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DPF特性測試評價_第1頁
柴油機DPF特性測試評價_第2頁
柴油機DPF特性測試評價_第3頁
柴油機DPF特性測試評價_第4頁
柴油機DPF特性測試評價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柴油機DPF特性測試評價胡帥;孫澤【摘要】隨著汽車排放法規的日趨嚴格,DPF后處理是柴油機滿足國六排放法規的主要技術方案?基于DPF設計基礎上,在臺架上對DPF壓差和極限情況下的碳載量等特性測試評價;累碳初期,壓差增加較快,隨后緩慢增加;同時在最高溫度允許情況下確定最大碳載量,為后期再生標定提供模型輸入.在轉轂上進行WLTC循環的排放驗證試驗,結果表明DPF的捕集效率達到92%,顆粒物數量低于排放限值30%,滿足實際應用的工程目標.【期刊名稱】《汽車實用技術》【年(卷),期】2018(000)022【總頁數】3頁(P98-100)【關鍵詞】柴油機顆粒捕集器;壓差特性;最大碳載量;過濾效率【作者】胡帥;孫澤【作者單位】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語種】中文【中圖分類】U467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柴油機排放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DPF(柴油機顆粒捕集器)是處理柴油車PM和PN的主流技術,同時該項技術也是歐洲主流技術路線,國六柴油機后處理全部加裝此裝置。圖1所示為DPF系統的捕集原理:柴油機排放的含有大量碳煙微粒的污染物通過排氣管道進入DPF,捕集器內部為蜂窩狀結構,其兩端一邊是敞開,一邊是堵塞的通道壁,廢氣從敞開的一端進入,穿越多孔的蜂窩壁,然后從相鄰的通道排出。大部分微粒由于體積過大而無法穿越壁孔,因而被吸附在通道壁上而不會排放到空氣中。本文主要為了滿足DPF壓差模型和最大碳載量等再生標定的需要,在發動機臺架上對DPF壓差、極限情況下的碳載量等關鍵特性測試評價,以及通過轉轂WLTC排放循環驗證捕集效率,滿足標定開發和排放目標的達成的需求。尿素結晶試驗總體布置如圖2所示,試驗臺架主要包括一臺國六柴油發動機、DPF后處理系統、發動機燃油供給及油耗測量系統、測功機及控制系統、排放測試系統等。試驗用發動機主要參數見表1。DPF常規耐久工況發動機初、復始萬有特性煙度偏大,綜合考慮后選擇1400rpm@100Nm作為累碳點,該點初始煙度為7.174,DPF滿載累碳時間約1h。再生時DPF前溫度保持在650°C左右,進行350次。DTI工況DTI試驗降怠速時刻以再生時DPF內部溫度650C作為觸發條件,進入再生后,發動機進入怠速工況。DPF的壓差特性和極限情況下(DTI)的碳載量是評價DPF性能的關鍵指標,為了準確的反應DPF性能,設計相應的試驗方法進行測試評價。準確測試評價GPF捕集的碳煙產生壓差,對后期的標定具有重要意義,而發動機氣流通過GPF壓差包括過濾壁壓差、灰分產生的壓差、碳煙產生的壓差之和,即其中,^P總為總壓差;過濾為過濾壁的壓差;總灰分為灰分的壓差;碳煙為碳煙的壓差;Q為流量;A碳煙、A灰分、A碳煙為計算因子;在GPF初始狀態的情況下,灰分累積的量較少,可以忽略對壓差的影響。在壓力傳感器測試總壓差、和計算排氣量通過過濾壁的壓差,即計算碳煙產生的壓差。結果如下:如圖2所示,在累碳初期,壓差增加較快,斜率比較大;主要原因是開始累積的碳進入DPF過濾孔道內,這時產生的壓差較大;隨著累碳量的增加,壓差增加變緩,斜率變小,主要因為碳累積覆蓋在DPF過濾壁表面,形成蛋糕層,累碳量增加、壓差增加,基本上形成正相關的關系。圖3所示為試驗初始階段再生循環過程中DPF前后壓力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DPF碳載量不斷增加其前后壓差在不斷變大,當DPF滿載時,其前后壓差達到7kPa左右,隨即進入再生工況,壓差減小,再生完全后(即空載)DPF前后壓差保持在2.5kPa左右。圖4所示為試驗結束階段最后10次再生循環過程中DPF前后壓力變化曲線,和圖4相比,DPF滿載時前后壓差基本一致,都保持在7kPa左右,但在試驗結束階段DPF空載時壓差約3kPa左右,比初始階段壓差增大0.3~0.5kPa;說明經過350h試驗后,DPF內儲存了一定量的灰分(從稱重結果來看,灰分約7.3g)。降怠速極限情況下(DTI)的碳載量,通過試驗測試不同溫度、碳載量情況下的再生最高溫度,考慮DPF的允許載碳量6~7g,按照該目標進行相關的試驗,確定最大累碳量,作為后期標定的輸入。圖4和圖5所示為DTI試驗過程中DPF中心溫度變化曲線。6g/L碳載量DTI試驗進入DTI時刻為DPF中心溫度達650°C,DPF前溫度達到620°C(再生溫度)距DTI時刻約36S;DPF中心溫度最高達955C,在安全范圍內。7g/L碳載量DTI試驗進入DTI時刻為DPF中心溫度達650C,DPF前溫度達到620C(再生溫度)距DTI時刻約36S;DPF中心溫度最高達1067C,小于碳化硅載體最高耐受溫度1200工,在安全范圍內。建議最大碳載量標定在7g/L。DPF的捕集效率是測試評價關鍵指標,也是能否達到工程目標的核心性能指標。因此按照GB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試方法(第六階段)》要求,進行WLTC循環排放測試,試驗三次。試驗車使用滑行法加載,匹配計算換檔線,試驗再CVS-4000型定容采樣系統、AMA-4000型氣態排放物分析系統以及HORIBA2000spcsPN計數器,以及METTLERTOLEDO-XP2U(梅特勒-托利多)PM稱重設備的轉轂試驗室進行;經過系統分析后得到PN模態數據和試驗結果。從圖6~8PN模態數據分析,隨著試驗的進行DPF逐漸提升,主要是累積的碳煙占據過濾壁,提高過濾的效率。在整車原排PN為3.52x1012的情況下,加裝DPF的WLTC測試結果如圖9所示。在第一次試驗中,對PN的轉化效率只達到82%;第三次試驗時,PN排放為2.8x1011,轉化效率為92%,大于90%設定轉化效率,最終排放值低于4.2x1011的工程設計目標。基于國六排放法規對輕型柴油機顆粒物排放的要求,針對某型車的排放開發目標,設計的DPF特性進行測試評價,同時將測試數據提供給標定模型輸入。通過對DPF測試發現:在壓差特性方面,累碳初期,壓差增加較快;主要原因是開始的碳進入DPF過濾孔道內,阻力迅速增加,產生的壓差較大;隨著累碳量的增加,壓差增加變緩。碳層在壁表面覆蓋,形成蛋糕層,基本上形成正相關的關系測試不同入口溫度、載碳量情況下的最高溫度,確定最大碳載量。并通過WLTC排放驗證,結果表明,轉化效率和PN排放滿足工程應用目標。相關文獻】馬標,蔣茂玎,黃偉等?汽油直噴發動機顆粒捕集器技術應用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