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第四章 溶劑的萃取和浸取_第1頁
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第四章 溶劑的萃取和浸取_第2頁
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第四章 溶劑的萃取和浸取_第3頁
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第四章 溶劑的萃取和浸取_第4頁
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第四章 溶劑的萃取和浸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溶劑的萃取和浸取當某一種溶質溶解在兩個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時,若溶質在兩相中的分子狀態相同,在一定的溫度下,溶質在兩相中平衡濃度的比值為一常數,這種關系稱為分配定律。利用這一原理,用一種與水不互溶,而對發酵液中某種污染物溶解度大的有機溶劑,從發酵液中分離去除該污染物的方法,稱為萃取法。

§4、1概述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浸取、浸出、浸瀝、瀝取)溶劑萃取的優點:萃取過程具有選擇性能與其它需要的純化步驟相配合減少產品損失可以從潛伏的降解過程中分離產物適合于不同規模的生產傳質快,生產周期短液液萃取步驟:萃取劑和含有組分的料液混合;分離互不相容的兩相殘余液的脫溶劑溶劑萃取的應用:從發酵液中萃取化合物從生化反應液中或生物轉化液中萃取產物生物萃取溶質與傳統萃取的不同點:生物系統錯綜復雜、多組分傳質速率差相分離性能產物不穩定與時間有關的過程行為水+溶質溶劑+溶質溶劑發酵液溶劑發酵液蒸汽溶質1234561、萃取器2、溶劑/溶質塔3、汽提塔4、冷凝器5、分離器6、熱交換器為了提高浸取得速率,常蓄對原料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的目的:減小物料的的幾何尺寸,減小擴散距離,增大固體表面積具有半透膜的性質的會阻礙組分擴散的細胞膜破壞。處理方式:加熱,機械處理§4、2溶劑萃取過程的基本理論一、溶劑萃取過程的理論基礎1、物質的溶解和相似相容原理從能量的角度將溶解過程進行分析溶質B各質點的分離(吸收能量);非極性物質〈極性物〈氫鍵物質〈離子型物質溶劑A在溶質B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納B質點的空位(吸收能量):非極性物質〈極性物〈氫鍵物質溶質質點B進入溶劑A形成的空位(釋放能量)

A、B均為非極性分子〈一個為極性,另一個為非極性〈均為極性〈B被A溶劑化“相似相溶”原理及其說明兩種多形溶劑互溶水難溶于油有不易溶于水水乙醇互溶型2、溶劑的互溶性規律按照生成氫鍵的能力將溶劑進行分類:N型溶劑:惰性溶劑A型溶劑:只有電子受體B型溶劑:只是電子供體AB型溶劑:既是電子受體又是電子供體AB(1)交鏈氫鍵締合溶劑AB(2)直鏈氫鍵締合溶劑AB(3)生成分子內氫鍵3溶劑的極性介電常數:良好溶劑要求:有很大的萃取容量有良好的選擇性與被萃取液相互溶性小溶劑回收和再生容易化學穩定性好經濟性好安全性好,沸點高,對人體無毒性或毒性低。4分配定律和分離因素料液萃取劑溶質萃取萃取液萃取余液分配系數K=萃取相濃度/萃余相濃度=c1/c2應用范圍:稀溶液溶質對溶劑的互溶沒有影響必須同一種分子有機相水相青?COO-+H+青?COOH青?COOHK0Kp表觀分配系數KK=K0[H+]/(Kp+[H+])

(弱酸)一些物質的分配系數類型溶質溶劑K0備注氨基酸甘氨酸正丁醇0.0125OC丙氨酸正丁醇0.02賴氨酸正丁醇0.2谷氨酸正丁醇0.07-氨基丁酸正丁醇0.02-氨基己酸正丁醇0.3抗生素天青霉素正丁醇110放線菌酮二氯甲烷23紅霉素醋酸戊酯120林肯霉素正丁醇0.17pH4.2短桿菌肽苯0.6氯仿-甲醇17新生霉素醋酸丁酯100(7.0),0.01(10.5)青霉素F醋酸戊酯32(4.0),0.06(6.0)青霉素K醋酸戊酯12(4.0),0.1(6.0)蛋白質葡萄糖異構酶PEG1550/磷酸鉀34OC富馬酸酶PEG1550/磷酸鉀0.24OC過氧化氫酶PEG/粗葡聚糖34OC分離因數如果A為產物,B為雜質:水相條件(弱電解質的萃取過程與水相的特性pH值:

R-COOH—R-COO-+H+(青霉素)青霉素在有機相和水相的三個特點;1)、青霉素雖在水中可以解離,但是在有機相與水相間僅僅是分子態的發生分配;2)、在萃取時不發生青霉素分子的解離;有機相中青霉素分子不解離。溫度:鹽析:供體—受體數(提供電子和接受電子的能力)帶溶劑(通過離子對改變溶質)用于離子對萃取的典型逆離子離子化學結構備注乙酸根CH3COO-簡單,在有機溶劑中可溶性小丁酸根CH3(CH2)2COO-在有機溶劑中可溶性比乙酸根高四丁基銨(C4H9)4N+經常選擇CTABCH3(CH2)15(CH3)3N+可能成膠束形式全氟辛酸根CF3(CF2)6COO-在有機溶劑中可能保持離子狀態十二酸根CH3(CH2)10COO-可能形成膠束形式亞油酸根CH3(CH2)4=CHCH2CH=CH(CH2)7COO-可能形成液晶形式膽酸鹽從膽汁酸制備四苯基硼B(C6H5)4-在許多溶劑中會降解萃取劑的選擇和再生

萃取劑的性質直接影響萃取效果,也影響萃取費用。在選取萃取劑時,一般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1)萃取劑應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它包括兩個含意:一是對萃取物的溶解度要高,亦即分配系數大;二是萃取劑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要低。這樣,分離效果就較好,相應的萃取設備也較小,萃取劑用量也較少。

某些萃取劑取酚的分配系數萃取劑苯重苯中油雜醇油異丙醚三甲酚磷酸酯醋酸丁酯分配系數2.22.5左右2.5左右8左右202850(2)萃取劑與水的比重差要大。二者的比重差異越大,兩相就越容易分層分離。有人認為合適的萃取劑應該是與水混合后不大于5min分層。(3)萃取劑要容易再生。要求與萃取物的沸點差要大,二者不能形成恒沸物。

(4)價格要低廉;來源要廣;應無毒;不易燃易爆;穩定性要好。再生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再生法(蒸餾或蒸發)利用萃取劑與萃取物的沸點差來分離。例如,用醋酸丁酯萃取發酵液中的酚時,因單元酚的沸點為181~202.5℃,醋酸丁酯則為116℃,二者的沸點差較大,控制適當的溫度,采用蒸餾法即可將二者分離。(2)化學再生法(反萃取)投加某種化學藥劑使其與萃取物形成不溶于萃取劑的鹽類,從而達到二者分離的目的。例如,用重苯或中油萃取發酵液中的酚時,向萃取相投加濃度為12~20%的苛性鈉,使酚形成酚鈉鹽結晶析出,萃取劑便得到再生,返回流程循環使用。發酵液

苯取工藝過程

整個過程包括以下三個工序:混合--把萃取劑與發酵液進行充分接觸,使溶質從發酵液中轉移到萃取劑中去;分離--使萃取相與萃余相分居分離;回收--分別從兩相中回收萃取劑和溶質。根據萃取劑(或稱存機相)與發酵液(或稱水相)接觸方式的不問,蘋取作業可分為間歇式和連續式兩種。根據兩相接觸次數的不同,萃取流程可分為單級萃取和多級萃取兩種,后者又分為“錯流”與“逆流”兩種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多級逆流萃取流程。多級逆流萃取過程是將多次萃取操作串聯起來,實現發酵液與萃取劑的逆流操作。在萃取過程中,發酵液和萃取劑分別由第-級和最后一級加入,萃取相和萃余相逆向流動,逐級接觸傳質,最終萃取相由進水端排出,萃余相從舉取劑加入端排出。

多級逆流萃取只在最后一級使用新鮮的萃取劑,其余各級都是與后一級舉取過的蘇取劑接觸,因此能夠充分利用萃取劑的萃取能力。這種流程體現了逆流萃取傳質推動為人、分離程度高、蘋取劑用量少的特點,因此也稱為多級多效萃取成簡稱多效萃取。三代數公式法

萃取因子eA是萃取相和萃余相中溶質組分的質量比分數或分配系數和操作線斜率之比,即

由物料衡算并略去下標,可以得到以下關系式:

萃取相中溶質量和原料液中溶質量之比,稱作單級萃取的萃取率r。

注意對于純溶劑,Ys=0,式和式簡化為:

由上式可見,溶劑比(S/B)一定時,其分配系數k越大,萃取因子越大,萃取率越高。

從上面求解的過程可以知道,這里不需要試差法。借助輔助曲線便可以由一個差點求得另一個差點及和點。各物流的組成可以從三角相圖上讀得;而各流股的量除了可以由杠桿規則推出之外,也可以通過物料衡算推出:

總物衡:F+S=M=E+RA組分:FxF+SyS=MxM=EyE+RXRFxF+SyS=(F+S)xM求得:①

②MxM=EyE+(M-E)xR

③F=E+RFxF=EyE+RxR單級萃取的計算為簡便計算,質量分率x、y均指A組分的,故不需要組分下標,所帶下標只標志著相應的物流。前面由F、S的和點M求單級萃取的E、R的位置是通過試差法得到的。若任務規定單級萃取的R濃度xR,求其E的組成yE、M、S、E'.多級錯流萃取一流程

完全不互溶物系多級錯流萃取的各物流流量和組成如圖多級逆流萃取多級逆流萃取可以在萃取劑用量較小的條件下獲得比較高的萃取率。混合分離器1混合分離器1混合分離器1料液溶劑產物+溶劑萃余液產物收率:二直角坐標圖解法

各級分別加入了新鮮溶劑Si,由于B、S完全不互溶,因此各級操作的操作線斜率是(-B/Si)。如果加入各級的溶劑用量相等,Si=S2=…=SN,則各級操作線斜率相同。

對任意i級作物料衡算:

多級錯流萃取的操作線方程。

i=1,2,……,N

i=1時,Xi-1=XF

物系的平衡關系用分配曲線描述。乳化:一種或幾種液體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種與其不互溶(或部分互溶)液體中的現象,所形成的分散系統稱之為乳狀液。乳狀液中的分散相粒子大小一般在1000nm以上,用普通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因此它不屬于膠體分散系統而屬于粗分散系統。在自然界,生產以及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到乳狀液,例如開采石油時從油井中噴出的含水原油、橡膠樹割淌出的乳膠、合成洗發精、洗面奶、配制成的農藥乳劑以及牛奶或人的乳汁等等都是乳狀液。乳狀液的類型乳狀液分為油包水型乳狀液以符號W/O表示,水包油型乳狀液以符號O/W表示。通常把形成的乳狀液中的不互溶的兩個液相分成內相與外相。如水分散在油中形成的油包水型,水是內相為不連續相,油為外相是連續相;而油分散在水中的乳狀液,油是內相是不連續相,而水是外相為連續相。確定一乳狀液屬于何種類型可用稀釋、染色、電導測定等方法。乳狀液可被與其外相相同的液體所稀釋,例如牛奶可被水所稀釋,所以其外相為水,故牛奶為水包油型。又如,水包油型的乳狀液較之油包水型的乳狀液的電導高,因此測定其電導可鑒別其類型。乳狀液必須有乳化劑存在才能穩定。常作乳化劑的是:(i)表面活性劑;(ii)一些天然物質;(iii)粉末狀固體。乳狀液穩定存在主要是由于(i)表面活性物質在分散相(內相)周圍形成堅固的保護膜;(ii)降低界面張力;(iii)形成雙電層。乳狀液的轉型與破壞W/O和O/W兩種類型的乳狀液,在一定外界條件下可相互轉化變型。例如,用氯化硅粉末作乳化劑可形成O/W型乳狀液,但加入一定量的炭黑作乳化劑可使其轉化W/O型。乳狀液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農藥工業的生產中,為了節省藥量,提高藥效,常將農藥配成乳狀液使用;又如,一種液體肥料的使用,也是先配成乳狀液后噴灑在農作物的葉子上,大大節省肥料,提高肥效;再如,可在柴油中加入7%~15%的水,在乳化劑存在下用超聲波使其形成乳狀液,作為車用柴油可提高燃燒值10%,且減少大氣污染;此外,乳化聚合法制備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體內的輸送和消化與乳狀液的形成有關,許多食品、飲料和化妝品也都制成乳狀液的形式。

在生產中有時需把形成的乳狀液破壞,即使其內外相分離(分層),這叫破乳。例如,由牛奶提取油脂制成奶油,原油脫水等就是破乳過程。此外,乳狀液的絮凝作用,聚結作用都可使乳狀液破壞。破乳的方法有兩種,一為物理法如離心分離;二為物理化學法,即加入另外的化學物質破壞或去除起穩定作用的乳化劑。萃取設備分類a)機械攪拌混合槽(b)噴射混合槽萃取過程選擇適宜設備的原則是:首先滿足工藝條件和要求,,然后進行經濟核算,使設備費和操作費總和趨于最低.萃取設備的選擇,應考慮如下的因素:1.所需的理論級數:當所需的理論級數不大于2-3級時,各種萃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