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總統”孫中山》_第1頁
《“布衣總統”孫中山》_第2頁
《“布衣總統”孫中山》_第3頁
《“布衣總統”孫中山》_第4頁
《“布衣總統”孫中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記單元的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名人傳記,了解歷史人物的精神風貌、偉大的人格力量。2、結合自身,理解成長的真諦,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從中汲取有益的人生教益。3、了解不同的傳記文體的特點,學會寫傳記文。傳記定義:

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文體,簡稱為“傳”。傳記,除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特別重視真實性,“不虛美,不隱惡”。

1、傳記的特點:記實性、文學性、史料性2、傳記的兩個最基本的原則是什么?一要真實可信;二要生動耐讀。3、傳記的分類:(1)按創作方法分為:(2)按篇幅長短分為:(3)按立傳人物分為:歷史性傳記、傳記文學。大傳、小傳;自傳、他傳。(4)按寫作對象分為:

一是自傳體傳記。這是某一個人物自己寫的記載自己的生活經歷的文章。記載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經歷的一般稱為自傳,如《馬克·吐溫自傳》,愛新覺羅·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等。有些是以記載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斷或某一方面的經歷為主,這一般稱為自述,如《彭德懷自述》。

二是回憶體傳記。這類傳記的作者往往是被立傳者的親屬、朋友、同事或部屬,他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回憶記載被立傳者的生平與事跡。

三是采訪體傳記。這類傳記的撰寫人,一般與被立傳者原來并無交往,或者是與被立傳者相隔幾代的后人,他們主要靠采訪被立傳者的親友,搜集被立傳者的各類資料,然后經過作者取舍、創造,形成傳記。如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魏巍的《鄧中夏傳》等。

四是自傳體傳記和采訪體傳記融匯在一起的傳記。如聞名于世的瑞典電影明星英格麗·褒曼和美國作家阿倫·吉伯斯合作寫成的《英格麗·褒曼傳》。

此外還有合傳、別傳、外傳、家傳、補傳等。

記傳方式:

敘述人稱:可用第一人稱(自傳)也可用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

切入角度:可寫傳主一生,也可從某一階段或某一側面寫。(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敘述方式:可單純記敘,也可夾敘夾議(評傳)。傳記要盡量用微小細節凸現人物的鮮活形象,用典型事例折射人物的精神世界,用真摯情感引起讀者的心靈共鳴。傳記往往采用環境描寫、細節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等手法。“布衣總統”孫中山(節選)結束一個時代的人開創一個時代的人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如何圍繞中心選材;2、理解平凡與偉大的關系。3、了解和學習偉人的高尚品質。4.通過環境、人物語言、行動的描寫,表現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關于作者——陳廷一

陳廷一先生在文學界被譽為我國傳記文學的扛鼎作家。當代傳記文學作家.

在傳記文學領域素有“南葉(葉永烈)北陳(陳廷一)”之說。作品主要有:《宋氏三姐妹》、《孫中山大傳》、《宋慶齡全傳》、《宋氏家族全書》等,本文節選自《世紀偉人——孫中山》。讀傳記文學不讀陳廷一不行;寫傳記文學史不寫陳廷一不行。——梅潔對孫中山你了解多少?

◆出生地: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名字“中山”的來歷: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得名。◆基本政治主張: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領導過的重大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孫中山其實不在國內,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張、方針政策為革命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節日?

