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8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學目標1.理清文章的說明脈絡,歸納內容要點,總結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風格手法。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義,學習本文簡潔、嚴密、明晰的語言特色。3.了解相關建筑知識,激發對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提高對我囯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品析簡明、準確的語言風格。把握中國建筑文法和“詞匯”的含義。思維發展與提升:了解中國建筑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審美鑒賞與創造:思考為何說不同建筑詞匯能表達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之間建筑的可譯性。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興趣,樹立文化自信。教學重難點重點: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難點:幫助學生弄清文章中建筑屬術語的含義。課前準備指導學生完成預習制作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中國的音樂富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器樂就有獨特的二胡、古箏,那么中國的建筑是否一樣擁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呢?下面請大家用關鍵詞來寫出中國建筑的特征,(學生寫答案)大家的答案很豐富,我們一起學習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看看我們的答案是否準確。二、寫作背景自1939年起擔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編纂委員會主任的梁思成,從1942年開始編寫《中國建筑史》,兩年后完成。這是我國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纂的比較完善、系統的中國建筑史,著作它的完成也實現了梁先生從20世紀20年代留美學習時就立下的夙愿——“《中國建筑史》要由中國人來寫”。當時,梁思成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他看到“歐洲各國對本國的古建筑已有系統地整理和研究,并寫出本國的建筑史”,而日本學術界的許多知名學者也已著手研究中國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禁深受觸動。《中國建筑史》一書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完成的,它無疑也是當時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運動的歷史產物。作者介紹梁思成(1901-1972),廣東新會人,生于日本東京,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系統地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培養了大批建筑人才,以嚴謹、勤奮的學風著稱。曾主持人民英雄紀念碑等重要建筑的設計,努力探索中國建筑的創作道路,還提出文物建筑保護的理論和方法,在建筑學方面貢獻突出。其主要作品有《中國建筑史》《中國雕塑史》《清式營造則例》等。題目解說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為偏正短語。中心詞“特征”,指可以作為人或事物特點的征象、標志等。定語邏輯嚴密,分為兩個層面:“建筑”一詞,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專業學術領域;“中國”一詞,氣宇軒昂,視野宏觀,表現了作者作為中國建筑學一代宗師的開闊視角和強烈的民族情感。五、層次結構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地域分布和歷史跨度兩方面說明中國建筑的影響。第二部分:歸納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闡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提倡熟悉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并在現代社會把民族優良的建筑傳統發揚光大。六、全文分析1、作者概括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順序展開的?哪些特征屬于結構特征?哪些特征屬于裝飾特征?明確:作者概括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總體特征(包括個體建筑特征、群體建筑特征)、結構方法、外觀裝飾的順序展開的。其中(三)(四)(五)屬于結構特征,(六)(七)(八)(九)屬于裝飾特征,而(一)(二)因為是從總體上來談中國建筑的,既涉及結構特征,也涉及裝飾特征。2、“(四)斗拱”一段是怎樣介紹“斗拱”的?明確:首先說明什么是“斗拱”,然后說明“斗拱”的兩個作用,一是結構上,“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以減少梁的折斷之可能”“加固兩條橫木接榫”“由柱頭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結構”;二是裝飾上,“不但在木構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并且在磚石建筑上也充分應用”。3、“(六)”一段中引用《詩經》里的句子,有何作用?明確:用事實說明中國古代智慧的匠師們很早就發揮了屋頂部分的巨大的裝飾性,對屋頂的處理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引用古詩,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學底蘊。4、如何理解中國建筑的“文法”?作者是如何說明這種“文法”的?明確: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筑的‘文法’”就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形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不論是建筑框架、整體結構,還是臺基、屋頂都遵循著一定的法式,法式就像語言中的文法一樣。