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岳陽樓記》比較閱讀(截至2020年)【甲】岳陽樓記范仲淹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光緒己卯,樓基坼①裂,及大有傾塌之勢,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經費未集而容②以考績③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來湘中,命以茶厘④為修樓之資,其不敷者,勸四邑(巴陵、平江、臨湘、華容)紳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樓其上,左仙梅亭,右則三醉樓,皆視舊制有加。前臨洞庭,為之駁岸⑤以御水,樓之左右各增施二楹,為登樓者憩息之所。其樓前雉堞⑥亦加堅筑,以固吾圉⑦焉!(節選自【清】張德容《重修岳陽樓記》)【注】①坼(chè):分裂,裂開。②容:即張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緒五年(1879)兩度出任岳州知府,政聲顯著,曾對岳陽樓進行整體修葺。③考績: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的成績。④茶厘:對茶葉經銷所征的一種附加稅。⑤駁岸:保護岸或堤壩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塊砌成。⑥雉堞(zhìdié):古代城墻上掩護守城人用的矮墻,也泛指城墻。⑦圉(yú):邊境,邊疆。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1)去國懷鄉(2)微斯人,吾誰與歸(3)加筑六丈有奇(4)皆視舊制有加17.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乃重修岳陽樓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械花源記》)B.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嘗射于家圃(《賣油翁》)C.及大有傾塌之勢已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D.為之駁岸以御水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魚》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19.用“/”標示出下列語句中的停頓。(標示2處)(2分)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經費未集而容以考績北上。20.回答問題。(6分)(1)從【乙】段句話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陽樓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2分)(2)【甲】【乙】均寫到了重修岳陽樓一事,但兩文的側重點各有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16.(4分)(1)離開。(2)如果沒有。(3)零數,余數。(4)規模。17.(3分)B18.(2分)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19.(2分)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經費未集/而容以考績北上。20.(6分)(1)(2分)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樓其上。(2)(4分)【甲】文借重修岳陽樓一事,著重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乙】文側重寫重修岳陽樓的原因、過程及結果。【參考譯文】【乙】光緒己卯年,岳陽樓的地基裂開,大有倒塌的態勢,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修建的經費沒有募集好,張德榮因為考績北上了。不久回到岳陽,德化李公來到湘中,命令把茶厘作為修葺岳陽樓的資金,其中還不夠,就勸說四邑的鄉紳富豪補足。于是在原來地基的后面,增加修建六丈多,在上面建造正樓,左邊是仙梅亭,右邊則是三醉樓,都是借鑒原來的規模有所增加。前面對著洞庭湖,為它建造駁岸來抵御水,樓的左右兩邊各增加了兩個房間,作為登樓的人休息的地方,樓前面雉堞也增加堅固的建筑,來鞏固我的邊疆!
(2020甘肅武威)【甲】①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②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家無婢侍。吳玠素服飛,愿與交歡,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飛辭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異時到河朔,乃可飲?!彼旖^不飲。帝初欲為飛營第,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保ü澾x自《宋史·岳飛傳》,有改動)【注釋】①吳玠:人名,岳飛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氣的美女。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飯,形容終日操勞。④營第:建造宅子。9.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A.至若春和景明四時之景不同B.而或長煙一空上下一白C.吳玠素服飛吳廣素愛人D.飾名姝遺之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10.下列對【甲】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停頓的判斷,最恰當的一項是()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11.下列對【甲】文中畫橫線句子的翻譯,有錯誤的一項是()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譯文:我曾經探求過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譯文:不憑借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C.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譯文:處在僻遠的江湖就為他們的國君憂慮。D.然則何時而樂耶?譯文: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12.下列對【甲】【乙】選文的理解與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A.【甲】文①段以“至若”領起,語言駢散結合,格調高亢,節奏明快有力,B.【乙】文表現了岳飛是一個孝順、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為己任的人。C.【甲】文概括寫景,重在言志抒情?!疽摇课耐ㄟ^記錄人物言行來刻畫人物形象。D.【甲】【乙】兩文體裁各異,但都表現出“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13.把【乙】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飛辭不受,玠益敬之?!緟⒖即鸢浮?.答案:A(A日光、風景,景色;B.全,都;C.一向;D.贈送,給予)10.答案:A11.答案:B(“憑借”錯誤,“以”是譯為因為)12.答案:B(沒有表現岳飛“善用人才”)13.答案:岳飛推辭(1分)不接受,吳玠更加(1分)敬仰(敬重,尊重)(1分)他了。【參考譯文】岳飛特別孝順,他的母親留在黃河以北,他就派人去看望母親,并把母親接了回來。母親患病,很久沒好,岳飛必定會親自給母親喂藥母親去世后,岳飛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家中沒有婢女服侍。吳玠一向佩服岳飛,愿意與他結為好友,打扮了美女送給他。岳飛說:“主上終日為國事操勞,怎是臣子貪圖享樂的時候呢?”岳飛推辭不接受,吳玠更加敬仰他了。岳飛少年時特別喜歡喝酒,皇帝告誡他說:“等你何時到了黃河以北,才可以這樣飲酒。