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現代文閱讀專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復習課件 新人教版_第1頁
高考語文 現代文閱讀專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復習課件 新人教版_第2頁
高考語文 現代文閱讀專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復習課件 新人教版_第3頁
高考語文 現代文閱讀專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復習課件 新人教版_第4頁
高考語文 現代文閱讀專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復習課件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專題輔導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現代文閱讀專題二2023/2/21考點透視

“重要的句子”(1)從內容上說,就是中心句,諸如議論文中表述中心論點、分論點的語句,記敘文揭示主旨的語句;(2)從結構上說,是總領句、總結句、重要的過渡句;(3)從思路上說,是體現文章發展脈絡的語句;(4)從表述上說,是那些或反復出現或結構復雜或含蓄蘊藉或富有特色的語句。 2023/2/22

這是一個“長考不衰”的考點,2007、2009年高考試卷中有10份出現了這一考點,2008年16份高考試卷中有11份出現了該考點,其中,山東、天津、廣東甚至考了兩道題目。 該考點在試卷中出現的位置不固定,主要出現在第二題;考測的句數不固定,一句為主,少數兩句;分值也不固定,少則4分,多達6分。2023/2/23常見的命題形式有

(1)、在“……”一句中,作者為什么要用“××(詞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這里的“××(詞語)”的含義是什么?作者說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3)、文中“……”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根據你的體會,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5)、為什么說“……”?請聯系“……”,分析這句話的含義。2023/2/24[答題指導]

總說: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分說:1、聯系前后文,有時甚至要聯系全文答題。2、既要答出表層意思,又要答出深層意思。先分析詞語或句子本身的內容,答出表層意思,再聯系作者思想感情、文章主旨分析詞語或句子的作用,如強調什么,突出什么,表達什么。3、詞語或句子運用了修辭的,要指出修辭手法并分析表達效果。2023/2/25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有多種情況,備考復習中我們最好各種題型都熟悉一下。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題型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1.從重要詞語入手把握對象,輻射全句。有時候一句話的意思決定于這句話中的一兩個關鍵詞,我們注意從關鍵詞入手解析,詞透則句透。這種關鍵詞可能是內涵豐富的詞,可能是運用了象征等藝術手法的詞,還可能就是借代、指代詞。答題時我們注意可以辨析關鍵詞,區分類別,對癥下藥。2023/2/262009重慶卷瓷器的意味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

②比如許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裝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使會置一架多寶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確是好看,其質地,造型,圖案,色彩,沒有其他什么工藝品可以媲美,實在是一件無可非議的雅物。一般的東西,單從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處,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講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紅玉表春瓶的,簡直就像歐洲古典女人的長裙,是絕不肯平鋪直敘的,到處都鑲了繁復的精致的華麗的花邊,修飾出無窮無盡的意味。

2023/2/2714.怎樣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案:物質生活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前提。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瓷器的價值了。

【解題指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本題第一句中“日子一好”是指物質生活的豐富,衣食無憂,“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表層意思是人們喜歡瓷器、把瓷器當作工藝品欣賞,深層含意是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二句“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要重視“現在”“越來越覺得”這兩個詞所寓含的意味:在現代文明和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精明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瓷器在追求精神品位和經濟方面的價值。

2023/2/2820.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09山東

⑴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2分)

⑵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夠找到回家的路。(2分)

相關段落: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靈的寧靜頗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機會誘惑著人去嘗試,壓力逼迫著人去奮斗,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世界是屬于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2023/2/29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里,未嘗有真正的內心生活。對于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唯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寧靜的需要。所以,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或者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有此稟賦或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個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于,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種稟賦或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個兒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滿了縱橫交錯的路,每一條都通往不同的地點。那只知死死盯著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條上,其余的路對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關注內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時始終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尋找到回家的路。換一個比方,我們不妨說,一個有著堅實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個精神的密友,他無論走到哪里都帶著這個密友,這個密友將忠實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傾聽他的一切心語。2023/2/210參考答案:20、(1)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里,沒有真正的內心生活。

(2)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以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這樣的一個人必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或:【答案】(1)被社會的誘惑和壓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無頭緒中,忽視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個人擁有自己的心靈世界,就會明確行動的方向,無論面對怎樣的誘惑和壓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1)首先能把握這句話的主旨,是機會和壓力對人的負面影響,再結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靈的寧靜頗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關鍵詞“堅實的自我”“精神的坐標”,再結合本段的中心“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答案即可得出。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需要聯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層含意,還應適當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023/2/211當瓦還沒有走上屋頂,生命里的“籍貫”一欄早就填上了,是兩個粗拙的字,叫“鄉村”,像一個孩子或者老人用顫巍巍的筆所寫。是的,瓦更是一種對鄉村的堅守。在瓦的記憶里,所有的飛鳥都是浪子與過客,都是浮云與蒼狗。

