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考點精講+素養提升+中考無憂】 中考歷史 一輪復習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1頁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考點精講+素養提升+中考無憂】 中考歷史 一輪復習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2頁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考點精講+素養提升+中考無憂】 中考歷史 一輪復習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3頁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考點精講+素養提升+中考無憂】 中考歷史 一輪復習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4頁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考點精講+素養提升+中考無憂】 中考歷史 一輪復習精講課件(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二中國近代史專題0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2023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

八年級上冊專題概述時間脈略內容概覽考點精講素養提升1.通過了解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動、武昌起義及中華民國成立的史事,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2.知道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的統治。課程標準(2022版)一、單元專題概述

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本單元主要講述了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史實。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后,中國人民的革命洪流洶涌澎湃,勢不可擋。考向定位素養導向1.結合歷史資料,考查三民主義和辛亥革命的關系。2.聯系當前實際,從歷史價值觀角度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3.結合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歷程。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2.時空觀念:從時空觀念上把握辛亥革命的發展歷程,了解歷史的時序。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三民主義、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之間的關系。4.家國情懷:認識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作出的貢獻,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二、單元時間脈略軍閥割據混戰孫中山早年革命活動辛亥革命領導早期武裝起義高潮:成果: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武昌起義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行獨裁統治復辟帝制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失敗指導思想軍閥割據1894-1905年1912年早年革命活動1905年—1912年辛亥革命1916年袁世凱建立統治維護考點歸納單元重點三、單元內容概覽1.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2.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意義;3.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4.北洋軍閥混戰的黑暗局面??键c1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考點2辛亥革命考點3中華民國的創建

考點4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1.1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時間事跡1894年1894年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拒絕。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革命黨公認的領袖考點一: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四、考點精講時間事跡1895年1905年1907年1911年1912年1924年發動廣州起義失敗,流亡海外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創辦機關報——《民報》。與黃興共同領導廣西起義,起義失敗。領導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就任臨時大總統。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建立黃埔軍校,開展國民革命。1.1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提出意義1.2三民主義考點一: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四、考點精講項目內容意義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反對民族壓迫;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民權主義就是“創立民國”,它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即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議會制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總統和議員由國民選舉產生;民生主義就是“平均地權”,即核定全國地價,國家根據核定地價征收地租稅,同時逐步向地主收買土地,實現土地國有,解決貧富不均等問題。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重點理解1.(2022·山東青島)1839年,林則徐在這座城市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1911年,革命黨人在這座城市高舉義旗,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史稱“黃花崗起義”。“這座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武漢c【詳解】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進行了禁煙運動;1910年,孫中山同黃興、趙聲等人商討在廣州舉行起義,1911年4月,由于情況發生變化,黃興在準備尚未就緒的情況下,臨時決定提前舉事,革命黨人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苦戰一晝夜,很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失敗,后來,將收殮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廣州黃花崗稱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也被稱為黃花崗起義。真題演練2.(2022·山東濱州)下表是某同學整理的一位歷史人物的部分經歷。據此可知,這位歷史人物是(

)A.孫中山 B.李大釗C.陳獨秀 D.蔣介石A真題演練3.(2022·四川廣安)《辛丑條約》簽訂后,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著作(

)A.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 B.宣傳維新思想,號召變法圖強C.號召推翻清政府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D.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C【詳解】《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項正確;A項是洋務運動的目的,排除;B項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排除;D項是新文化運動內容,排除。故選C項。真題演練2.1革命志士的奮斗——同盟會成立后的各地武裝起義概況時間地點

領導人

結果1906年萍、瀏、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起義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1907年安慶光復會會員徐錫麟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徐錫麟死難浙江紹興革命黨人秋瑾(女)

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難鎮南關起義

孫中山、黃興

奮戰七晝夜,因彈藥缺乏,最終失敗1911年4月

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

孫中山、黃興、趙聲等

起義失敗,七十二烈士遺骸,合葬于黃花崗考點二:辛亥革命性質:武裝起義的實質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革命。結果: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眾多武裝起義,由于受諸多不利因素

