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的主_第1頁
全球氣候變化的主_第2頁
全球氣候變化的主_第3頁
全球氣候變化的主_第4頁
全球氣候變化的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球氣候變化下的自然災害發生趨勢

一、氣候變化的原因二、氣候變化的影響三,極端災害帶給我們的思考四、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氣候條件是萬物賴以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日常天氣和氣候變化趨勢非常為人們所關注。全球變暖、臭氧空洞、酸雨、極端天氣、災害頻發等等,無一不是人們關心的焦點和日常的熱門話題。圍繞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的話題層出不窮氣候系統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過去的100年(1906-2005年)中,全球平均地表氣溫升高0.74℃

近100年來中國的地表平均氣溫上升明顯,升溫幅度約為0.5-0.8℃近50年來中國大陸極端強降水日數的變化趨勢。(實心和虛心圓分別代表增加和下降趨勢,按半徑大小分別為每10年變化7.5%以上,7.5%~2.5%,小于2.5%)一、全球氣候變化(暖)的主要原因

未來人類的頭號威脅是氣候變化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這一問題并不那么容易解決,這并非危言聳聽。

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現在為暖期)和人為因素(人類活動)。1、大氣層遭到破壞2、嚴重的環境污染導致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3、地球表面的破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與天地溶合,相依生存。天道不變,循環有矩。破壞自然生態之作為,必遭大自然反噬。

天災不斷,天災的背后必有人禍。濫墾濫伐與大規模的毀林,無序礦業對植被的毀滅性破壞,水資源的過度開發,無節制的工業污染,眾多違背自然規律的大工程……造成了生態失衡。而大自然的報復將是無窮盡的。趨勢更極端化南澇北旱

人類空間活動范圍和向大氣排放污染快速,導致了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和酸雨,以及極端災害頻發,嚴重影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護地球環境,迫使人們研究當前地球系統中一些環境物理和化學現象,這就是近來環境發展迅速的原因。氣候異常誰之禍當飛機在一萬米以上高空飛行時,你正在接近人類賴以生存的一道天然屏障——臭氧層。這個在地面上空10~15公里的大氣平流層中形成并存在的臭氧層將太陽紫外線輻射的90%以上吸收掉了,地球上的生命也因此免遭紫外線的強烈輻射。所以有人稱臭氧層和水一樣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1984年,英國的科學家偶然發現,南極上空出現了一個臭氧層“空洞”,這個“空洞”的面積相當于美國大陸,并且面積逐年在擴大。英國的科學家在1990年又公布了一個數字,就是美、蘇、中、日、加拿大、西歐這個廣闊地帶上空的臭氧層已比1970年減少了3%。

1、大氣層遭到破壞

造成臭氧層破壞的主要原因,是制冷劑、發泡劑、洗凈劑中使用的含氯氟烴等臭氧層消耗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在低空十分穩定,但隨大氣團運動上升到平流層后,在強烈的紫外線作用下,與臭氧作用,使臭氧分子成為普通的氧分子。少量的臭氧層消耗物質會毀壞大量的臭氧分子。

臭氧層破壞,紫外線輻射增強,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皮膚癌、白內障和呼吸病患者增加;同時會使海洋浮游生物、蝦蟹幼體大量死亡,農作物如小麥、水稻減產,氣溫上升,給人類帶來災難。

南極臭氧洞2、嚴重的環境污染導致溫室氣體

的大量排放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煤炭、天然氣燃料,工業化的迅速發展,氣溶膠濃度增加、汽車尾氣等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全球變暖是一種環境威脅,人類正受到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困擾

“政績成功案例”——鳳翔:搞冶煉迅速變成明星縣因為資源匱乏、不沿鐵路、不沿高速公路、無明顯區位優勢等原因,鳳翔縣曾是典型的人口大縣、財政窮縣,2002年之前,鳳翔縣地方財政收入只有50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1600元。2002年后,鳳翔縣大力招商引資,向工業化轉型,2008年地方財政收入突破億元大關。東嶺冶煉公司落戶鳳翔,曾讓當地“引以為豪”,成為工業強縣的一大支點。2008年這家冶煉企業共上交稅收1.23億元,其中為地方財政收入貢獻2400萬元,占鳳翔縣地方財政收入總額的17%(注:鳳翔查出鉛超標兒童615名)“經濟成功案例”——鉛都濟源:

萬元戶,住別墅有著2000多名村民的柿檳村,是濟源最富裕的村莊,人均年收入1.2萬元。這里有貨場、煤炭運銷,有鐵路專線,這里的農民都住在統一規劃的180平方米的紅瓦別墅里。距柿檳村村北的電解鉛廠,年產能力為3.5萬噸,每年有五六億元的銷售收入。村民超過半數入股了電解鉛廠。“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柿檳村村民曾分批多次入股,“年利10%,一年分兩次,6個月兌現一次”(注:濟源查出重度鉛中毒兒童1008名)…急需GDP的“后來者”,怎能抵擋如此誘惑?2006年:湖南長沙縣將13家“小化工”——硫酸錳生產企業關停,并責令搬遷。這些高污染,卻能夠成為“支柱產業”的企業都跑到哪里去了呢?2007年:湖南會同縣副縣長撰文指出——及時著手開發優勢礦產資源,抓好年產1萬噸硫酸錳項目的引進……一些欠發達地區,把別人淘汰的東西當作“寶”,當作發展經濟的“法寶”,當作實現政績的“法寶”…環保影響經濟論為何大有市場?

?GDP3、地球表面的破壞肆意砍伐原始森林破壞地表植被、過度開墾、地下水的過度開采、圍湖造田、酸雨、毒性廢物、森林毀壞、田地荒漠化、農藥流瀉、放射性殘渣、城市化的發展、海洋荒漠化效應、濕地的破壞等等

《京都議定書》簽訂現場

二、全球氣候變化(暖)的影響全球變暖可能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復雜的潛在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從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導致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與正面影響相比,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巨大和深遠。由于氣候變暖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下降了1.3米;祁連山冰川縮減危及河西走廊:近年來,祁連山冰川融化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專家分析,冰川退縮,雪線上升除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超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濫采地下水有關。漫畫:氣候變暖1、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1)低地被淹:英國加高堤壩應對氣候變暖,據估計,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壩的頻率會達到每年30次。(2)海岸被沖蝕(3)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5)旅游業受到危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游區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2002年以后,沿海旅游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6)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代夫、塞舌爾等低洼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也將難逃厄運。

圖瓦盧

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由九個環狀珊瑚小島構成,總面積只有26km2,最高海拔<4.5m,總人口1.1萬人。專家預言,如果地球環境繼續惡化,在五十年之內,圖瓦盧九個小島將全部沒入海中。圖瓦盧人民成了名符其實的“環境難民”,從2002年起正式舉國遷往新西蘭。下一個會輪到誰呢?基里巴斯、庫克群島、瑙魯和西薩摩亞,以及馬爾代夫等由珊瑚礁構成的低地島國,也面臨著同圖瓦盧一樣的威脅。全球第一個因海平面上升而遷國的國家在紐約時間2009.9月22日聯合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氣候峰會上,馬爾代夫總統納希德痛心疾首地描繪本國面臨的嚴峻形勢:“如果我們同往常一樣無所作為,我們將無法生存,我們的國家將不復存在。”他呼吁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拿出實際行動,使全球變暖得以遏制。目前由于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24個主要三角洲正在下沉,若氣候惡化不能得到遏制,包括馬爾代夫在內的低洼國家將在本世紀內消失。

地球變暖

全球變暖是氣候危機的核心,進入20世紀80年代,全球氣溫與過去100年相比明顯上升,并對全球生態造成重大影響。由此引發越來越多的極端災害,諸如高溫、干旱、森林大火……使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脅,嚴酷的現實不斷向人類敲響警鐘:“地球發燒了,病得不輕!”

