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的生產與分布_第1頁
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的生產與分布_第2頁
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的生產與分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的生產分布與物流1.稻谷水稻的分布廣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為兩大產區南方稻谷集中產區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水稻面積占全國的95%左右。按地區差異,又可分為三個區。①華南雙季秈稻區。包括南嶺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臺灣等五省區。②長江流域單、雙季稻區。包括南嶺以北、秦嶺-淮河以南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陜南等地區。③云貴高原水稻區。。本區以單季為主。北方稻谷分散區秦嶺-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是屬單季粳稻分散區。稻谷播種面積占全國稻谷總播種面積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水源較充足的地區:東北地區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遼河沿岸;華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兩岸及低洼地區;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銀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綠洲地區。北方分散產區的水稻以一季粳稻為主,稻米質量較好。2?小麥小麥可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兩大類,我國以冬小麥分布面積最大,約占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1)春小麥區我國春小麥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長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氣候寒冷、無霜期短的地區,其中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和新疆為主要產區。(2)北方冬麥區分布在長城以南,六盤山以東,秦嶺-淮河以北的各省區,包括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省。是我國最大的小麥生產區和消費區,該區小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2/3以上,有我國的"麥倉”之稱。南方冬麥區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橫斷山以東地區。安徽、江蘇、四川和湖北等省為集中產區,大部分為棉麥和稻麥兩熟制。3?玉米玉米對自然條件要求不嚴格,在我國分布很廣,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東、河北、遼寧、四川產量最多。4?其他作物高粱。高粱在我國分布很廣,以東北平原最為集中,其次為黃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帶。谷子。谷子容易儲藏,適宜作儲備糧,營養價值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龍江的克山地區。我國糧食進出口貿易形勢內容提示:我國糧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01—2010年,我國糧食平均年進出口量為4362萬噸,年均增長10.3%。2011年1—11月,我國糧食進出口量5280萬噸。自2003年以來,我國一直為糧食凈進口國,凈進口量不斷增長。(一)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總體以進口為主我國糧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01—2010年,我國糧食平均年進出口量為4362萬噸,年均增長10.3%。2011年1—11月,我國糧食進出口量5280萬噸。自2003年以來,我國一直為糧食凈進口國,凈進口量不斷增長。2003年,我國糧食凈進口53萬噸,2010年達到6420萬噸,年均增幅達98.4%。2011年1—11月,我國糧食凈進口5056萬噸,總體來看,我國糧食出口競爭力較弱,處于比較劣勢;而糧食進口在國內市場需求推動下不斷增長。(二)貿易品種結構不平衡,且波動性較大我國主要糧食品種貿易結構失衡,進出口貿易量波動幅度較大。2001—2010年間,我國主要出口玉米、大米和小麥,主要進口大豆。玉米和大米總體呈凈出口,小麥凈出口和凈進口呈交錯狀態,大豆一直呈凈進口。其中,玉米出口呈逐年下降趨勢,并在2010年首次轉為凈進口。近年來,由于國家不斷加大對糧食貿易的調控力度,玉米、大米和小麥的出口規模大大壓縮。(三)進口來源國/地區集中,出口市場相對分散。受世界糧食生產和貿易高度集中的影響,我國玉米、小麥、大米和大豆進口來源國/地區都比較集中。。小麥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呈上升趨勢,我國大米進口一直高度集中于泰國,。大豆進口集中于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三國我國糧食出口市場主要在亞洲周邊國家:玉米主要出口朝鮮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小麥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