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單元(大單元整體學習)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1頁
第三、四、五單元(大單元整體學習)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2頁
第三、四、五單元(大單元整體學習)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3頁
第三、四、五單元(大單元整體學習)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4頁
第三、四、五單元(大單元整體學習)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歷史大單元整體學習學案第三、四、五單元《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審核:包科領導:學科主任:年級主任:姓名: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小組:____________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探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說明文化的交互性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探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說明文化的交互性單元概述單元概述【單元內容】本單元包括《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方式與途徑》第3、4、5單元的內容,介紹了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多種方式與途徑。文化的交流既有牧歌式的和平交往,又有暴力性的碰撞沖突。每一次文化的相遇、碰撞、交匯都會促進文化的發展,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都為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一是能理解人口遷徙、商路與貿易、戰爭對人類文化的雙重影響。二是認識文明交流、文明互鑒的意義?!菊n標要求】1.了解歷史上跨洲、跨國家、跨地區不同規模的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認同。2.了解不同時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了解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3.了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認識戰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單元目標】1.研讀文本,自主梳理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史實,構建出“文化交流與傳播途徑”的思維導圖,說明文化交流與傳播途徑的多樣性。2.結合271BAY資源,通過分析拉丁美洲文化形成過程的原因,探討文化交流與傳播途徑的特點及影響,說明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性。

3.對話“舌尖上的美食”,審視食材流變的歷史,探究文化交流、交鋒、交融的意義,說明其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4.重構思維導圖,完成單元過關,運用合理時間尺度,對世界文化發展歷程進行階段劃分,闡釋文化的時代性、繼承性、發展性?!驹u價預設】水平質量描述3能夠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理解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不同方式的演變過程及特點;能夠運用特定的時空術語對較長時段、較大范圍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不同方式加以概括和說明;能夠準確研判關于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各類史料及其價值,獲取有效信息;能夠理解文化交流與傳播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的重要作用;能用具體史實說明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樹立正確的文化觀。4運用唯物史觀解釋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歷程和問題;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人類文化發展的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特征及相互關系;借助史料的收集、研讀、甄別,從中判斷史料的實證價值,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敘述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可靠證據,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評判。形成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博大的人文情懷,增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單元任務學習階段學習任務創造學習過程實施學生學習領導力提升探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說明文化的交互性探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說明文化的交互性整體感知3課時初步感知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1.