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3245-2009 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之一,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該標準主要定義了與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相關的基本術語及其含義,旨在為相關工作提供統一的語言基礎,促進信息交流和理解的一致性。

在這一標準中,“流浪乞討人員”被定義為因各種原因離開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在城市、鄉村街頭或其他公共場所露宿生活,并通過乞討等方式獲取生活必需品的人群。此外,還對“救助”進行了明確說明,指由政府或社會組織提供的旨在幫助流浪乞討人員脫離困境的服務活動,包括但不限于臨時住宿、飲食供應、醫療援助以及返鄉服務等。

標準內還涉及到多個專業詞匯的定義,如“救助站”,是指經民政部門批準設立,專門用于接收并提供短期救助服務給流浪乞討人員的機構;“主動救助”,則是指工作人員外出巡查時發現需要幫助的對象后立即采取措施給予支持的行為模式。“受助人員”指的是接受上述任何形式救助服務的流浪乞討者本人。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9-02-06 頒布
  • 2009-08-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23245-2009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_第1頁
GB/T 23245-2009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_第2頁
GB/T 23245-2009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_第3頁
GB/T 23245-2009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23245-2009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01.040.01

犃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23245—2009

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

犅犪狊犻犮狋犲狉犿犻狀狅犾狅犵狔狅犳狋犺犲狊狅犮犻犪犾狉犲犾犻犲犳犳狅狉狏犪犵狉犪狀狋狊犪狀犱犫犲犵犵犪狉狊

20090206發布200908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23245—2009

前言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城市臨時性社會救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社會事務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北京市救

助管理事務中心、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波、高月玲、王素英、張齊安、楊安志、富強、吳越富、余少祥、王昌倫、許東。

犌犅/犜23245—2009

引言

本標準為促進我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專業化發展,規范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基本用

語而制定。

本標準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標準體系中的基礎標準。

犌犅/犜23245—2009

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

1范圍

本標準界定了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的基本術語。

本標準適用于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科研等相關領域。

2術語和定義

2.1

流浪乞討人員狏犪犵狉犪狀狋狊犪狀犱犫犲犵犵犪狉狊

以流浪、乞討方式度日的生活無著人員。

2.2

流浪未成年人犿犻狀狅狉狏犪犵狉犪狀狋狊

十八周歲以下,脫離監護人有效監護,依靠流浪、乞討等方式維持生活的人員。

2.3

臨時性救助狆狉狅狏犻狊犻狅狀犪犾狉犲犾犻犲犳

為暫時遇到突發性生存困難人員提供臨時性幫助和服務。

2.4

救助機構狉犲犾犻犲犳犻狀狊狋犻狋狌狋犻狅狀

各類主體舉辦的為流浪乞討人員等提供臨時性服務的機構。

2.5

救助管理站犪犱犿犻狀犻狊狋狉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狉犲犾犻犲犳狊犺犲犾狋犲狉狊

政府部門設置的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暫時遇到突發性生存困難人員等提供臨時性救助管

理的機構。

2.6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狉犲犾犻犲犳犪狀犱狆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犮犲狀狋狉犲犳狅狉犿犻狀狅狉狊

政府部門設置的為流浪未成年人等提供臨時性救助、保護和教育的專門機構。

2.7

求助狉犲犾犻犲犳狊犲犲犽犻狀犵

向各類救助機構請求提供幫助的行為。

2.8

救助甄別狉犲犾犻犲犳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

救助機構審核求助人員狀況并決定是否提供救助的過程。

2.9

直接救助犱犻狉犲犮狋犾狔狉犲犾犻犲犳

救助機構對于因年老、年幼、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