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氧化反應_第1頁
第六章-氧化反應_第2頁
第六章-氧化反應_第3頁
第六章-氧化反應_第4頁
第六章-氧化反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氧化反應主講人:2/4/20231氧化反應6.1醇類的氧化6.2醛、酮的氧化6.3羧酸的氧化6.4烯烴的氧化6.5-碳上的氧化6.6在非活化部位的氧化2/4/20232氧化反應6氧化反應有機化合物進行氧化反應,指作用部位的碳原子的氧化數增加,如環己醇被氧化成環已酮,其作用的官能團碳原子的氧化數增加2,即氧化態由0增為+2。氧化的形式可以在該碳原子上加氧原子(或對等物),如:或脫去氫分子,如這3個都是氧化反應,碳的氧化數的變化分別是2/4/20233氧化反應6氧化反應氧化劑的種類很多,可以是氧氣、氯氣、過氧化氫、高價值的金屬化合物或有機過氧酸化合物等。在氧化反應后,氧化劑本身是被還原,那么不難了解大部分的氧化劑都是親電子試劑。一般的有機化合物僅需0—0.6V電位以進行氧化反應。通常的無機物進行氧化反應的氧化還原電位約1.0V。2/4/20234氧化反應6氧化反應以作用的類型來分,有機化合物的氧化反應可以分為以下3種類型:2/4/20235氧化反應6氧化反應2/4/20236氧化反應6氧化反應選擇適當的氧化劑是很重要的。雖然至今仍依賴經驗法則選擇氧化劑,但若能從下列各種因素去探討,并加以歸納與演繹,則有助于對氧化反應的了解和選擇:①氧化劑本身的化學性質;②被作用化合物的性質;③使用的溶劑與反應條件;④氧化反應的機理。2/4/20237氧化反應6.1醇類的氧化學習過有機化學納人都已懂得一級醇氧化得醛,然后繼續氧化得羧酸;第二級醇氧化得酮;三級醇是耐氧化的,除非條件極為激烈時,才發生碳碳鍵的斷裂。

碳的氧化數由0增加到+2;鉻的氧化數由+6減小到+4。這是最常用的氧化劑,它的氧化機理如下:2/4/20238氧化反應6.1醇類的氧化鉻氧化劑的種類繁多:醇氧化成為醛類,而不再進一步被氧化成羧酸。2/4/20239氧化反應6.1醇類的氧化(1)當化合物在酸性條件下穩定時,可用Jones試劑:(2)使用微堿性Collins試劑,避免雙鍵轉移成共扼雙烯,也可避免進一步氧化成羧酸:

2/4/202310氧化反應6.1醇類的氧化(3)有時候,溶劑的影響很大,例如使用中性的PDC試劑。在極性溶劑,如二甲基甲酰胺(DMF)巾,醇可生成羧酸。一般說來,在極性溶劑中反應較激烈.而使用非極性溶劑,如正己烷,反應溫和。但可能發生不溶解的現象:反應產物的不同,顯然是溶劑極性DMF大于二氯甲烷的原因。2/4/202311氧化反應6.1醇類的氧化(4)PCC常用來將一級醇(如下列反應中的解〕氧化成醛類,不會破壞四氫毗喃的部分。此時,烯丙醇(a11ylalcohol)則氧化成α,β不飽和醛(酮)。此反應也常用二氧化錳(Mn02)。它是一種緩和的氧化劑.但需活化,即利用高錳酸鉀(Ⅶ)與硫酸錳(Ⅱ)在堿溶液中新制備出來的二氧化錳(Ⅳ)。反應中錳由+4價還原到+2價。這些反應對烯都不起作用。2/4/202312氧化反應6.1.2碳酸銀使用較昂貴的碳酸銀(AgCO3),在苯溶劑中,也可將一級醇氧化成醛。在下列反應中不影響環丙烷(對酸不穩定):2/4/202313氧化反應6.1.3有機氧化劑常用的有機氧化劑有下列幾種:(1)Moffatt反應和Swern氧化反應二甲基亞礬(DMSO),在脫水劑二環己基碳二亞胺(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和酸(如磷酸)作催化劑酌情況下.可將一級醇氧化成醛:2/4/202314氧化反應6.1.3有機氧化劑這種反應稱為Moffatt氧化反應。若改用草酰氯及二甲基亞砜為氧化劑則稱為Swern氧化反應:2/4/202315氧化反應6.1.3有機氧化劑(2)Oppenauer氧化反應此類反應系以酮類(如丙酮、環己酮)為氧化劑,以三異丙基氧化鋁為催化劑,可將醇類氧化成醛酮,而氧化劑酮則被還原為醇(如丙酮在反應后生成異丙醇),如:這是一個酮與一個醇的互相交叉氧化還原反應,所以反應的進行方向由所加酮(氧化刑)或醇(還原劑)的用量而定。氧化劑酮過量則反應向右進行。2/4/202316氧化反應6.1.3有機氧化劑在A1(iso-Pro)3的催化下進行,Oppenauer氧化反應可能同時產生異構化:Oppenauer氧化反應的機理如下。從這里可以看出三異丙基氧鋁的催化作用,進行的是氫負離子的轉移,而不是產生低價的一價鋁:2/4/202317氧化反應6.1.4酚類的氧化酚類極容易被氧化,通常的氧化劑足以破壞酚類化合物。選擇性地將酚類轉變成二氫醌,可用過硫酸鉀(K2S2O8);而將酚類轉變成醌則可用ON(SO3K)2(Fremy’ssalt):2/4/202318氧化反應6.2醛、酮的氧化

6.2.1醛類氧化成羧酸

通常使用氧化銀(Ag2O,以AgNO3在堿中制備)。若是α,β-不飽和醛,可以用MnO2,在甲醇和氰氫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直接氧化成甲酯:2/4/202319氧化反應6.2.2甲基酮被次氯酸氧化通常酮類不會被氧化成羧酸,但甲基酮類可被次鹵酸氧化成降解一個碳的羧酸。同時,甲基被氧化成為鹵仿,此反應稱為鹵仿反應:2/4/202320氧化反應6.2.3酮被氧化成酯或內酯將酮類氧化成酯類或內酯是有用的合成反應,稱做Baeyer—Villiger反應,常以過氧酸為氧化劑:

2/4/202321氧化反應6.2.3酮被氧化成酯或內酯一般說來,在這類反應中轉移次序是取決于遷移基團的親核性,大致的次序是:叔烷基>(環己基、S-烷基、芐基、苯基)>伯烷基>甲基,例如:用過氧硫酸H2SO5也可進行此反應。2/4/202322氧化反應6.2.4Beckmann重排反應利用羥胺(NH2OH)可將醛酮氧化成E式肟。由于空間位阻的結果,不易形成Z式異構體:將羥基活化成TsO的離去基,經Beckmann重排則產生內酰胺。2/4/202323氧化反應6.2.5用過渡金屬氧化物氧化此時,由于Cr化合物氧化能力較強,會發生C-C斷鍵:2/4/202324氧化反應6.3羧酸的氧化羧酸類極不容易被氧化,但與過氧化氫(H2O2)作用產生過氧酸。若是鄰二羧酸類,則可以在四乙酸鉛Pb(OAc)4作用下.發生氧化性脫羧反應:2/4/202325氧化反應6.4烯烴的氧化最常見的烯烴類氧化反應是轉變成環氧化合物。6.4.1形成環氧化合物常用的氧化劑是過氧酸(如過氧苯甲酸及其氯代物)或叔丁基過氧化氫(需金屬催化劑)。產物仍保持烯烴的立體化學:2/4/202326氧化反應6.4.1形成環氧化合物m-CPBA(m-chloroperoxybenzoicaicd,m-Cl-PhCO3H),是一較穩定的過氧破在冰箱中能夠長期保存。其反應機理如下:過氧酸的氧化能力與對應酸的強度成正比,即其氧化能力順序如下:2/4/202327氧化反應6.4.1形成環氧化合物使用叔丁基過氧化氫時,需用Ti(1V),V(V),W(Ⅵ)或Mo(Ⅵ)等作為催化劑,先形成類似的金屬過氧酸:常用的催化劑如:Ti(OPr-i)4(titaniumtetraisoporopoxide),VO(AcAc)2(vanandyacetoacetate)和Mo(CO)6。2/4/202328氧化反應6.4.1形成環氧化合物烯烴的環氧化常受空間阻礙的影響,在阻礙較小的一面形成環狀物;若有羥基存在,由于其感應作用,則形成與羥基在同一邊的環氧化物:受羥基的影響.可能經過的過渡態2/4/202329氧化反應6.4.1形成環氧化合物其中以烯丙基和高烯丙基(homoallyl)的影響效應最明顯,即使對非環狀化食物也是有選擇性的反應,有兩個雙鍵時、在適當的條件下,只有接近羥基的雙鍵被環氧化:2/4/202330氧化反應6.4.1形成環氧化合物D—(-)DFT為酒石酸二乙酯。2/4/202331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1形成反式二醇類