自主研讀課本,標注出重點,概括出課題、子目、正文之間的邏輯關系,以關鍵詞解讀課本目錄。2.用思維導圖梳理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方式、途徑,說明文化交流與傳播方式的多樣性。3.聯系當今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現實,用事實說明還有哪些方式能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初步運用自己的話說出文化之間交流互鑒的可行性。4.提出疑問,寫在271BAY問答交流區域。5.合作學習,解決自主學習中的疑問,建構出單元的內在聯系。1.每一名同學認真閱讀單元目標和單元導航,明確本單元的學習要求。2.學習小組長把控好成員學習進度,按時完成自主學習任務。3.課堂上人人參與組內討論和班級分享,依據評價量規做好組內評價。探究建構2課時透過拉丁美洲文化,探究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1.結合文本與271BAY資源,總結拉丁美洲文化的形成過程,并歸納出其獨特性。2.結合271BAY資源,通過分析拉丁美洲文化形成過程的原因,探討文化交流與傳播途徑的特點及影響,說明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性。3.結合拉丁美洲文化形成歷史,圍繞著“文化的交互性”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論文。1.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說說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及影響。2.高效學習小組組織同學交流,分享自己所學。應用遷移2課時對話“舌尖上的美食”,探文化的碰撞與融合1.再讀文本,說出文化交融、交流、交鋒的途徑,辯證的看待不同途徑對世界文化交流發展的影響。2.對話“舌尖上的美食”,審視食材流變的歷史,探究文化交融、交流、交鋒的意義,說明其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3.結合在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過程中人民群眾與杰出人物的貢獻,全面比較兩者的作用,用自己的話說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發揮高效科研團隊在學習中的作用,運用自己掌握的認知體系解決遷移提升的問題。2.注重聯系社會現實,提升學生從歷史中尋找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重構拓展2課時重構思維導圖,加強文化的交流與互鑒1.結合問題清單查漏補缺,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方式及影響。2.結合復習收獲,重構思維導圖,形成對“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的深層認知。3.運用合理時間尺度,對世界文化發展歷程進行階段劃分,闡釋文化的時代性、繼承性、發展性。4.通過單元過關,糾錯反思,進一步總結文化交流的不同途徑,闡釋對人文化傳播中的文化認同與交融、矛盾與沖突的認識。。1.找出學習中的問題及改進措施。2.注重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總結內化?!緦W習導航】【單元情境】自從人類產生,便有了文化。不同區域的人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中華文化、西亞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美洲文化……伴隨著人口遷徙、商貿、戰爭的進行,不同地域上生存的人類相互有了接觸,便有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人們通過欣賞、學習、吸納不同的文化,使自己的文化更加豐富和成熟。本單元著重通過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主要方式、途徑和載體,展現中外歷史上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過程,以及對不同文化發展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說明“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整體感知整體感知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初步感知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初步感知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學習目標】1.研讀文本,自主梳理古今中外人口遷徙、商路貿易、戰爭的主要史實,用自己的話說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主要途徑。2.結合問題引領以及271BAY資源二次精讀,以“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為主題構建思維導圖,初步歸納出文化交流與傳播途徑的各自特點。3.聯系當今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現實,用事實說明還有哪些方式能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初步運用自己的話說出文化之間交流互鑒的可行性。【學習資源】學習活動一:自主梳理教材第三、四、五單元,勾畫、標注課本,概括出課題、子目、正文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活動一:自主梳理教材第三、四、五單元,勾畫、標注課本,概括出課題、子目、正文之間的邏輯關系。六1.亞歷山大遠征.mp42.張騫出使,鑿空西域.mp43.人口遷移史.doc4.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話.doc※問題思考1結合教材中的示意圖,說出印歐人早期遷徙的過程,并說明印歐人的遷徙對早期區域文化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問題思考1結合教材中的示意圖,說出印歐人早期遷徙的過程,并說明印歐人的遷徙對早期區域文化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的遷徙中求生存、謀發展,并在遷徙的過程中帶來了不同文化的交融。