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宏觀經濟學課件第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第一章
導言
一、
什么是宏觀經濟學?它與微觀經濟學的關系如何?
(一)什么是宏觀經濟學?它的假設前提是什么?
1.概念: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體活動為考察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即對經濟運行的整體,包括整個社會的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就業水平進行分析,以解決整個社會的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問題的學問。
2.前提:宏觀經濟學的假設前提是:
(1)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點。這兩個假設前提基本是成立的。第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關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1.聯系表現在:(1)二者的追求是共同的,即都是為了增加人類社會的經濟福利;(2)二者在分析方法上都屬于定量分析;(3)微觀經濟分析是宏觀經濟分析的基礎;2.區別表現在:(1)二者解決的具體問題是有差別的:微觀經濟學解決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解決資源利用問題;第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資源配置問題與資源利用問題的生產可能性曲線表達:
資源配置的基本含義:
·既定資源如何在各種可能用途之間做出合理選擇
·資源配置問題可以由生產可能性曲線來表示(圖1_1):X1
y
y1
y2
X
O
X2
A
B
圖1——1
C
D
第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資源配置問題存在的原因:·資源的稀缺·稀缺資源在各種可能用途間的使用具有競爭性資源配置問題就是在生產可能性曲線上各生產點的選擇即:是選擇A點還是B點,還是其他點?
資源配置合理化的實現機制:市場競爭第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資源利用的基本含義:
如何使生產點達到生產可能性線上。
資源利用問題存在的原因:市場機制不能自動實現充分就業
現實中的生產點經常落在生產可能性線之內,如圖1——2中的A點:y1
y2
y
X1
O
y
A
BX2
圖1——2第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現實表現:·失業·企業開工不足、關閉·經濟蕭條
資源利用問題就是提高資源的利用程度,解決失業,把生產點從生產可能性線之內移到線上、甚至線外。
資源充分利用的實現途徑:政府調節第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的區別(續)(2)二者考察的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考察對象是單個的經濟單位;宏觀經濟學的考察對象是國民經濟總體;(3)微觀經濟學運用個量分析法,宏觀經濟學運用總量分析法;(4)宏觀經濟學研究的總體經濟行為是個體經濟行為的有機整體,而決非個體經濟行為的簡單相加(如價格總水平);第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表1: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對象國民經濟整體單個經濟單位內容國民經濟整體的經濟行為主要是國民收入的決定、變動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企業:如何用既定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居民戶:如何用既定收入實現效用最大化研究方法總量分析法個量分析法解決的問題資源利用資源配置解決的手段政府調控價格機制第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和架構(一)宏觀經濟學基本內容體系第一篇國民收入的決定第一章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第二章總需求分析(一):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第三章總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第四章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第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篇國民收入的變動第五章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第六章經濟周期理論第七章經濟增長理論第三篇宏觀經濟政策第八章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第九章宏觀經濟政策的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第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篇開放的宏觀經濟第十章開放經濟概論第十一章開放經濟中的國民收入的均衡與調節第五篇宏觀經濟學的發展第十二章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內容: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第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架構:可概括為兩個模型、三個市場、四個方程,說明了三個主要變量之間的關系。1、兩個模型:①IS——LM模型;②AD——AS模型;2、三個市場:①產品市場;②貨幣市場(金融市場);③勞動市場;3、四個方程:①Y=C(YD,A)+I(r,Y)+GIS(產品市場)②M/P=L1(Y)+L2(r)LM(貨幣市場)③Y=f(K,N)productfunction(產出函數)④Ns(W/P)=Nd(w/p)labormarket(勞動市場)4、三個主要變量是:總收入、失業率和物價水平。第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通過考察以上兩個模型、三個市場、四個方程,主要是為了說明總產出(總收入)、失業、物價水平這三個主要經濟變量的決定及變動,目標是達到“兩低一高”。在開放的經濟中,還要說明第四個經濟變量即國際收支與匯率的大小及變動。第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三)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就是總產出、失業、物價水平以及國際收支與匯率的大小及變動。因為一國資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就是看這幾個總量指標是否理想。
第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三、宏觀經濟學的形成:雖然對經濟作宏觀分析在歷史上由來已久,但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理論經濟學分支學科,是1936年凱恩斯出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后才正式形成。第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四、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經濟理性主義假定經濟主體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本性□經濟主體存在著自身利益(自利本性)□經濟主體在實現自身利益的時候存在著理性:
