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皮膚病_第1頁
感染性皮膚病_第2頁
感染性皮膚病_第3頁
感染性皮膚病_第4頁
感染性皮膚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染性皮膚病(一)2概述病原生物從小到大: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細菌、真菌(放線菌)、螺旋體、寄生蟲、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昆蟲等。各種病原生物都可以侵犯皮膚粘膜引起不同類型的皮膚病。病毒性皮膚病4概述(一)病毒:體積最小、危害最大、500多種分類:按核酸組成RNA DNA按致病類型皰疹病毒 痘病毒乳頭瘤病毒 風疹病毒按臨床表現水皰型 發疹型 新生物型5概述(二)67概述(三)病毒性皮膚病的診斷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病毒分離 直接鏡檢電鏡 熒光抗體技術 特殊染色血清學檢查中和抗體 補體結合抗體8概述(三)病毒性皮膚病的治療全身治療:阿昔洛韋(無環鳥苷)、萬乃洛韋(麗珠威、明竹欣)、更昔洛韋、泛昔洛韋、利巴韋林(病毒唑)、干擾素、聚肌胞、胸腺肽、斯奇康局部治療:激光、微波、高頻、冷凍、三氯醋酸、鬼臼毒素、局部注射、無環鳥苷霜、噴昔洛韋霜、酞酊胺、5-氟尿嘧啶軟膏單純皰疹10分型原發型:沒有抗體 復發型:血清中有抗體病原體I型:腰以上 II型:腰以下臨床表現:集簇性水皰,周圍有紅暈,淺表淋巴結腫大,愈后不留疤痕特殊類型皰疹性齦口炎 陰部皰疹皰疹性角膜結膜炎 新生兒播散性單純皰疹皰疹性肝炎111213141516生殖器皰疹18病原體:90%,II型;10%,I型傳染源:患者,帶病毒者傳播途徑:性接觸;新生兒皰疹來源主要是母親的生殖道,宮內感染極少傳播時期:水皰發生水皰消退好發部位男性:龜頭、包皮、冠狀溝、陰囊、尿道口女性:大小陰唇、陰阜、陰蒂、宮頸皮損表現:一個或多個紅色小丘疹,迅速變成孤立或群集的小水皰,有燒灼痛,水皰可變為膿皰、糜爛、結痂、淺潰瘍伴隨癥狀:頭痛、發熱、全身不適、排尿困難192021水痘23病原體: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傳染源:病人傳播途徑:飛沫、塵土,呼吸道感染傳染期限:發病第一天全部皮疹結痂,傳染性極強,接觸者約90%發病,隔離前驅癥狀:發熱、頭痛、咽痛、全身不適皮疹:發亮水皰,半球形或臍凹狀,周圍繞以紅暈出疹順序:軀干頭面部四肢愈后有持久免疫力,復發者極少不典型:大皰型、壞疽型、出血型并發癥:細菌感染、水痘性肺炎、腦炎、暴發性紫癜242526272829帶狀皰疹31病原體: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誘發因素:年老體弱、外傷、緊張勞累、疾病皮疹特點:成簇水皰、帶狀分布、不過中線、伴神經痛好發部位:肋間神經、三叉神經特殊類型:無疹型、頓挫型、大皰型、出血型、壞疽型、泛發型、播散型鑒別:膿皰瘡、單純皰疹、接觸性皮炎、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急性闌尾炎、心絞痛、胃炎持久免疫力323334353637扁平疣39病原體:人乳頭瘤病毒(HPV)多見于青少年好發于面部、手背可自行消失,亦可持續多年不愈同形反應:Koebner鑒別:汗管瘤、脂溢性皮炎、粉刺404143粉刺44脂溢性角化45汗管瘤尋常疣47484950跖疣51跖疣5253特殊類型:絲狀疣:好發于眼瞼、頸,為單個絲狀突起指狀疣:呈指狀突起跖疣:向內生長,頑固難治鑒別:跖疣:雞眼、胼胝絲狀疣:軟纖維瘤54軟纖維瘤55軟纖維瘤56軟纖維瘤5758雞眼59胼胝尖銳濕疣61病原體:HPV6、11、16、18傳播途徑:性接觸、非性接觸傳染源:患者、HPV攜帶者、亞臨床感染者6263646566676869扁平濕疣70扁平濕疣71鱗狀細胞癌傳染性軟疣73病原體:傳染性軟疣病毒好發人群:兒童、青少年好發部位:軀干、四肢、肩胛、陰囊、肛門自覺癥狀:一般無癥狀,少數人有輕度瘙癢74757677787980細菌性皮膚病82細菌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桿菌結核桿菌、麻風桿菌、非典型分枝桿菌膿皰瘡是由化膿性球菌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是夏秋季節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接觸傳染的特性,可在兒童集體單位中流行。84病因和發病機制表皮保護功能受損害全身抵抗力降低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85臨床表現好發人群大多發生于兒童也可見于成人;好發季節夏、秋,特別是夏末秋初;好發部位90%的損害初發于暴露部位頭、面、小腿;86皮疹特征葡萄球菌引起:初為少數散發的鮮紅色丘疹、水皰或膿皰,可迅速增大。膿皰飽滿緊張,數日后松弛。鄰近損害可互相融合。膿皰破裂,膿液干燥后結密黃色痂。鏈球菌引起:初起損害為紅斑,迅速發生水皰、膿皰,周圍有明顯炎癥浸潤。皰壁薄,易破潰,結密黃色痂,周圍不斷有新疹出現。87888990實驗室檢查血常規:WBC>10000/mm3,中性粒細胞升高;血沉:皮疹泛發病例血沉加快;膿液培養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約占90%)其次為鏈球菌。91診斷損害特點:水皰、膿皰、蜜黃色濃痂;好發部位:暴露部位----頭面部、下肢、臀部;年齡:出生數天至8周的新生兒或成人;季節:夏、秋實驗室檢查:WBC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血沉加快、膿液培養可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92治療全身治療輕癥患者不需應用;皮損廣泛、年齡幼小者、伴有淋巴結炎或淋巴管炎者要全身應用抗菌素:磺胺藥、青霉素、紅霉素等,必要時可根據細菌培養的藥敏結果選擇用藥。支持療法:輸液或輸血,補充營養,預防并發癥。中醫中藥:銀黃片、升麻消毒飲、五味消毒飲。93局部治療膿皰未破:先消毒,再剪破皰壁或抽膿后涂藥;膿皰已破或結痂者:直接涂藥;外用藥物:1%龍膽紫溶液、1%紅霉素軟膏、百多邦、0.1%雷夫奴爾溶液、中藥三黃粉等;應以局部療法為主,注意局部清潔,保護創面,避免搔抓或用毛巾摩擦,以免擴散。94預防集體預防普及衛生教育(對托兒所、幼兒園的保育員進行有關本病防治常識的訓練)產房嬰兒室、托兒所或幼兒園如有人發病應及時隔離治療,并消毒日用品、衣物及玩具改善環境衛生。95個人預防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修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更衣,不要過多使用堿性肥皂,以免去脂過多,減低皮膚的保護作用)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外傷或搔抓(及時治療濕疹、癢疹、蟲咬皮炎、痱子等原發皮膚病)提高全身抵抗力(體育鍛煉和合理營養)。