籍貫屬于鄉村的瓦有一天走進城市,它暈頭轉向,無所事事,毫無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與鐳射霓虹拒絕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開往城市里的一輛大卡車用來墊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當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被遠遠地拋棄在公路邊。城市人就愛過河拆橋,瓦看看身上“籍貫”一欄,早已被風的手擦模糊了。

文中第六段寫道:“有一片瓦迷路了。”為什么“瓦”會“迷路”?【答案】“迷路”的原因:①對鄉村的背棄;②被城市拒絕和拋棄。2023/2/2122、還原法——還原修辭“真面目”。這種方法主要從句子含有的修辭格本身的特點出發來理解,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比擬的形象性,反語的諷刺性等(其中,含有比喻修辭格的句子是近些年高考試題考查的重點內容)。對有象征意味的關鍵詞,我們要“翻譯”揭示出它的具體象征含義。理解這類句子,第一步先確定句子使用的修辭格;第二步再將句子“還原”,也就是說將句子中的修辭手法還原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如回答一個含有比喻修辭格的句子,就采用還原的辦法,說出這個比喻的本體,基本上答案就出來了。2023/2/2132009天津卷《老屋》楚巖18.文中“如同鳥兒的歸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兩處分別體現出作者對自家老屋怎樣的情感?(4分)相關文段:②我離家已經整整九個年頭。開始幾年,老伴依然和這老屋廝守。每個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鳥”一樣飛回鄉下,與老伴相聚。彼時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鳥兒的歸巢。當我在人生的天空飛累了,可以在此睡個甜甜的覺,亦可躲避外界的風風雨雨。十年以前,我拼盡全力,把所得一個子兒一個子兒地積攢起來,帶領妻子和未成年的兒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擔一擔地挑回家準備改造舊屋。兒女們累的哭了,我就用美麗的語言,給他們描述住進新屋那種舒坦和愜意……2023/2/214④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顯然算不得十分蒼老,但顯然已經宛如我一樣,成了個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答案】對溫馨老屋的依戀-----老屋凝聚了親情,提供了心靈的庇護。對滄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見證了世事變遷,年華流逝。【考點】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情感和態度的評價【解析】“如同鳥兒的歸巢”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我”對老屋的感受,可以聯系語境,加以理解。通過語境中的“廝守”、“當我在人生的天空飛累了,可以在此睡個甜甜的覺,亦可躲避外界的風風雨雨”這些信息,可以作者對自家老屋的情感。“但顯然已經宛如我一樣,成了個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是運用比擬的手法寫出了老屋的變化,表達作者對老屋變化的感慨。可以借助語境中的“蒼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以及后文對老屋的感受等信息加以理解。【思路點撥】散文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往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來抒發,所以要注意理解形象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而且要結合語境,從文章整體上理解。2023/2/21520.請你結合對文中“歷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這句話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為凸顯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4分)相關文段:⑥如今,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發福,成了個紅光滿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氣勢、屋里的擺設,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長五層高的新樓,琉璃瓦頂,外表裝修白綠相見的馬賽克,光彩照人。客廳里,一色的歐式家具,真皮沙發,彩電、錄像機、音響一應俱全。當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間老屋,是泥磚蓋的,和我的老屋相比,顯得太破舊。而今天他的這間新屋,據說是兩年前蓋起的。滄海桑田;世間更迭,十多年前,當我蓋新房時嘖嘖稱贊,認為我有本事攢錢。而歷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面對他的新屋,曾經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還算時髦的我,不得不自慚形穢了。2023/2/216【答案】句意理解:社會進步速度驚人。本文主旨:通過感嘆新房迅速變“老”,反映了社會發展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表現手法:對比。【考點】理解文中重點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的表現手法。【解析】這道題雖然只有兩問,但是卻包含著三個層次的要點。“歷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使用比擬的手法描寫社會發展之快。要注意結合語境理解,“那么再過若干年,老朋友的這幢新樓,是否又會變成舊屋而顯得落伍呢……”這些信息也給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過文中的很多議論抒情的語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現手法的判斷注意到文中的老與新,可以判斷出“對比”。【思路點撥】這道題的難度主要在于主旨的分析。分析文章的主旨要注意作者在文中對刻畫的形象的感情態度,從而把握主旨。2023/2/217解題示例:

請賞析“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這句話。(2007年高考天津卷第19題)2023/2/218相關段落:

哨長在這綠毯邊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扒開雪層,并喚我過去觀看。當我走至巨石下,呈現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攢攢擠擠,比肩爭頭。這些小花僅比米粒兒稍大,白的、紫的、藍的、紅的、黃的,五顏六色,星星點點。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我驚異地看著這些小生命,它們也仿佛睜著深情的眼睛凝望著我……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戀、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質。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們也會頑強地舉起美的萌芽,決不肯把生命的篷帆輕易降落。2023/2/219解題分析:

解答時要從對句子本身關鍵詞含義的理解入手,要分析本句所采用的表達技巧以及本句所包含的作者情感。“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采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的是小花的頑強生命力。“燦爛”一詞則表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悅的。2023/2/220答案: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小生命頑強的生命力。用鮮活生動的語言,寫出了“我”見到這些小生命時的驚喜與感動之情。2023/2/221

新風氣的代興也常有一個相反相成的現象。它一方面強調自己是嶄新的東西,和不相容的原有傳統立異;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來頭,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個傳統作為淵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滸》《儒林外史》等白話小說和《史記》《漢書》掛鉤搭線,西方十七、十八世紀批評家也要把新興的長篇散文小說遙承古希臘、羅馬的史詩。這類暴發戶造譜牒或者野孩子認父親的事例,在文學史上常有。例:請用文中的詞語,稍加組織,填入空格,不超過20字,注意前后的銜接(4分)文中用“暴發戶造譜牒”、“野孩子認父親”作喻,來說明當時_____現象。答案:新風氣向古代另找一個傳統作為淵源所自。(詞語選得對而前后不銜接的扣1分)2023/2/222

我們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陰消磨在馬蹄輪鐵,以及無謂敷衍之間,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曉得為什么這么費心機,為了要活著用盡苦心來延長這生命,卻又不覺得活著到底有何好處,自己并沒有享受生活過,總之黑漆一團活著,夜闌人靜,回頭一想,哪能夠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無限的生的悲哀。……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罵的下人對主子的賠笑,生離永別時節的苦笑——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們為難,把我們弄得沒有辦法,我們承認失敗了的表現,是我們心靈的堡壘下面刺目的降幡。莎士比亞的妙句“對著悲哀微笑”說盡此中的苦況,傳出“笑”的悲劇的情調。請談談你對“是我們心靈的堡壘下面刺目的降幡”這句話的理解。【答案】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因素把我們弄得無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失敗。2023/2/223

鄉村的瓦大都呈藍色,那種藍不是天藍也不是海藍,是近似土藍;我們鄉下有個詞說得準確--“瓦藍”。這個詞屬于瓦的專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

瓦更像是鄉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帶羽的蓑衣,在蒼茫鄉村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雨的清氣里漂浮。若在雨日來臨時刻,瓦會更顯出自己獨到的神韻與魅力。雨來了,那一顆顆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羽毛上,膽子大的會跳起,多情的會悄悄滋潤到瓦縫;最后才開始從這面蓑衣上滑落,從屋脊上,再過渡到屋檐。浩浩蕩蕩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歸大地,從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義。

文中說:“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請解釋這句話的含意。【答案】“瓦”真實記錄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對童年時代鄉村生活的回憶。2023/2/224他說:“只因為涂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所以要從書中獲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識,就必須能夠撥開遮掩月光的密葉,使“碎影”成為普照的清輝。對文學作品也是這樣,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時弊”,如《紅樓夢》的“正因寫實,轉成新鮮”的杰出成就,也尖銳地指出了許多舊小說的掩蓋矛盾、粉飾現實的“瞞”和“騙”的實質。他強調要“睜了眼看”,就是細心觀察歷史和社會的實際,認真思索,看這些文藝作品究竟是否正視和反映了現實和人生。問:“撥開遮掩月光的密葉,使“碎影,成為普照的清輝”,這一比喻中“密葉”的含義是答:指書中種種涂飾和廢話。2023/2/225我喜歡看樹,也愛思索樹。人的一生就像一條長路,許多人走不到向往的盡頭,而樹的一生像一片葉子,竟能把一生幾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將每一片葉子都染成金黃。我不曾想這是為什么,但我明白,樹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風雨,它坦然地以一種堅毅面對一樹同樣的葉子。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哲人的話:“永遠不要哀嘆,像樹葉一樣用一生綠著,最后成熟一個金色的夢。”這是關于一片葉子的名言。我想,這也是關于每一棵樹的名言。很多時候,我在想,不管誰怎么說,我總渴望像樹一樣活著,坦然地正視自己的一生。——高林瑜《看樹》問:你怎樣理解“我總渴望像樹一樣活著,坦然地正視自己的一生。”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答:人無論境遇如何,都要從容面對,努力實現自我價值。(人應該像樹那樣在人生的四季里,坦然地以一種堅毅,幾乎完美地走完人生。)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啟迪。答題關鍵:結合語境,辨明詞句的象征義、寓意。對有象征意味的關鍵詞,我們要“翻譯”揭示出它的具體象征含義。2023/2/226