的影響:

或寡不敵眾、或歹徒告密、或彈藥缺乏、或情況

突變,

都先后失敗。意義: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為辛亥革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評價2.1革命志士的奮斗考點二: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國廣州起義(即黃花崗起義)中犧牲后葬于廣州市東北郊(現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的革命黨人。2.1革命志士的奮斗考點二:辛亥革命

起義雖失敗,但革命黨人為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震動了全國,也震動了世界,起義促進了民主革命浪潮的進一步高漲,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清朝統治,為武昌起義的一舉成功準備了條件。2.2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地點湖北武昌謀劃湖北革命組織文學社與共進會領導蔣翊武任革命軍臨時總司令,孫武任參謀長結果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主力湖北新軍中傾向革命的士兵,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漢水長

江漢陽漢口武昌武漢三鎮示意圖考點二: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影響2.2武昌起義考點二:辛亥革命

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意義(成功)局限性(失敗)啟示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變法-思想啟蒙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解放思想,馬克思主義傳播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封建帝制)的終結思想: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經濟: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推動了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社會生活:提倡平等觀念,革除陋習舊俗,推動了社會觀念的轉變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1)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2)革命沒有廣泛發動群眾,群眾基礎薄弱,革命不徹底(1)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2)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2.3辛亥革命的評價考點二:辛亥革命

1.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民權主義(即創立民國)是三民主義的核心。

3.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即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的全部。

4.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制度才真正結束。

5.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易錯辨析4.(2022·湖南常德)從劉邦“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到孫中山“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歷史變遷,說明(

)A.封建專制制度長期延續影響歷史進程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專制是歷史潮流C.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進程起推動作用D.專制與民主構成傳統社會主要矛盾B【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從劉邦“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到孫中山“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歷史變遷,說明民主共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取代君主專制已經是歷史潮流,B項正確;封建專制制度長期延續影響歷史進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進程起推動作用,排除C項;傳統社會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B項。真題演練5.(2022·山東威海)史實是歷史事實,史論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下列選項中屬于史論的是(

)A.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B.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C.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統治結束D.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詳解】根據題意可知,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對辛亥革命評論,屬于史論,D項正確;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屬于歷史事實,排除A項;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屬于歷史事實,排除B項;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統治結束,屬于歷史事實,排除C項。故選D項。真題演練6.(2022·山東濟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A.背景 B.內容 C.過程 D.意義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因此題干描述反映的辛亥革命的意義,D項正確;背景、內容、過程在題干內容沒顯示,排除ABC項。故選D項。真題演練7.(2022·四川成都)1925年,孫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揮筆書寫了如下挽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意為“我們”)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边@里的“未竟之功”是(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B.結束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推翻滿清王朝的反動統治 D.創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A【詳解】依據題干材料“孫中山先生病逝”“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奔匆瓿闪藢O中山未完成的事業。結合課本所學,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A項正確;BCD是孫中山已經完成的任務。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真題演練背景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獨立,革命形勢的發展要求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

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措施①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改用公歷。②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③成立

,由各省的會議代表任參議員意義

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南京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逼迫

下詔退位,隨后通電聲明擁護共和。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臨時參議院南京臨時政府宣統帝

3.1中華民國的建立考點三中華民國的創建3.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與北洋將領合影北洋軍閥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重點理解制定中華民國南京參議院頒布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內容①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②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④國家政權實行三權分立: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3.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考點三中華民國的創建意義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孫中山與臨時參議院議員合影3.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考點三中華民國的創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部分條文資料補充運動名稱領導階級學習層面思想主張目的性質特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李鴻章)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激進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陳獨秀)器物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自強求富變法圖強三民主義民主科學維護清朝統治建立君主立憲制追求民主共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追求民主和科學改造國民性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是一次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從技術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探索運動比較-不同點考點串講運動名稱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背景目的方法影響艱難原因啟示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救亡圖存,擺脫民族危機,實現國家富強學習西方都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對挽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獨立、富強起到一定作用。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道路上行不通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國家走向復興清政府的腐敗、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強的侵略考點串講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道路上行不通8.(2022·江蘇連云港)蔡元培在挽聯中寫道:“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痹撏炻撁鑼懙氖茿.譚嗣同視死如歸的氣概B.梁啟超變法圖強的濟世情懷C.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D.李大釗開天辟地的首創精神C【詳解】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因此,材料中描寫的是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C項正確;譚嗣同和梁啟超都是維新變法時期人物,排除A和B項;李大釗主要是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排除D項。故選C項。真題演練9.(2022·江蘇南通)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兩次偉大實踐。二者的共同主張有(

