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一個消逝了的山村3_第1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一個消逝了的山村3_第2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一個消逝了的山村3_第3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一個消逝了的山村3_第4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一個消逝了的山村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馮至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品味其散文的特色。2.品讀文章,涵詠主旨,領悟意象的內涵。3.培養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走近作者馮至(1905-1993),現代著名詩人。原名馮承植,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發表新詩。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詩集《北游及其他》,記錄自己大學畢業后的哈爾濱教書生活。1930年赴德國留學,其間受到德語詩人里爾克的影響。五年后獲得哲學博土學位,返回戰時偏安的昆明,任西南聯大外語系教授。1941年他創作了一組后來結集為《十四行集》的詩作,影響甚大。馮至的小說與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說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蟬與晚秋》《仲尼之將喪》,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則有1943年編的《山水》集。魯迅稱他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他的散文也寫得清新明澈,別具一格。漢園詩人李廣田也曾說:馮至先生的散文,那么明凈,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見出崇高,在樸素文字中見出華美,實在是散文中的精品。背景介紹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選自馮至的散文集《山水》。《山水》的出版有一個過程,1942年秋,馮至將過去寫的十篇散文集在一起,題名《山水》,1943年9月在重慶出版。后來馮至又加上之后寫的三篇散文,再加上一個《后記》。《山水》出版后,學界對它的評價很高,香港文學史家司馬長風認為:雖然馮至在四十年代只有《十四行集》和《山水》兩小本著作,但是在詩和散文兩方面,他都站住“一覽眾山小”的高峰。《山水》中的《一棵老樹》和《一個消逝了的山村》最為精純,并將前者稱為“白話散文誕生以來的杰作”。題目解說