非常明確自己的行為目標(追求什么)
對實現自己行為目標的手段能夠做出合理選擇(如何得到)第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實證分析方法1.含義客觀地揭示經濟現象之間因果聯系的研究方法□經濟學揭示經濟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客觀地揭示,只回答“是什么”的問題,不涉及優劣評價□例如:農民收入增長多少……2.實證分析的兩種不同方法□經驗歸納法(經驗實證)□邏輯演繹法(邏輯實證)第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三)均衡分析方法
□力學含義:相對靜止狀態□經濟學含義:指經濟變量的相對穩定狀態具體指以下情況:
經濟主體利益的最大化狀態
市場供求的相等狀態第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四)總量分析□總量分析的含義
總量:與國民經濟活動相關的經濟變量
總量分析:研究與國民經濟相關的各經濟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規律即建立總量函數:投資函數消費函數□總量分析是宏觀經濟學特有的研究方法由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決定第二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五)存量分析與流量分析1.含義□存量:在某一時點上取值的經濟變量(如財產、固定資產)□流量:在一定時期內取值的經濟變量(如收入、投資)2.宏觀經濟學側重流量分析宏觀經濟學著重研究:□一國一年新增財富的決定□不是一國總財富的決定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復習思考題1、什么是宏觀經濟學?它的基本前提假設是什么?2、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關系如何?3、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有哪些?核心是什么?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參考書目1、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第四版(宏觀部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學習與教學手冊》(與第四版相配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3、[美]曼昆著《經濟學原理》(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三聯書店4、[美]斯蒂格利茨著《經濟學》第三版(上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章國民收入的核算第一節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幾個總量及其相互關系一、GDP與GNP1、GDP(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見教材P428)對此概念要作以下幾點說明:(1)GDP是一個市場價值概念。據此,可列出一個計算公式:GDP=P1Q1+P2Q2+P3Q3+……+PnQn=∑PⅰQⅰ(2)GDP測度的是最終產品的價值,中間產品價值不計入GDP,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但現實中難以區分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所以在具體計算時采用了增值法,即只計算各生產經營階段上所增加的價值。見教材P428案例。
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運用增值法(或生產法)計算GDP的一個案例產品產品價值中間產品成本價值增值棉花15元0元15元棉紗20元15元5元棉布30元20元10元成衣45元30元15元銷售50元45元5元合計50元
此例不僅說明了一件最終產品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價值增值,就等于該最終產品的價值,即產出是指增值,或者說產出等于新增價值;而且還說明了產出總是等于收入,以及產出總是等于支出。(見教P429~430)
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GDP是一定時期內(往往為一年)所生產的而不是所售賣掉的最終產品價值。假如社會某年生產了1萬億美元最終產品,只賣掉0.8萬億美元,又怎么說是總產出等于總支出呢?這未賣掉的0.2萬億美元產品可被看作是企業在存貨方面的投資支出,稱存貨投資,即企業把存貨變化也看作是自己購買自己產品的投資支出。(4)GDP是計算期內(如2010年)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家務勞動、自給自足生產等非市場活動不計入GDP。
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GDP及其與GNP的關系:(1)
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nationalproduct):是一個國民概念,是指一定時期內(往往為一年)某國國民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2)
GDP與GNP的關系:二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代表總產出(總收入),只是統計口徑上的區別,即GDP是按屬地原則計算的,而GNP則是按屬人原則計算的,二者的換算關系是:GDP=GNP+外國人在本國的收入-本國人在外國的收入或:GNP=GDP+本國人在外國的收入-外國人在本國的收入
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名義GDP與實際GDP:
名義GDP(或貨幣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實際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名義GDP÷實際GDP=GDP折算數GDP折算數×
100=GDP平減指數區分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意義:(1)可以知道實際產出的變化;(2)可以計算經濟增長率。
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人均GDP人均GDP=GDP總量/人口人均GDP是衡量一國人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根據“世界發展指標”(WDI),按2002年人均GDP,可以把世界分為:低收入國家(735美元)下中等收入國家(736-2935美元)上中等收入國家(2936-9075美元)高收入國家(9076美元以上)一國的GDP總量,反映一國的綜合實力。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010年各國人均GDP及排名
1Luxembourg盧森堡108832
