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寨卡病毒病李興旺第一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寨卡病毒病Zika病毒最早于1947年從烏干達的寨卡叢林中的獼猴中分離。1952年確認人類感染;1954年首例病例報告,并分離到病毒。4年后東南亞散發。2007年第一次在雅浦島爆發流行。截至2016年1月,在非洲、亞洲、美洲和一些太平洋島嶼至少45個國家有寨卡病毒傳播的證據。以巴西疫情最為嚴重。第二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Currentepidemic截止到2016年1月,本土居民感染Zika病毒的美洲國家包括巴巴多斯、玻利維亞、巴西、佛得角、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圭亞那、海底、洪都拉斯、馬提尼克、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圣馬丁、摩薩亞、蘇里南和委內瑞拉.第三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寨卡病毒病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自限性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叮咬傳播。臨床特征主要為發熱、皮疹、關節痛或結膜炎,極少出現死亡。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第四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病原學黃病毒科;黃病毒屬,單股正鏈RNA病毒,直徑40-70nm;10794個核苷酸,編碼3419個氨基酸。基因型:非洲型、亞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為亞洲型。常用消毒方法可滅活。第五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流行病學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是可能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最主要的途徑:伊蚊叮咬。傳播媒介主要為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非洲伊蚊和黃頭伊蚊也可傳播該病毒。母嬰傳播,包括宮內感染和分娩時感染。罕見血源傳播和性傳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曾感染過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對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第六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埃及伊紋白紋伊紋胸部背側有一對彎曲的白線,中間有兩條縱形白線胸部背面有一條白線腳上都有黑白相間的條紋稱為花斑蚊第七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流行病學非洲、美洲、亞洲可能有45個國家有寨卡病毒傳播。我國有與傳播寨卡病毒有關的伊蚊種類主要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廣東省雷州半島以及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州、德宏州、臨滄市等地區;白紋伊蚊則廣泛分布于我國河北、山西、陜西以南廣大區域。第八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MarkR.Duffy,D.V.M.,M.P.H.,Tai-HoChen,M.D.,第九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臨床表現潛伏期:現有資料顯示為3-12天。僅20%出現癥狀,癥狀較輕。主要表現為發熱(多為中低熱)、皮疹(多為斑丘疹)??砂橛蟹腔撔越Y膜炎;肌肉和關節痛(主要是手、足等小關節)、全身乏力以及頭痛。少數病例可有腹痛、惡心、腹瀉、粘膜潰瘍、皮膚瘙癢等。持續2-7天緩解,預后良好,死亡病例罕見。第十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954年首次病例報告1.男性,24歲;發病第2天。主訴發熱、頭痛、眼眶痛,關節痛,食欲好。就診時體溫38℃,有黃疸,血中可見微絲蚴,但未見瘧原蟲;血紅蛋白10g/dl;凝血時間正常,尿蛋白+;第5天,尿蛋白3+;第4、5天尿中可見有尿色素。6周后康復。2.女性,10歲;主訴頭痛、發熱,發病第5天就診體溫382C,黃疸。血中發現大量瘧原蟲,血色素9g/dl;凝血時間正常。尿中無蛋白。6周后康復。第十一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二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MarkR.Duffy,D.V.M.,M.P.H.,Tai-HoChen,M.D.,第十三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MarkR.Duffy,D.V.M.,M.P.H.,Tai-HoChen,M.D.,第十四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臨床表現小兒感染病例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眼部和聽力等改變。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有與寨卡病毒感染相關的吉蘭巴雷綜合征病例的報道,但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還不清楚。第十五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巴西衛生部2016年1月12日通報,
可能與寨卡病毒感染有關的小頭畸形病例356例。
第十六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小頭畸形巴西35例小頭畸形的新生兒的頭顱CT及頭顱超聲提示存在彌漫的腦組織鈣化,主要發生在側腦室旁,薄壁組織旁和丘腦區域、基底節區域。皮質和皮質下萎縮造成的腦室萎縮也很常見。小部分嬰兒出現關節攣縮,提示周圍和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第十七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室檢查一般檢查。血常規:部分病例可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病原學檢查。核酸檢測:RT-PCR等核酸擴增方法,檢測寨卡病毒RNA。陽性窗約3-7天。病毒抗原檢測:免疫組化法檢測寨卡病毒抗原。病毒分離培養:將標本接種于蚊源細胞(C6/36)或哺乳動物細胞(Vero)等方法進行分離培養第十八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室檢查血清學檢查。寨卡病毒IgM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熒光法等進行檢測。寨卡病毒中和抗體檢測:采用空斑減少中和試驗(PRNT)檢測血液中和抗體。應盡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開展檢測。寨卡病毒抗體與登革病毒、黃熱病毒和西尼羅病毒等有較強的交叉反應,易于產生假陽性,在診斷時應注意鑒別。第十九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診斷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2天內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報告或流行地區旅行或居住。臨床表現:難以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發熱、皮疹、關節痛或結膜炎等。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體檢測陽性。