本文的題目是“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但作者并沒有探究山村消逝的原因,而是選取了一個已經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風物,疊加作者豐富的想象,把一個山村的過去和現在交替呈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感悟和啟示。層次結構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點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隱藏著一段興衰史,引人關注平凡的山水。第二部分(4-10):作者由眼前之景生發聯想,抒發了獨特的人生感悟。第三部分(11):總述自然風物給作者的啟迪,事物在生命的深處有著某種聯系。作者開篇從人們進入人口稀少的森林或草原的感受寫起,有什么作用?文本研究①以“總覺得它們在洪荒時代大半就是這樣”等感受襯托山林的荒寂;②“其中可能發生的事跡,不外乎空中的風雨,草里的蟲蛇,林中出沒的走獸和樹間的鳴鳥”與下文山村豐富且充滿生命力的景物形成鮮明的對比;③“絕不會問道:這里也曾有過人煙嗎”為下文交代“這里實際上有過村落”做鋪墊。平常的事物一旦成為馮至筆下的意象,便具有了靈動的生命韻味與鮮活的生命氣息。文章第1—2自然段中幾次出現的“路”該作何解釋?文本研究文本研究在文中出現的眾多意象中,“路”這一意象極具代表性。古今文人大都喜歡“路”,如屈原說“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魯迅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他們看來,“路”是人類歷史的載體,承載著歷史。本文賦予“路”更具體、更豐富的歷史內涵。文章開篇,作者先亮出“路”的意象:“我們走的路,是二三十年來經營山林的人們一步步踏出來的,處處表露出新開辟的樣子。眼前的濃綠淺綠,沒有一點歷史的重擔”“我在那條路上走時,好像是走著兩條道路:一條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條路是引我走到過去”。馮至在山村殘存的景象中,發現了這條從過去走到現在的路,這條路誘發了他對歷史的思考,從而聯想到從現在走向過去,再現了歷史上充滿活力的山村。之后隨著路的延伸,思想又從過去走到現在,馮至發現縱然如今的村民和動物都已消逝,但山村風物猶存,依然傳遞著生命的信息,山村的過去和現在組成了一個充滿韻味的世界。第5段最后一句作者引用詩句“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有何巧妙之處?文本研究引用詩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這兩句詩表明人和人之間,不管是時間或空間把他們隔離得有多么遠,彼此的生命都有些聲息相通的地方。如何理解“我看見這幅圖像,覺得我隨身帶來的紛擾都變成深秋的黃葉,自然而然地凋落了”這句話?文本研究山村的寧靜能讓人消解塵世的紛擾,回歸到生命的寧靜。謙虛、純潔、堅強的小草,樸質的村女,讓作者知道一個小生命是怎樣鄙棄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擔當著一個大宇宙。作者在這種聯想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自身所有的紛擾在死去后將不留下一些值得夸耀的事跡。怎么理解第11段中“風雨如晦的時刻”的內涵?文本研究“風雨如晦的時刻”指1942年,即作者寫作本文的那一年,那是充滿動蕩與浩劫的一年。作者的感悟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寄子了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珍愛和平以及共創人類美好家園的愿望,這也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用意所在。作者描繪了哪些風物作為感懷的載體?文本研究由小草感悟到生命的寧靜之美;由彩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由有加利樹感悟到生命的渺小;由野狗的嗥叫感悟到生命對于疾苦的恐懼;由麂子的嘶聲感悟到死亡的可怕。文章結尾,作者說“這一切,給我的生命許多滋養”。聯系全文,概括說明消逝了的山村給了作者哪些生命的滋養?作者說“但在生命的深處,卻和他們有著意味不盡的關聯”,你如何理解?文本研究(1)①消逝了的山村提供了養育作者的物質條件;②消逝了的山村讓作者學會了謙虛、純潔和堅強;③消逝了的山村讓作者懂得了生命的美好與崇高。(2)①作者認為人與人,只要有相聯系的事物,不管時空的間隔有多遠,彼此的生命都有聲息相通的地方。②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經以坦白和恩惠對待那消逝了的山村。③現今居住的山村同樣給作者的生命以許多滋養。中心思想本文寫于1942年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作者通過對消逝了的山村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景物的描寫,抒寫了作者對滋養自己的美好家園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珍愛和平以及共創和平家園的美好愿望。藝術特色(1)營造豐富意象。(2)凸顯鮮明畫面。(3)兼用多種表達方式。(4)賦予哲思理趣。藝術特色(1)營造豐富意象。本文注重象、情、理的有機融合,由意象構成意境,大大地拓展了表現的時間和空間,具有極大的情感張力。作者最為偏愛的山村意象有“路”“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樹”等,這些意象是富有生命色彩的,作者通過這些意象,勾勒出一個充滿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藝術特色(2)凸顯鮮明畫面。作者選取了最典型、最有表現力、最能體現山村環境的景物,用簡約、流暢的筆觸進行勾勒,描繪出了一幅幅鮮明的畫面,如體現寧靜之美的村女放羊圖和充滿熱鬧生機的雨后采菌圖。藝術特色(3)兼用多種表達方式。本文以描寫為主,但又把議論綴于其中,還不時插入抒情等,看似有些散漫,但整體卻不失法度。文章通常是由眼前景物生發聯想,引發感悟,在結構上回環往復,首尾一貫,顯示出種從容舒展又嚴謹完整的藝術面貌。(4)賦予哲思理趣。在本文中,馮至由眼前之景,回眸歷史,觀照現實,使生命跨越了時空,闡發了對人生的感慨,表達了對存在意義的思考,流露出沉重的歷史感。當堂檢測1.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描寫性文字,要求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60個字以內)田野上夏夜萬籟作響安靜答案:(示例)夏夜的田野上,星光滿天,萬籟作響,一種奇妙的安靜如潮水般涌來;黑夜的氣味,土地的氣味,撫摸著我,安慰著我。解析:要注意夏夜寧靜氛圍的創設,要運用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表達要流暢。當堂檢測2.閱讀下面的文字,把語段改為一組排比句。要求:不得改變原意。見慣了滿月光華,那一彎弦月卻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讓孤獨者窺視人生的真諦。一涓細流以靈動而雋永的渺小,讓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奧秘,盡管我們觀遍了浩蕩滄海。我們識盡了喧囂紅塵,但讓歸隱者頓悟宇宙的深意的,卻是那一片沉穩而清新的寂寥空山。當堂檢測答案:(示例)見慣了滿月光華,那一彎弦月卻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讓孤獨者窺視人生的真諦;觀遍了浩蕩滄海,那一涓細流卻以靈動而雋永的渺小,讓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奧秘;識盡了喧囂紅塵,那一片空山卻以沉穩而清新的寂寥,讓歸隱者頓悟宇宙的深意。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找到一個基準句。比如,把語段的第一句當作基準句,這個句子有三個分句,句式為“……,那……,讓……”。然后將語段中其他兩個句子按照基準句的句式進行改寫。第二句可改寫為“觀遍了浩蕩滄海,那一涓細流卻以靈動而雋永的渺小,讓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奧秘”;第三句可改寫為“識盡了喧囂紅塵,那一片空山卻以沉穩而清新的寂寥,讓歸隱者頓悟宇宙的深意”。當堂檢測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雨過山村【唐】王建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詩中前兩句寫出了雨后山村怎樣的景物特點?當堂檢測答案:細雨蒙蒙,幾家雞鳴,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橋儉樸,這些都寫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靜、和諧與優美。解析:概括景物特點要抓住詩中的主要意象,“雨”“雞鳴一兩家”“竹溪”“板橋”等都是關鍵內容。“雨”說明細雨蒙蒙;“雞鳴”是以動襯靜,說明環境幽靜;“竹溪”“板橋”等說明了景物的優美。根據以上分析簡要概括即可。當堂檢測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到了除夕夜,村里的街道上熙熙攘攘。孩子們都打著燈籠到街上來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處是晃動的燈籠,孩子們追逐著,看看誰的燈籠最亮,誰的燈籠最漂亮。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兩三點鐘,成串的鞭炮聲在各家的院子里響起來了,這是吃水餃前必需的項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長輩就會率領著子孫走出家門,去給村里的長輩拜年。我們那個村子很大,這個過程總是會持續兩三個小時。我們村這些年僅高考走出來的學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國各地,過年的時候基本都會回來,這些人自然成了村里的風景。給長輩拜年以后,說說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談談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長輩們那種殷殷的關切,溢滿情懷。當堂檢測

從初二開始,就是走親訪友的時間了。鄉村所有的道路上,南來北往的人絡繹不絕。這個項目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飄蕩在鄉村里的濃濃的年味才漸漸飄散。

我知道我是永遠也放不下鄉村的年了。我的孩子盡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帶他回老家過了幾個年以后,他也對鄉村的年一往情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