例:樹不僅是生命的標志,也是藝術的標志。生命之樹長青,其實是藝術生命長青,人總是要死去的,藝術才能跨越時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作者永存在藝術中。然而藝術極難成活,比樹難活多了。人們說風格是人,也可說風格是樹,像樹一樣逐漸成長。樹的年輪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風格的形成還往往不一定與歲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風格,但卻絕對需要長年累月的耕作。眾目睽睽,空頭美術家滿天飛舞,君不見在花籃簇擁的展廳中,有最長、最大、最小及用腳、舌、發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彥或美女。雨后多春筍,更多雜草,哪里去尋夏木蔭濃處?天壇、太廟依傍的是祖蔭。依據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壇、太廟,依傍的是祖蔭”這句話?(4分)答案:這句話可有多種理解,至少要寫出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天壇和太廟所依傍的樹蔭來自祖宗留下來的大樹,而非短時間所栽植的小樹;第二層意思是喻意,說明藝術風格的形成需要長年累月的耕作,并非俊彥美女(或空頭美術家)的急就而成。2023/2/227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陽殘照已經挪到我書架最上邊的一格。滿室皆暗,只有書架上邊無限明媚。那里擺著一只河北省白溝的泥公雞。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氣。這個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鄉,至少有千年的歷史,但如今這里已經變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渾樸又迷人的泥狗泥雞泥人全都了無蹤影。可是此刻,這個幸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凄厲的哀鳴。這叫聲似乎也感動了夕陽。一瞬間,高高站在書架上端的泥公雞竟被這最后的陽光照耀得奪目和通紅,好似燃燒了起來。

“這個幸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凄厲的哀鳴。”聯系上下文,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答案】幸存下來的“泥公雞”代表著在沖擊和破壞中一息尚存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它“張嘴大叫”的造型象征著不甘毀滅的悲啼。“我的心已經聽到它凄厲的哀鳴”,蘊含著作者對以泥公雞為代表的傳統手工藝和民俗文化目前處境的同情和憂傷之情。2023/2/2283、抽象法——抽取形象之骨。有些句子在文中顯眼獨特是因為它描述得“形象”。文句描述形象可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但是對真正的理解來說,必須把握作者的真實用意,抽取形象之骨是一種好方法。這形象之骨在哪里?其實就是作者的思想。理解這種重要的句子的含義就要結合作者的中心思想,結合上下文歸納,以理性的、清晰的文字解說形象的、縹緲的文句。2023/2/229語言表達有形象和抽象兩種形式,不同的表達形式有不同的表達效果。形象表達:門前冷落車馬稀。

抽象表達:

形象表達: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抽象表達:

形象表達:宰相肚里能撐船

大度寬容

形象表達:眉毛胡了一把抓

主次不分團結就是力量

冷清蕭條抽象表達抽象表達2023/2/2302009全國2卷《岳樺》任林舉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6分)(1)我仿佛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犟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相關文段:只有那些岳樺樹對于我來說,卻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驚奇。

接近山頂時,我無意地將疲憊的目光從嘈雜的人群轉向車外,突然,我感覺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那些樹,紛紛地沿著山體將身軀匍伏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樹梢吃力地翹起。在透明的,微微顫抖的空氣里,我仿佛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犟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2023/2/231答案:①絕地中的樺為了生存而迸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掙扎的代價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與希望同在。注意聯系段落和全文中心

結合作者的中心思想,結合上下文歸納,以理性的、清晰的文字解說形象的、縹緲的文句。

2023/2/23215、(2)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

相關文段:想當初,所有的樺都是長白森林里白衣白馬的少年,峰頂谷底任由馳騁。后來,那場聲勢浩大的火山噴發,將所有的樹逼下峰頂,就在向下奔逃的過程中,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前邊已經是郁郁蔥蔥的一片,每一種樹都沿著山坡占據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沒有了空間,沒有了去路;而后面,卻是火山爆發后留下的遍地瘡痍與廢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卻有著絕地求生的巨大空間,盡管那里有風,有雪,有雷電,有滾燙的巖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們還是選擇了調頭向上。