通常將烯類環氧化后產物以酸水解即得反式二醇類。2/4/202332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2.形成順式二醇類使用不同的氧化劑,也可形成順式二醇類。一般使用的氧化劑有:①高錳酸鉀;②四氧化鋨OsO4;③碘及濕的AgOAc。①以KMn04為氧化劑時,條件控制十分重要,否則形成的二醇類會進一步氧化裂解:

2/4/202333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若有機化合物不溶于水時,常加入相轉移劑,如季銨鹽等,使反應在有機溶劑中進行,但反應的酸堿度也會影響產物:

2/4/202334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也可將KMn04先改變成有機鹽類,如Ph3(CH3)P+MnO+4,則能在低溫下操作:分離出惟一的是順式二醇。這是因為高錳酸鉀鹽在較小位阻的一邊同側進攻烯烴的緣故。2/4/202335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2)用四氧化鋨(OsO4)為氧化劑,這是將烯烴氧化為順—二羥基化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因為四氧化鋨的價格昂貴,又有毒,故近來都使用催化劑量,并配合其他的氧化劑共同使用,如:

2/4/202336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反應都是遵循空間效應,從阻礙小的一面作用。又因為OsO4系親電子性,所以反應不在氫較少的雙鍵發生:

2/4/202337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3)以碘和濕的醋酸銀為氧化列,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空間位阻較大一面的順式-鄰二醇:

2/4/202338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其反應機理如下:

2/4/202339氧化反應6.4.2烯烴的二羥基化反應鄰二醇化合物以高碘酸HI04處理,則得到兩個碳基化合物:

2/4/202340氧化反應6.4.3烯烴類化合物的氧化性切斷1使用KMn04—NalO4混合氧化劑利用KMnO4將烯烴類轉變成二醇類,再用NalO4將醇類氧化物切斷,并進一步氧化成為羧酸。由于KMnO4作用后產生的MnO2可以被NalO4氧化回到KMnO4,故只需使用催化劑量的KMnO4:2/4/202341氧化反應6.4.3烯烴類化合物的氧化性切斷若改用OsO4-NalO4為混合氧化劑(OsO4為催化劑量),則可以得到醛類(通常以2,4-二硝苯腙的衍生物分離):2/4/202342氧化反應6.4.3烯烴類化合物的氧化性切斷2臭氧化反應臭氧是很強的氧化劑,即使在低溫下也能和烯類作用,產生臭氧化物(ozonide)。此時若添加氧化劑H2O2,使臭氧化物轉變為羧酸或酮類:2/4/202343氧化反應6.4.3烯烴類化合物的氧化性切斷添加弱還原劑,如(CH3)2S,Zn,Ph3P,K1使臭氧化物轉變成為酮或醛類。添加強還原劑NaBH4,使臭氧化物轉變為醇類。因為臭氧也是親電子性。所以在適當量的臭氧處理下,電子豐盈的雙鍵先被作用:2/4/202344氧化反應6.5α—碳原子上的氧化