地球變暖

2、對動植物的影響

氣候是決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以往的氣候變化(如冰期)曾使許多物種消失,未來的氣候將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失,而某些物種則從氣候變暖中得到益處,它們的棲息地可能增加,競爭對手和天敵也可能減少。如桔子,最北的邊界線是在黃山一線;揚子鱷只生活在宣城、涇縣和南陵這樣狹小的地帶,如果北界線北移,揚子鱷可能會自然絕種。冬季1月0度等溫線處于我國秦嶺-淮河一帶。氣溫升高會使界線北移至黃河以北,徐州、鄭州一帶冬季氣溫將與現在的杭州、武漢相似。

由于全球變暖導致南極的兩大冰架先后坍塌,一個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的海床顯露出來,在此考察的來自14個國家的科學家因此得以發現很多未知的新物種,看看這些奇怪生物的圖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例如,類似章魚、珊瑚和小蝦的生物。研究者們把南極海床區域的生物共分類1000個物種。研究者認為全球持續升溫導致南極冰架崩解,從而影響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環境。全球科學考察隊在經歷10周的南極探索期間,利用遙控的工作車對海床的生物首次作了較全面的觀測。而在冰架崩解之前,科學家唯一的觀測途徑則是通過在冰層內鉆孔。北極熊是北極的代表,這種龐然大物經常在冰川上逛來逛去,在茫茫無邊的冰雪世界里確定了自己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我

3、對農業的影響

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溫度及由溫度引起降水的變化將影響到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的分布類型。氣候的變化曾經導致生物帶和生物群落空間(緯度)分布的重大變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溫度比現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種植成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小冰川期,平均氣溫也只比現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農場棄耕,冰島的農業耕種活動則幾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會使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因此,全球氣溫升高后,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布狀況將會有很大變化。4、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人類健康取決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因素。極端高溫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主要體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霍亂、腦膜炎、黑熱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將危及熱帶地區和國家,某些目前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隨著氣候變暖向中緯度地區傳播。隨著全球變暖,花粉過敏和哮喘病人數明顯增多

三、極端天氣頻發帶給我們的思考

2010.3月19日的沙塵天氣過程,影響l7個省市約2.7億人遭受沙塵侵擾;西南部分地區遭遇大旱;新疆北部升溫與雨雪天氣反復交錯,導致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融雪性洪水頻發,部分地區交通屢次受阻……干旱、沙塵、雨雪等極端天氣,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沙塵暴?陜西災害?我國是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損失占所有自然災害總損失的70%以上。氣象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大背景下,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更加頻繁,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不斷加重。防御氣象災害已經成為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公益事業。應急預案有備無患2010.03.28日7時許,游客見識了幾乎斷流的貴州黃果樹瀑布。原本101米寬的瀑布只剩1米寬左右。目前黃果樹瀑布只在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放水,其余18個小時基本處于斷流狀態。

2006-2010年以來西南地區每年的嚴重干旱,帶給我們的思考--天災?人禍?阿斯旺大壩:

它橫截尼羅河水,高峽出平湖。高壩長3830米,高111米。1960年在原蘇聯援助下動工興建,1971年建成,歷時10年多,耗資約10億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萬立方米,相當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項集灌溉、航運、發電的綜合利用工程。高壩建成后,其南面形成一個群山環抱的人工湖。阿斯旺水庫。湖長500多公里,平均寬10公里,面積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和蓄水量則居世界第一。阿斯旺大壩的經驗教訓

1、阿斯旺大壩的設想和興建:調節河水流量,并擴大灌溉面積。2、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嚴重。這些當初未預見到的后果不僅使沿岸流域的生態和環境持續惡化,而且給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大壩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質肥力持續下降、土壤鹽堿化、庫區及水庫下游的尼羅河水水質惡化,以河水為生活水源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河水性質的改變使水生植物及藻類到處蔓延,不僅蒸發掉大量河水,還堵塞河道灌渠等等、尼羅河下游的河床遭受嚴重侵蝕,尼羅河出海口處海岸線內退埃及有位學者曾說過:“建造阿斯旺大壩的埃及總統納賽爾是位偉人,但是拆除阿斯旺大壩的人,要比納賽爾更偉大。”

重新認識三峽大壩:(外行眼中的三峽?)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位于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筑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建成。1、國際談判-UNFCCC,國際社會行動起來——政治家(政府之間、氣候大會)四、如何應對氣候變化?2、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排碳排放量——發改委、企業……(節能減排)3、綠色能源(太陽能、風能、核能)、的開發與利用----新機遇討論4、“樂活”的生活方式2009.12月7-18日,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后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后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如何看歐洲各國的在會議期間態度以及歐洲各國的天災論調?美國政府的霸道?防止氣候變暖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是“危”大還是“機”大?甲烷從北極跑出來啦

