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干尖線蟲病_第1頁
水稻干尖線蟲病_第2頁
水稻干尖線蟲病_第3頁
水稻干尖線蟲病_第4頁
水稻干尖線蟲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稻的干尖線蟲病

簡介

水稻干尖線蟲病該病又稱白尖病、線蟲枯死病。分布在國內各稻區。苗期癥狀不明顯,偶在4-5片真葉時出現葉尖灰白色干枯,扭曲干尖。

病原特征

病原AphelenchoidesbesseyiChristie稱貝西滑刃線蟲(稻干尖線蟲),屬線形動物門。[3]雌雄蟲體都為細長蠕蟲形,體長620~880μm,頭尾鈍尖、半透明。體表環紋細,側區有4條側線。雌蟲比雄蟲稍大。唇區擴張,縊縮明顯,口針較細弱,約10μm,莖部球中等大小。階段特征

該病是由線蟲危害引起的,稱為稻干尖線蟲,線蟲體細長,雌蟲體寬0.013~0.018毫米,長為0.5~0.7毫米,雄蟲比雌蟲稍小,整個蟲體乳白色透明。干尖線蟲以成蟲、幼蟲在谷粒穎殼中越冬,干燥條件下可成活3年,浸水條件下能存活30天。干尖線蟲以吻針刺入水稻細胞吸食汁液,致被害葉形成干尖。線蟲在稻株體內生長發育并交配繁殖,孕穗期集中在幼穗穎殼內外,造成穗粒帶蟲,線蟲在稻株內繁殖1~2代,春天水稻播種后,由于氣溫適宜,線蟲恢復活動,從稻種穎殼內游出,隨水流動,并接近稻苗由芽鞘、葉鞘縫隙處侵入稻株內,蟲體附于生長點或葉芽及新生嫩葉的細胞外部,以口針刺吸組織汁液,后隨著稻株生長逐漸向上部移動。到幼穗形成初期,侵入穗部危害幼穗穎谷,最后侵入穎殼內部,直至收獲,并在穎殼內過冬。侵染循環

一是與品種有關。品種不同,對干尖線蟲的抗性也有差異。從大面積發病來看,一般粳稻品種重于秈稻,而雜交稻相對比較抗病。在粳稻品種中發現不同品種間的抗性差異較大,但至今還沒有發現高抗這種線蟲的品種。二是種子帶蟲率。在稻種穎殼內過冬的線蟲是下年水稻發病的侵染源。因此,種子帶蟲率高低影響發病的輕重。但要強調一點,癟谷中的線蟲一般很少,影響發病的是飽滿籽粒穎殼的帶蟲量。發病因素

三是秧苗素質。秧苗粗壯素質好的,抗病性強,秧田播種過密,秧苗素質差的發病較重。四是氣候條件。在晚稻生長中凡7~8月溫度偏低,雨量偏多,日照偏少,則發病較重,尤其是7月上旬處于低溫多雨天氣,與發病關系更為密切,不良氣候是誘發線蟲危害加重病情的因素之一。五是水肥管理。水稻干尖線蟲在水中游動的范圍不大,但如在線蟲從穎殼中游出時,正值田水灌排或滿灌,流水可幫助其擴大流動范圍,發病率也有所上升。高肥田塊一般發病較輕,受害的損失率也較低。

①溫湯浸種先將稻谷放在冷水中浸24小時,然后放入45℃~47℃溫水中預浸5分鐘,再轉入52℃~54℃溫水中浸10分鐘,取出用清水冷卻后浸種催芽。也可直接用55℃~61℃溫水處理稻種15分鐘。②鹽酸液浸種用工業鹽酸0.3千克或化學試劑鹽酸0.25千克,對水50千克,浸種72小時,取出后用水沖洗,催芽浸種,溶液可連續浸5次。③石灰水浸種取0.5千克優質生石灰、對水50千克,攪拌后濾去石渣,倒入30千克稻種,水面高出種子15~20厘米。日平均溫度15℃時浸3天3夜,日平均溫度20℃時浸2天2夜。浸種期間不要弄破水面的結晶膜,浸種后先用清水淘洗后再催芽。④增施鉀肥。據有關資料介紹,干尖線蟲病對水稻的危害在于大量線蟲在水稻生長點取食,與水稻爭奪養分,使水稻生長和結實受到影響。通過加強管理,增施鉀肥,可使水稻生長健壯,有利于提高結實率,減輕干尖線蟲病造成的損失。防治措施

⑤藥劑浸種。先用少量水將1.5%二硫氰基甲烷藥粉攪成糊狀,然后按每10克對水7千克,攪勻配成700~800倍液,然后浸入種子5千克,浸種后直接催芽,早稻浸種時間不得少于72小時,晚稻浸種不得少于48小時。該藥對水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均有效。16%咪鮮·殺螟可濕性粉劑15克,對水6千克配制成400倍水溶液,浸稻種8~10千克,日平均溫度18℃~20℃時浸種60小時,日平均溫度23℃~25℃時浸種48小時。一旦發生難以防治,在加強檢疫,嚴格禁止從病區調運種子的基礎上,最好的防治辦法是藥劑浸種。

1、稀播育壯秧應用浸種靈浸種,既可防治惡苗病,又可兼治干尖線蟲病。旱育苗播量為150~200g/㎡,拋秧盤育苗播量每盤50-75g。4月初育苗,1葉1心開始煉苗,保證秧苗健壯。2、合理稀植該品種分蘗力較強,適宜密度30cmx(13~16)cm。5月中旬插秧,5月末插完秧。插秧深度1cm左右為宜,不宜過深或過淺,保證插秧質量。3、科學配方施肥667㎡施標氮55-60kg、磷酸二銨10.0~12.5kg、硫酸鉀10kg、復合微肥2.5kg。氮肥做底肥占45%,返青肥占25%,蘗肥占20%,穗粒肥占10%。穗粒肥的施入時間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田間長勢靈活掌握。磷肥做底肥一次施入,鉀肥分底肥和蘗肥各占50%,微肥與蘗肥同施。栽培技術要點

4、水層管理實行三旱整地,做到寸(3.3cm)水返青,淺濕,分蘗,適時曬田,寸水揚花,淺、濕干、灌漿,后期不宜早斷水,確保活稈成熟。5、綜合防治病、蟲、草害以化學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