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的遷徙中求生存、謀發展,并在遷徙的過程中帶來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在古代,以印歐人為主體的游牧部落陸續進入西起歐洲、東到印度的廣大地區,或征服遷入地區的居民,或與被征服者融合,對整個亞歐大陸區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不同地區產生了新的人群。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改變了亞歐大陸從東到西的政治格局,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在近代,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殖民者的入侵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形成了新的族群。英國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動,導致當地人口的代替性變化。在現代,經濟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動的勞動力市場,也改變著全球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戰爭災難貧困等因素導致難民問題,國際社會努力為難民提供救助。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世界出現了遍及各國的移民社會,這些移民社會形成各種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鶈栴}思考2※問題思考2殖民擴張對美洲族群的造成變化主要有哪些?※問題思考3※問題思考3全球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演變對人口遷徙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史料實證現存17至19世紀,東南亞部分國家華人宗教碑銘數量表:思考:同學們從表格可以得出什么信息?思考:同學們從表格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問題思考※問題思考4以美國和新加坡移民文化的特不同特點?商路的開辟對促進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古代,絲綢之路為中西方之間的物質技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為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張騫通西域是絲綢之路發展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張騫出使西域,被稱為“鑿空”,大大推進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貿易的繁榮。除絲綢之路外,古代歐亞大陸還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往往也被納入絲綢之路的廣義范疇,比如“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商路的開辟對促進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古代,絲綢之路為中西方之間的物質技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為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張騫通西域是絲綢之路發展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張騫出使西域,被稱為“鑿空”,大大推進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貿易的繁榮。除絲綢之路外,古代歐亞大陸還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往往也被納入絲綢之路的廣義范疇,比如“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近代以來,隨著世界各洲之間貿易的擴大,全球貿易網逐漸形成。隨著商品的流動,各國文化也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同時在相互借鑒中向前發展。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鶈栴}思考5※問題思考5271BAY如何理解將張騫通西域稱為“鑿空”這種說法?※問題思考6※問題思考6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史料實證在思想和文學方面,佛教的傳入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思潮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印度寓言、童話,對中國古代志怪、傳奇文類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唐代高僧守溫仿古代印度梵語體系,制定漢語三十個字母,為漢語音韻學的重建奠定了基礎?!跣馈督z綢之路與古代東西文明交往》※問題思考7結合地圖和271BAY資源,指出亞歷山大遠征與蒙古西征的路線、遭遇的反抗與影響范圍?※問題思考7結合地圖和271BAY資源,指出亞歷山大遠征與蒙古西征的路線、遭遇的反抗與影響范圍?人類有史以來戰爭頻繁、烽火不斷,戰爭不僅會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使物質財產遭到巨大的破壞,而且直接或間接導致人類文化的毀損和斷裂,甚至民族文化的失意,但是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也是彼此交互的前奏,甚至也是滲透融合的開始。