甲烷(CH4)是在湖泊、沼澤、水田中的生物體腐敗后被細菌分解生成的,天然氣、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是甲烷的產生源。穩定,在大氣中可駐留近百年。北半球的沼澤地是主要排放源之一。失控氣候將導致全球在未來70年進入無冰期

太陽能日本:家用太陽能發電澳大利亞風力發電新疆達坂城風力發電全書包括總報告及4個專題篇章。總報告旨在分析從哥本哈根走向坎昆之路,從總體上把握當前國內外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式和挑戰。4個專題為:氣候變化熱點議題、主要國家或集團氣候政策新進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及成效和關于碳關稅、低碳經濟試點省市發展現狀評估等問題的研究專論。

201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

這是氣候變化綠皮書系列的第二本年度報告,值得注意的是,與林業相關的REDD(減少毀壞和林地退化造成的碳排放)+談判被列入了熱點議題,增加森林碳匯也被作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的重要內容。

氣候變化綠皮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與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以中國社科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的名義發布的。

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留下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也留下各方僵持不下的困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減排指標等問題上仍然分歧嚴重,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遲遲不能到位,“期望大,失望更大”的各方甚至對多邊會議產生不信任情緒……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1月29日將在墨西哥坎昆舉行,坎昆會議能否及從何破解僵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吁,世界各國須本著妥協和尊重常識的精神協調合作,坎昆會議必須取得進展,但他同時表示出對《京都議定書》未來的擔憂。坎昆會議面臨五大挑戰從哥本哈根走向坎昆,國際氣候進程也從高預期減排轉向務實調整。坎昆會議在一系列關鍵議題上面臨嚴峻挑戰:首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有關“雙軌”還是“并軌”的嚴重分歧并沒有終止,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第二,有關全球長期減排目標的具體化,從邏輯上講,如果2020年中期減排目標不能明確,2050年的減排目標沒有任何意義。關鍵是發達國家要明確2020年中期減排目標,然后才能討論明確長期目標,或者至少,中期目標要與長遠目標相一致。第三,資金方面,哥本哈根協議中的結果是,2010-2012年每年100億美元資金,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億美元。由于減排目標的低預期,而且在2010-2012年間的快速啟動資金數量較為有限,很可能就這一問題取得突破。第四,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的減緩行動透明,接受檢驗,需要“三可”,即“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由于發達國家在2010-2012三年各100億美元啟動資金問題上做出積極回應,發展中國家可能“投桃報李”,在透明度問題上做出讓步,坎昆談判可望就這一問題有積極進展。第五,在氣候談判中,歐盟、美國聲稱要征收碳關稅。打著保護氣候的幌子,實際上是設置新的貿易壁壘,而保護氣候的效果甚微。這一問題在坎昆談判進程中,難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成果。氣候變化正悄然影響人們的生活

人們已經習慣了“暖冬”,北方家庭因此節省了取暖費,服裝銷售商叫苦不迭——他們的冬裝不得不提前打折。與此相應的是“酷暑”,06、07年夏季,四川、重慶的熱浪沖擊,50年來最大旱災、上千萬人飲用水困難。2010年西南大旱截至3月20日,旱災已致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5省(自治區、直轄市)5000多萬人受災。面對如此種種,多數人想到的只是“天氣異常”,而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主任劉洪濱說,極端天氣的增加主要根源在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2008年從1月10日開始,一場持續近1個月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襲擊了中國南方十九個省區市,其影響范圍之廣、所造成的災害之重為歷史罕見,屬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區為百年一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20.9億元。此次災害天氣是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極端氣候影響所致。用全球變暖的眼光重新審視日常生活,會得到許多全新的認識

全球變暖迫使人們反思時下流行的消費觀念。“我們不希望人們只像談論天氣一樣談論氣候變暖,我們需要的是行動,是上上下下的行動。”

氣候變化就在我們身邊,能夠拯救地球的,只有我們自己!面對全球變暖造成自然災害頻發的嚴峻現狀,我們怎么辦?這是每個“地球人”誰也回避不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