2Norway挪威84444
4Switzerland瑞士67246
6Denmark丹麥56147
7Australia澳大利亞55090
8Sweden瑞典48875
9UnitedStates美國47284
10Netherlands荷蘭47172
11Canada加拿大4621516Japan日本42820
18France法國41019
19Germany德國40631
22UnitedKingdom英國36120
25HongKong中國香港31591
38Taiwan(RepublicofChina)臺灣18458
95China,People’sRepublicof中國4382
第三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計算國民收入時的其他幾個重要總量及其相互關系:1、
NDP(國內生產凈值netdomesticproduct):教材P434是指最終產品價值(GDP)中扣除消耗掉的資本設備價值后的余額,即:NDP=GDP-折舊。2、
NI(國民收入nationalincome):指按生產要素報酬計算的國民收入。NI=NDP-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給企業的補助3、
PI(個人收入personalincome):個人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費+政府的轉移支付(即政府對個人的補助)4、
DPI(個人可支配收入Dominatepersonalincome):是指人們可隨意用來消費或儲蓄的收入。DPI=PI-個人所得稅=消費+儲蓄
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綜上所述,國民收入是指從GDP到DPI的一群概念,其中,GDP是最廣義的國民收入概念,DPI是最狹義的國民收入概念。如果未做特別說明,那么一般所說的國民收入就是指GDP。本課程以下所講的國民收入概念,基本就是指GDP。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計算國民收入的方法一、支出法:教材P4311.含義通過核算一個國家一年內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賣價)來計算GDP。
2.理論依據
最終產品——為社會各個方面所使用——社會各方面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價值
一國一年內最終產品用于:·居民戶消費(其市場價值=個人支出)------消費支出·廠商投資(其市場價值=廠商支出)-------投資支出-進口·政府購買(其市場價值=政府購買支出)-----政府購買支出·國外購買(其市場價值=國外購買支出)-----國外支出(出口)——————————————————————————GDP←
全社會最終產品市場價值←全社會購買支出GDP=C+I+G+(X-M)
所以稱為支出法:從最終產品使用者角度統計其支出得出的。
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收入法(又稱要素支付法、成本法)
:教材P4331.含義用要素收入(即企業生產成本)核算國內生產總值。2.理論依據
最終產品為各要素所創造
最終分解為各要素所得(收入)L——工資K——利息N——地租E——利潤
將各要素所得加總即可得GDP
所以稱為:·收入法:是從要素所有者角度統計得出的·要素支付法:支付給要素所有者報酬的加總·成本法:要素所得=企業成本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3.要素收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修正
要素收入=國民收入(NI)
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NI)+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折舊-政府給企業的補助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國民收入的基本平衡公式
總支出=總收入或:總需求=總供給一、兩部門經濟:
1.所謂兩部門經濟,是指整個經濟只有廠商和居民戶這兩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
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構成及恒等關系
在一個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由哪些方面構成呢?□從總需求(使用、支出法)角度看:國民收入=居民戶支出+廠商支出=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消費+投資即:Y=C+I□從總供給(生產、收入法)的角度看:國民收入=各要素創造的收入的總和=各要素收入的總和=工資+利息+地租+利潤=消費+儲蓄即:Y=C+S由于:總需求=總供給,即:C+I=C+S,得:I=S,即投資恒等于儲蓄。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流量循環模型
供給者
需求者
供給者
需求者
居民戶向廠商提供要素廠商向居民戶支付要素報酬居民戶向廠商支出購買商品、勞務費用廠商向居民戶提供產品、勞務廠商
居民戶
圖2——1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居民戶廠商
取消物質循環的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流量循環模型
廠商向居民戶支付生產要素報酬100居民戶向廠商支出購買各種產品和勞務費用100圖2——2
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居民戶廠商金融機構廠商向居民戶支付生產要素報酬
100
圖2——3(此圖說明,要保持國民經濟的良好循環,投資必須等于儲蓄)
投資40
儲蓄40
居民戶向廠商支出購買各種產品和勞務費用60更詳細的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流量循環模型
第四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三部門經濟:1.
所謂三部門經濟,是指由廠商、居民戶和政府三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
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
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構成及恒等關系□總需求(支出法)角度看:國民收入=居民支出+廠商支出+政府支出=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需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即:Y=C+I+G□總供給(收入法)角度看國民收入=各要素創造的收入+政府創造收入=各要素收入+政府收入=工資+利息+利潤+地租+稅收=消費+儲蓄+稅收即Y=C+S+T由于C+I+G=C+S+T,得:I+G=S+T,即:I=S+(T-G)說明投資恒等于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之和
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稅收支出稅收支出居民戶廠商政府廠商向居民戶支付生產要素報酬
居民戶向廠商購買各種產品和勞務
圖2——4
3.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流量循環模型
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三、四部門經濟:1.