于是他從此不再喝酒?;实墼浵胍o岳飛建造一個住宅,岳飛推辭道:“敵人尚未被消滅,怎能談論家事?…有人問:“天下何時才會太平?”岳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保?020廣西柳州)【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乙】范宣①年八歲,后園挑②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耶?”答曰:“非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毙麧嵭辛s,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減之又減,遂至一匹,既終不受。翌日,韓后與范同載,就車中裂二丈與范,云:“人寧可始婦無裈③也?”范笑而受之?!咀⑨尅竣俜缎?字宣子,家境貧寒,崇尚儒家經典。②挑:挖。③裈(kūn):褲子13.選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2分)A.于嘗求古仁人之心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B.微斯人,吾誰與歸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醉翁亭記》)C.或問日:“痛邪?”或王命急宣(《三峽》)D.如是減半如是再嚙,石又再轉(《河中石獸》)14.請將選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優其君。(2)韓與范同載,就車中裂二丈與范。15.選出斷句正確的一項()(2分)A.非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蹄耳B.非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C.非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D.非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16.根據選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4分)(1)甲文中能含蓄地表達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2)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個怎樣的人?(答出兩點即可)(2分)【參考答案】(1)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求:探尋/求:請求;B.歸:一道/歸:回來;C.或:有人/或:有時;D.是:這樣/是:這樣/。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廟堂:指朝廷。之,定語后置的標志。句意:處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為平民百姓憂慮。②重點詞:同載,同坐一輛車。與,給。句意:韓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輛車,在車上撕了兩丈絹送給范宣。(3)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句意進行分析。句意為:不是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因此才哭呢。故斷為:非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故選:C。(4)①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文章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②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重點語句進行概括。結合內容,從“非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中可知,他非常孝順。從“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中可知,他品行高潔,廉潔儉省。答案:(1)D(2)①處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為平民百姓憂慮。②韓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輛車,在車上撕了兩丈絹送給范宣。(3)C(4)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②孝順(孝敬父母),品行高潔(或清廉)【參考譯文】【甲】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乙】范宣八歲那年,有一次在后園挖菜,無意中傷了手指,就大哭起來。別人問道:“很痛嗎?”他回答說:“不是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因此才哭呢?!狈缎沸懈邼?,為人清廉儉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韓康伯送給他一百匹絹,他不肯收下;減到五十匹,還是不接受;這樣一路減半,終于減至一匹,他到底還是不肯接受。后來韓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車,在車上撕了兩丈絹給范宣,說:“一個人難道可以讓老婆沒有褲子穿嗎?”范宣才笑著把絹收下了。(2020遼寧丹東)【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乙】過廣陵,入洞庭,浩浩蕩蕩,四無涯涘。晚見紅日落于水內,次早見炬火然灼水面,漸望漸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為卑,水吾皆以為狹,非果卑果狹也目能窮其所至則小之矣。物何大何小,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莫不小。蘇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濟。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與子相見!豈知俯仰①之間,有方軌②八達之路乎?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猶杯水也;舟猶芥也,人猶蟻也,吾烏③知蟻之附芥,不以為是乘桴④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為是海變桑田耶?四海雖廣,應亦有涯,目力不至,則望洋而嘆。因所大而大之耳?!苯裨诙赐?,吾目力窮焉,即以為洞庭為吾之??梢?。(選自《虞初新志》)【注】①俯仰:表示時間短暫。②方軌:兩車并行。③烏:怎么。④桴:小竹筏。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南極瀟湘 極:到達 B.薄暮冥冥 薄:迫近C.春和景明 景:景色 D.沙鷗翔集 集:停息7.下列句子中,加點“乃”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漸望漸高,乃明星也A.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B.乃悟前狼假寐C.乃不知有漢 D.蒙乃始就學8.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解釋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文選自《岳陽樓記》,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B.兩文都大量運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富有音樂美。C.乙文引用蘇軾講的故事,意在表明雖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為認識有限而感嘆自身渺小。D.兩文在寫法上都是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甲文重在勸勉言志,乙文重在闡發哲理。