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稅制改革_第1頁
財政學稅制改革_第2頁
財政學稅制改革_第3頁
財政學稅制改革_第4頁
財政學稅制改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講稅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二、稅制改革理論簡介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目錄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一)稅收制度1.定義稅收制度是國家按一定政策原則組成的稅收體系,其核心是主體稅種的選擇和各稅種的搭配問題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一)稅收制度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

①②單一稅制論復合稅制論2.組成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是復合稅制(二)稅收制度發展的歷史進程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我國古老的直接稅田賦口賦(二)稅收制度發展的歷史進程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我國古老的直接稅車馬稅牌土地稅(二)稅收制度發展的歷史進程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現代的直接稅(二)稅收制度發展的歷史進程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資本主義國家的稅制《人權宣言》:個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資本主義國家,對個人所得稅sayNO!“再沒有什么比所得稅、財產稅和房屋稅等直接稅更不受人歡迎的了”(二)稅收制度發展的歷史進程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資本主義國家的稅制社會保險稅一部分來自企業雇主,一部分來自職工個人,也是所得課稅類的一個稅種。目前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險稅在稅收總收入中已達相當高的比重。如1991-1995年社會保險稅占中央政府經常收入的比重,美國為34.5%,法國為44.1%。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并開征社會保險稅

(二)稅收制度發展的歷史進程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資本主義國家的稅制1.適時建立和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2.老年法定退休保險具有強制性、貢獻性和福利性,退休和醫療保險基金有正常來源渠道,能自我調整和自我調整。3.發展保險公司經營的自愿投保退休金保險,吸收閑散資金增強經濟實力,為人口老齡化做準備。4.嚴格控制失業救濟金發放標準和發放時間,以利于失業者積極再就業。鏈接:美國社會

保障制度5.采取措施,增收節支,迎接老齡化的嚴重挑戰。(三)發展中國家以間接稅為主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人均收入水平與所得稅在稅制中的地位之間的相關關系1985年所得稅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相關關系資料來源:根據世界銀行《1987年世界發展報告》(三)發展中國家以間接稅為主一、稅收制度及其歷史演變稅制發展出現一些新的趨勢:二、逐步擴大以所得稅為主的直接稅的征收范圍一、推行增值稅二、稅制改革理論簡介斯蒂格利茨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經這樣說過:“人生只有兩件事情是注定不變的,那就是納稅與死亡。”而如今,這句話或許應該重新措辭:“人生只有兩件事是注定不變的,那就是死亡和稅制改革。”(一)公平課稅論二、稅制改革理論簡介公平課稅論的基本思想包括四方面:2.把稅收問題與政府支出政策分開討論;1.主要強調橫向公平目標;3.以稅基的綜合性和稅收待遇的統一性作為指導原則;4.主張按納稅能力來征稅。(二)最適課稅論二、稅制改革理論簡介最適課稅理論的主要內容:直接稅與間接稅搭配理論最適商品課稅理論最適所得課稅理論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米爾里斯,威廉·維克里(二)最適課稅論二、稅制改革理論簡介最適課稅理論的貢獻1.論證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政府運用“扭曲性”稅收工具是不可避免的;2.提出了在稅制結構優化狀態下,稅制經濟效率的衡量標準;3.論證了在最適稅制下,公平與效率兩大原則統一起來的可行性。財政交換理論的主要內容:1.對政府的征稅能力必須從憲法上予以限制;2.選擇稅基和稅率結構,將政府的總稅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圍內;3.憲法對政府可利用的稅基性質進行限制;4.從憲法上制約政府制定稅收差別待遇;5.政府應該取消對資本的課稅二、稅制改革理論簡介(三)財政交換論(一)所得稅:降低稅率、拓寬稅基、減少檔次;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二)一般消費稅:普遍開征增值稅、提高標準稅率、制定標準化的增值稅;(三)開征“綠色稅收”,重視稅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一)所得稅1.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降低,主要表現為最高邊際稅率的降低。累進表中的最高一級稅率,也就是最后一級稅率邊際稅率通常也指累進稅率表中的最高一級稅率,即最后一級稅率,邊際稅率不能真實反映納稅人的實際負擔水平。根據課稅對象數額增加時邊際稅率的變化情況,可分為不變、提高和降低3種。課稅對象增加邊際稅率不變的,為比例稅率;課稅對象增加邊際稅率提高的,為累進稅率;課稅對象增加邊際稅率降低的,為累退稅率。這3種稅率體現著3種不同的稅收負擔政策。比例稅率使納稅人的增量收入中,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變;累進稅率使納稅人的增量收入中,個人可支配收入相對減少;累退稅率使納稅人的增量收入中個人可支配收入相對增加,從而對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一)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稅基的拓寬一是外延拓寬,即擴大征稅范圍;二是內涵拓寬,即減少優惠措施對附加福利的征稅,對資本的征稅不同程度地減少或取消了存在于所得稅制中的稅收支出包括各種扣除,豁免,抵免稅率的拓寬使得在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的同時,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并沒有像稅率那樣大幅降低