人類有史以來戰爭頻繁、烽火不斷,戰爭不僅會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使物質財產遭到巨大的破壞,而且直接或間接導致人類文化的毀損和斷裂,甚至民族文化的失意,但是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也是彼此交互的前奏,甚至也是滲透融合的開始。在古代,亞歷山大統治期間試圖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和希臘文化。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間,大約300年被稱為“希臘化時代”。13世紀初,中國北方草原出現了一個強大的蒙古汗國,并進行了三次西征。蒙古西征,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交流,改變了一些地區的文化面貌?!簟羰妨蠈嵶C在希臘化過程中,希臘文明處于主導地位,并對東方世界的影響涉及多個方面,在政治上希臘化的東方世界的政治建構是服從于馬其頓人的殖民統治的,在經濟上,商品貨幣因素也隨同希臘人的殖民而融入東方傳統的經濟結構中,在語言上,在一個希臘化的世界中,希臘語不僅是希臘移民的母語,更是帝國的官方語言。東方世界的各個層面的改觀,實質是強勢文明外在沖擊下的變異,是內外兩種文明碰撞,交融并自我調適的結果?!幾葬?、王立樁《“化”之能與不能——希臘化時期的東方世界》※問題思考8你認為美國文化的多樣性與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樣性有哪些異同?※問題思考8你認為美國文化的多樣性與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樣性有哪些異同?在近代,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拿破侖戰爭后,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普遍的政治訴求。在歐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殖民國家往往通過向被殖民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滅后者的文化。在回應殖民者文化侵略的過程中,被殖民者會有不同程度的接受外來文化,但也會努力保護傳統文化,其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在現代,第一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激發了歐洲、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出現了。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所代表的殖民主義勢力不斷遭到沖擊,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世界殖民體系在戰后土崩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新興民族國家在建立在建設現代化的過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鶈栴}思考9※問題思考9一戰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問題思考10怎樣理解新型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學習活動二: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的遷徙中求生存、謀發展,并在遷徙過程中帶來不同文化的交融。學習活動二: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的遷徙中求生存、謀發展,并在遷徙過程中帶來不同文化的交融。六分別提取圖1、圖2、圖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據此說明與其相對應的歷史時期。學習活動三:學習活動三:據教材并結合所學,列出促成世界貿易網形成及演變的重大歷史事件,并寫出簡介。六學習活動四:研讀文本,列舉不同時空下的戰爭與文化交鋒,完成表格。學習活動四:研讀文本,列舉不同時空下的戰爭與文化交鋒,完成表格。人類有史以來戰爭頻繁、烽火不斷,戰爭不僅會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使物質財產遭到巨大的破壞,而且直接或間接導致人類文化的毀損和斷裂,甚至民族文化的失意,但是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也是彼此交互的前奏,甚至也是滲透融合的開始。時間戰爭文化的碰撞、交流和重構古代亞歷山大遠征蒙古西征近代獨立戰爭美國文化拉美文化拿破侖戰爭俄國波蘭德意志現代一戰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二戰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學習活動五:構建思維導圖學習活動五:構建思維導圖【我的疑問】(寫下你在梳理過程中存在的疑問)【形成性評價1】◆評價量規評價評價標準優秀根據文本及271BAY資源,有邏輯的構建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思維導圖,并能舉出人口遷徙、商路貿易、戰爭的相關實例,說明對文化傳播與交流的影響,并用自己的話表述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影響。提出了有價值的疑問。良好完成課本勾畫批注以及學程問題引導,根據文本及271BAY資源構建出完整的思維導圖,初步說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并能提出疑問。