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覽物之情,得無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非果卑果狹也目能窮其所至則小之矣?!緟⒖即鸢浮?.【答案】C【解析】景,日光。7.【答案】C【解析】例句中“乃”之意為“是”。而備選答案中,A中“乃”:是;B中“乃”:才;C中“乃”:竟;D中“乃”:才。故選C.8.【答案】C【解析】A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B原文中沒有“排比”;C不是感嘆自身的渺小,對世界的感知,是由認識的寬度和廣度所決定的。9.【答案】(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解析】注意補出省略的內容和語氣。10.【答案】非果卑果狹也/目能窮其所至/則小之矣?!窘馕觥扛鶕Z句內容,即可斷句。【參考譯文】【乙】過了廣陵,進入洞庭湖,廣闊的湖面一望無邊。傍晚,一輪紅日落到湖水里;早晨,一輪朝陽像火炬一般炙烤著湖面,冉冉升起,是明亮的星星。我游覽天下,那些山我覺得有些矮小,那些河我覺得有些狹窄。并不是這些山真的矮小,也不是這些河真的狹窄,是因為它們一眼就能看到盡頭,所以才覺得小罷了。事物如何區別大與小?蘇子瞻說:“把一杯水倒在地上,一顆芥子浮在水面上,一只螞蟻浮在芥子上,螞蟻四顧茫然,不知要到何處去。一會兒,水干了,螞蟻徑直爬走了,遇見其他螞蟻,大哭說:‘我差一點看不到你了!’哪里知道片刻之間,螞蟻所到的地方有并行兩輛馬車、四通八達的路嗎?”揣摩一下,四海之內都在天地之間,就和那杯水一樣。船就像那顆芥子,人就是那個螞蟻。我們只知道螞蟻依附芥子可笑,不知道自己乘著船兒出海也和螞蟻一樣嗎?水干而去,不就覺得這是滄海變桑田嗎?天地雖然廣闊,也有邊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就會看著這樣廣闊的景象而慨嘆,因為看不到邊際就覺得很大,現在,我在洞庭湖,極目四望,不見邊際,我覺得洞庭湖就是我的海呀?。?020山東濟寧)【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乙】孟子謂宋句踐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③;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④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注釋:①宋句踐:古人名。②游:指游說。③囂囂:安詳自得的樣子。④得己:自得。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⑴薄暮冥冥⑵去國懷鄉⑶吾語子游⑷人知之,亦囂囂10.下列加點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窮則獨善其身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人知之,亦囂囂C.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達則兼善天下D.其喜洋洋者矣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11.翻譯下列句子。(4分)⑴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⑵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12.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边x文《岳陽樓記》中,第一段通過描繪“”,表現出遠謫的悲苦、郁悶之情;第二段則通過描繪“洞庭春晴圖”,表現出之情。(2分)13.“天下觀”是古圣賢之道。《禮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結合兩篇選文,談談范仲淹和孟子的“天下觀”分別是什么?(2分)【參考答案】(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①句意為:傍晚天色昏暗。?。浩冉?。②句意為:離開國都、懷念家鄉。國:國都。③句意為:我告訴你怎樣游說。語:告訴。④句意為:別人理解也安詳自得。知:理解。(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其:代詞。后句句意:窮困就獨善其身;其:代詞。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之:的。后句句意:別人理解也安詳自得;之:代詞。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則:就。后句句意:顯達就兼善天下;則:就。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D.前句句意: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矣:表示感嘆。后句句意:尊崇道德,喜愛仁義,就可以安詳自得了;矣:表示感嘆。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故選:B。(3)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①句中重點詞:則,就。偕,一同。句意為: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爽快,榮耀和屈辱一并忘掉。②句中重點詞:故,所以。失,喪失。離,背棄。句意為:所以士人窮困的時候不喪失(失掉)義,得志時不背離(背棄)道。(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和分析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來分析。結合第一段內容,從“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中可知,描繪了洞庭風雨圖;結合第二段內容,從“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中可知,表現了心曠神怡、遺忘得失寵辱的樂觀之情。(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的能力。結合甲文內容,從“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中可知,范仲淹的天下觀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結合乙文內容,從“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中可知,孟子的天下觀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答案:(1)①迫近;②國都;③告訴;④理解。(2)B(3)①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爽快,榮耀和屈辱一并忘掉。②所以士人窮困的時候不喪失(失掉)義,得志時不背離(背棄)道。(4)洞庭風雨圖;心曠神怡、遺忘得失寵辱的樂觀(或“喜悅”)。(5)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军c評】文言文翻譯方法: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緟⒖甲g文】【甲】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乙】孟子對宋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各國君主嗎?我告訴你怎樣游說:別人理解也安詳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詳自得?!眴枺骸霸鯓硬拍馨苍斪缘媚??”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愛仁義,就可以安詳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窮失意時不離開仁宅義路,顯達得意時不背離道德。窮困時不失仁義,士人就能安詳自得;顯達時不背離王道,民眾就不會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時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時修養自身以顯現于世。窮困就獨善其身,顯達就兼善天下?!