲情緒以及由此產生的麻痹心態。C.初一交戰……瑜等在南岸”略寫初戰,交代兩軍方位,為下文“東南風急”,風助火威作鋪墊。D.時操軍眾已有疾疫”“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這些話都證實了諸葛亮的預言是正確,從一定側面說明了曹操失敗的原因。
2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②羸兵為人馬所蹈藉
③時操軍兼以疾疫,死者太半
(六)閱讀《勸學》、《師說》中的兩段文字,完成26-30題。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26.下列句子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A.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彰:清楚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假:借助,憑借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恥:以……為恥D.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族:家族2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吾嘗跂而望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B.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2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B.不如須臾之所學也C.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29.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A.《勸學》選段運用比喻論證說理,由于設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讀起來不但感到親切,而且覺得可信。B.《勸學》選段認為人變得聰明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是“善假于物”。闡明借助外部條件和注重積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證明人通過學習,能彌補自身不足。C.《師說》選段承接對師道的論述,用三組對比,寫不同的認識、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結果,批判了當時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D.《師說》選段最后對士大夫之族的評論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歟!”一句對不肯從師而學的愚蠢作風表現出批判態度。30.翻譯下面句子。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⑤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七)閱讀《燭之武退秦師》,回答31-36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31.對加點字音、義解釋正確無誤的一組是()A.氾(fàn)南縋(zhuì)越國鄙(當作邊邑)遠B.佚(yì)之狐肆其西封(名詞活用為動詞)共(ɡōnɡ)其乏困C.許君焦、瑕(xiá)何厭(滿足)之有逢(fénɡ)孫D.闕(quē,損害)行李(出使的人)以亂易整,不武(威武)3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B.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C.今老矣,無能為也已D.失其所與,不知33.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B.夫晉,何厭之有C.鄰之厚,君之薄也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34.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解釋正確無誤的一項是()①晉軍(駐軍)函陵②敢以煩執事(對對方的敬稱)③以亂易(交換)整④且君嘗為(給予)晉君賜矣⑤焉用亡國以陪(陪伴)鄰⑥朝濟而夕設版(用夾板筑的土墻)焉⑦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⑧失其所與(親附的國家)A.①②③⑧B.①④⑥⑦C.②③④⑤D.⑤⑥⑦⑧35.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全不相同的一項是()①國危矣。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③行李之往來。④朝濟而夕設版焉。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⑥唯君圖之。⑦共其乏困。⑧是寡人之過也。A.①②⑤⑦⑧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⑦D.④⑤⑥⑦⑧36.翻譯下面句子。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③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④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⑤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八)默寫歸去來兮辭第一段。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5(是:判斷動詞)(之:結構助詞,的;A.以:連詞,來/動詞,率領;B.為:介詞,表被動/介詞,替,給;D莫:副詞,不/代詞,沒有誰)(從前文“備甚悅”中可知,劉備已經下定了決心)
5.①這是開創帝王事業的憑借啊。②劉備是天下的英雄豪杰。③今不趕快前去,恐怕被曹操搶了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科技職業學院《毒理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多元社會與全球化(商務世界中的跨文化交際)》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技術及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文理學院《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文華學院《水工程實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中醫內科見習及病案訓練(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特殊兒童教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可克達拉職業技術學院《漢語知識百科》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貨物運輸框架合同書
- 勞務分包合同鋼筋工
- 七星瓢蟲課件
- 2024年英才計劃筆試化學
- MySQL數據庫考試試題及答案精編
- 2023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課件
- 國家開放大學《小城鎮建設》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曾國藩人生修煉日課
- 2022年全國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竣工結算審計服務投標方案
- 深入淺出Serverless:技術原理與應用實踐課件
- 貴州省師范大學貴安新區附屬初級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卷(含解析)
- 公路施工技術高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