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代陶瓷雕塑中的中國傳統審美法則體現-_第1頁
論當代陶瓷雕塑中的中國傳統審美法則體現-_第2頁
論當代陶瓷雕塑中的中國傳統審美法則體現-_第3頁
論當代陶瓷雕塑中的中國傳統審美法則體現-_第4頁
論當代陶瓷雕塑中的中國傳統審美法則體現-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當代陶瓷雕塑中的中國傳統審美法則體

現*王阿梅(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景德鎮333000)“陶瓷雕塑善于表現理想美,反映著人們審美理想的追求和體現時代精神?!辈粌H是雕塑家,每個領域、每個時期的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他們的藝術作品皆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作者對于各自所處時代的獨到見解,同時內省了自我的不同人生階段的審美取向與藝術情感,是藝術家情感宣泄的有效輸出口。那么,中國當代陶瓷雕塑藝術家當如何立足當代社會這一大環境,將時代性、創新性、變革性與我國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對話,創作出具有自我精神風貌和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等系列現實問題。這些均是我們作為青年學子所肩負的時代使命以及思之所向。1中國當代陶瓷雕塑的基本概念與現狀特點中國當代陶瓷雕塑的基本概念在探討當代陶瓷雕塑的審美法則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厘清陶瓷雕塑的概念。陶瓷雕塑作為雕塑藝術的一種,它與其他雕塑藝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泥、釉、火的藝術,故而,它素來便有“火裹之花”的美譽。只有當陶瓷雕塑的形體與色彩、線條、肌理等陶瓷藝術語言結合后,所形成的和諧、獨有的藝術美時,才可稱之謂具有完整意義的陶瓷雕塑藝術。論及當代藝術,我們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時間概念。誠然,“當代”一詞在中文語境中,指的是“我們所在的時代“。關于當代藝術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二十世紀初始,西方形成的現代派藝術容易使“當代藝術”與之混淆,進而采用“當代”這個說法。當代雕塑是否僅僅是意味著當下,孫振華先生早在2022年出版的《中國當代雕塑史》一書中便有提及:“當代”除了時間,還是一種價值觀,還是一套制度。故而,只有在特定的時間框架內,同時體現當代價值觀和制度特征的那些雕塑才能稱為當代陶瓷雕塑。中國當代陶瓷雕塑創作的現狀淺析創作材料愈加多樣始發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奧蒂斯陶泥運動,嘗試運用抽象主義的表現方法,從陶瓷藝術的工藝性轉向關注陶瓷語言材料本身的美,更是主張不規則、不對稱的藝術效果,認為陶瓷的開裂與瑕疵也可列為陶瓷這一特殊材料美的表現,奧蒂斯陶泥運動將美國的陶瓷藝術從工藝美術上升到了純藝術的范疇。對應中國陶瓷藝術,與之呼應的藝術家則有呂品昌老師,在20世紀80年代,呂老師就提出了關于“缺陷肌理”的美學討論。陶瓷藝術創作材料的多元化趨勢具體體現于以下三個方面。對泥土本身材料的探索與革新。材料作為承載藝術家創作思想的媒介與工具,它限制著陶瓷雕塑這一三維實體造型的藝術實品,很難用手工成型的方式制作出薄且不開裂的陶瓷藝術品,因而劉穎睿從這一難點作為突破口,他通過改變泥土的成分,配制出了可耐1320。。高溫后,胎質薄而不裂的新型泥土材料。他的作品《旋轉木馬》中的人物即是用薄且長的泥片手工制成,整體一氣呵成,流暢、飄逸且富有動感。整個作品延展了陶瓷材料的把握與創造,不失為陶瓷雕塑泥土的一次革新。不同泥土材料的結合。景德鎮傳統陶瓷雕塑按泥土材料可分為陶塑和瓷塑,二者所制造出來的效果不盡相同。景德鎮傳統陶瓷雕塑多用瓷土燒成。然而隨著當代審美趣味的多元化,一些制作者嘗試將各種泥土材料結合以求探索泥巴的多元可能性。周國楨教授新表現時期的作品《任重道遠》,材質為瓷土與紫砂混合。該作品作于1997年,為迎香港回歸而創作的組雕紀念品之三。當時澳門尚未回歸,因此中國人民還需像駱駝一樣艱苦跋涉,任重道遠,同時寄望陶瓷大學師生擁有像駱駝一樣,忍辱負重、百折不撓、拼搏奮進的堅韌品性。與其他材料結合的陶瓷雕塑。在當代陶瓷雕塑的制作過程中,單一的泥土材料已無法滿足藝術家的藝術表達需求,故眾多創造者還試圖用其他材料與陶瓷材料相結合。創作題材多元化對于傳統雕塑而言,在統治階級以及傳統思想文化的限定下,在創作題材上,傳統雕塑總體比較保守,反觀當今我國陶瓷雕塑在題材上則包容、寬泛了很多,藝術家們轉向內省的觀照,同時更加關注自然與生命。