96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成片紅腫的急性炎癥。患處可有水皰或大皰,甚至發生壞疽。病人有發熱等全身癥狀。98病因和發病機理病原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足癬、小腿潰瘍、外傷等常成為小腿丹毒的誘因鼻腔、外耳道內或耳朵下方肉眼看不到的微細皸裂,常為面部丹毒的誘因。99臨床表現潛伏期:2~5天全身癥狀:急性發病,伴有高燒、寒戰、頭痛及嘔吐等。皮膚表現:初起的皮疹為一個有灼熱感的紅斑,迅速向周圍蔓延成為一片紅色損害。局部紅、熱、腫有觸痛。表面緊張而有光澤,輪廓鮮明可分,嚴重時患部可發生水皰和大皰,甚至發生壞疽,皮膚由發紅變成暗紅及青黑色,以后皮膚組織壞死脫落,露出皮下組織敗血病可使病人短期內死亡。100實驗室檢查血中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鏈球菌溶血素增高101復發性丹毒是一種慢性丹毒。在原發損害部位上,每隔幾天、幾周或幾月甚至幾年再發一次。再發的癥狀較一般丹毒為輕,每次發作時,患部稍微紅腫、病人輕度發熱和周身不適,往往在數日以后自然痊愈。復發性丹毒的好發部位是下肢,其次為面部,反復發作后,患處組織往往肥厚成為慢性淋巴水腫。102103104診斷與鑒別診斷診斷病史臨床表現:全身、皮膚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組織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經性水腫。105治療一般治療臥床休息。對發熱、中毒和不適等需對癥治療。對老年病人應注意防止支氣管肺炎、心衰和其他并發癥。對誘因要同時給以相應治療。106藥物治療首選青霉素480~800萬單位/日靜滴,過敏者用紅霉素1~1.5g/d靜滴選用環丙氟哌酸0.2g/次,每日兩次靜滴,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兩次,也可磺胺藥物內服。也可選用先鋒霉素v號6g/d靜滴或用頭孢類抗生素。一般10~14天為一療程,在皮損消退后,應維持一段時間。對復發性丹毒比治療急性丹毒用藥要長些,不要停藥過早,盡量預防復發,以免淋巴水腫不斷發展。107皮膚結核是結核菌感染皮膚而引起的,且大部分是人型結核菌引起少部分由牛型結核菌引起。109病因和發病機理皮膚發病的誘發因素是人體抵抗力下降,全身狀況差,結核菌通過血流和淋巴回流感染皮膚而發生。皮膚結核可以有兩種傳染的方式:一是外感染二是內感染。110外感染:在皮膚損傷或其他外傷以后,結核菌直接感染傷口而發生皮膚結核病。內感染:病人本來存在的組織器官結核病灶的結核桿菌通過血液運行,淋巴系統的淋巴液回流,或者臨近組織器官結核病灶的結核菌直接蔓延到皮膚組織,有的甚至通過人體的自然腔道,如消化道,帶到了周圍皮膚所致,如腸結核病人的結核菌通過糞便而使肛門周圍的皮膚發生感染。111尋常性狼瘡最為常見,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本病易侵犯顏面,以頰部、鼻翼、口角及耳殼為常見。皮疹初起為少數鮮紅色或紅褐色粟粒大小結節(狼瘡結節),逐漸增大,相互融合成片,境界明顯,表面有薄屑。結節柔軟,可用探針刺入(探針貫通現象),玻片壓視呈淡黃色、黃褐色或蘋果醬色(即“蘋果醬結節”),此為診斷特征之一。結節破潰其邊緣穿鑿不齊,潰瘍愈后形成萎縮性疤痕。