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虛竹幽蘭生靜氣
和風朗月喻天懷
茶道課程安排第一節課茶道基礎知識茶之歷史茶葉分類茶道核心修身養性第二節課茶道用具知識綠茶知識與茶藝(到茶莊)第三節課茶之六境界茶之二十四品第四節課紅茶知識金駿眉茶藝第五節課黑茶知識普洱茶茶藝第六節課烏龍茶知識鐵觀音茶藝第七節課大紅袍知識大紅袍茶藝第八節課白茶知識茶藝茶祖神農
唐朝"茶圣"陸羽在《茶經六之飲》中曾概括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另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農氏為掌握草藥的特性,親自實踐,遍嘗百草,一天內竟七十二次中毒,最后偶然得到了荼(茶葉)才得以解毒。民間傳說,遠古的一天,神農在姜水南岸的天臺山一帶采集藥草。一種草葉使他口干舌麻、頭暈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藥袋,靠在一棵大樹下休息。忽然一陣風過,他聞到一股清新的香氣。抬頭一看,只見樹上幾片綠油油的葉子緩緩落下,心中好奇,神農撿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嚼嘗,味雖苦澀,但有清香回甘之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覺氣味清香、舌底生津、情緒飽滿,且頭暈目眩減輕,口干舌麻漸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幾片葉子細看,其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樹葉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葉和花果而歸。后來,神農將這種樹定名為"茶",這就是茶發現的經過。
《淮南子。修務篇》云:“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果木之實,食蠃哈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于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谷,相土地,宜燥肥土堯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據我國茶學專家姚國坤論證說:與茶發現和利用緊密相聯的神農氏,在中原大地上留有許多與他有關的遺址。地處湖北,接近川、陜交界處的神農架是一個原始森林區,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100多米。據初步估計,這里盛產包括茶葉在內的藥材共130余種,這與“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相符合。此外,在湖南省酃縣還有神農墓與神農廟。酃縣原屬于茶陵縣,在西漢時期,就是我國茶葉的主要產區。由此可見,神農與茶是緊密相聯的。"茶葉"功效:味微苦、甘,性涼。能清頭目,醒精神,解煩渴,利小便,消食積,解毒。用于風熱上犯,頭暈目昏;暑熱煩渴,或飲酒過度;多睡好眠,神疲體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腫尿少;油膩食積,消化不良;濕熱腹瀉、痢疾。茶葉分類
1、綠茶: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云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銀針,顧渚紫筍、信陽毛尖茶、雁蕩毛峰茶、華頂云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日照清茶。
2、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名貴品種有:金駿眉、正山小種、祁紅、滇紅、英紅、閩紅、英德紅茶。。。。。。
3、黑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學者將優質普洱茶的滋味特點概括為:甘、醇、順、滑、活、厚、漿;產地環境、陳化年限不同,則香氣各異。黑茶種類有:湖南安化伏茶,廣西六堡茶,四川雅安邊銷茶。。。。。。
4、青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名貴品種有: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
5、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于黃茶,黃茶的制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名貴品種有:霍山黃芽,蒙頂黃芽。6、白茶: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制成的。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安吉白茶。茶的種類很多,.以采取時間而得名的有:明前茶、谷雨茶、或雨前茶、春茶、秋茶、暑茶、白露茶等。
以產地而得名的有:浙江龍井茶、福建武夷茶、安徽六安茶、云南普洱茶、湖南君山茶、臺灣凍頂茶等。
以象征事實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龍鳳茶、龍團茶、雀舌茶、碧螺春、壽眉茶、鐵觀音等。
以色澤而得名的有:綠茶,紅茶、白毛尖茶等。
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古茶等。
以香氣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
以形式而得名的有:團茶、沱茶、塊茶、梗片等。