為了說明中國建筑的“文法”,作者還提到希臘、羅馬建筑體系創造了“五種典范”,以說明“文法”在每種建筑體系中都有;然后列舉了中國建筑所遵循的法式:建筑是木架結構,砍割并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斗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筑物的框架;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的曲面和曲線輪廓;結束瓦頂,求得臺基、臺階、欄桿的比例;等等。這些事例都證明了無論哪個地方的中國建筑體系的建筑物,都遵循這樣的法式。5、中國建筑的“文法”的“拘束性”和“靈活性”表現在哪里?作者是如何說明的?明確:“拘束性”指建筑物遵循一定的“文法”,即慣例法式,“靈活性”指在慣例法式的約束下能出現不同的樣式,能有多樣性的表現。這種特點體現在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又具有獨特的個性作者在說明中國建筑“文法”的“拘束性”和“靈活性”時,依舊沿用前文的“文法”的比喻,以文章來比喻建筑:用“文章的文法”比喻建筑的法式,用“在文法的拘束下的許多體裁”比喻“在建筑法式約束下的不同建筑樣式”,用“大文章”和“小品”分別比喻宮殿、廟宇等和山亭、水榭、一軒、一樓等建筑。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建筑的“文法”的“約束性”和“靈活性”。6、結合文中關于建筑的“文法”和“詞匯”的說法,分析為什么說中國的建筑藝術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明確:作者認為建筑如文章一樣,也有自己的創作風格和手法參照寫作的手法,可以稱之為建筑的“文法”。每種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構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這種傳承下來的法式,結合各國的歷史文化特點,每個地區、每個國家都會有獨特的建筑式樣。從中國建筑來看,其“文法”是獨特的,主要采用了梁架結構法;其“詞匯”也是獨特的,主要采用了木框架而非磚石,而木框架結構方法的運用使中國的建筑區別于其他建筑體系,同時發展了我國的新建筑。中國建筑的詞匯如梁、柱、枋等又是獨特的,它遵循中國建筑的框架、輪廓等“文法”創造出獨特的中國建筑體系。7、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明確:可譯性”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是以“語言和文學”為喻,把具有相同功用、主要性能的各民族建筑比作表達意義相同的語言文字,把不同的表現形式比作不同的語言形式。用“可譯性”說明各民族建筑的實質像不同的語言一樣,有著同一性質。作者指出同性質的建筑,各民族的建筑“語言”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體現出的是不同的文化心態和不同的文化特點。但是無論是什么體系的建筑,其主要目的是供人類使用,都可以通過紛繁復雜的表現形式解讀出建筑的個性特征。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了解了建筑的這個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建筑的“可譯性”來借鑒、吸收其他建筑體系的建筑特為自己所用。8、學習本文后,你對中國建筑與中國文化的相關性有著怎樣的理解?明確:①中國建筑源遠流長的歷史深深地烙刻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印跡。如:中國建筑的主體部分基本上是坐北朝南,這就與中華文化中的以南面為尊相呼應。又如:中國建筑群落的組成般左右對稱,這就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為之中”的特點。②中國建筑中體現著“中庸”思想,表現為不求外顯而求內涵的特點。中國建筑往往把精華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則只是樸質的墻。“庭院深深深幾許”,其精彩之處全在這一層層的內蘊之中。“中庸”思想決定了中國古建筑必然要選擇這種重感悟、重內涵的建筑布局方式。七、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科學論文,作者在文中闡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總結了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個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表達了應用我們自己建筑上的優良傳統來建造適合于今天我們新中國的建筑的熱切愿望。八、寫作特點1.善用比喻,形象可感。盡管本課是一篇內容豐富的科學論文,在中國建筑學理論中頗有代表性和影響力,但作者沒有故作高深地將其寫成晦澀難懂的文章,而是巧妙運用比喻,使語言生動形象,淺顯易懂。如寫到中國建筑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作者說“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劃分內部空間而已”,運用比喻指出其作用,清晰明白。2.條分縷析,層次分明。作者在介紹中國建筑的特征時,顯示出了較強的層次性,體現了作者論述問題時明晰的思路。如在總體概括之后,把中國建筑的特征概括為九點,先談個別建筑物,再談平面布置,接著談建筑的結構及其裝飾,最后利用比喻歸結出有特點的建筑須有自己的“文法”和“詞匯”。3.語言簡明而嚴密。本課屬于自然科學論文,在語言上很好地做到了簡明、嚴密,沒有堆砌辭藻,嘩眾取寵;也沒有晦澀難懂,故作高深。如“中國的建筑體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一個獨特的建筑體系”,用語簡單明了,概括了中國建筑的地位和成就。九、補充資料科普作品科普作品是一種以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詞就是指“科學普及”。科普作品傳統上以文字或圖畫作為基本載體。不過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視頻等其他形式出現。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傳和普及科學知識。它有以下幾個特點:(1)科普作品所述內容具有一定的學科專業性,但這種專業性是有限制的。這就和一般的文學作品或娛樂作品區分開來。(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娛樂性、普及性、可讀性和通俗性。它在敘述內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能引起普通讀者的興趣。這就和專業學術文獻區分開來。