所謂四部門經濟是指由廠商、居民戶、政府和國外這四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
四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構成及恒等關系□總需求角度:國民收入=居民支出+廠商支出+政府支出+國外支出=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需求+國外需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出口-進口)即:Y=C+I+G+(X-M)(X-M):凈出口(出口X-進口M)□總供給角度:國民收入=各要素收入+政府收入+國外收入=消費+儲蓄+稅收+本國對國外的轉移支付即:Y=C+S+T+KrKr:本國對國外的轉移支付(如救濟性捐助)由于C+I+G+(X-M)=C+S+T+Kr得:I+G+(X-M)=S+T+Kr
I=S+(T-G)+(M-X+Kr)即投資恒等于私人儲蓄、政府儲蓄和國外儲蓄之和。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支出稅收進口出口支出稅收廠商向居民戶支付生產要素報酬居民戶廠商政府國外進口出口居民戶向廠商購買各種產品和勞務
圖2——53、
四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流量循環模型
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思考題:1.名詞解釋GDP、GNP、NDP、NI、PI、DPI、實際GDP、名義GDP、人均GDP、綠色GDP、GDP折算數、GDP平減指數2.國民經濟核算以GDP為核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參考P441-442)。3.教材443-444頁的第1、2、4、6、7題。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章簡單國民收入的決定理論
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分析前的幾點說明:1.凱恩斯主義全部理論涉及四個市場: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勞動市場和國際市場。僅包括產品市場的理論稱為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分析前的幾點說明:
2.均衡的國民收入和潛在的國民收入:
均衡的國民收入(或均衡產出)是指與總需求相等時的國民收入(或產出)。
潛在的國民收入(或潛在產出)是指整個社會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時的國民收入(或產出)。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研究的是均衡的國民收入的大小及其變動。即AS=AD時的國民收入。因為:當AS>AD時,庫存增加,企業會減產;當AS<AD時,庫存減少,企業會增產;只有在AS=AD時,企業的生產才會穩定下來。另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研究的是實際的國民收入,是排除了價格變動的實際收入,而不是名義收入。
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分析前的幾點說明:
3.三個假定前提:(1)潛在的國民收入不變(即資源和技術都不發生大的變化);(2)整個社會的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需求決定產出(或供給,或收入);(3)整個社會的價格水平不變,所有廠商都以不變價格提供產品。
第五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第一節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
既然均衡的國民收入(或產出)是指與總需求相一致的國民收入,則分析均衡產出如何決定,就得分析總需求各個組成部分是如何決定的。一、消費函數:因為消費是總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同時,由于在兩部門經濟中,Y=C+S,所以,一旦知道了消費的數額,便可從國民收入中減掉這一數額而求得儲蓄量。所以我們先來研究消費大小的決定。
1.
消費函數研究消費函數就是要研究消費主要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消費變動有什么規律等問題。
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消費量由什么決定呢?在現實生活中,居民的消費需求的大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收入水平、商品價格、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狀況、社會的風氣、風俗習慣等。但最主要的還是收入水平,即:y=c+s由此可得一個函數:c=c(y)這種表示消費與收入之間依存關系的函數是消費函數。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2.消費傾向:消費與收入之間不僅存在著某種依存關系,而且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消費與收入之間的比例關系叫做消費傾向,即:消費傾向=消費/收入。
消費傾向可分為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
平均消費傾向指平均每一單位收入中消費所占的比重(見教材P449)。用公式可表示為:APC(averagepolarityconsumption)=c/y,它可能大于1、等于1或小于1。
邊際消費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費增量所占的比重(教材P449)。用公式可表示為:MPC(marginalpolarityconsumption)=△c/△y=β
它只能小于1或大于零