3月12——植樹節紀念孫中山

孫中山

(1866-1925)名文,字德明,號日新,改號逸仙。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中國同盟會主要創始人。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總統。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59歲。1.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建同盟會。2.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之役,在全國引起了巨大震動。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1月1日,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1912年2月13日辭去臨時大總統職,讓位于袁世凱。5.1913年3月,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孫中山主張武力討袁;7月發動二次革命。6.1917年7月,因段祺瑞解散國會和廢棄《臨時約法》,孫中山聯合西南軍閥在廣州建立軍政府,進行護法戰爭。7.1921年5月,在廣州就任非常國會推舉的非常大總統,準備北伐。8.1924年10月,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翠亨村外景少年孫中山孫中山就任海陸軍大元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于1916年4月24日在東京的合影。孫中山銅像(中山大學)孫中山銅像(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中山裝籍(jí)貫

鹵(lǔ)味

佳肴(yáo)

奢侈(shē

chǐ)下咽(yàn)

裹(ɡuǒ)腳

水泄(xiè)不通1.字音預習檢測①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見識淺薄,狂妄自大。

②血氣方剛: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

③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擁擠,或包圍得非常嚴密,好象連水都流不出去。

2.詞語預習檢測稱兄道弟:朋友間以兄弟以相稱,表示親密關系。肅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張燈結彩:形容節日或喜慶的繁華景象。五花八門:比喻花樣繁多或變化多端。何謂布衣?《禮記》:“治其麻絲,以為布帛。”原本指古代平民穿的衣服,漸漸的,“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稱,后來多用來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在孫中山身上,“布衣”與總統有辯證關系?

其一,指總統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第1-4段)其二,指具有總統的身份同時具備“布衣”的品德(第5-25段)“布衣總統”四層含義第一部分(1—4)雖為布衣,卻胸懷總統大志(介紹“布衣總統”這個稱呼的來源)第二部分(5—14)雖為總統,卻保持布衣本色(介紹孫中山先生的儉樸作風)第三部分(15—17)總統熱愛布衣(孫中山先生外出的情形)第四部分(18—25)總統深受布衣愛戴(群眾對孫中山先生的擁護—布衣的總統)2.“布衣”的傲骨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與張之洞的交往,體現出孫中山的什么品格?

精彩故事:A張之洞不悅,拒而不見,還在名片背面寫了上聯退回。(故事緣起)B孫中山照“禮”回敬,在名片背面寫了下聯,再送。(故事的經過)C張之洞大驚,立即迎見,還有以大禮相待。(故事的結果)〈喜劇式結局〉名片背面:張之洞上聯: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退回。孫中山下聯: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候——回敬。2、從孫中山和張之洞的交往中,你認為孫中山表現了什么品性?身為平民,卻有著青云之志,不卑不亢,直視權貴。民主意識,不講究身份,做事低調。

張之洞不悅于前,大驚于后,并以大禮相待孫中山先生,為何有這么大的轉變?不悅于前——以為普通儒生,沒什么真才實學,而又膽大妄為(存有偏見)“大驚”,“立即吩咐”,“大禮相待”——來者不凡,重才,愛才(說明孫中山有大志,有真才實學)思考:張之洞為什么轉變態度接見孫中山?1.孫中山不同凡響,早懷大志,年少多才。2.孫中山有很深的文學造詣。3.張之洞愛才、重才。思考·探究·練習1、快速閱讀課文,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展現孫中山的“布衣”特性的?填表。請用簡要的詞語概括孫中山是一位怎樣的總統。2、從孫中山和張之洞的交往中,你認為孫中山表現了什么品性?張之洞當時態度的轉變說明了什么?3、課文中說,群眾見到孫中山的時候,一起高聲呼喊:“大總統萬歲!”你覺得這個口號表現了群眾怎樣的心情?這個口號妥當嗎?為什么?4、課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軍的軍歌,其中“警鐘一鳴森森森,睡獅齊猛醒”兩句歌詞運用了什么修辭格?5、舉唐紹儀、伍廷芳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文中從哪些方面體現孫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

