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形成利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延遲消費會帶來潛在的風險,
窮人往往不是富人的犧牲品,而富人也往往沒有虧欠窮人。
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但改造“世界觀”,卻是經濟學的強項。閱讀本書的后果,就是“世界觀”的轉變。
不論提供者是否向使用者收費,私用品的“一個人用了別人就不能用”的屬性
路是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publicgoods)和私人物品(privategoods),也有人譯作“公用品”和“私用品”,是不可望文生義的一對概念。它描述物品“是否會引起爭用”的自然屬性。具體而言,公共物品(公用品)指一個人用不影響其他人用的物品;而私人物品(私用品)則是指一個人用了別人就不能用的物品。
稀缺
價格能夠改變需求剛性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剛性的需求,人們不可能不惜任何代價地追求某個目標。
人際需求不可比
數量管制
價格管制
在眾多的競爭標準中,只有一種最有效、最不浪費,那就是“價高者得”。
回家過年是商品
公共政策缺乏問責
重要的問題是:政府向地產商征稅,或者向購房者征稅,兩者有區別嗎?經濟學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兩者沒有任何區別。
但事實上,人們需要的不是抽象的商品,而是非常具體的、能以最低代價為他們當前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住房服務。
要緩解房價的上漲壓力,最好的辦法還是政府首先放開土地使用和交易的限制,撤銷對土地統購統銷的角色,解除無濟于事的限價和限量政策,從賣地收入中撥出??钜宰》垦a貼的形式發放給被認定為應該得到補貼的人群,然后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讓地產商人、房屋中介和私人業主,向需求者們——包括領取補貼者們——爭相提供不同檔次的綜合住房服務。
政府開價過高,或市場預期不佳,就自然會流拍。
價格的變化是不可能預測的。這是因為,盡管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新信息的內容和披露時間,顧名思義是不可預知的,如果可預知,那就不叫新的信息。也就是說,只要有些信息是明天才披露而今天還沒有披露,而這些信息對價格的變化是有影響的,那么價格的變化是不可預測的。
只有當歧視者愿意放棄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潤、工資或者享受,以便滿足他個人的偏好時,才是歧視。
租金上升,并非最終消費品價上升的原因,而是結果。
供求決定售價,售價決定成本”。
“買家只與買家競爭”的道理。
賣家并不和買家競爭”的道理。
抱怨的永遠不是歐美的顧客。而是歐美的廠商和工會,因為他們被擊垮了。被擊垮了就說游戲不公平,如此而已。
興趣主導的時代也已經過去,現在是市場和資本主導的時代。
積木式創新
美國發明+中國制造+全球市場”
我曾經一再強調,唯一應該反對的壟斷,就是政府設置的準入障礙和經營特許。
其次,由于反壟斷法擺在那里,法定和政府執法部門的要求擺在那里,原告和被告的巨大經濟利益擺在那里,于是在一些明明不可能有答案的地方,人們也不得不假裝存在答案,并熱衷于提供答案。
經濟學政客,即那些明明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下還要提供答案的人。
要拆除國內的壟斷,最有效的辦法只要一招,易如反掌,就是什么也不管那就夠了。
“壟斷”(“覓價”)的成因有多種,包括天賦、產品差異、知識產權保護、交易場所分散、人為準入障礙等等。在眾多的成因中,我們只反對一種成因,那就是“人為準入障礙”,換言之,我們只反對通過行政手段設置的行業壁壘。