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消費隨收入的變動到底發生怎樣的變動呢?凱恩斯認為存在一條基本的規律(心理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占收入增加的比重會越來越小,即存在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消費函數可細化為:c=a+βy其含義為:消費等于自發消費與引致消費之和(a為自發消費即收入為0時也必須通過舉債或動用過去儲蓄而保持的基本生活消費,
β與y的乘積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費)。自發消費是基本穩定的,要使引致消費多,必須提高邊際消費傾向和人們的收入。見下圖所示:
coy45°c=a+βy
圖3——1線性消費函數(即當β為一常數時)
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儲蓄函數:1.儲蓄函數:儲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費的部分,即由y=c+s,得s=y-c;又知c=a+βy,所以s=y-(a+βy)即:s=-a+(1-β)y,這就是儲蓄函數,它表示儲蓄與收入也存在一種依存關系。
2.儲蓄傾向:儲蓄與收入之間不僅存在著某種依存關系,而且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儲蓄與收入之間的比例關系叫做儲蓄傾向,即:儲蓄傾向=儲蓄/收入。
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儲蓄傾向可分為平均儲蓄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
平均儲蓄傾向指平均每一單位收入中儲蓄所占的比重(見教材P452)。用公式可表示為:APS(averagepolaritysave)=s/y,它可以小于零,等于零或大于零。
邊際儲蓄傾向指收入增量中儲蓄增量所占的比重(教材P452)。用公式可表示為:MPS(marginalpolaritysave)=△s/△y,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儲蓄隨收入的變動到底發生什么樣的變動呢?既然消費隨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遞減的,則可知儲蓄隨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遞增,即存在邊際儲蓄傾向遞增。見教材P451表13-2和P452圖13-4所示。儲蓄函數的圖形為:
oysS=-a+(1-β)y
圖3——2線性儲蓄函數
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三、儲蓄函數與消費函數的關系(參見教材P452圖示):
1.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互為補數,二者之和總等于收入:c+s=a+βy-a+(1-β)y=y
2、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證明如下:∵y=c+s∴y/y=c/y+s/y,即APC+APS=1由此可得:1-APC=APS,1-APS=APC又∵△y=△c+△s,∴△y/△y=△c/△y+△s/△y,即MPC+MPS=1由此可得:1-MPC=MPS,1-MPS=MPC
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5°s=s(y)c,s-aaAoy0yc=c(y)
圖3——3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
第六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簡單國民收入的決定模型
一、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在建立前有兩個假設:
1.利息率水平為既定的,即不考慮利息率水平的變動對國民收入水平的影響;
2.投資水平為既定的,是一個固定的量。在這樣兩個假定前提下,均衡的國民收入就主要取決于消費。
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基本公式
1.兩部門經濟: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費函數結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y=c+i(即國民收入等于總支出)c=a+βy兩式聯立可得均衡收入公式:y=(a+i)/(1-β)在上式中,由于a、i都是既定的量,所以y的大小就主要取決于β,即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越大,國民收入也就越大;邊際消費傾向越小,國民收入也就越小。因此,凱恩斯鼓勵人們,為了增大國民收入,必須提高消費。從而提出了一個“節約的悖論”。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大專辯論會正方:擴大消費更有利于增加國民財富;反方:擴大儲蓄、增加生產更有利于增加國民財富;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c+i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可以用圖式表示如下(參見教材P461):
45°y0Eioc+ic
圖3——4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
y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A45°y0Eoc+i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決定現實供給量大小的需求被稱為有效需求。或:有效需求是使社會商品的總需求價格和總供給價格相等的社會總需求。)凱恩斯認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存在“三大心理規律”: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2、資本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3、流動性陷阱(P496)。
AB為緊縮的缺口yc+iByH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請稍加休息
Havearest.