根據茶葉的外形可以分為三種:即一扁平形,如龍井茶、大方茶、旗槍茶等;二是長形茶。如眉茶、雨茶、毛峰茶等;三是圓形茶,如珠茶、貢熙茶,蟹目茶等。綠茶按其干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這四種綠茶種類。茶道核心“修身養性”“不羨黃金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下競陵城下來。。。”好水蘊好茶。茶道除講究獨特的品飲方法外,還蘊含茶“禮”,強調以茶來修“德”。故飲茶者也應是“精行儉德”之人,要“自修內省”,在自然中培育文明。千百年來,中國的文人士大夫們有意識地把品茶作為一種能顯示高雅涵養、寄托情感、表現自我的藝術活動來刻意追求、創造和欣賞。茶道是集儒、佛、道與民風、民俗于一爐的中華文化。茶之道今天的茶道已演變成以茶修德前提下講究泡茶方式、品茶藝術的代名詞和以茶待客的一整套禮儀。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千世界!中華飲茶之風始于巴蜀,盛在江南,然而,作為一種文化,它深受誕生于齊魯大地的儒家思想的浸潤。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征。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而所謂茶道就是品茗的方法和意境,即通過飲茶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禪茶一道一杯茶,品人生沉浮茶道是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茶道學者金剛石提出:茶道是表現茶賦予人的一種生活方向或方法,人們在品茶過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
中西文化的差異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熱、興奮,但也容易偏執暴躁、走極端,動輒決斗,很容易對立;中國人性格像茶,總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著持久,強調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下共同進步。酒象糾糾武夫,茶如謙謙君子。茶入肚可以解毒,入心使人清醒。茶之禮先人后己,茶之義清濁自知。
心象水明澈,思如茶精微。春暖花開茶香更濃,身與水溶,心與道合,沉浸茶境。生命如泉涌動,身體不由舒展,嘴里不禁呼笑。久思理也會迷,長飲茶也會醉。天下沒有最好的茶,只有最愛喝的茶。茶藝基礎茶藝茶道都是由心而發,只是藝有形而道無形。茶藝可以安身,茶道可以安心。與其繁瑣不如簡練,與其勉強不如自然,與其濃妝不如素面。沒有形神合一,千萬不要上臺表演。茶水的流動可以表演,心靈的變化怎樣體現。茶道在人,人道在心,心道在己。
私心深入骨髓,事事皆與愿違。天道為公,大地無私,自私自利只能生活在自己狹小的空間。日本茶道的和敬非常好,清寂里面有問題,并沒有得到真傳。摻茶倒水脫離不開生活環境,參憚悟道也脫離不開自身根基。道象水一樣無窮盡,人象杯一樣有極限。悟到道的無限,其實只是達到自身的極限而已。茶的精神是徹底奉獻,飲茶也要與人分享。所謂修養,就是為別人著想。
茶性儉,苦而后甘,它的儉樸、清淡、和靜、健身的秉性,恰與中國人崇尚先苦后甜,溫和謙遜,寧靜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們的喜愛。而且,由于中國茶道的演化,茶德早已超出了自然的范疇。南宋詩人楊萬里詩云:“故人氣味茶樣清,故人風骨茶樣明。”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直截了當地說:“從來佳茗似佳人”。將茶人格化、神秘化,把飲茶從解渴的日常層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茶成了高尚情操的象征,超越了茶葉的經濟的物質的范疇,與中國的哲學、政治、文學、藝術、倫理等領域聯系起來。人們在品茶的同時也品察了人生的趣味,培養了高尚的情操。好茶、好水、好火,還要有好品位、好境界來消受,否則便是暴殄天物了。日本茶道鼻祖紹鷗曾經說過一句很動人的話:“放茶具的手,要有和愛人分離的心情。”這種心情在茶道里叫“殘心”。就是在品茶的行為上應綿綿密密,即使簡單如放茶具的動作,也要有深沉的心思與情感,才算是懂茶的人。喝茶的境界可分六個層次最壞的飲茶是車水馬龍、眾聲喧嘩、道人短長;其次是九嘴十舌、喋喋不休、廢話連篇;末好的是五言八句、高談闊論、言不及義;較好的是兩語三言、大音稀聲、茶逢知己;最好的是兩人相對、不置一詞、心有靈犀;最佳境界是遁入冷肅的冬夜,坐在自己影子的邊緣,一小礙在手,獨自品茗,有一口或者無一口,想什么或者不想什么,等待著或者不等待著,悠然自得,漸漸就超越了時空。或香茗一盅,單邀莊子;或清茶兩盞,請來東坡,清論高談。茶至三泡,已是三人對坐,勞冰心傳譯,和泰戈爾聊一聊《吉檀迦利》和《園丁集》。。。。。。茶道二十四品水可品,茶可品,人更可品。天地萬物,道生之,德畜之,生生不息,能入品者亦自可觀,故有書品、畫品、琴品、簫品、山品、水品、蘭品、茶品等。眾多品物之中,茶品應推崇第一。自古以來,能將茶品提升到茶道藝術高度的,亦代不乏其人。如唐之陸羽、宋之趙佶、明清之朱權、田藝蘅、許次紓、冒襄等。更有精行儉德之士,勤修苦行之徒,身居市廛,心止高山,茶池盞畔,幽若山林;每以煎水烹茶為清修要務,閑較斗水之輕重,細參一甌之甘苦,于茶煙水聲外,修養心性,直面真我,成為中國茶道藝術的一股清流。故茶不但可以入品,更可以入詩、入畫、入禪、入道。唐·司空圖論詩有二十四品,冷香齋主人論茶也有二十四品。
人品:清、雅、簡、淡
清:秉自然靈秀之氣,形神俱清;
雅:謙恭儒雅,有君子之風;
簡:舉止豁朗簡約,不拘俗禮;
淡: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茶品:清、香、甘、淡清:秉自然靈秀之氣,形色俱清;
香:其嗅如蘭;甘:其甘如薺;
淡:淡而有味。水品:清、活、甘、冽
清:水質澄澈、純凈;
活:水質鮮活,不凝滯;
甘:水味甘香;
冽:水味清寒。火品:明、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保行業介紹
- 2025年全國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共三套)
- 2025年浙江寧波東方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交投運營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個人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全面土地使用權抵押合同范本》
- 2025《設備采購合同示范文本》之特點
- 腔鏡護理人員進修
- 2025中外服務行業合同參考格式
- 2025建筑分包合同的范本
- 2024年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新概念英語第2冊課文(完整版)
- 水培吊蘭的養殖方法要領
- 動物的遷徙行為與地球生態系統
- 總成修理工安全操作規程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國內外文獻綜述4100字】
- 校園金話筒大賽(臨沂賽區)策劃書
- 正確使用文丘里面罩
- 破碎錘施工方案
- 2023年10月自考00161財務報表分析(一)試題及答案含評分標準
- 大學物理第8章-機械振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