許多國家還調整了所得稅稅率表,減少了稅率檔次瑞典從10個到1個,是最徹底的國家,盡管減少稅率檔次可能使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差別的調價作用弱化,仍是80年代以來稅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國家的納稅檔次又有所增加。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一)所得稅2.公司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稅基主要靠內涵拓寬,如澳大利亞,奧地利等國限制或取消了各種刺激計劃降低了公司所得稅的稅率,平均削減近10個百分點。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一)所得稅3.個人所得稅與公司所得稅一體化對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的雙重征收容易導致重復征稅的問題基本方法——個人所得稅與公司所得稅一體化。股息扣除制這種方法允許公司從其應稅所得中扣除全部或部分已支付的股息,僅對剩下的所得征收公司所得稅。如:希臘、冰島、瑞典等國分稅率制這種方法對作為股息分配的利潤以低稅率課征,而對保留收益或未分配利潤課以高稅率。奧地利、日本、葡萄牙過去就曾實行這種制度,德國目前仍采用這種方法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一)所得稅3.個人所得稅與公司所得稅一體化在公司層次上,可以采用兩種方法歸屬制這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大多數OECD成員國都正在實行。股息免稅制分配時的股息全部(部分)課征和全部(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而個人所得稅對股息所得按比較優惠的低稅率課征。稅收抵免制基本方法和稅收支出中的抵免法相同,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有加拿大、西班牙等。在個人(股東)層次上,可以采用三種方法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一)所得稅3.個人所得稅與公司所得稅一體化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二)一般消費稅1.普遍開征增值稅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增值稅受到OECD成員國的普遍歡迎,除美國和加拿大沒有實行增值稅外,幾乎所有OECD國家都實行了增值稅增值稅的作用1、有利于保證財政收入及時、穩定地增長增值稅實行普遍征收,其課稅范圍涉及社會的生產、流通、消費、勞務等諾多生產經營領域,凡從事貨物銷售、提供應稅勞務和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只要取得增值額都要繳納增值稅,稅基極為廣闊,增值稅在貨物銷售或應稅勞務提供的環節課征,其稅款隨同銷售額一并向購買方收取。增值稅不受生產結構、經營環節變化的影響,使收人具有穩定性。此外,增值稅實行購進扣稅法和發貨票注明稅款抵扣,使購銷單位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的關系,有利于稅務機關對納稅情況的交叉稽核,防止偷漏稅的發生。2、有利于促進專業化協作生產的發展和生產經營結構的合理化現代工業生產隨著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分工愈來愈細,工藝愈來愈復雜,技術要求愈來愈高,產品通常具有高、精、尖與大批量的特點,這就要求切實改進“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效能生產模式,大力發展生產專業化、協作化。實行增值稅有效地排除了按銷售全額計稅所造成的重復征稅的弊端,使稅負不受生產組織結構和經營方式變化的影響,始終保持平衡。因此,增值稅不但有利于生產向專業化協作方向發展,也不影響企業在專業化基礎上的聯合經營,從而有利于社會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調整生產經營結構。從商品流通來看,增值稅負擔不受商品流轉環節多寡的影響,有利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實現深購遠銷,搞活商品流通。3、有利于“獎出限入”,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各國之間商品出口競爭日趨激烈。許多國家政府為了提高本國商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大多對出口商品實行退稅政策,使之以不含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然而在傳統間接稅制下,出口商品價格所包含的稅金因該商品的生產結構、經營環節不同而多寡不一,因而繪準確退稅帶來很大困難。實行增值稅從根本上克服了這一弊端,這是因為一個商品在出口環節前繳納的全部稅與該商品在最終銷售環節或出口環節的總體稅負是一致的,根據最終銷售額和增值稅率計算出來的增值稅額,也就是該商品出口以前各環節已納的增值稅額,也就是該商品出口以前各環節已納的增值稅之和。如果將這筆稅額退還給商品出口經營者,就能做到出口退稅的準確、徹底,使之以完全不含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二)一般消費稅2.提高稅率OECD各國在實行增值稅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提高稅率,這些國家開始引人增值稅時的平均稅率為12.5%,到1997年平均稅率達到17%。奧地利初始標準稅率為16%,現行標準稅率已經提高至30%。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二)一般消費稅3.進入21世紀,增值稅標準化改革成為熱點解決標準化增值稅中的三個問題:②采用最合適的稅率。標準的增值稅模式是“消費型”、目的地征稅、扣稅法和三檔稅率。①增值稅由選擇性征收向普遍征收轉變;③實現增值稅的協調統一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三)開征“綠色稅收”“綠色稅收”“綠色稅收”(GreenTaxation)是環境稅收(EnvironmentalTaxation)的一種形象比喻,是指以環境保護為目的而征收的各種稅和采取的各項稅收措施。三、世界各國稅制改革的實踐和趨勢(三)開征“綠色稅收”“綠色稅收”征收噪音稅!碳稅,二氧化硫稅除開征環保稅之外,還鼓勵環保技術的研究,開發,鼓勵環保投資(一)工商稅制改革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農村稅費改革(三)建立綠色稅收體系-環境稅問題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一)工商稅制的改革■1949年11月在北京召開了首屆全國稅務會議,制定了《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并于1950年1月公布施行。