(第30頁)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5°y0EoyHc+iyAB為膨脹的缺口BA有效需求過度的情況(第39頁)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基本公式
2、三部門經濟: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費函數結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y=c+i+g(即國民收入等于總支出)
c=α+βydYd=y-t0+tr,
t0-tr=t
c=a+β(y-t)代入上式可得均衡收入公式:y=(a+i+g-βt)/(1-β)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基本公式
3、四部門經濟: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費函數結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y=c+i+g+(x-m)
c=α+βydYd=y-t0+tr,
t0-tr=t
x-m=x-mo-γy
m=mo+γy分別代入得均衡收入公式:y=(a+i+g-βt+βtr+x-m0)/(1-β+γ)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乘數原理
乘數,又稱倍數,它是國民收入增量與引起這種增量的總需求增量這二者之間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為:K=ΔY/ΔAD
總需求包括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當總需求的增加指的是投資的增加時,便有投資乘數;當總需求增加指的是政府支出增加時,便有政府支出乘數;當總需求增加指的是凈出口增加時,便有對外貿易乘數。等等。
第七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一、投資乘數:是指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為:k=Δy/Δi=1/(1-β)投資乘數的推導:∵y=c+i,∴Δy=Δc+Δi,Δi=Δy-Δc,由此,可以推出:k=Δy/Δi=Δy/(Δy-Δc)=1/(1-β)
=1/(1-MPC)=1/MPS結論:(1)投資乘數是大于1的,其大小程度主要受邊際消費傾向影響,即與邊際消費傾向成正比,與邊際儲蓄傾向成反比。
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乘數效應之所以發生,主要是因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情況。例如:某部門增加投資100萬元,則會使供給該部門投資品部門的收入增加100萬元。如果投資品部門將得到的100萬元的80%即80萬元用來消費,即假定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是0.8,則會使消費品生產部門的收入增加80萬元,……以次類推,則整個社會總共會增加收入500萬元。如下圖所示:ΔiΔy100萬元100萬元+80萬元(100萬元×0.8)+64萬元(80萬元×0.8)+51.2萬元(64萬元×0.8)……————————————500萬元(3)乘數的作用是兩面的,它是一把“雙刃的劍”。(4)乘數發生作用的前提是社會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是指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為:kg=Δy/Δg=1/(1-β)政府購買支出乘數的推導:由于三部門經濟中總支出為:y=c+i+g=a+β(y-t)+i+g得:y=(a+i+g-βt)/(1–β)當政府購買支出從g0變為g1時的收入分別為:
y0=(a0+i0+g0-βt0)/(1–β)y1=(a0+i0+g1
-βt0)/(1–β)y1-y0=Δy=(g1-g0)/(1–β)=△g/(1–β)∴kg=Δy/△g=1/(1–β)由于β小于1,所以kg為正數,它等于1減邊際消費傾向的倒數。
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三、稅收乘數:是指收入變動對稅收變動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為:kt=Δy/Δt=-β/1-β稅收乘數的推導:∵y=(a+i+g-βt)/(1–β)當稅收從t0變為t1時,
得:y0=(a0+i0+g0-βt0)/(1–β)y1=(a0+i0+g0-βt1)/(1–β)y1-y0=Δy=(-βt1+βt0)/1–β=-βΔt/1–βkt=Δy/Δt=-β/1–β由于β小于1,所以稅收乘數kt為負值。說明收入隨稅收增加而減少,隨稅收減少而增加。因為稅收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從而消費會相應減少,因而稅收變動和總支出變動方向相反。
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四、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是指收入變動對政府轉移支付變動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為:ktr=Δy/Δtr=β/1-β
政府轉移支付乘數的推導:因為有了政府轉移支付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為:
yd=y-t0+tr
∴y=c+i+g=a+βyd+i+g=a+β(y-t0+tr)+i+g∴y=(a+i+g+βtr–βt0)/(1–β)
當政府轉移支付由tr0變為tr1的國民收入分別為:y0=(a0+i0+g0+βtr0–βt00)/(1–β)y1=(a0+i0+g0+βtr1–βt00)/(1–β)y1-y0=Δy=(βtr1-βtr0)/(1–β)=βΔtr/(1–β)∴ktr=Δy/Δtr=β/1–β
由于β小于1,所以政府轉移支付乘數大于零。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五、平衡預算乘數: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收支變動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為:kb=Δy/Δg=Δy/Δt=(1-β)/1-β=1平衡預算乘數的推導:∵Δy=kgΔg+ktΔt=(1/1-β)Δg+(-β/1–β)Δt由于假定Δg等于Δt,∴Δy=(1/1-β)Δg+(-β/1–β)Δg=(1–β/1–β)Δg=Δg或Δy=(1/1-β)Δt+(-β/1–β)Δt=(1–β/1–β)Δt=Δt∴Δy/Δg=Δy/Δt=1-β/1-β=1=kb可見,平衡預算乘數kb為1。
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六、對外貿易乘數:表示出口增加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用公式可表示為:Δy/Δx=dy/dx=1/〔1-β(1-t)+γ〕
表明有了對外貿易之后,乘數更小了。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現在要用在進口商品上去了。
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節乘數與加速數相結合模型
一、加速原理1、
什么是加速原理?乘數原理說明投資變化如何引起收入變化,即一定量投資在已知邊際消費傾向的條件下對收入的影響。加速原理就是說明收入變化如何引起投資變化的理論,或者說,說明收入變化如何引起投資變化的理論稱為加速原理。表示收入變化引起投資變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數是加速數。用公式可表示為:v=Δi/Δy=it/(yt-yt-1)
(Δi為新增投資,也叫凈投資,用it表示)加速數一般是大于等于1的。在技術不變時,加速數等于資本__產量比率(指生產單位產量與要用幾單位資本設備之間的比率即:資本-產量比率=K/Y)。參見教材P715-718案例。
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2、加速數也是一把“雙刃的劍”。3、
為什么有加速數效應?這不僅是因為,人們收入的增減必定引起消費量增減,而消費量增減必定引起消費品生產的增減,而消費品生產的增減又必定引起資本品生產的增減。也就是因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是緊密聯系的,存在連鎖反應。
4、加速數發生作用的前提仍然是社會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二、乘數與加速數相結合模型
投資與收入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只有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說明收入、消費和投資之間的關系,并用以解釋經濟周期問題。設:(1)現期收入為Yt,在三部門經濟中,Yt=Ct+It+Gt(2)現期消費為Ct,它由前期收入和邊際消費傾向決定,即:Ct=??Yt-1
(3)
新增投資或凈投資為It,It=Kt-Kt-1∵Kt=VYt,Kt-1=VYt-1∴It=Kt-Kt-1=VYt-VYt-1=V(Yt-Yt-1)=V(Ct-Ct-1)為什么V(Yt-Yt-1)變為V(Ct-Ct-1)?