112113114疣狀皮膚結核好發于單側手背、指背、前臂、踝部及臀部。皮損為暗紅色小結節,基底侵潤明顯,周圍繞有紅暈,表面粗糙,形成疣狀或乳頭狀斑塊,境界清楚,上覆白色粘著性鱗屑或痂皮,乳頭間排出膿液。中央愈合形成萎縮性疤痕。損害向四周發展,附近淋巴結腫大。115116117瘰疬性皮膚結核又稱液化性皮膚結核,是結核桿菌由皮膚附近的淋巴結或骨關節結核之病灶直接波及皮膚或淋巴道蔓延至皮膚而發病。好發于頸、腋、胸上部及腹股溝等處,多見于兒童及少年。皮疹初起為深在性略硬、無痛、可活動之皮下結節,結節增大、增多、融合成塊,中央發生干酪壞死,終于形成潰瘍及瘺管,排出帶有干酪樣物質的稀薄膿液。潰瘍邊緣薄,呈穿鑿形。日久潰瘍成膿,耗傷氣血陰津,以及陰血虧虛,陰毒流竄,皮下穿鑿。118硬結性紅斑多見于青年女性。初起為豌豆至蠶豆大皮下結節,常對稱分布于兩小腿屈側,結節逐漸增大,變暗紅,侵潤顯著。結節經數月逐漸軟化破潰,形成深在性潰瘍,表面有稀薄淡黃色干酪樣小塊膿液,愈后遺有萎縮性疤痕。119120丘疹壞死性結核疹近年有人認為本病為血管炎的一種類型。好發于青年女性,春秋季多見。多對分布于四肢伸側、肘膝等處。皮疹始為淡紅色或鮮紅色粟粒大丘疹,漸變暗紅色。皮損中央常有壞死,形成膿瘡,表面覆蓋黑褐色痂皮,去除痂皮后可見中心凹陷呈火山口樣小潰瘍。愈后為凹陷性疤痕及色素沉著。皮疹往往反復發生,舊疹愈合,新疹又分批發生。121122診斷根據臨床特點,結合組織病理檢查一般不難診斷。123治療治療應遵循早期、足量、規劃及聯合用藥的原則。為保證療效,防止耐藥,療程至少在半年以上。124(一)異煙肼:為首選藥物,0.3g/日,頓服。可與對氨水楊酸鈉合用。副作用為肝損害和神經炎。(二)異煙腙:毒性較低,常用量1.5g/日,頓服。(三)鏈霉素:常與其它抗結核藥合用。成人0.75~1g/日肌注,小兒15~20mg/kg/日,注意對聽神經及腎的損害。125(四)對氨水楊酸鈉(PAS-Na):合用有協同作用,成人8~12g/日,分4次口服;兒童0.2~0.3g/kg/日。副作用有胃腸反應、肝腎功能損害。(五)乙胺丁醇:主要用于其它抗結核藥物耐藥者,與其它藥物合用也有效。常用25mg/kg/日,分2~3次口服,維持量15mg/kg/日。副作用有球后視神經炎、胃腸反應等。126(六)利福平:對各型皮膚結核均有效。已成為一線抗結核藥。成人450~600mg/日,頓服,常與其它抗結核藥合用。副作用有肝毒性和白細胞降低等。肝病患者忌用。(七)卷須霉素:單用易產生耐藥,需與異煙肼或對氨基水楊酸鈉合用。成人1.0g/日,分兩次深部肌肉注射。副作用有聽神經損害和肝腎功能損害。127以上藥物進行配伍聯合,可以保證療效,防止耐藥性產生。最好選療效好,病人易耐受的三種藥物,如異煙肼(異煙腙)、利福平、乙胺丁醇,或用鏈霉素代替乙胺丁醇。聯合治療1~3月后改用兩種藥物如異煙肼(腙)加利福平或乙胺丁醇,再維持5~9個月,最后剩異煙肼(腙)單藥維持,鏈霉素使用勿超過3個月。128局部治療(一)外用藥物:尋常狼瘡和疣狀皮膚結核可外用15%對氨水楊酸鈉或5%異煙肼軟膏。(二)手術療法:外科手術清除瘺管。皮膚結核以全身治療為主。129預防(一)、宣傳結核病防治知識,普及卡介苗接種。定期健康體檢,發現反應陰性者及時補種。發現患者應及時治療。(二)、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對家屬及經常接觸者密切觀察。130病史趙XX,男,63歲。臀部斑塊伴瘙癢10年。10年前發作臀部紅斑,有瘙癢,面積較小,未引起重視。皮疹逐漸擴大,1年來發作陰囊根部腫塊,伴流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