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格式塔心理學_第1頁
第八節-格式塔心理學_第2頁
第八節-格式塔心理學_第3頁
第八節-格式塔心理學_第4頁
第八節-格式塔心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第八節--格式塔心理學第一節格式塔心理學產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一)古代整體論的思想傳統格式塔心理學最大的特點是強調研究心理對象的整體性整體性思想的核心是有機體或統一的整體大于各部分單純相加之和,這是一種和原子論思想相對立的觀點整體論思想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但真正體現是在黑格爾(G.W.F.Hegel)的哲學之中黑格爾用有機體的整體論來解釋人類的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基本單位是國家和民族,歷史事件不能簡單還原為個人行為。

第1頁/共37頁(二)社會歷史背景——20世紀初德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經濟強國,欲統一世界的野心使整個國內形成了強調統一、積極主觀能動的整體社會意識形態,以至于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受此影響,傾向于整體性的研究。

(三)哲學理論背景1、康德的“先驗論”思想成為格式塔心理學的核心源思想。——康德認為人的經驗是一種整體現象,不能分析為簡單的各種元素,心理對材料的知覺是在賦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礎上并以組織的方式來進行。2、格式塔心理學的另一個哲學思想基礎是胡塞爾(EdmundHusserl)的現象學。

第2頁/共37頁(四)科學背景——格式塔心理學家們接受和利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已被科學界普遍接受的物理學中“場論”的思想對心理現象及其機制作出全新的闡釋,從而開創了心理學的新天地。

(五)心理學背景格式塔心理學的產生主要受馬赫的理論和形質學派理論的啟發。

當代心理學史界基本認同形質學派是格式塔心理學的直接前驅,直接影響到其整體論思想的形成。

第3頁/共37頁形質學派倡導研究事物的形、形質。“形質”是知覺中存在的由感覺成分派生出但又不是感覺簡單復合的新成分,它最終決定著知覺的結果。這是一種樸素的整體觀。

舒曼、卡茨、魯賓等人的心理學理論也都或多或少地對格式塔心理學產生過影響。第4頁/共37頁二、格式塔心理學的三個主要代表(一)馬克斯·惠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惠特海默最大的貢獻是于1912年在德國法蘭克福在研究似動現象的基礎上首創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對思維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主要著作《創造性思維》(1945)第5頁/共37頁(二)沃爾夫岡·苛勒(W.Kohler,1887-1967)頓悟說《人猿的智慧》(1917)《心理學中的動力學》(1940)

第6頁/共37頁(三)庫特·考夫卡(K.Koffka,1886—1941)

著作最多產的一位《格式塔心理學原理》(1935)兒童心理學的經典著作《心靈的成長:兒童心理學引論》(1924)

第7頁/共37頁第二節格式塔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及思想一、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一)直接經驗

——苛勒認為直接經驗就是主體在對現象的認識過程中所感受到或體驗到的一切經驗,它是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具有超幾何、超物理的性質,既包括客觀世界,也包括主體的主觀世界。

(二)行為

——考夫卡把環境分為地理環境和行為環境,并認為人的行為主要受行為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考夫卡從屬性上將行為分為三類:真正的行為,主要指客觀世界的物理行為;個體在他人行為環境中的真正行為;三是格式塔心理學主要研究的個體在其自身行為環境中的現象行為。第8頁/共37頁二、格式塔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

——總的說來,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與其思想淵源一致,提倡現象學的整體描述(一)整體的觀察法——整體研究的方法是格式塔心理學對后世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最大貢獻(二)實驗現象學的方法1、實驗現象學以歸納為主要研究手段2、實驗現象學不追求變量間的因果關系,而在于建構現象場并發現現象場的意義3、主要以文字描述從整體上對直接經驗做質的分析4、主試必須懸置自己的先知先見且不作任何推論或解釋。5、在實驗過程中主試并不嚴格操控被試或實驗對象第9頁/共37頁三、格式塔心理學的主要理論觀點