這是因為國民收入的一部分會變成消費,消費會引致投資。根據上述模型,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乘數與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用它來解釋經濟周期。假設邊際消費傾向?=0.5,加速數V=1,政府每期開支Gt為1億元。在此情況下,若不考慮第一期以前的情況,那么各期的收入、消費和投資的變化情況見下表(見教材P718)。
第八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表3——1乘數和加速數的相互作用
購買來的本期消費投資總額化趨勢(t)(gt)(Ct)(It)(Yt)
11.000.000.001.00___21.000.500.502.00復蘇31.001.000.502.50繁榮41.001.250.252.50繁榮51.001.250.002.25衰退61.001.125-0.1252.00衰退71.001.00-0.1251.875蕭條81.000.9375-0.06251.875蕭條91.000.93750.001.9375復蘇101.000.968750.031252.00復蘇111.001.000.031252.03125繁榮121.001.0156250.0156252.03125繁榮131.001.0156250.002.015625衰退141.001.0078125-0.00781252.00衰退
時期政府從上期國民收入中引致的本期私人國民收入經濟變
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復習思考題1、名詞解釋消費函數邊際消費傾向儲蓄函數邊際儲蓄傾向投資乘數政府支出乘數均衡的國民收入潛在的國民收入2、什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3、能否說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都總是大于零而小于1?4、簡述兩部門經濟中簡單國民收入的決定模型。5、以投資乘數為例,說明乘數原理的基本內容及其現實意義。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章IS—LM模型第一節研究的問題一、
什么是IS-LM模型?IS-LM模型是說明在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息率決定的模型。這里,I是投資,S是儲蓄;L是貨幣需求,M是貨幣供給。二、投資函數
在IS——LM模型中為什么把利息率引進來進行研究?因為在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的分析中我們就知道,國民收入的大小與投資有很大的關系,而投資又與利息率有緊密的聯系,可以說,在決定投資的諸多因素(如利息率、預期收益、風險等)中,利息率是首要的因素,即投資函數為i=e-dr,這里,e是自發投資(或自主投資),r是利息率,d是利率對投資需求的影響系數。
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Oi圖4—1投資函數
投資需求曲線如下圖所示:r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三、要比較深入地研究國民收入的大小決定問題,不研究利息率是不行的。或者說,國民收入的大小與利息率的高低有著緊密的聯系,即存在這樣一個關系鏈:r→i→AD→y那么,利息率高低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凱恩斯認為是由貨幣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所決定的。所以,必須把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結合起來考察,以便更深入全面地說明國民收入的決定問題。
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
IS曲線一、定義:IS曲線是描述當I=S即產品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時,國民收入與利息率之間存在反方向變動關系的線。用圖形可表示為:
OISY
圖4—2IS曲線
r
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為什么當產品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時,國民收入與利息率之間存在反方向變動關系呢?因為,所謂產品市場的均衡,是指產品市場上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的條件是:c+i=c+s,即i=s又知y=c+ic=a+βyi=e-dr所以y=a+βy+e-dr,即y=(a+e-dr)/(1-β)此式說明國民收入與利息率反方向變動。或者說,要保持產品市場的均衡,即投資等于儲蓄,則均衡的國民收入與利息率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化的關系。(IS曲線的推導圖示見教材P488)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三、IS曲線的斜率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收入的代數表達式為:
y=(a+e-dr)/(1-β)
上式可化為:r=(a+e)/d-(1-β)·y/d,此式中,y前面的(1-β)/d就是IS曲線的斜率,它取決于β和d。
d是投資需求對于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它表示利率變動一定幅度時投資變動的程度。
d如果越大,說明投資對于利率變化越敏感,IS曲線的斜率就越小,IS曲線就越平緩;反之,亦然。
β是邊際消費傾向,它越大意味著支出乘數較大,從而當利率變動引起投資變動時,收入會以較大幅度變動,因而IS曲線就較平緩;反之,亦然。
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四、IS曲線的移動:IS曲線會隨著投資和儲蓄的變動而發生移動。1、當投資需求變動,如由于投資的邊際效率提高,或是出現了技術革新,或是企業家對經濟前景預期樂觀等,在同樣的利息率水平上投資需求就會增加,于是,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反之,當投資需求下降,IS曲線就向左移動。在三部門經濟中,增加政府購買支出和減稅,IS曲線會向右移動;減少政府購買支出和增稅,IS曲線會向左移動。2、當儲蓄變動了,如人們比以前更節儉了,儲蓄意愿增加了,則IS曲線就會向左移動。因為如果投資需求不變,則同樣多的儲蓄,現在只需要有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出來。
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OIS0Y圖4—3IS曲線的移動
r
IS曲線的移動圖示:
IS1
IS2
第九十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
LM曲線
一、定義:LM曲線是描述在L=M即貨幣市場的需求與供給達到一致時,國民收入與利息率之間存在著同方向變動關系的線。如下圖所示:
rO圖4—4LM曲線
LMY
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為什么當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息率之間存在著同方向變動的關系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首先考察貨幣和貨幣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一)貨幣與貨幣市場1.貨幣的定義(1)財產的類型□實際財產(或物質財產):包括:
房地產
生活用品
機器設備
原材
產品(半成品)。□金融資產:以價值形式存在的資產:包括:
貨幣
股票
各種債券等。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貨幣的條件貨幣是一種金融資產,但金融資產不都是貨幣。只有具備如下三個職能的金融資產才是貨幣:□必須是交換媒介;□必須是財富的儲藏手段;□必須是記賬單位(價值尺度)(3)貨幣的形式□M0=現金□M1=M0+活期存款(基礎貨幣)□M2=M1+定期存款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貨幣與其他金融資產間的關系□關系:
貨幣與其他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或靈活性不同流動性或靈活性:變現能力
金融資產流動性差異決定其收入差異·流動性越小,獲得的收入越高流動性越大,獲得的收入越低·貨幣具有完全流動性:沒有收入或極少收入(活期存款)