保?020山東棗莊)【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陽樓記》范仲淹)【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屬①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缞绖②數人營理葬具者。公亟③令詢之,乃寓居士人④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赗⑤斂棺槨⑥皆所未具。公憮⑦然,即徹⑧宴席,厚赒⑨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范仲淹罷宴》)【注釋】①僚屬:部屬。②缞绖:cuīdié,喪服。③亟:jī,急迫地。④寓居士人:寄居在外地的讀書人。⑤赗:fèng,送給喪者助葬的車馬、束帛等物。⑥棺?。╣uǒ):下葬的物品。⑦憮:wǔ,失意。⑧徹:通“撤”。⑨赒:zhōu,救濟。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有去國懷鄉國:國家B.或異二者之為或:也許C.未舉觴觴:酒杯D.卒于邠卒:死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屬予作文以記之厚赒給之B.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使畢其事C.乃重修岳陽樓乃寓居士人卒于邠D.滿目蕭然公憮然10.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記”是一種文體,屬于散文的范疇.甲文是一篇融敘事、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體的優美散文.B.甲文將”遷客騷人”和”古仁人”的覽物之情進行對比,主要表達了作者對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的不屑.C.乙文“公亟令詢之”中,一個“亟”字表現了范仲淹體恤百姓、關愛百姓的急切心情。D.乙文最后坐客感嘆泣下,既是被范仲淹的行為感動,又是對客死者的同情。11.將第Ⅰ卷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3分,共6分)(1)微斯人,吾誰與歸?(2)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12.從乙文中摘錄出最能提現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思想的句子。說說還有誰具有這樣的思想并簡述其典型事跡。(4分)【參考答案】8.A【解析】國:國都。9.D【解析】A,代詞,這件事/代詞,他。B,副詞,表示推測,大概/代詞,這。C,連詞,表示順接,于是/副詞,表示肯定,原來是。D,用于形容詞、副詞后,表示狀態,都是“……樣子”。10.B【解析】甲文主要表達的是作者對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的贊賞和珍惜。11.(1)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微,如果沒有;斯,這種?!拔ⅰ薄八埂备髡?分,句子大意1分).(2)空閑/閑暇的時候,(范仲淹/他)率領部屬登臨樓閣,擺設酒宴。(“暇日”、“置”各1分,句子大意1分)12.①“公憮⑦然,即徹宴席,厚赒給之,使畢其事?!保?分)②列舉人物并簡述事跡。(2分)。示例:杜甫:杜甫的茅屋被秋風吹破,然后又遭連夜雨,但他心中想的是天下寒士,愿為天下寒士的安樂犧牲自我。(只列舉人物不簡述事跡,或簡述事跡與文中思想不符,則不給分)【參考譯文】【乙】范仲淹鎮守邠州的時候,一天空閑時率領下屬登上樓閣,置辦酒席,還沒有舉起酒杯,看見幾個穿著孝服的人正在籌辦裝殮之物。他馬上派人去詢問,原來是客居在外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將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壽服等下葬的東西都沒有置備好。范仲淹聽后很憂傷,立即撤掉了酒席,給他豐厚的救濟金,讓他完成喪葬之事。在座的人都感嘆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淚。(2020四川廣元)【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陽樓記》節選)【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駨埦灰灾啚榛?,竊會計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②無所不快;而況乎灌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③睹其為快也哉!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節選)注釋:①會計:是指征收錢谷,管理財務行政等事務。②蓬戶甕牖:蓬戶,用蓬草編門;甕牖,用破甕做窗。③烏:哪里。8.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托B.微斯人,吾誰與歸微:如果沒有C.窮耳目之勝以自適適:到、往D.竊會計之余功竊:偷得,這里指“利用”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乃重修岳陽樓乃不知有漢B.覽物之情無絲竹之亂耳C.不以謫為患弗敢專也,必以分人D.而況乎灌長江之清流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10.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作者開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期間的政績。B.乙文以“江”字先行,運用鋪陳的手法,描繪出一個闊大雄偉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瓏的亭臺與之形成鮮明的對照。C.甲乙兩文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融敘事、寫景、議論、抒情于一體,都體現出了曠達的人生態度。D.乙文把張夢得與騷人思士面對同樣景色的態度作了對比,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快樂與甲文中的“樂”內涵是一致的。11.翻譯下列句子。(6分)(1)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2)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緟⒖即鸢浮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ABD.正確;C.有誤,句意:盡享耳目的美景來自求安適呢?適:使……安閑(閑適)。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乃:于是/乃:竟然;B.之:的/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C.以:把/以:把;D.而:表遞進關系/而:表轉折關系。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ABC.正確。D.有誤,“兩文中快樂的內涵是一致的”表述錯誤。【甲】文作者是因“天下之樂而樂”,【乙】文中的張夢得是因為欣賞長江的美景而快樂。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進,朝廷做官。亦,也。退,不在朝廷做官。然則,既然這樣,那么。何時,什么時候。句意:這樣(他們)在朝廷做官也憂慮,不在朝廷做官也憂慮,如此,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②重點詞:即,就著,依著。以,用來。勝,勝景,美景。句意:在他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美景。答案:(1)C(2)C(3)D(4)①這樣(他們)在朝廷做官也憂慮,不在朝廷做官也憂慮,如此,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②在他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美景?!