■1953年,我國財政經濟狀況逐步好轉,改革的核心內容有三個方面:1、開征商品流通稅;2、修訂貨物稅和營業稅;3、取消特種消費行為稅,取消或停征除牲畜交易稅以外的其他交易稅。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一)工商稅制的改革■1958年,改革的原則是“基本上在原有稅負基礎上簡化稅制”■1973年,在“十年動亂”的歷史背景下對工商稅制進行的一次改革,實際上是對經過20多年努力建設起來的較為完善的稅制的破壞和摧殘。■合并稅種■簡化稅目和稅率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1.改革的目標——“三個確保”②確保鄉鎮機構和村級組織正常運轉;①確保農民負擔得到明顯減輕而且不再反彈;③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不受影響。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2.改革的內容:三個取消,兩個調整,一項改革“兩個調整”,是指調整農(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政策。“三個取消”是指取消鄉統籌費、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集資,取消屠宰稅,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一項改革”,是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辦法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3.改革的成效②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減負的積極作用就是拉動農民收入的增長;①農民負擔較大幅度減輕,扭轉了農民負擔長期較重的局面;③改善了農村干群關系,有利于農村的穩定;④推動了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的進程。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4.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2006年3月14日,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決議,莊嚴宣布在全國范圍徹底取消農業稅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4.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Ⅰ取消農業稅是我國稅收制度變革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是一個里程碑。鏈接: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農業稅被稱為“皇糧國稅”,從公元前594年春秋時期魯宣公實行“初稅畝”算起,征收農業稅在我國恰好走過了2600年的歷史。Ⅱ體現城鄉居民公平負擔、統一納稅原則農民作為國家公民,同城市居民一樣,要按國家稅法規定依法納稅,從事農業之外生產經營活動的要納增值稅、營業稅以及企業所得稅等,個人非農業生產所得超過扣除標準的也要交納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未來將統一城鄉稅法,城鄉居民平等納稅。Ⅲ工業反哺農業,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消除城鄉差別如今我國已經建成現代化的工業基礎,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取消農業稅以后,與農村稅費改革前相比,共減輕農民負擔1265億元,僅取消農業稅農林特產稅一項,按2003年計算每年即可減輕農民負擔423.8億元。取消農業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4.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全面取消農業稅后農民豐收的喜悅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4.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全面取消農業稅后農民豐收的喜悅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4.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全面取消農業稅,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4.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全面取消農業稅后農民負擔減輕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5.農村綜合改革,跳出“黃宗羲定律”的怪圈黃宗羲

“黃宗羲定律”:歷史上每搞一次稅費改革,由于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局限性,就催生一次苛捐雜稅攤派的高潮,即每次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后,由于種種原因,反而會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二)我國農村稅費改革5.農村綜合改革,跳出“黃宗羲定律”的怪圈①進一步落實鄉鎮機構的“精兵簡政”②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機制③調整和改革現行財政體制④逐步化解農村隱性債務農村綜合改革措施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三)關于我國建立綠色稅收體系-環境稅問題我國面對日趨嚴峻的環境狀況,傳統的以管制或命令為主的環境保護手段已表現出低效率的缺陷,該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利用經濟手段包括稅收手段促進可持續發展呢?四、我國稅制的歷史演進和稅制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