持有貨幣是有成本的·金融資產各種形式間可以相互轉化·債券利息、股息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貨幣市場金融資產可以交易形成金融市場金融市場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1)貨幣市場的含義短期信貸市場,包括短期信貸活動和短期債券交易。(2)特征□一年期以下的信貸活動□其交易規模相當巨大□貨幣市場的利息率是基礎利息率影響資本市場利息率影響整個社會的利息率水平(3)地位□是產品市場、要素市場運行的中介環節。□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主要途徑。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資本市場(1)資本市場的含義指一年期以上的長期信貸市場和股票市場。(2)資本市場的形成□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建廠房、購買機器設備
——
投資大、回收期長
——
長期借貸或發行股票□居民戶——購買房地產、高檔耐用品——長期借貸
(3)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關系□金融市場的兩個部分□二者間存在著資金競爭關系□兩個市場上的利息率存在著相互影響短期
決定→
長期長期
拉動→
短期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貨幣的供給:
貨幣的供給量是由貨幣當局所控制的,即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銀行所控制,因此,假定它是一個外生變量。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貨幣的需求。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三)貨幣的需求(流動性偏好):凱恩斯認為,人們需要貨幣是出于以下三種動機:(1)
交易動機。指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交易動機所需貨幣量的大小與收入成正比。(2)謹慎動機或預防性動機。指為預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這種動機所需貨幣量的大小與收入也成正比。(3)
投機動機。指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投機動機所需貨幣量的大小與利息率成反方向變動關系。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綜合以上三種需求,貨幣的需求函數式為:
L=L1(y)+L2(r)=ky-hr
其中k代表出于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所需貨幣量與實際收入的比例關系(即L1占實際收入的百分比)。h表示利息率變動一個百分點時投機動機所需貨幣量的變動程度,可稱為貨幣需求關于利息率的反應系數。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四)當貨幣市場均衡時,即貨幣供給量與貨幣需求量一致時,有以下關系:
m=L=L1(y)+L2(r)=ky-hr
在這個等式中,當m為一定時,L1增加,L2必須減少,否則不能保持貨幣市場的均衡。L1增加時,y增加;L2減少時,r上升;這樣,國民收入與利息率成同方向變動。(LM曲線的推導圖示見P501頁)
第一百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三、LM曲線的斜率我們可以把貨幣市場的均衡表達式m=ky-hr轉化為:r=k/h·y-m/h,此式中,y的系數k/h就是LM曲線的斜率。當k為定值時,h越大,投機動機所需要的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就越高,即L1、L2的變動就越大,Y的變動也就越大,所以LM曲線就越平緩;反之,亦然。另一方面,當h為定值時,k越大,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所需要的貨幣對收入的變動就越敏感,即L1、L2的變動就越大,利率的變動也就越大,所以LM曲線也就越陡峭;反之,亦然。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四、LM曲線的移動:貨幣的需求和供給量的變動,會使LM曲線發生相應的變動。(1)投機動機所需貨幣量的變動,會使LM曲線發生反方向的移動。因為同樣利息率水平上L2增加了,L1就得減少(為了保持與貨幣供給的均衡),國民收入也要減少。(2)交易動機所需貨幣量的增減,會使LM曲線發生同方向的移動。因為在同樣利息率水平上,L1增加了,國民收入也要增加。
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貨幣供給量變動,將使LM曲線發生同方向變動。因為:在r不變的條件下:
M↑:L2不變(∵r不變)L1↑——y↑——LM曲線右移
M↓:L2不變(∵r不變)L1↓——y↓——LM曲線左移
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LM曲線的移動圖示:圖4—5LM曲線的移動
rOLM0LM2LM1Y
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節、IS-LM分析一、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息率和收入的決定
在IS曲線上,有一系列利率與相應收入的組合可使產品市場均衡;在LM曲線上,又有一系列利率和相應收入的組合可使貨幣市場均衡。但能夠使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卻只有一個。這一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可以在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上求得,其數值可以通過求解IS和LM的聯立方程得到。這一聯立方程是:i(r)=s(y)m=L1(y)+L2(r)
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r0Y0EOLM圖4—5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圖示:
Y
r
IS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二、
IS-LM模型的意義
IS—LM模型是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節經濟的有力工具。即當均衡的國民收入小于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或潛在國民收入)時,政府就可以運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使二者相結合,從而在增大國民收入的同時,防止利息率的提高,進而防止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P523)。
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七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政府對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變動圖示:
Y1E2E1rIS0r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壓濾機專用泵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化工燃料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行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動物明膠膠囊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親子勞動契約合同標準文本
- 農銀成長合同范例
- 2025-2030冷柜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投資融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農藥塑料瓶市場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獸藥及生物制品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聯網汽車服務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智能款待系統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DB13(J)∕T 8054-2019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通用標準
- 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
- 物業基本服務禮儀培訓完整版
- 新風系統的施工組織方案
-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 (1)
- 百家姓全文帶拼音打印版本
- 強夯試夯報告(共12頁)
- 關于電商平臺對入駐經營者的審核要求或規范文件
- 骨優導介紹PPT
- 道場迎請亡魂開五方科儀
- 畢業設計(論文)-四自由度工業機械手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