军c評】“之”的用法:①旁人皆為之感愴(之:代詞)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與民同游觀之樂(之:的)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⑥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⑦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志)【參考譯文】【甲】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疽摇块L江出了西陵峽,才進入平地,水勢奔騰浩蕩。南邊與沅水、湘水合流,北邊與漢水匯聚,水勢顯得更加壯闊。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滾滾,如同大海一樣。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我的哥哥子瞻給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張夢得不把被貶官而作為憂愁,利用征收錢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釋放自己的身心,這是他心中應該有超過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編門,以破瓦罐做窗,都沒有覺得不快樂,更何況在清澈的長江中洗滌,面對著西山的白云,盡享耳目的美景來自求安適呢?如果不是這樣,連綿的峰巒,深陡的溝壑,遼闊的森林,參天的古木,清風拂搖,明月高照,這些都是傷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傷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這是暢快的呢!元豐六年十一月初一,趙郡蘇轍記。(2020四川南充)【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嘻!微斯人,吾誰與歸?【乙】皇佑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是時范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庇谑侵T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澤也。(選自《夢溪筆談》,有刪改)【注釋】①殍殣(piáojǐn):餓死的人。②募民存餉:指招募災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飯吃。③敖倉:糧倉。④晏然:安寧的樣子。7.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是時范文正領浙西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B.為術甚備世人甚愛牡丹(《愛蓮說》)C.及公私興造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D.發司農之粟發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8.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5分)(1)又新作敖倉吏舍,日役千夫。(2)兩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9.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澤也10.依據選文,回答問題。(4分)古代仁人志士,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未嘗廢替。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情懷既體現在“A”的抱負中,也體現在為政一方的實際行動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災時采取了“B_”和“C”兩項措施,后來這兩項措施被著錄于令典。(A處請用【甲】文語句回答,B、C兩處請用【乙】文語句回答。)【參考答案】【答案7.B【解析】7.此題考查一詞多義。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詞。A.代詞,這/判斷動詞,是;C.暗地,私自/形容詞作動詞,偏愛;D.發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所以答案選B?!敬鸢?.(1)(他)又重新建選糧倉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2)兩浙地區只有杭州秩序安寧,民眾沒有流亡遷移的,(這)都是范公(救災)的恩惠?!窘馕觥?.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應做到:忠實原文、語句通順、表意明確、語氣不變、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到位。汪意以下關鍵詞語的意思:“作”,新建;“日”,每天:“惟”,只;“晏然”,安寧;“徒”,遷移;“惠”,恩惠。點晴:翻譯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個重要考點。翻譯句子要把握的原則:1.語句通順,成分完整。(注意翻譯省略主語賓語時要補充完整,并添加括號。)2.落實字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方法是:吃透課內文言文,反復誦讀,熟練握,再適當拓展?!敬鸢?.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窘馕觥?.此題考查文言斷句(即加標點)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譯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輔助。本題畫波浪線的句子“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澤也”翻譯為: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是先王的功績。意思有三層:救災、利民、先王功績,標志性的詞語有“因”“此”,在這兩個詞語前面畫“/”即可?!敬鸢?0.A: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B:發司農之菜;C:募民興利【解析】10.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A考查的是岳陽樓記的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較為簡單。附【《范仲淹救災》譯文】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尸體遍布于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飲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游,盡情玩賞。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所以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余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饑荒年份打開司農寺糧倉的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為法令。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是先王的功績。(2019遼寧沈陽)【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威后)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選自《戰國策·趙威后問齊使》)8.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每小題1分,共4分)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④有糧者亦食()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各句。(每小題2分,共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10.