(一)突現論似動現象:又稱ф現象或PHI現象,是指先后呈現的原本靜止的兩條線段在一定條件下(時差60毫秒)被知覺為單線移動的現象

(二)同型論——同型論指的是意識經驗與大腦基本過程的結構一致。絕大部分格式塔心理學家都信奉“同型論”

——“主張知覺場在其次序關系上與作為基礎的興奮的腦場相符合,雖然不必有完全符合的形式。”(波林,1981)第10頁/共37頁(三)知覺的組織原則:1、圖形與背景的關系原則:2、接近或鄰近原則:3、相似原則:4、封閉的原則:5、好圖形的原則:6、共方向原則:7、簡單性原則:8、連續性原則:第11頁/共37頁圖形與背景關系原則圖形與背景的差別越大,圖形就愈有可能被我們感知;反之,則不易被感知。軍事上的偽裝就是利用了圖形與背景的關系理論。圖形與背景在特殊情況下(如雙關圖中)由于注意的起伏現象會出現逆轉

第12頁/共37頁接近或鄰近原則兩個對象在空間或時間上比較接近或鄰近時,則這兩個對象就傾向于被一起感知為一個整體

第13頁/共37頁相似原則刺激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強度等物理屬性方面比較相似時,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組織起來而構成一個整體第14頁/共37頁封閉的原則封閉的原則,也稱閉合的原則。主體在感知物體時有一種能自行填補缺口使其閉合將其知覺為一個整體的傾向第15頁/共37頁好圖形原則把不完全、無意義的圖形看作是一個有意義、完整的圖形。好圖形的標準是勻稱、簡單而穩定。應用:如我們常把天上的火燒云、一些風景名勝地的奇山怪石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或各種神話、歷史中的人物或情景等。

第16頁/共37頁共同方向(命運)原則共方向原則也稱共同命運原則,是指如果一個對象中的一部分朝某方向運動,那么這些共同移動的部分就易被感知為一個整體

第17頁/共37頁簡單原則人們對一個復雜對象進行知覺時,如沒有特殊要求,常常傾向于把對象看作是有組織的簡單的規則圖形

第18頁/共37頁連續性原則

我們傾向于把一個圖形中連接在一起的平滑部分看作一個整體第19頁/共37頁

(四)學習理論

1頓悟說

2遷移理論

3創造性思維

第20頁/共37頁頓悟說1、苛勒主要進行了與猩猩解決復雜問題相關的迂回問題、直接和間接利用現成工具、創造一種新工具、建筑問題的研究。2、頓悟說是由苛勒通過對黑猩猩的實驗而提出的一種和桑代克的“試誤說”完全相對立的學習理論,頓悟學習是人類最主要學習方式之一。3、頓悟的四個特點:

①對整體情景具有依賴性②具有突發性③質變的產生有時需要前期嘗試錯誤④可以遷移第21頁/共37頁遷移理論

——遷移理論也是格式塔心理學關于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

——桑代克認為遷移是由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情境存在著共同要素

——格式塔心理學家們認為遷移是由于學習者頓悟了兩個學習經驗之間存在關系的結果,提出關系轉換說

第22頁/共37頁創造性思維1、惠特海默對思維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特別是研究了兒童的創造性思維2、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思維者關注問題的整體,深刻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3、惠特海默認為創造性思維:①理解課題的內在結構關系,將各個部分看作為一個動態的整體。

②根據課題結構的統一性來理解和處置課題。

③分清問題的主次方面,形成層次結構。

④創造性思維不是一種純智力活動,它受一個人的動機、情感、先前的訓練等因素的影響。

第23頁/共37頁第三節格式塔心理學對心理學發展的主要影響

一、格式塔心理學的貢獻

二、格式塔心理學的局限

第24頁/共37頁

一、格式塔心理學的貢獻

(一)反擊元素主義心理學——對以構造主義為代表的元素主義心理學的反動是格式塔心理學最突出的貢獻(二)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整體研究的方法論原則就是受格式塔心理學的潛在影響形成(三)對認知心理學的積極貢獻(四)對社會心理學發展的影響——早由格式塔心理學家們引入心理學的場的思想,在社會心理學中得最到了廣泛的應用——實驗現象學方法及其變種已成為當前社會心理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第25頁/共37頁二、格式塔心理學的局限