2023/2/233答案:①不幸的命運常常在毫無準備中降臨;②樺的生命軌跡與生存環境因災難而發生了根本改變;③它們將面臨新的抉擇。

2023/2/234昨天晚上羊群回來了。從早上起,大門便敞開地等待著,羊圈里鋪了新鮮的干草。

不時地,人們重復著說:“現在,他們已經到艾杰爾了;現在,已經到巴拉都了。”

近黃昏的時候,突然間,一聲大叫:“他們到那兒啦!”而在那邊,在遠處,我們看見羊群在塵土騰起的光輝里前進著。……

沉睡著的雞窩突然被驚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來:鴿子,鴨子,火雞,竹雞:整個的家禽場像是瘋狂了一般,母雞們談著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著阿爾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帶回一種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躍氣氛似的。……

但是最動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職務的牧羊人的狗,它們跟在羊群后邊十分忙碌,在農莊上就只看到它們。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著阿爾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帶回一種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躍的氣氛似的。”結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的含義。【答案】①羊群帶回了阿爾卑斯山的生機。②羊群歸家給人們與動物帶來了喜悅與歡欣。2023/2/235

在整個三峽庫區,有一百多萬移民,其中有十二萬人遷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遠或近,也都要離開自己的家園。長江兩岸,到處可見殘墻斷壁,瓦礫成堆,一座座縣城,一個個鄉鎮和村落,全都成了廢墟。百萬移民為三峽工程建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他們舍棄祖輩生活的土地遠離家鄉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場地上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的場面,臨行前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讓我動容,讓我頓生敬意。那時我才真切感到,他們才是告別三峽的主角。游人的告別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情結一種詩情,而百萬移民的告別才是實實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動地的。“游人的告別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情結一種詩情,而百萬移民的告別才是實實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動地的”,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游人的告別只是對“原始長江三峽”景點的告別,由此生出的只是憐惜、惆悵和失落。百萬移民的告別則是故土難離的割舍之痛和舍棄家園的巨大犧牲。2023/2/236陽關,昔日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隘,原本不過是一道關,卻被賦予了許多哲思和詩情。哲學家站在這兒宣稱,即使人生從同一起點出發,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抽象的對立概念如此生動地寫在陽關之下。詩人站在這兒,與朋友依依不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道盡多少離愁別緒和萬般無奈。然而,最初在陽關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學家與詩人,而是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這陽關古道對他們來說,無異于是一道生死關,歸鄉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夢,像陽關上的那彎月,清冷而高遠。他們在這條原本傳播文明的古道,沖沖殺殺……于是,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他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人的心靈。

“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出生入死的人生經歷,使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活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感觸,給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詩情。2023/2/237分析句子好處、作用類試題答題指導

1、從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兩方面作答

結構方面,注意語句在文中的位置;內容方面,緊扣文章主題、作者情感來分析。文首句:照應標題(開篇點題);與結尾呼應;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總領下文;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設置懸念。文中句:承上啟下(過渡、總結上文、開啟下文),照應。文末句:照應開頭或標題,結構緊密;卒章顯志,揭示中心;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2、由觀點到分析、由術語到具體解說,分點分條作答。涉及到表現手法類,分三步作答:先指出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含修辭手法),再回答該手法在文中是如何運用的,最后分析該手法的作用。2023/2/238從“結構上”入手:(1)語句位于文章的開頭:如余秋雨《都江堰》一文,第一段為:“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勵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點明主旨,領起下文2023/2/239如魯迅的《祝福》一文,先寫祥林嫂死了,然后追憶祥林嫂生前的事設置懸念,吸引讀者(1)語句位于文章的開頭:2023/2/240(1)語句位于文章的開頭: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蓄勢(張本、鋪墊),奠定感情基調2023/2/241例如楊朔《荔枝蜜》從“被蜜蜂蜇了一下,從小怕蜜蜂”到對蜜蜂“有好感”到“作者在夢中變成了一只蜜蜂”(1)語句位于文章的開頭:點明思想感情變化的線索2023/2/242(1)語句位于文章的開頭: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蓄勢(張本、鋪墊),奠定感情基調,渲染烘托氣氛