[甲]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分)11.[乙]文中趙威后認為怎樣才能使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甲]文中的哪句話與趙威后的這種思想相照應?請寫下來。(3分)【參考答案】8.(4分)①探求②如果沒有③派,讓④吃,給……吃9.(4分)①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2分)②這個人是幫助君主撫養人民的人,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成就功業呢?(2分)10.(3分)議論,(1分)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表現作者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2分)11.(3分)要以民為本,(1分)重用賢士,(1分)才能使國家發展壯大。[甲]文中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與之照應。(1分)【參考譯文】【乙】齊王派使者來問候趙威后,……威后于是進一步又問齊國的使者說:“齊國有一個處士叫鐘離子,他還好吧?(我聽說)這個人的為人,有糧食的人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他也給他們飯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沒衣服的人他給他們衣服穿。這是在幫助齊王撫養他的百姓,為什么至今不讓他成就功業呢?葉(音shè)陽子還好吧?這個人他的為人,憐憫、撫恤鰥夫、寡婦、孤兒和沒有子女的老人,救濟生活窮困、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齊王使百姓安寧,為什么至今不讓他成就功業呢?”(2019內蒙古通遼)【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登南昌滕王閣,贛大水西來注北,閣與水稱,杰然大觀。然不若武昌黃鶴樓。雖水與滕王來去不殊,而樓制工巧奇麗,立黃鵠磯上,且三面臨水,又西對晴川樓、漢陽城為佳??傊胁蝗缭乐菰狸枠?。君山一發,洞庭萬頃,水天一色,杳無際涯,非若滕王、黃鶴眼界可指,故其勝為最,三樓皆西向,岳陽更雄。(節選自王士性《廣游志》)注:杰:高大。殊:差別。眼界:視力所能看到的范圍。14.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大觀:雄偉景象。B.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排空:一掃而空。C.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薄暮:傍晚時分。D.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錦鱗:美麗的魚。15.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16.語段【甲】遷客騷人的“悲”從何而來?請簡要分析。(2分)17.語段【乙】是怎樣寫岳陽樓的?它寫岳陽樓的目的與語段【甲】有什么不同?(4分)【參考答案】14.B解析:B選項中的“濁浪排空"中的“排空”是沖向天空。15.我看那巴陵的沒好情狀,全在洞庭湖上。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翻譯。16遷客騷人的“心”是從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出的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通過文中的“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登斯樓也,則有憂讒畏譏……”他們能把受自然風物好壞的影響,即“以物喜,以己悲。與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對比。17.語段【乙】中運用對比手法,通過膝王閣,武昌黃鶴樓與岳陽樓對比,突出強調了岳陽樓“洞庭萬頃水天一色、香無際涯”“岳陽更雄”的特點、語段(一)通過描繪,表達作者對岳陽樓的贊美之情。語段(二)通過遷客騷人的悲喜觀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行對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凸現了文章的主旨?!緟⒖甲g文】【乙】登上南昌的滕王閣,贛江大水從西面而來流向北方,滕王閣與水相對,非常高大,雄偉壯觀。然而卻比不上武昌的黃鶴樓。雖然江水的走向與滕王閣沒有差別,但是黃鶴樓樓體的建造工巧奇麗,立在黃鵠磯上,并且三面臨水,又以對著晴川樓、漢陽城的西面那一面為最佳??傊S鶴樓和滕王閣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陽樓。君山一點青,洞庭湖碧波萬頃,水天一色,遠遠看上去無邊無際,不像滕王閣和黃鶴樓,視力所能看到的范圍就能看完,所以岳陽樓的風景最好,三座樓都面向西,岳陽樓更加雄偉。(2018河南)【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節選自《岳陽樓記》)【乙】來焦山有四快事:觀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煙水蒼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筆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虛一碧,長江萬里,無復微云點綴;聽晚梵聲出松杪②,悠然有遺世之想;曉起觀海門日出,始從遠林微露紅暈,倏然躍起數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动廁Q銘》③在雷轟石下,驚濤駭浪,朝夕噴激,予來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沒之中,披剔盡致④,實無不幸也。(選自《漁洋山人文略》)【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樹梢。③《瘞(yì)鶴銘》: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盡致:仔細而詳盡的地閱覽、觀賞。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①春和景明______②心曠神怡______③悉成明霞______④得踏危石______10下列句子加點字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______A.于潮汐汩沒之中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記》)B.而或長煙一空 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戰(《曹劌論戰》)D.悠然有遺世之想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1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浮光躍金,靜影沉璧。②始從遠林微露紅暈,倏然躍起數千丈。12填空和解答。①根據乙文內容填空。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_--曉起觀海門日出②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明麗壯闊之景,但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不同,請簡述。答案:【參考答案】(1)①日光②愉快③全,都④能夠(2)C(3)①水面上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就像一塊沉在水中的玉璧。②開始從遠處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紅色的光芒,忽然間騰躍而起幾千丈高。(4)①觀返照吸江亭