人說,判斷一家廠商是否壟斷,要看它占市場的份額,看這一份額是否超過某個百分比。這種觀點錯在兩個地方。第一,市場的范圍總是無法清楚界定的,既然如此,你怎么算份額呢?第二,就算市場上只有一家“可見”的廠商,但暗中仍然可能有無數潛在的廠商伺機進入,那仍然是競爭的市場。競爭與否,是不能光看“可見”的商個數的。
“反壟斷法”會極大地強化政府干預市場的能力。
要死死咬緊一點,就是“人為準入障礙”,那才是“壟斷問題”的唯一癥結。
耐用品的現值,取決于人們對其未來效用的預期。
不是“事物的發展變化”影響了價格的變動,而是“人們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認識的變化”決定了價格的變動;不是說事物發展是沒有規律的,而是說認識的變化是沒有規律的。
利率也是價格中的一種,它是由無數人“不耐”(impatience)共同決定的。由于不耐,也就是急躁,人們總想早點享受,于是出現了“現貨”與“期貨”的交換;也正是由于不耐,離今天越遠的“期貨”,其價值就越低。因此,若要達成“現貨”與“期貨”的交易,“期貨”的數量就必須比“現貨”的數量大,其中的差額便決定了利率的高低。
只有“不耐”增加,才會提高利率?!安荒汀痹黾?,意味著社會上更多人需要“現貨”,更少人愿意接受“期貨”。
有人說利率升高會打擊買房子的熱情,那是對的。但這不是因為按揭提供樓得多交一點貨幣利息的緣故。要是貨幣利率上升是因為“通脹預期”而不是“不耐加劇”引起的,那就更應該買房才是。利率升高之所以會打擊買房的熱情,是因為房子這種耐用品,其價格大部分分布在未來,其現值會因利率升高而跌得厲害。
價格理論
利息理論
恰當的問題不是“是否應該停止污染”,而是“如何在保護環境和改善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因為國內的純利率還是居高不下,所以只有急功近利才是合理的選擇。不論是讀者還是設計師,在文化的鑒賞力上都缺乏充分投資,對文藝產品的長遠價值也缺乏信心,所以整個文化市場充斥的,仍然是稍縱即逝的討巧,而不是久經考驗的推敲。文化品位的轉變,取決于純利率的下降,而那需要幾代人對耐心的積累。
所謂保險機制.就是三個環環相扣的功能:準確評估風險的或然率,對投保者提出合理的行為約束,并分攤個別投保者遭遇的損失。任何同時具有上述三項功能的社會機制,都是有形或無形的保險機制。
一言以蔽之,這種醫療保險改革的四大特點是:獨家、強制性、提前付款、指定消費。
行醫資格的行政管制,才是問題的根本癥結。可惜,人們往往想也不敢往這個方向想。
要遏止醫生在出售診斷的同時搭售不必要的檢驗、藥物和治療,關鍵是要解除對診金的價格管制,讓診斷的質量與其報酬相適應。
人們有許多美好愿望,但經濟學分析有時很殘酷,總不忘提醒大家“現實有約束,愿望得取舍”。這是經濟學者理解世事的出發點。
“供求”先決定最終產品的“價格”,而最終產品的“價格”再決定原材料的“成本”。
市場的“供需”是勞動力價格的唯一決定因素。最低工資法的惡果既然工資是由勞動力的供需決定的,那么用命令或法律來規定工資和福利的高低,就是枉費心機。
關于爭取福利的問題,我有兩個基本觀點。一,工人的福利高低,最終取決于生產力水平和勞動力供求狀況,單靠良好愿望和高喊口號無濟于事;二,工人向雇主爭取福利,應該由工人自己量力而為,不宜由外人越俎代庖。
歸根到底,“支付低薪”與“進行剝削”是兩回事。
類似地,女性為了防止男性的剝削,也會選擇結婚來保護自己。
竟爭從來是在需求者和需求者之間展開的,或在供應者和供應者之間展開的。需求者和供應者之間不存在競爭?!?/p>
經濟學者經常給人以冷酷的錯覺,其實不是他們沒有良心,而只是他們看清了后果。
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工人能把工資抬高到自由市場決定的水平之上,僅僅通過限制供給,即阻礙部分勞動力的進入。
從我所學看,收入的“分布”(distribution)由經濟規律決定,若作硬性“分配”(allocation),則會違背經濟規律,經濟效率會打折扣,結果往往是窮者更窮,不該得益者更富。合理做法并非“調節”收入再分配,而是直接改變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具體而言,工人的工資水平總是由其邊際貢獻率來決定的。大陸勞工的要價如果超過這個水平,工作就會隨時被同類的競爭者(如來自越南、印度、東南亞的工人)奪取。