住住房間:不大擺設:數目少,簡單外面:客廳兼飯廳簡樸衣衣衣著樸素改學生裝外表整潔(“中山裝”)食食正:反:孫中山——儉唐紹儀伍廷芳——奢儉約孫中山與唐紹儀行行著普通制服繞道回府不事張揚,關心群眾住:房間:不大擺設:四把、兩張、一張外面:客廳兼飯廳衣:食:行:悄悄出巡不事張揚正:孫中山反:唐紹儀、伍廷芳“布衣”(簡樸)改學生裝為中山服正反對比外表整潔(表里如一)簡樸樸素整潔儉約親民淡泊(1)孫中山基本的政治主張“三民主義”是以民眾為核心的,“民主”、“平等”、“權利”等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帝制,而且提高了廣大民眾的社會地位和政治素質。因此,孫中山受到了民眾的愛戴和擁護。(2)孫中山身體力行著自己的民本思想,遇事首先想著百姓,避免驚擾百姓。孫中山尊重民眾,同時也受到了民眾的歡迎和支持。3、課文中說,群眾見到孫中山的時候,一起高聲呼喊:“大總統萬歲!”你覺得這個口號表現了群眾怎樣的心情?這個口號妥當嗎?為什么?這個口號妥當嗎?為什么?“大總統萬歲”的口號,在今天看來,也有其不妥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中國百姓的個人崇拜,將孫中山與中國古代帝王將相類比的封建時代思想傾向。

4、課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軍的軍歌,其中“警鐘一鳴森森森,睡獅齊猛醒”兩句歌詞運用了什么修辭格?比擬(擬聲)、比喻5、舉唐紹儀、伍廷芳的事例,有什么作用?文章此處運用了正反對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孫中山身為中華民國總統,生活卻依然很簡樸的高尚道德情操;也有力地批判了像唐、伍這類人奢侈腐化的生活。從全文內容來看,正反例結合,既避免了例證的單一性,又增強了說服力。寫作特色

1.以小見大

課文選取了孫中山先生的幾個生活片斷,突出了孫中山先生作為世紀偉人所具有的非凡品質和精神——早年便懷有大志,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又甘于淡泊,關心群眾。以小見大,課文輻射出孫中山永不褪色的個人魅力。2.對比1、張之洞的傲慢和孫中山的高遠志向的對比。2、孫中山的簡樸和唐紹儀、伍廷芳的奢侈生活的對比。3、孫中山的“平等”意識和民眾的愛戴之情的對比。小結本文通過記敘孫中山先生與張之洞的交往故事以及他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后的衣、食、住、行的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了孫中山先生作為世紀偉人所具有的非凡品質和精神,以及永不褪色的個人魅力。思考:為什么孫中山先生如此清廉.簡樸,他所領導的國民黨政府卻走向腐敗,并最終自絕于人民?1.革命宣傳不足。2.沒有充分依靠群眾。3.隊伍本身不純粹。4.封建勢力竊取了革命果實,力量不過強大。拓展若以成敗論英雄,孫中山先生能否稱為英雄?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如果兩者的答案是否,孫中山先生又為何能被尊為“國父”?

孫中山的高尚人格,終生為革命事業奮斗的精神

推翻封建帝制,讓一個習慣跪下去的民族站起來了。

下列選項中與孫中山有關的一項是:

A要打叭兒落水狗,寧死也不寬恕;懂得進、退、攻、守,豈僅文壇闖將。B廢兩千年帝制,首義歸功先行者;積四十載經驗,遺言啟迪后來人。C一國兩制新構想,港澳回歸,錚錚鐵骨震環宇,主權不容談判。

萬代千秋硬道理,乾坤斗轉,拳拳赤心尉華夏,發展才可興邦。D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課堂練習:下列加下劃線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A.一介儒生,竟然與一品大員稱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B.僅此一點,就使唐紹儀對孫中山肅然起敬。C.剪下辮子的人們人聲鼎沸著,端出一碗碗熱騰騰的肉面來。D.孫中山被圍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動不得。CC作業:挑出一兩個你最敬佩的“偉人”“圣人”,去品讀關于他們的傳記,從中吸取成長的力量。讀書筆記:讀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孫中山語錄:1.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3.事功者一時之榮,志節者萬世之業。4.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