聽晚梵聲出松杪②甲文描寫了明麗壯闊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樓之情,為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做鋪墊。乙文則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緟⒖甲g文】來焦山游覽有四件感到暢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煙水蒼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畫的筆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長江萬里,再也沒有微云點綴;聽寺院的晚鐘聲從松梢傳出,悠悠然產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門日出,開始從遠處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紅色的光芒,忽然間騰躍而起幾千丈高,照射著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紅霞,蕩漾不定?!动廁Q銘》在雷轟石下,那兒驚濤駭浪,朝夕噴涌激蕩。我在冬月來游覽,那時江水剛落,才能夠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細而詳盡地閱覽,實在是很幸運啊。(2018江蘇鹽城)【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摟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疽摇咳舴蛉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颈扛吡鴬A提,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5.下面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而或長煙一空空:空中B.野芳發而幽香發:開放C.而樂亦無窮也窮:窮盡D.于時冰皮始解解:融化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其喜洋洋者矣其真無馬耶B.朝而往面山而居C.若脫籠之鵠何陋之有D.山巒為晴雪所洗不足為外人道也7.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A.像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歸來而山谷和洞穴就顯得昏暗,(這)由昏暗變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早晨和晚上。B.像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花朵開放了,煙云聚攏而山谷和洞穴就顯得昏暗,(這)由昏暗變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間的甲晨和晚上。C.像那太陽出來而林問的花朵開放了,煙云歸來而山谷和洞穴就顯得昏暗,(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早晨和晚上。D.像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而山谷和洞穴就顯得昏暗,(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緣,就是山間的早晨和晚上。8.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三段短文都圍繞春天而寫。甲文描繪生機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繪山水相映的山間春景,丙文描繪萬物復蘇的田野春光。B.三段短文都通過人的活動表現景色之美。甲文的漁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歸,丙文的如鵠出籠,都側面寫出景色的美好。C.三段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愉悅。甲文抒發心曠神怡的喜悅,乙文表現樂意無窮的歡愉,丙文則有自由舒暢的興奮。D.三段短文都用詞精妙。甲文用“浮”“躍”,寫出月下湖面的動態;乙文用“開”“暝”,寫出早晚景象的變化;丙文用“微”“始”等,寫出大地初醒的狀態。【答案】5.A6.B7.D8.A【解析】甲: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年代:北宋乙: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年代:北宋丙:選自《袁中郎集箋?!纷髡撸涸甑滥甏好鞅焊叽蟮牧鴺鋳A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波光才剛剛開始明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樣子,好像明鏡新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光亮,(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髻寰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散開,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參考譯文】【丙】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2018四川成都)【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乙】滕子京負大才,為眾所嫉,自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之。子京忽以書抵仲淹,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選自《過庭錄》)2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4分)(1)先天下之憂而憂▲(2)微斯人,吾誰與歸?▲(3)正患無隙以規之▲(4)恐后貽禍▲22.用“/”給乙文中劃線語句斷句。(2分)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滕子京負大才,為眾所嫉?!?4.請聯系甲乙兩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寫《岳陽樓記》的目的。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樣的思想境界?(4分)▲【參考答案】21.(4分,每小題各1分)(1)先,在……之前。(2)微,沒有。(3)規,規勸,勸諫。(4)貽,遺留,留下。22.(2分)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每標對1處0.5分,標對3處2分)23.(4分)(1)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譯出“以”0.5分,理解到互文的手法,語意正確、語句通暢1.5分。)(2)滕子京享有非凡的才華,遭受到許多人的嫉妒。(或“滕子京享有非凡的才華,被許多多人嫉妒。”)(譯出“負”和“為……所”各0.5分。語意正確、語句通暢1分。)24.(4分)目的:①受好友委托為岳陽樓作記。②“勸諫滕子京”或“諫故人”。③表明自己的心志(答對1點即得1分,共2分)思想境界: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答對1點即得1分,共2分)【參考譯文】【乙】滕子京很有才華,遭到許多人的嫉妒,從開始的慶陽帥被貶到巴陵郡,他的悲憤郁悶之情常常表現在文章中和臉上。范仲淹和他同齡,兩人關系很好,也很愛惜他的才華,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驕傲自負,很少聽人勸。正在擔心沒有機會規勸他的時候,滕子京忽然寫信給范仲淹,請他寫一篇《岳陽樓記》。所以文中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規勸好友了。