)A.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挽救民族危機 B.推翻清王朝的統治C.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D.用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來救中國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了戊戌變法,意圖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意圖建立共和制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故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主張是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C項正確;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挽救民族危機是洋務運動的主張,排除A項;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是辛亥革命的影響,排除B項;用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來救中國是新文化運動的基本主張,排除D項。故選C項。真題演練10.(2022·廣東)有學者說:“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樁扣人心弦的事件。在當時世界上還到處是皇帝、沙皇、蘇丹和國王的時候,古老的中華帝國在短短幾周之內成為歐亞大陸上繼法國之后的第二個共和國?!痹搶W者重點強調(

)A.歐亞大陸的聯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C.法國大革命影響 D.辛亥革命的意義D【詳解】材料中說明中國的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國,世界影響較大。顯然材料中強調的是辛亥革命的意義,D項正確;材料不是分析歐亞大陸的聯系和封建帝制的危害,排除A和B項;材料分析的是辛亥革命的意義,不是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真題演練背景(1)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為了建立獨裁統治,一再破壞責任內閣制(2)“宋案”:1913年春,準備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疖囌居龃躺硗觥=洸?,刺殺宋教仁的幕后黑手是袁世凱的親信,并直接牽涉到袁世凱本人(3)“宋案”發生后,袁世凱以武力鎮壓國民黨,下令罷免由國民黨人擔任的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領導人孫中山和黃興等人結果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凱鎮壓下去,孫中山、黃興等被迫流亡日本考點四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4.1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形勢圖對內

政策(1)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下令解散國民黨和國會(2)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3)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

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對外

政策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

進一步擴大日本在“南滿”和蒙古的權益,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

聘用日本人為顧問等),以換取日本的支持認識(1)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失敗,是全國人民斗爭的結果,說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袁世凱逆歷史潮流的行為為人民所唾棄考點四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4.2袁世凱復辟帝制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舉行祭天活動時間1915—1916年背景袁世凱復辟帝制,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維護共和制度爆發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結束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袁世凱失敗的原因(1)復辟帝制違背歷史潮流(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考點四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4.3護國戰爭蔡鍔(1882—1916)(1)背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2)主要派系派系軍閥頭子控制區域直系馮國璋、曹錕江蘇、江西、湖北等省皖系段祺瑞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奉系張作霖東北(3)影響:大小軍閥連年混戰,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键c四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4.4軍閥割據11.(2022·黑龍江牡丹江)從專制到民主是政治發展的趨勢,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人卻倒行逆施。他鎮壓“二次革命”,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復辟帝制。這個人物是(

)A.吳佩孚 B.袁世凱 C.段祺瑞 D.張作霖B【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上臺后,一再破壞責任內閣制,鎮壓二次革命。為了實現皇帝夢,袁世凱甚至不惜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以換取日本的支持。1915年底,袁世凱準備元旦登基,復辟帝制,1916年3月,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之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B項正確;吳佩孚、段祺瑞和張作霖是軍閥頭子,材料沒有涉及,排除ACD項。故選B項。真題演練12.(2022·江蘇鹽城)下圖是1918年沈伯塵針對時弊創作的漫畫,該作品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敗B.描繪了二次革命的過程C.反映了軍閥割據的危害D.說明了北伐戰爭的局限C【詳解】依據漫畫可知反映了這一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再者,從時間上來看1918年也符合北洋軍閥割據,C項正確;1918年已經不存在清政府,排除A項;二次革命是在1913年,排除B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