孟福偉的《生死時速》,該作品將2022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局部場景生動地再現給世人。此時的雕塑藝術表達的已經不再拘泥于宗教、神話等傳統題材,而是真正的深入到了人民的生活之中,那坍塌的房屋、破碎的瓦礫、悲痛欲絕的人物形象將我們的情緒再度拉回到那段舉國哀悼的日子。同時,羅小平老師的《抗疫期手記》亦是一樣,藝術家們以他們獨特的視角表述了對于當下社會事件的自我感受,種種事例表明,當代雕塑藝術已不再是服務于少數人的藝術,而是實屬于大眾的普世的藝術,它是真誠的、熱烈的。陶瓷制作工藝愈發成熟裝飾手法的變化。當代景德鎮陶瓷雕塑在裝飾手法上,不斷突破創新。其中澀胎的發展表現為更加注重泥料本身質感的追求,追求自然痕跡,樸素之美。如周國幀的《景觀》,該作品有意保留了制作過程中手工的痕跡,呈現出凹凸不平質感,整體給人以親近樸素之美。從燒制工藝來看,當代陶瓷雕塑則是開創了柴氣合燒、電燒、蘇打燒、樂燒、鹽燒等燒成方式。2當代陶瓷雕塑的中國傳統審美法則2.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何為道?在老子眼中,道乃萬事萬物均要順應大道存在。文化內涵差異是中西方藝術最本質的不同,貢布里希曾言:“自喬托以來,歐洲的藝術家們似乎急不可耐地想要超越他們的前輩或師長。”而中國文化意識形態卻無法脫離古人的美學思想。作為老子文化精神的精髓之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深刻影響著中國藝術文化的審美走向及精神內涵。中西二者各自文化長河下所形成的精神內涵的不同,在根本上決定了中國人完全照搬西方或者西方完全效仿中方是堅決不可取的,只能是東施效顰,徒增笑料。那么,在大力宣揚文化創新的今天,作為一名雕塑人要如何平衡創新與繼承二者之間的關系,下文示例作品則有一定的典范意義。姚永康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作為當代陶瓷雕塑的杰出人物,他的作品隨性自然,清新脫俗,以泥片成型的創作方式,將泥的本真語言毫無保留的詮釋出來,散發著孩童般的本真情感。雕塑家錢紹武評價其作品是從親切的具體感受而來,從陶瓷土與火的深入把握中來,從天趣與人力交相融合中來,從偶然與必然的新手相師中來,從千百年的傳統與天才的領悟相結合而來。姚先生說1997年《世紀娃》系列作品是他十分珍愛的藝術作品,他說“1997年《世紀娃》面世,是我在心中孕育長久、對千年傳統文化的一種體悟”,從姚老先生的自訴以及作品的呈現中,我們不難在藝術品上看到作者賦予作品以大自然的特有的靈動的美,物我合一的至高境界,對自然、天道的敬畏及由衷贊美。鄭冬梅將自己于2022年始創作的“花開花落”系列作品稱之為可以生長的陶瓷。作品以植物形態表達陶瓷的泥性,同時與琉璃、木、銅等材質結合,形成近似于“五行相生”的藝術形態。在藝術語言上,該系列作品表達著對大自然的親昵,對社會人文的觀照。以中國傳統的藝術思想來對照理解則是心齋坐忘、物我兩忘的靜觀性,一種“逍遙自在”的老莊哲學的映射。作品將這種閑適的情懷物化,于現世嘈雜之中覓得一方清靜,讓心詩意地棲居于自然?!盎浠ㄩ_”系列作品不失自然之美又具當代的創新精神。鄭家梁創作的陶瓷雕塑作品《江南春好》同樣試圖通過對古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的思考來進行創作,作者取法自然,將自然中的大山形象,運用國畫山水中的繪畫技巧進行雕刻塑形,其中抽象的線條與具象山峰的結合,探索山水題材的雕塑語言在陶瓷藝術中的運用。2.2古拙寫意,崇尚自在關于中國傳統審美法則于當代陶瓷雕塑藝術的再現,“寫意性”是始終繞不開的話題,而黃勝多年來一直追求中國寫意的表達方式,同時通過書法研究找到一種“寫的方式”,并且基于這種特殊的方式進行雕塑、陶藝的創作。他將中國傳統思想與當代陶瓷雕塑結合得十分成功,對傳統文化創新于當代陶瓷雕塑做了完美的詮釋。從《坐忘》、《老子》系列到2022年的寫意雕塑作品《觀山聽雨》、《空山無是非》,再到2022年,黃勝的寫意雕塑迎來了成熟期,并且創作大量代表作品,《歸去來兮》、《大江東去》、《八大山人》等作品的成功探索,作者從書寫中體驗到雕塑造型中的樸實提煉、純粹直接的包含抑揚頓挫的表達,延展了雕塑和陶藝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作者認為與西方造型觀念的結構、體積、空間等概念不同的是,中國傳統雕塑有自己的語言一一寫意性,意在筆先,筆簡意豐,這即是寫意雕塑的顯著特點。匣缽士是一個擁有質樸個性的材料,其材質粗糙無法精細雕琢,且韌性和延展性較差,創作中不可控因素較多,但用以表達雕塑創作中“意到筆不到”的神韻和意象卻非常適合。周國幀古風時期的作品《葉落歸根》正是用于該材料,此作品寫意性極強,渾厚大氣,質樸且不失自然。表面看去未經雕琢,卻能產生恢弘大氣、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3結語與展望當代藝術存在許多沖突、悖論以及面臨著種種困難,當代陶瓷雕塑藝術作為其中一個分支,自然也是如此,但是機遇與挑戰正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