(3)科普作品在陳述專業科學知識時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嚴謹性。想象與科學現實之間的差別一般需要明確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證讀者不會將兩者混淆。這就和科學幻想作品區分開來(4)科普作品允許適當地虛構作品的情節、人物、環境等內容,以增加可讀性。這就和一般的科學新聞、科學紀實或科學報告區分開來。十、總結全文這篇自然科學小論文闡述了中國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總結了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并通過介紹中國建筑的“文法”和“詞匯”的理論,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價值。同時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指出每種建筑體系都有其自身的“文法”和“詞匯”,表達了應用我們自己建筑上的優良傳統來建造適合于我們新中國的建筑的熱切愿望。布置作業有人說本課題目不好,過于籠統;有人說本課題目邏輯嚴密,具有專業性。你怎么看?簡要談談你的觀點。課后訓練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①中國的建筑體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一個________的建筑體系。②考古學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遺址證明,至遲在公元前15世紀,這個獨特的體系已經基本上形成了。③回廊、抱廈、廂、耳、過廳等等,圍繞著一個________若干個庭院________天井建造而成的。A.獨特發掘或/或 B.獨到發現和/和C.獨到發現或/或 D.獨特發掘和/和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這個體系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西起蔥嶺、東至日本、朝鮮、南至越南、緬甸、北至黑龍江。B.因此,門窗的位置和處理都極自由,由全部用墻壁至全部開門窗,乃至既沒有墻壁也沒有門窗。(如涼亭)C.建筑也有類似的東西,如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等。D.簡單的如臺基、欄桿、臺階等等,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許多民族創造了許多形式不同的臺基、欄桿和臺階。3.簡明、嚴密是本文突出的語言特點。如“個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這句話中“一般”“主要”就用得很嚴密,因為有一些建筑物,為適應特殊的需要,或為符合特定的審美要求,就可能不這樣。下圖是某學校的教學樓安全疏散示意圖,請用一段話對疏散路線進行說明。要求:內容完整,表述簡明、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4.下面是作者給“斗拱”下的定義。請把這句話調整為以“斗拱”開頭的語句,要保持信息的完整和語句的流暢。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在柱頭上加上一層層逐漸挑出的稱作“拱”的弓形短木,兩層拱之間用稱作“斗”的斗形方木塊墊著。這種用拱和斗綜合構成的單位叫作“斗拱”。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獨特”意思是獨有的、特別的。“獨到”意思是與眾不同的(多指好的)。結合語境看,①應選“獨特”。“發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東西。“發現”指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規律。從搭配對象看,②應選“發掘”。“或”通常表選擇,而“和”通常表并列。從③兩個空前后事物看,應都選“或”。2.答案:D解析:A項,“蔥嶺”“朝鮮”“緬甸”后的頓號應為逗號。B項,括號放句號前。C項,頓號應為逗號。3.答案:【寫作示例】①309、310室和化學實驗室、化學準備室的人員從西面疏散,經由西面樓梯離開教學樓;②其余房間內人員從東面疏散,經由東面樓梯離開教學樓。(若先寫向東疏散的場所亦可)解析:【寫作指導】如何做到語言“簡明”?(1)明確“簡明”的基本要求:①語言表達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詞語選擇能讓人明白易懂,必須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詞語,避免用已經“死去”的詞語,避免濫用外來詞語與方言詞語。②語言表達要準確規范——使用詞語要準確、規范,為的是不生誤解,不生歧義。這就要求寫作者善于把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醫藥知識產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棗莊職業學院《語文教學設計藝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當代影視文學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大連市一0三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五次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云南省施甸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5月教學質量檢查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盱眙縣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適應性練習自選模塊試題含解析
- 食品廠培訓大綱
- 培訓學校企業文化
- 2025智能鎖購買合同范本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PPT課件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誘導公式練習題-(中職)
- 2016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
- 鴿巢問題(例1、例2)[1]
- 01戴明十四條
- 完整版佛教葬禮儀式
- 【課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課件-高中通用技術蘇教版(2019)必修《技術與設計1》
- 鍋爐除氧器過程控制課程設計
- 統計法培訓課PPT課件
- 《電子游戲的利弊》PPT課件.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