點明思想感情變化的線索2023/2/2432009江西卷《木車的激情》張煒

17.本文寫“木車的激情”,作者為什么開頭用較多筆墨寫現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請結合原文作簡要分析。(5分)相關文段:①在現代旅行中,我們常常因為交通工具的不過迅捷后焦躁和苦惱。我們祈盼乘坐的車輛眨眼間就到達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閃電一樣穿越莽野。我們有時甚至為最現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飛機——感到焦急,比如說為機場的長長滯留、耽擱,感到慍怒和不安。②我們總是那么急于從甲地到乙地,總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們碌碌奔波,但催促我們行動的激情是那樣脆弱和渺小。我們怎么能夠想象幾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著一輛緩慢的牛車或馬車,在大地上往復奔走,是的,他為了自己的思想,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這樣終其一生。2023/2/244【答案】引出下文,為下文寫“木車的激情”作鋪墊:與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緩慢的木車艱難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對比,從而突出“木車的激情”的強大和值得信賴。【考點】考查對文章結構和思路的分析【解析】現代文閱讀中文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這句(段)話在開頭,一般思考: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思路分析】顯然,作者寫現代人的交通工具是與“木車”進行對比的,寫現代人也是將其的思想、生活與古人比較的。這個題難度不大。2023/2/24516.“木車的激情”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4分)【答案】孔子及其弟子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思想而激動,為理念二不知疲倦,終其一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往復奔走的精神。【考點】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解析】根據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概括出來。【思路分析】考生首先要找到信息源所在——題目中所說的“木車的激情”在原文所在。然后看看它前后的內容是否能夠作為答案;對相關信息進行勾畫、圈點、提煉。2023/2/2462009江蘇卷《上善若水》⒒開頭一節的三個問句,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5分)

相關文段:去都江堰,一進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橫幅撲面而來。這是指水嗎?是褒揚都江堰嗎?還是借水喻人,弘揚一種文化精神?岷江從雪山一路蹣跚走來,負荷著黎庶的厚望,伴隨著歷史的滄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時間趟過同一條河流,大概就是這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思維,令人頻生感悟。2023/2/247⒒(5分)領起全文內容,表明文章由實到虛的思路,激發讀者的思考。一般而言,文中特定內容的作用可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來作答。這三個問句從結構上看,主要是領起下文,表明作者將按從都江堰到其背后的文化的思路來寫,從而引導讀者思考。首句,一般具有點明主旨,總領全文的作用;還可為后文提出觀點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鋪墊;還可點題以及交代起因或緣由。2023/2/2482009湖南卷

云南看云沈從文

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載后,一定會和本地人差不多,對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從它變化上得到一點晴雨知識,就再也不會單純的來欣賞它的美麗了。

看過盧錫麟先生的攝影后,必有許多人方儼然重新覺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16.“看過盧錫麟先生的攝影后,必有許多人方儼然重新覺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儼然”的含義是

;

就文章結構而言,該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分)[答案](許多人看云之后覺悟到對國家、民族的責任以及人生價值后的)莊重或莊肅的樣子;總括并領起全文。2023/2/2492009山東卷《記住回家的路》周國平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里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立業,支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19、作者在文章開頭說自己“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有“隨便走走”的習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2023/2/250【參考答案】19.作者在文章開頭說自己“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有“隨便走走”的習慣,說明人們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闖蕩,去建功立業,支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是無可非議的;從自己寫起,從現實生活中的走路寫起,給人親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或:【答案】以個人習慣類比人生,引發感悟,為下文作鋪墊。

【解析】此題從兩方面作答,內容上是與下文的人生做類比,結構上是為下文作鋪墊。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時,需要把握全文內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

2023/2/251(2)語句位于文章的中間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襯托作用為了使敘述主體彰顯而談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襯托作用

2023/2/2522009北京卷《司馬祠》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相關文段:(2)韓城南邊是一個有別于周圍山原的盆地,綠樹蔥蘢,良田萬頃,疑是到了江南仙境。從這里流入黃河的芝水,使芝川有著天賜的好風水。與司馬遷結緣的漢武帝,曾想長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這一帶挖到了靈芝。漢武帝喜得瑞藥,卻也沒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將原名陶渠水的這條河更名為芝水了。過小石橋,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開始了仰望中的登攀。2023/2/253【答案】18.(2分)①在結構上統領下文,承上啟下②表現司馬祠的地勢由低到高的走向③暗含對司馬遷的敬仰之情【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和思路的分析。【思路分析】此題難度不大。某一段的作用,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作答。這是一個明顯的過渡句。結構上有過渡作用;內容上,考生要注意“仰望”一詞,仰望誰?為什么要“仰望”?這樣思考。2023/2/2542008山東卷《歌德之勺》19、“今天終于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它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作用?(4分)

相關文段:

今天終于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今天來到了從小覺得神秘的這位藝術家生活過的實實在在的空間。多么不可思議,多么幸福。我們可以用手摸一下詩人出沒的東西,小心翼翼。我們試圖通過逝去的詩人遺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顆偉大的靈魂。2023/2/255答案:(1)通過尋訪詩人生活過的實實在在的空間和遺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顆偉人的靈魂。答“通過用手撫摸一下詩人觸摸的東西”,“去接通歌德那顆偉人的靈魂”也可。(2)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或:過渡)的作用。答“上文談的是年輕時閱讀歌德作品的情況,通過這句話,轉向下文對歌德故居的描述”這樣的意思也可。2023/2/256(3)語句位于文章末尾

總結上文呼應上文點明主旨升華感情深化主題含蓄地表達主旨,啟人思索、言有盡而意無窮2023/2/257……這是四十年前留在我腦海中的畫面與記憶。“誰筑孤亭望瑤鶴,至今不見一歸來。”這詩寫給過去還是現在?不禁要問:為什么不見白鶴飛來呢?四十年滄海桑田,一切都在改變。只是改變了不應該改變的東西,這才匪夷所思。我聽說,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那陣子,村里村外的勞力都上山了,把長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樹都砍光了,開山種糧。舊日的方志上說“長林郁郁,幽澗泠泠”。如今,沒有了長林,哪還有泠泠之水?沒樹、沒水,那白鶴不肯合作,也就選擇了遠離。盡管,山岙還有鶴池,池上再也沒有群集的白鶴;天上也沒有飛翔的影子,“白云千載空悠悠”。看來,我應友人之囑,題寫的“鶴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種虛假的點綴。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樣,看到原來的景色,我也會像普里什文筆下的別連杰耶娃那樣:“就會跪下來……”問:簡析篇末“就會跪下來……”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2023/2/258答:表明對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與自然能和諧相處;表達對現實的憂慮;渴盼恢復大自然的原貌。解析:意味深長的(結尾處句子含義),點明思想感情——返本法。答題關鍵:整體把握,點明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3/2/259⑦……看看空中的水汽,聽聽大地的回音,便會知道黃河的自信和決心。躍過去,一躍就是五千年,或七十萬年,或是一百七十萬年,肯定還要久遠。司馬遷會不會從這里受到了鼓舞,而將那漢代的竹簡寫盡寫穿?易水該是黃河的分支吧,要不荊軻怎么會有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氣概和性格?

⑧這才是中國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豐鎬,就是大秦的咸陽,就是盛唐的長安。半坡人該是在這兒舀過水吧?秦嬴政該是從這里出過兵飲過馬吧?有這樣的水,還有什么可怕的呢?還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維希[注]為尼羅河作傳,也該有人為黃河作傳,那應是中國人的自傳!注:①埃米爾?路德維希(EmilLudwig,1881~1948年),德國著名傳記作家,著有《地中海傳》《尼羅河傳》等。

20.文章結尾強調“該有人為黃河作傳的,那應是中國人的自傳”,這句話有什么含義?(4分)【參考答案】1、“該有人為黃河作傳”,因為黃河體現了中國的歷史與中國人的精神(或黃河哺育了中華文明);2、“應是中國人的自傳”,是指應該由中國人自己為黃河作傳,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羅河那樣由歐洲人來作傳;3、中國人通過為黃河作傳來表現中國人的歷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國人的自傳”。

2023/2/2602009北京卷20.閱讀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問題。(6分)①四個“讀”字的運用,有什么豐富而深刻的含義?(3分)②結尾一句“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原文作答。(3分)相關文段:(6)這是天問!我聽見史圣在歌唱。這歌聲穿越古今,揚善棄惡,與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鷹飛過,它讀圓的墓冢,讀方的祠院,讀直的牌坊和山門,再讀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橋大路,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2023/2/261【答案】20.(6分)①(3分)要點一:把司馬祠當成歷史的大書,強調它特別值得解讀要點二:引發讀者對司馬遷人格與精神進行深入思考②(3分)(略)【考點】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主觀感悟。【思路分析】考生不妨這樣思考:“讀”的幾個對象都與司馬祠有關,而司馬遷彪炳史冊的不正是他偉大的人格和作品嗎?第一問便迎刃而解了。第二問要求考生扣緊原文作者的觀點和態度作答,可結合考生積累的司馬遷的《報任安書》等知識來回答。2023/2/262總之,根據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來看,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首句,一般具有點明主旨,總領全文的作用;還可為后文提出觀點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鋪墊;還可點題以及交代起因或緣由。

2、過渡句,多出現在文章的中間部分,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起轉換或逐層深入的作用。