第二十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診斷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符合以下之一者:寨卡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分離出寨卡病毒。恢復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體滴度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或陰性轉為陽性,同時排除登革熱病毒、黃熱病病毒感染。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鑒別診斷主要與登革熱、基孔肯雅熱進行鑒別診斷。其他:與西尼羅熱、黃熱病、微小病毒、風疹、麻疹、腸道病毒、立克次體病等相鑒別。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鑒別診斷(登革熱)1779年首次報道該病。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1943年發現登革病毒。黃病毒科,黃病毒屬,分Ⅰ~Ⅳ型。主要通過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后傳播。約有一半世界人口面臨登革熱的危險。全球每年可能有5000萬至1億登革熱感染病例。在非洲、美洲、東地中海、東南亞和西太平洋100多個國家呈地方性流行。2013年云南地區暴發流行。2014年廣東地區爆發流行。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鑒別診斷(登革熱)潛伏期:5~8d。發熱:100%,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后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于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全身毒血癥狀: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癥狀可有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后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鑒別診斷(登革熱)皮疹: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重者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軀干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疹退后無脫屑及色素沉著。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其他: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鑒別診斷(基孔肯雅熱)1952年在坦桑尼亞首次發現。2005年底留尼旺島基孔肯雅熱爆發流行,全島70萬居民,1/3人發病。2006年印度8個省151個縣基孔肯雅熱爆發,8個月間疑似病例數超過125萬,有一些地區報告的患病率高達45%。:從2006年2月至2006年10月,印度報告的疑似病例數超過125萬,在有些地區,報告的罹患率達45%。2010年9月廣東東莞市萬江新村社區發生聚集性基孔肯雅熱疫情,發現91例疑似病例。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鑒別診斷(基孔肯雅熱)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屬。急性期患者、隱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靈長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流行地區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潛伏期為2-12天,通常為3-7天。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鑒別診斷(基孔肯雅熱)臨床表現發熱,可達39℃,持續3~5天。皮疹。80%患者在發病后2~5天,軀干、四肢的伸展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皮疹,為斑疹、丘疹或紫癜
。關節疼痛,可伴有全身性肌痛。關節痛多為游走性,隨運動加劇,晨間較重。主要累及小關節,結膜炎:結膜充血和輕度畏光。極少數患者可出現腦膜腦炎、肝功能損傷、心肌炎及皮膚粘膜出血。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鑒別診斷(西尼羅熱)
1950年埃及描述了該病的生態學特征。黃病毒科,單股正鏈RNA。傳染源主要是鳥類,如烏鴉、家雀、知更鳥、杜鵑、海鷗等蚊子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以庫蚊為主。1957年以色列發生了暴發流行,被認為是引起老年人嚴重的腦膜腦炎的原因。1994年以來,相繼在羅馬尼亞、摩洛哥、突尼斯、意大利、俄羅斯、美國、以色列、法國、加拿大等地爆發。美國:自1999年8月發現首例病人,截至到2005年累計共有19655人感染,死亡782人。2012年,
一千余宗感染病例,41人死亡。第三十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鑒別診斷(西尼羅熱)潛伏期一般為3~12天。約80%的人沒有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1/3以上的病人發熱可達到38.3-40℃。伴有寒戰、周身不適、頭痛、背痛、關節痛、肌肉痛。常有顏面紅暈、結膜充血和全身性淋巴結腫大等體征。半數病人皮膚有斑丘疹或白色玫瑰樣皮疹,尤其兒童常見。50%病人有肝臟腫大,10%有脾臟腫大。重癥病人偶見心肌炎、胰腺炎和肝炎,部分病人還可出現嚴重的眼痛、結膜水腫、充血和肌肉酸痛等癥狀。自限性,約一周恢復。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鑒別診斷(黃熱病)
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有3種傳播類型:叢林型、媒介型和城市型。城市型的主要傳染源為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特別是發病4日以內的患者。埃及伊蚊是城市型黃熱唯一傳播媒介。1987~1991年間,黃熱病在尼日利亞流行,幾十萬人受到感染。非洲和南美流行較為嚴重,全球44個國家為黃熱病的流行區,其中非洲占33個國家。第三十二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鑒別診斷(黃熱病)
潛伏期為3~6日。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典型案例分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工作轉型測試題及答案解析
- 法制方面面試題及答案
- 農業信息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城市交通管理題及答案
- 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方向試題及答案
- 提升職業素養的農業經理人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實踐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4園藝師考試科學試驗試題及答案
- API-620 大型焊接低壓儲罐設計與建造
- 部編統編版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教學設計與每課知識點總結
- 部編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6課《我家的好鄰居》精品課件(含視頻)
- 形式發票格式2 INVOICE
- 浙江省杭州市介紹(課堂PPT)
- 工程設計變更管理臺賬
- 路面及綠化帶拆除和修復方案
- 001壓力管道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報告
-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環境生態學》課程案例教學模式探討
- 供應商本項目管理、技術、服務人員情況表
- 人情往來表(自動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