(一)唯心主義的理論基礎

(二)現象學實驗不夠嚴謹,缺少客觀性

(三)許多理論觀點的概念不很明確第26頁/共37頁第四節拓撲心理學

勒溫的心理學又稱拓撲心理學,主要對需要緊張心理系統、團體行為、個體行為和社會氣氛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勒溫借用拓撲學和向量學的有關概念,對心理事件引起個體心理生活空間區域移動的方式、個體的這種移動要達到的目標、達到目標的途徑以及由此產生的生活空間區域變化進行了陳述。

一、勒溫的生平二、動力場理論三、團體動力學四、對勒溫的評價第27頁/共37頁

庫特·勒溫(K.Lewin1890-1947)在其研究的前期主要研究個體心理學,而后期則開始關注社會心理學一、勒溫的生平第28頁/共37頁

二、動力場理論

(一)心理生活空間

(二)心理動力場

(三)行為動力

第29頁/共37頁心理生活空間1、心理生活空間是勒溫的拓撲心理學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概念,其基本含義是指在某一時刻影響行為的各種事實的總和,它包含了人及其環境。2、個體的行為受到生活空間的調節,行為是生活空間的函數:B=f(P,E)3、勒溫將與個體行為有關的事實分為:①、準物理事實,是對個體行為能產生影響的自然環境;②、準社會事實,指對個體當時行為能產生影響的社會環境;③、準概念事實,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情境中實實在在具體影響一個人行為的“準事實”。是個體當時思想上產生的可能與現實中真正概念之間存在差異的某事物的概念。第30頁/共37頁

(二)心理動力場

心理場,也稱心理動力場,是勒溫心理學體系中的一個最重要概念,也是其理論的核心。勒溫認為心理場就是由一個人的過去、現在的生活事件經驗和未來的思想愿望所構成的一個總和,包括一個人已有生活的全部和對將來生活的預期,隨個體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累積,在數量和類型上不斷豐富和擴展。

第31頁/共37頁(三)行為動力

1、勒溫借用拓撲學的概念對心理事件的移動方式、動力作了分析。2、勒溫提出了以需要為動力的動機體系,主要包括需要、緊張、效價、矢量、障礙和平衡。①需要:勒溫心理學中行為的動力源。勒溫把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和準需要(心理需要)②緊張:隨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也稱內部張力。③效價:表示個體對某對象喜愛或厭惡的程度,它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中所產生的一種主觀情緒體驗,可分為正效價和負效價。④矢量:勒溫利用這一概念來表示對象吸引力的方向或強度。第32頁/共37頁⑤障礙:勒溫認為凡是阻礙個體去達到預定目標的事物如人、社會制度、法律等都稱為障礙⑥平衡:勒溫動機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平衡是相對于不平衡而言的,而人的不平衡是喚起人需要的一個前提條件。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Effect)——1927年,勒溫的俄國學生蔡加尼克通過記憶實驗驗證了勒溫的關于心理緊張系統的觀點,即人對未完成工作的記憶效果好于對已完成工作的記憶效果的現象。沖突雙趨沖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雙避沖突:左右為難驅避沖突:又愛又恨第33頁/共37頁二、勒溫的團體動力學及其發展團體動力學:勒溫將其早期研究個體行為的心理動力場或生活空間學說應用于研究社會問題,把群體研究與實證方法結合起來,以研究團體生活動力為目的,主要研究團體的氣氛、團體內成員間的關系、團體的領導作風等。——勒溫認為團體是一個動力整體,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整體中任何部分的改變都將導致整體內其它部分發生變化,并最終影響到整體的性質。——團體不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質或相似特質的成員構成,特質相似和目標相同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