6.5.1使用二氧化硒

使用二氧化硒(SeO2),可將烯類氧化成烯丙醇或α,β-不飽和醛,前者僅只需0.5mol,而后者需1.0mol的SeO2反應的位置選擇有時并不理想:2/4/202345氧化反應6.5α—碳原子上的氧化

6.5.2使用N-溴代丁二酰亞胺(NBS)

在無水條件下,光照或采用其他自由基反應,將烯類氧化成烯丙基溴化物(allylbromide),或將取代苯氧化成芐溴化合物,有時反應的位置選揮也是不理想:2/4/202346氧化反應6.5α—碳原子上的氧化

6.5.2使用N-溴代丁二酰亞胺(NBS)反應若在水溶液中進行,則溴陽離子Br-與雙鍵作用,結果產生溴醇(bromo—hydrin):2/4/202347氧化反應6.5.3以鉻酸類為氧化劑如K2CrO4,CrO3.吡啶和CrO2〔r02(O-tBu)2等,也選擇性的氧化。q—碳的部位。2/4/202348氧化反應6.5.4利用激發態氧的單線態(1O2)單線態氧的產生方法如下:如有O2(普通的氧分子,三線態)存在,則也可由下列反應生成:

2/4/202349氧化反應6.5.4利用激發態氧的單線態(1O2)磷的臭氧化物熱解也可產生單線態氧,因此再與烯烴進行反應,產生烯丙過氧化物:也可與共輛雙烯進行[2+4]加成反應產生內過氧化物(endoperoxide):此產物也是單線態氧的供應體(上反應的逆反應)。2/4/202350氧化反應6.5.4利用激發態氧的單線態(1O2)反應為協同式的反應機理,不但具有位置選擇性,使雙鍵同時轉移,也具有立體選擇性,產生的氫化過氧化物必定與脫去的質子在同一面。烯丙基過氧化醇可以被還原成烯丙醇:2/4/202351氧化反應6.5.4利用激發態氧的單線態(1O2)單線態氧對于共扼雙烯則進行類似Diels-AIder的反應,產生的內過氧化物經還原可得二醇類,經堿處理可得羥酮類:2/4/202352氧化反應6.5.5用強堿脫去α-氫使用強堿將羥基化合物的α—氫脫去,再加入適當的氧化劑,則可得到α-x取代產物(x=OOH,OH,Br,SR,SeR等)。2/4/202353氧化反應6.5.5用強堿脫去α-氫α-x取代的羰(羥)基化合物,進一步進行脫去反應產生雙鍵,而獲得α,β-不飽和羰(羥)基化合物。其中脫鹵化氫HBr是經由反式消去,而脫亞硒酸PhSe()H是經由同側脫去。因此,產生的雙鍵的位置與化合物的立體結構相關:2/4/202354氧化反應6.5.5用強堿脫去α-氫2/4/202355氧化反應6.5.5用強堿脫去α-氫值得注意的是α,β-不飽和羧基化合物的雙鍵性質與一般的烯類不同。一般烯類的雙鍵是電子豐盈性的,而α,β—不飽和羰(羧)基化合物的雙鍵是電子稀少性的,這是因為共軛的關系:2/4/202356氧化反應6.5.5用強堿脫去α-氫因此要將烯烴類化合物環氧化、可選擇親電子性的過氧酸,如CH2CO3H,而要將α,β—不飽和羰(羧)基化合物的雙鍵環氧化,則必須選擇親核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