合格完成課本勾畫批注以及學程問題引導,根據文本及271BAY資源構建出思維導圖,初步說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糇灾鬟_標文化傳播的現象無處不在,例如旅游歸來,介紹異國他鄉的風俗人情、奇聞趣事;文化傳播的現象無處不在,例如旅游歸來,介紹異國他鄉的風俗人情、奇聞趣事;闔家團聚,高談闊論各自的所見所聞;獨居一室,打開收音機收聽節目;這些現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生活中還有哪些方式能夠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探究建構探究建構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透過拉丁美洲文化,探究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學習目標】1.結合文本與271BAY資源,總結拉丁美洲文化的形成過程,并歸納出其獨特性。2.結合271BAY資源,通過分析拉丁美洲文化形成過程的原因,探討文化交流與傳播途徑的特點及影響,說明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性。3.結合拉丁美洲文化形成歷史,圍繞著“文化的交互性”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論文。【學習資源】1.馬尼拉大帆船的文化意義.mp42.黑奴貿易史.mp41.馬尼拉大帆船的文化意義.mp42.黑奴貿易史.mp43.早期殖民擴張對文明的破壞.mp4劉文龍在《全球化與拉丁美洲文化走向》中談到:“16世紀起就移植而來的歐洲—基督教文化和殘存的美洲土著文化,以及伴隨奴隸制而來的非洲黑人文化,這些異質文化匯集與新大陸,經過碰撞和沖突之后,趨向相互妥協、調和與適應,最終都偏離其原型而融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一種新的雜交型文化。顯然,這種多成分的文化始終是在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霸權下形成和成長起來的。經過500年的發展,這種雜交型文化已成為拉美新生國家的民族文化,在西半球各地已深深地扎下了根,這就使得全地區形成了文化的一致性和同類性”。讓我們一起通過史料研究拉丁美洲文化分析文化的特點。學習活動六:透過拉丁美洲文化,探究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學習活動六:透過拉丁美洲文化,探究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六◎人口遷徙與文化的交融與認同材料一據記載,墨西哥和中美洲在1607-1708年、1631年、1686年和1693-1694年曾流行過班疹傷寒、瘟疫和天花。在大陸的另一端,布宜諾斯艾利斯在1642-1643年、1652-1653年、1670年、1675年、1694年、1700-1705年、1717-1720年、1734年和1742年不斷受到時疫的襲擊,眾多疾病中成為地方病的當首推黃熱病。美洲沿海低地為攜帶黃熱病的蚊蟲的繁殖提供了類似其在非洲老家的條件?!猍萊斯利貝器爾主編:《創橋拉丁美洲史》第二卷,李道擺等譯材料二18世紀后半葉奴隸貿易的急劇增加是由于在加勒比海不斷擴大種植熱帶作物(尤其是甘蔗)的結果。1761年到1810年之間,大約有30萬非洲人輸入西班牙美洲,年平均略超過6000人。古巴和位居其后的波多黎各幾乎接納了全部的供應。非洲移民完全改變了各島嶼的種族構成。(到19世紀70年代有色人種和奴隸)黑人已是多數。——萊斯利貝瑟主編·《劍橋拉丁美洲史》第二卷,李道等譯,北京:經管理出坂,1997年P34材料三除了巴西境內各地的人口遷徙到采金區以外,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量葡萄人也移居到米納斯吉拉斯,在1700年,葡萄牙大約有200萬人口。盡管國王對移居國外嚴加限制,18世紀仍有大約40萬人離葡前往巴西。葡萄牙人來自母國各個地區,特別是人口最稠密的米尼寞?。簛碜詡渖鐣A級和職業,從農民到坤士,包括工匠、店主教士和許多無國定職業的人。據官方估計,在1817-1818年,白人人口總計1302000人;在巴西取得政治獨立的1822年,白人約占居民總數的35%?!R斯利貝瑟主編·《劍橋拉丁美洲史》第二卷,李道等譯,北京:經管理出坂;1.上述材料對于研究拉丁美洲各國人口變化問題有何價值?對于研究這一問題你還能從哪些角度補充史料。2.請結合以上材料并聯系所學,對“拉丁美洲的文化結構是以移植而來的歐洲文化傳統為主體的”這一歷史結論做出合理解釋?!蛏搪焚Q易與文化的差異與借鑒材料四新航路開辟后的國際貿易材料五1565年,西班牙人烏爾達內塔,開辟了從菲律賓至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的太平洋航道。1565年西班牙入侵菲律賓,1571年西班牙占領馬尼拉后,把馬尼拉作為統治全菲島的首府和通航美洲的唯一港口,西班牙在東方的壟斷貿易體制由此開始確立。1573年,第一艘裝載中國貨物的大帆船抵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在現在的墨西哥的女性群體中仍然流傳著一種“民族服裝”,它是一種無袖長裙,墨色的底衣上鑲制以金色鑲邊和紅白綠色的繡花,相傳是一名17世紀初的“中國公主”帶來的款式,后世被墨西哥人稱為“中國村姑”裝。對大家每年引頸期盼的馬尼拉大帆船,墨西哥人更習慣的一種稱呼是“中國船”。3.結合材料四、五和所學內容,說明商路貿易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驊馉幣c文化的碰撞與重構材料六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帶來了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他們認為比土著文化優越。同樣,他們也認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會生存下來,并且在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動的同時,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同樣,奴隸們在學習應付他們的主人和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该繻斯基徳莫爾、史密斯、格林著,張森根等譯《現代拉丁美洲》墨西哥三文化廣場墨西哥歐式建筑材料七獨立戰爭前的拉丁美洲材料八由于19世紀初,拉丁美洲仍是一個封建主義的殖民地社會。1810—1826年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們,向往社會進步和自由,放棄了已有的家產和奴隸,提出了解放奴隸,取消對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勞役制,廢除教會特權,鼓勵自由貿易等進步主張?!