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唐代的中外交往_第1頁
第5課唐代的中外交往_第2頁
第5課唐代的中外交往_第3頁
第5課唐代的中外交往_第4頁
第5課唐代的中外交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課唐代的中外交往這部電視劇主要記載了什么事情?主人公是誰?他要去干什么?這部電視劇是以誰為原型創作的?他是什么時期的人物?在這一時期,對外交往方面還有哪些事情發生?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歷史。以遣唐使、玄奘西游、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遣唐使2.鑒真東渡3.玄奘西游1.遣唐使觀察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談談唐朝對外交通可以到達哪些國家和地區。陸路海路可到達朝鮮半島可達朝鮮半島、日本沿絲綢之路可到達中亞、西亞從廣州出發經林邑,西至獅子國,繞天竺,達波斯灣經吐蕃可到天竺,經南詔可至驃國從長安出發向南向西向東從登州、揚州出發長安廣州市舶司長安是陸路交通中心,國際性大都市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唐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市舶司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設置的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唐朝的對外交往日本遣唐使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為密切兩國關系,學習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動,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日本社會進步的使者。遣唐使離開日本日本長卷古畫《東征傳繪卷》片斷

從630~895年的260多年中,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來中國,其中三次因故中止,一次僅到朝鮮,兩次為送回唐朝專使的“送唐客使”,一次為特派使團迎接遣唐使回國。日本真正的“遣唐使”為十二次。著名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日本官方派出遣唐使空海空海紀念碑空海石像阿倍仲麻呂紀念碑在西安之阿倍仲麻呂像阿倍仲麻呂詩碑(江蘇省鎮江)

哭晁卿衡

李白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遣唐使的作用: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動,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日本社會進步的使者。日本青龍寺使節、留學生來唐吉備真備曾任兩次遣唐使吉備真備與唐人對弈圖奈良時代政治家、學者※※kgsztdhbpmyrwあ行aあアかカがガさサざザたタだダはハばバぱパまマやヤらラわワい行iいイきキぎギしシじジちチぢヂひヒびビぴピみミいイりリいイう行uうウくクぐグすスずズつツづヅふフぶブぷプむムゆユるルうウえ行Eえエけケげゲせセぜセてデでデへヘべベぺペめメえエれレえエお行oおオこコごゴそソぞゾとドどドほホぼボぽポもモよヨろロをヲ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黑色為平假名藍色為片假名)吉備真備借鑒漢字楷書創制了日文的楷書字母即“片假名”2.鑒真東渡

1980年4月13日,鑒真大師坐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長老森本孝順的護送下,由日本運抵上海虹橋機場,14日下午抵達揚州大明寺,先后在揚州、北京展出,受到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揚州市各界人士參觀鑒真大師坐像

唐代著名高僧鑒真是揚州大明寺住持。大明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的蜀崗上,是揚州最著名的古剎。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武帝大明年間,故名大明寺。現存建筑為清朝時所建。大明寺鑒真紀念堂大明寺鑒真坐像

1963年,鑒真圓寂1200周年。中日兩國在揚州共同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并為興建鑒真紀念堂奠基。1973年,紀念堂建成,由門廳、碑亭、回廊和正堂組成,建筑形式著意仿唐,門、亭、廊、大殿古樸有據,氣氛肅穆。堂內殿中有鑒真坐像,神態安祥而堅毅。兩側掛有四幅絹本壁畫,分別是西安大雁塔、肇慶七星巖、日本鹿爾島大字秋目浦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向人們展示了鑒真生活和歷經過的地方。鑒真造舟備糧準備首次東渡鑒真東渡遇大風浪舟破遇險——鑒真東渡鑒真六次東渡概況次數概況1未出海便夭折遭誣告與海盜勾結鑒真一行東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沒2被風浪所阻突遇風暴,船被洶涌的波濤擊破,不得不上岸。一個月后,鑒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風浪,船觸礁擱淺,被漁民救上岸3東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4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攔5遭遇臺風失敗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島鑒真因暑熱患眼疾雙目失明6東渡成功753年鑒真一行終于抵達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兒島鑒真東渡示意圖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唐代建筑圓通寺日本平安時代建筑平等院3.玄奘西游玄奘簡介

玄奘(602~664),名陳祎,世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

玄奘13歲出家。貞觀三年(629),從長安(今西安)出發,歷經4年至印度那爛陀寺,拜名僧戒賢為師,經過艱苦努力,他精通了佛教經典,掌握了深奧的佛學理論。十六年后攜大、小乘佛教經典回到長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組成譯經場,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及其弟子還根據旅途見聞,寫成長達12卷的游記《大唐西域記》。釋迦牟尼佛(佛教創始人)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印度佛教圣地菩擔伽耶印度那爛陀寺遺址玄奘西行路線圖

此圖是根據宋人所繪《玄奘西游像》而刻在一塊石碑上的。后來,石碑遭破壞,人們根據原石碑的拓片重新鑿刻,以后又根據石刻像做成畫像,著色后現供奉在陜西長安縣興教寺內的殿堂里。

645年,玄奘攜657部梵[fàn]文佛經回到長安,受到盛大歡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經回長安圖》生動描繪了玄奘歸來時受到盛情迎接的場景。玄奘取經回長安《大唐西域記》書影

慈恩寺的大雁塔,初建時只有5層。相傳是為了保存玄奘由天竺帶回的佛經而擴建,最上層即為玄奘藏經之所,故又稱“經塔”。學習佛經傳授佛法天竺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貢獻日本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貢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百折不撓﹑開放進取玄奘西游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鑒真東渡”對比表貢獻到達地方目的優秀品質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進中國遺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游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訪問的原因遣唐使的作用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貢獻的突出代表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的鑒真鑒真東渡及其影響中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玄奘西游玄奘的貢獻1.(2010·重慶中考)重視對外交流是唐朝社會繁榮的原因之一。右圖人物曾為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是()A.阿倍仲麻呂B.玄奘 C.吉備真備D.鑒真D2.(2010·長沙中考)今年是中國與印度建交60周年。中印交流源遠流長,唐朝時期玄奘西游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唐朝時稱印度為波斯B.玄奘游學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學的最高學府C.玄奘回國后,佛教開始傳入中國D.玄奘以親身見聞寫成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D3.(2010·廣東學業考試)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歷史人物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