(2018四川遂寧)【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范文正公①,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成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②常稔之田③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豕达@貴也,嘗有志于是④矣,而力未逮⑤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⑥,后世子孫修其業⑦,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⑧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⑨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后世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其世云。(節選自《古文觀止》之《義田記》,作者錢公輔)【注釋】①范文正公:范伸淹,卒謚文正。②負郭:靠近城郭。③常稔(rě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④是:指“養濟群族之人”。⑤逮:及。⑥歿(mò):死。⑦修其業:指主持義田之事。修,遵循。⑧充:本意是實,滿,充足。這里引申為“高”的意思。⑨斂:為死者易衣為小斂,死者入棺為大斂。斂,與“殮”同。7.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因為)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請求)C.咸施之(全,都)D.而終其志(心愿、志向)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微斯人,吾誰與歸?(2分)(2)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2分)9.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10.甲、乙兩文了范仲淹遠大的政治抱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語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贊揚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寫作緣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參考答案】7.B【解析】B求:探求。8.(1)(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2)范文正公雖然身居高位、俸祿豐厚,卻一生過著貧窮的生活?!窘馕觥?1)注意“微”的意思是“沒有”,“吾誰與歸”是介賓倒裝,正確語序應是“吾與誰歸”。(2)注意“充”“厚”要翻譯準確,“貧終其身”是賓語前置。9.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解析】“歿之日”為狀語,后應斷開;“身無以為斂”和“子無以為喪”結構相同,中間應斷開。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獨高其義(或答“獨高其義,因以遺其世云”亦可)【解析】第一空抓住題干提示信息“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用甲文語句回答”,容易確定答案。第二空抓住題干提示信息“高度贊揚…‘寫作緣由”及乙文中提示信息“因以遺其世云”,可確定答案。【參考譯文】【乙】范文正公是蘇州人。生平喜歡用財物助人,選擇關系親近卻很貧苦、關系疏遠卻很賢能的人,都接濟他們。當他富貴顯達時,購置了千畝田地,叫做義田,用來供養救助全族的人。(使他們)每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娶喪葬時,都有供養。選擇族中年長又賢能的人管理賬冊,再按時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飯,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絹。嫁女的給錢五萬,再嫁的給錢三萬;娶妻的給錢三萬,再娶的給錢一萬五;喪葬的和再嫁的數目相同,葬小孩的給錢一萬。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貴顯達時,曾立志設置義田,但他力量不能達到,擱延了二十年。不久他當了西路邊帥,接著參與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祿賞賜的收入,來達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孫治理他義田的事業,繼承他好施的遺志,和他在世時一樣。他雖然位高祿多,卻清貧一生。去世時,自身沒有用來入殮的東西,子孫沒有用來辦喪的東西。只是把布施貧民和養活族人的義行,留傳給他的子孫罷了。(2017遼寧阜新)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岳陽樓記(節選)范仲淹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泥古者愚(節選)紀昀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①,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說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于一村。溝洫④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何文勤公嘗教昀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一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注釋:①角:較量。②列說:游說。③干:求見。④洫(xù):田間水道。(選自《閱微草堂筆記》)6.(2分)下列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AA.沙鷗翔集
集:集中,集合B.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年會籌備計劃方案2025年
- 2025年安管年度工作方案
- 2025年湖南桃江一中高三下-期末教學質量監測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燕京理工學院《就業與創業指導及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四校2025年高三第二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題含附加題含解析
-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階段性調研測試物理試題無附加題含解析
- 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生化實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分子生物學及檢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中學2025屆高三高考全真模擬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中國社會與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DZ∕T 0054-2014 定向鉆探技術規程(正式版)
- 戲劇與美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長江人民藝術劇院
- TB 10012-2019 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 軟件公司銷售部管理新規制度
-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題
- 中國地理《中國自然地理》課件
- 2024屆高考二輪復習備考 有機化學基礎 課件(共35張)
-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期中測試數學試卷
- 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巖錨梁砼施工監理控制措施
- 2022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附課標解讀)
- 老年醫學缺血性腸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