恐怕有人會說,蘋果公司賺取的超額利潤,不妨多分一點給窮苦的工人。但這么說的人并沒有意識到,那些超額利潤并非無源之物,而是股東們籌集的資金的回報。如果不把這些利潤用于酬謝金融市場上的集資者,那蘋果公司就不可能進行研發,或者研發就不可能成功。畢竟,資金本身就是生產蘋果手機的原材料之一。換言之,利潤也是有主的,它屬于承擔風險的企業家和投資者。
1960年代,法律經濟學創始人戴瑞德(AaronDirector,1901—2004)曾經發現一個規律,即任何政府針對窮人的補貼措施,最終都會讓中產階級得益,而由極窮者和極富者付賬。
以社會保障(socialsecurity)為例,要知道,它并不是什么個人退休金投資計劃,而是政府主導的從正在工作的人向已經退休的人進行的收入轉移,是一種“征稅并補貼”的項目,所以一個人工作的時候交了多少,與退休后得多少,沒有必然關系。由于所有有工作收入的人都要按其收入的固定比例繳納社保,而退休后極富者由于社保福利上限而不能成比例地多得,所以以下各種人群就相對吃虧:(1)較早開始工作的(而非有機會待在學校深造的);(2)較早去世的(而非長壽的);(3)妻子也得工作的(而非丈夫的收入能夠養活全家的);(4)年輕的(而非在政策實施時就已經有資格領取養老金的)。在這種收入再分配下,最大的受益人群并非最窮者或最富者。
從經濟分析的角度看,“贏者通吃”現象的根源,在于競爭者們提供的服務是“共用品”。所謂“共用品”,就是可以讓許多人共同享受,而不會互相排斥的“物品”(包括服務)。凡是提供“共用品”的行業,其內部的收入分配,就往往會出現嚴重不均。
既然音樂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公用品”,那么“贏者通吃“現象就自然越來越嚴重,而這個行業內的收入差距急劇加大,也在所難免了,我們認識到,這種收人差距是自由競爭的自然結果。正是行業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我的答案:匯率是由甲國人民對乙國資源的需求,以及乙國人民對甲國資源的需求共同決定的。
過去美元強.對其他貨幣有升值趨勢,簡而言之,就是因為其他國家對“美國制造”的商品需求大。今天人民幣強,對美元升值,其根本原因也是世界人民對“中國制造”的商品需求增大的緣故。
當1美元只值6塊人民幣的時候,你非要給人家8塊不可,那么你就是在送價值2塊的禮了;既然多買多送,那么美元就會源源不斷流入中國。這些美元可能是以前存的,也可能是新印的。中國的外匯儲備直線上升,部分原因是這樣造成的。來者不拒,結果是穩住了匯率,也引入了通脹。
只有三種貨幣制度我們要明白,可供選擇的外匯策略并不多,原則上只有三種,即“聯系匯率”、“自主匯率”和“管制匯率”。
人民幣在過去很長時間里,就是實行這種“聯系匯率“。實行這種匯率策略,實際上讓人民銀行放棄了人民幣發鈔量的酌情權。美元大量注入,人民幣流通量就隨之上升,帶來通貨膨脹。國內近年來出現的物價上漲勢頭,尤其是各地所謂投資過熱的情況,其實是這種鉤緊美元的”聯系匯率“造成的。
對中國一個泱泱大國來說,“自主匯率”比“聯系匯率”更合適。但總的來說,兩個都算是方案,選擇一種堅持還可以。加息只能說明通脹,但絕不能抑制通脹。要壓制通脹,只有一條路,就是少印鈔票和收緊銀根。那是痛苦的過程,但其他手段無濟于事。
單從利率看,加息會使按揭價格上漲,從而抑制房地產交易,使房地產的庫存變成所謂的“泡沫”;但如果通脹真的來臨,那么房地產就只會顯著看漲,而不會因為毫厘的利率增長而萎縮。單從利率看,每個人的存款都有更高的利息收益;但如果通脹真的來臨,那毫厘的利率就彌補不了貨幣貶值造成的損失。單從利率看,加息可以有助冷卻貸款投資;但如果面臨通脹,加上借款人可以憑其他行政或人際關系借款,到期還可以賴賬,那么加息就控制不了所謂的“過熱”。
中國房價的節節攀升,部分是由于人民幣鉤緊美元造成的。
使用權”“收入支配權”和“轉讓權”
養老金是典型的例子。迷信的人說,將工作期間的部分收入交給政府,政府能使得這筆財富盡量保值增值,等退休后本息奉還讓人們頤養天年。實際沒有這回事。政府之所以暫時能夠對目前已經退休的人士提供養老金,并不是因為它善于保值增值,而只是它目前還能從年輕的繳款人那里取得資金,用新錢還舊債。一旦人口結構逐漸改變,繳款的年輕人逐漸減少,取款的老人逐漸增加,養老金就難以為繼。這是古今中外所有政府操辦的養老保險的“總路線”。