3、尾句,多有前后照應、卒章顯志、總括全文、深化主旨、啟人思索、言有盡而意無窮等作用。2023/2/263附:幾種描寫的作用一、景物(環境)描寫的作用

我們先了解景物描寫有哪些手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觀察角度之高、低、遠、近;描寫順序之移步換景;描寫角度之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結合、細節描寫、白描等。(另:人物描寫還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最后理解寫景是為寫人服務的,所以還有襯托手法。2023/2/264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①寫了什么景,景物有何特點。②烘托氣氛、營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③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④分析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為人物出場作鋪墊,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刻畫人物性格,促使人物思想轉變,暗示人物命運,抒發主人公什么感情等。2023/2/2652009浙江卷《魔盒》(英)大衛?洛契佛特12.概括第一段所寫景物的特點并簡析其作用。(4分)相關文段:(1)在一抹纏綿而又朦朧的夕照的映襯下,我四周高聳著的倫敦城的房頂和煙囪,似乎就像監獄圍墻上的雉堞。從我三樓的窗戶鳥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滿目蕭條,死氣沉沉的禿樹刺破了暮色。遠處,有口鐘正在錚錚報時。2023/2/266【答案】特點:封閉壓抑,陰沉死寂。作用:營造憂傷、壓抑的氛圍,渲染“我”孤獨、煩悶的心情。【考點】考查對文學作品表達技巧鑒賞,能力層級為E級。【解析】敘事類文章中景物描寫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幾種:營造氛圍,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景物的特點不外以下幾種:清逸、靜謐、和平、安寧;熱鬧、生機;蕭索、冷清、孤寂、沉悶等。【思路分析】要結合平時所學進行賞析。課文《荷塘月色》《荷花淀》《邊城》《故鄉》《祝福》《藥》等均可作為例子,引導學生思路開闊。2023/2/2672009天津卷19.第五自然段劃線部分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趣?語言表達有何特點?這段文字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6分)⑤關上咿呀作響的木門,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們是同齡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兒時,我們一起光著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戲水,后來又一道去放牛,在田邊戽水[用戽hù斗汲水]捉魚。當晚霞在天邊輝映出紅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們把斗笠掛在身后,騎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來。【答案】通過對兒時生活片段的回憶,表現了淳樸、快樂、悠然自在的鄉村童趣。生動形象有畫面感,樸實自然有鄉土氣息。引起下文。2023/2/268【考點】考查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語言特點和寫作思路思路【解析】第五自然段的劃線句子描繪了兒時嬉戲的情景,從情境中我們可以看出鄉村的童趣,“光著屁股”“戲水”“放牛”“戽水捉魚”“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家來”等細節表現出淳樸自然純真,快樂悠然自得的情趣。語言表達的特點可以概括描繪語言的特點和風格,生動形象,充滿動感,風格樸實自然,有鄉土氣息。結構中的作用要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思路點撥】這道題的考點相對較多,要注意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內容要點,語言風格和寫作思路。2023/2/2692009安徽卷《董師傅游湖》宗璞13、(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相關文段:有人輕聲叫他,是前日做活兒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鄉,名喚小翠。她怯怯地說:“奶奶說我可以出來走走,現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師傅忙滅了煙,站起身說:“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說:“你看過了嗎?”小翠仍怯怯地說:“什么也沒看見,只顧看路了。”董師傅一笑,領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著湖邊走,走到一座小橋上,指點說:“從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體發光的塔,在水里也發著光。小翠驚呼道:“還有一條大魚呢!”那是一條石魚,隨著水波蕩漾,似乎在光輝中跳動。又走過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橋,從亭中可以環顧四周美景。遠岸丁香、連翹在燈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擠滿枝頭,好不熱鬧。亭中有幾幅楹聯,他們并不研究。董師傅又介紹了幾個景點,轉過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別介紹了自己的創作——雕花窗戶。小翠一路贊嘆不已,對雕花窗戶沒有評論。董師傅也不在意,只說:“不用多久,你就慣了,就是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這樣的。”他頓了一頓,又說:“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對著這湖、這樹,倒不覺得好看了。”2023/2/270【答案】

運用比喻,描繪丁香、連翹在燈光下晶瑩璀璨的艷麗之美。運用比擬(或“擬人”),形容海棠盛開時爭奇斗艷的勃勃生機。【解析】本題是對作品局部描寫技法的賞析。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很明顯,只是估計很多考生沒有分條陳述。2023/2/27113、(1)董師傅每晚到湖邊閑坐的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相關文段:校園里有一個不大的湖,綠柳垂岸,柳絲牽引著湖水,湖水清澈,游魚可見。董師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來湖邊大石上閑坐,點上一支煙,心靜如水,十分自在。【答案】反映董師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為情節發展作了鋪墊(或“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