問題不在政府賣地,而在政府獲取土地的方式!過去政府通過“征地”或“轉地”,免費或低價從農民手上獲得大片土地,然后又以高價出讓,作非公共用途的建設,與民爭利,很不可取。
杭州市“土地財政”面臨的困境,讓我們重新思考政府的生財之道。我的看法是,各級政府應該棄“實物稅”而選“貨幣稅”,從依靠“土地征轉”轉向依靠“貨幣稅收”來支撐財政開銷。至于稅率,當然是越低越好,而真要做到低稅率,就還得看我們在緊縮政府支出的問題上,取得多大的成功。
因為根據現行法律,土地使用者缺乏轉讓權!政府往往是土地使用權的唯一買家和賣家。要轉讓土地使用權,往往得通過政府。換言之,大量源于征地的糾紛和沖突,是有其法律癥結的。
民間金融的癥狀,就是“兩多兩難”,也就是“民間資金多投資難”和“中小企業多融資難”的問題。
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天然障礙。
造成損失的是當初的決策,而不是現在的調整,現在的調整只是在為將來的收益做鋪墊。記住,雖然調節是好的,但經濟發展將會放緩。
人的思想五花八門,而人的行動卻大同小異;因為前者不承受代價,后者承受代價。
自由和民主,不僅有區別,而且往往有沖突。簡單地說,“自由”就是個人的人身、言論、勞動和產業得到法治保護,他們有權與他人締結契約和進行貿易;而“民主”則是按多數原則,集體商議如何行使國家暴力,來干預人與人之間本來可以締結的契約、本來可以進行的貿易以及本來可以保有的產業。
在公共決策過程中,人們不僅經常言行不一,而且他們的言論和觀點,也會對社會產生外部作用;當一套公共決策機制,是在鼓勵而非抑制人們各自發布不負責的言論時,基于這些言論而形成的政策,就會反過來傷害每個人的福祉。
科斯曾經說過,經濟學家一見到自己不理解的商業行為,就會往反壟斷上去想。在反壟斷立法者和執法者看來,能夠理解的競爭就叫“良性競爭”,否則就叫“惡性競爭”,能夠理解的結盟就叫“合作”,否則就叫“勾結”。這些武斷的標簽和干預,對于市場造成的危害,往往比帶來的好處更大。
司法獨立有兩重含義。一是指司法不應受行政權力的干預,這一點是知易行難;二是指司法不應受公眾輿論的牽制,這一點則是知難行更難。
“經濟學免責聲明”:經濟學往往會令你與友儕產生不可逆的觀念隔閡,你事前要有思想準備,事后要有敷衍對策,由此產生的代價,經濟學概不負責。
斯密首先在《道德情操論》中指出,人是自私自利的。他寫道:“我們并不輕易懷疑某人缺乏私心。缺乏私心并不屬于我們通常對人產生猜疑的原因之一。然而,如果某個人不是為了家庭和朋友的緣故,卻不愛護自己的健康、生命或財產,不去做本來只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就足以促使他去做的事,那么這無疑是一個缺點,雖然說這是某種可愛的缺點。
斯密指出,有些人會為了崇高的目標,作出巨大的個人犧牲,但他們并不是在愛那些素不相識的人,而是因為他們在愛自己的優點。
而我老師威廉斯更指出:成功人士可以不再回報社會。成功人士開工廠,辦商店,雇工人,搞發明,投機套利,承擔風險,傳遞信息……他們并沒有虧欠社會;相反,他們已經對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當然,商學院的同學不妨依然打著“回報社會”的旗號去做生意。經濟學只是說,當你向別人宣傳時,自己別當真。只要存在選擇,就存在成本。我們無法擺脫成本,而只能努力讓收益大于成本。
越貴的東西,通常就越不環保。
例如,一條好端端的路,挖了又補,補了又挖。在計算GDP的時候,人們會誤把所有挖挖補補的成本,都算作它的“價值”,仿佛投入得越多,它就越值錢似的。但實際上,無論怎樣計算GDP,路也還是這么一條路。人們對這條路的“個人估值”,是不會因為鋪路時浪費了巨額投資而有絲毫增加的。同樣,某些沙漠開發工程,要投資數以億計的資金,鋪設蜿蜒的水道,延伸到干涸的沙地,目的是在那里種幾棵菜。那幾棵菜固然凝聚了千萬資金,它的“價值”或許有幾千萬,但它的“個人估值”,卻只是顧客愿意支付的那幾塊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