幾在w長華《論1810-1826年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性質》材料九(拉丁美洲)獨立的經濟意義限于擺脫衰落中的宗主國的野蠻掠奪和落后統治,但獨立后卻缺乏獨立迅速建立民族經濟的能力,經濟依附性的狀況沒有改變……盡管革命后建立了十幾個“共和國”,但與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本質相去甚遠。拉美獨立運動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民族獨立運動的有利國際環境中出現的由落后的地主階級占有成果的革命?!幾詮垈ァ睹绹毩馉幣c拉美獨立運動比校研究》4.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簡要闡釋關于戰爭與拉丁美洲多元文化形成的關系。5.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拉丁美洲文化形成歷史,圍繞著“文化的交互性”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釋。(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不少于120字。)【形成性評價2】◆評價量規評價評價標準優秀能從不同角度分析出拉丁美洲文化形成的原因,以拉美為例總結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和影響,舉例說明文化的交互性,結合當今中國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發表自己的見解。良好能具體說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不同途徑并舉出實例,多角度分析拉丁美洲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能進行充分論證。合格能具體說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不同途徑并舉出實例,并從一個方面分析拉丁美洲文化形成的原因?!糇晕疫_標人口的遷移,帶來文化的交匯,而在這種文化交匯的機遇與挑戰中,在這種文化借鑒與適應中所產生的認同,又往往催生出一種海納百川、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如古代史上的“泛希臘化”、近代史上的“美利堅文化”等。人口遷徙與文化認同既是一個多樣文化廣泛接觸、交流與傳播的歷程,也是不同文化交融、滲透與豐富的過程。有人說,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也有人說,美國是個民族“大拼盤”。你如何理解這兩種觀點?從文化認同的視角談談你的看法。應用遷移應用遷移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對話“舌尖上的美食”,探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學習目標】1.再讀文本,說出文化交融、交流、交鋒的途徑,辯證的看待不同途徑對世界文化交流發展的影響。2.對話“舌尖上的美食”,審視食材流變的歷史,探究文化交融、交流、交鋒的意義,說明其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3.結合人民群眾與杰出人物在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過程中的貢獻,辯證認識兩者的作用,用自己的話說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歷史上的唐人街是怎么來的.doc2.1.歷史上的唐人街是怎么來的.doc2.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mp43.辣椒.doc4.中西方食物背后的文化差異.doc【情境任務】從遠古到今天,人類在這顆星球上,從未停止過遷徙的腳步,有多少人遠離故土,定居他鄉,又有多少人追根溯源,尋找同族。食物也是如此,物種流傳,食材碰撞,風味交融,造就多彩的飲食風貌,每一次我們追問自己來自何方,也開啟了對風味的尋根之旅。學習活動七:透過飲食文化中的“變與守”,探文化的交融與認同學習活動七:透過飲食文化中的“變與守”,探文化的交融與認同材料一:日本橫濱唐人街印度唐人街的饃饃見證了美國舊金山的歷史滄桑,穿梭于溫哥華唐人街的熱鬧繁華,流連在曼谷唐人街的美食和喧囂,最令人百感交集的,還是在印度唐人街品嘗的那一口中國醬料。這是一種經過200年時光不斷進化的醬料,有酸甜,有酸辣,有甜辣,為了符合印度人的口味,還有一種加入了咖喱。印度幾乎所有的中餐館都會用這種中國醬料,其中最著名的搭配,是饃饃蘸醬。印度的饃饃,其實就是中國人的蒸餃。自從200多年前中國人把這種美食帶來之后,同樣是白面皮包著拌著蔥蒜、蔬菜的豬肉,但是在印度一定要蘸著中國醬料來吃。除了蒸餃變成了饃饃,印度中餐的招牌菜“滿洲雞”也是一種奇怪的組合。印度的華人幾乎全部都是客家人,而來自廣東的客家餐廳招牌菜確是有著東北氣息的“滿洲雞”。除了名字上和東北的滿洲帶上的關系,其實這道菜完全是印度華人為了適應當地的口味自創的。正是這些中國人看起來熟悉的食材和中餐,到了印度之后被重新組合,令初來乍到的中國人感到親切又陌生。唐人街的“中國味道”反映了飲食文化的唐人街的“中國味道”反映了飲食文化的”變與守”,結合材料及所學對這一文化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學習活動八:透過食物“前世今生”,探文化的交流學習活動八:透過食物“前世今生”,探文化的交流特征最常出鏡的涼拌菜——拍黃瓜歷史上傳入中國的瓜果蔬菜有很多,名字上留有明顯外來痕跡,“胡”系列大多為兩漢至唐時期由西北陸路引入例如胡瓜、胡桃、胡豆、胡蒜等,為人們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黃瓜,最初叫“胡瓜”(“胡”在古代指的是北方或西域的少數民族,這種從西域引入的瓜就被稱為“胡瓜”了),原產于印度喜馬拉雅山南麓,由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后趙后始稱黃瓜。大蒜原產地在西亞和中亞等地區,在中國家落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黃瓜、大蒜傳入中國后,成為了家常菜肴常見的材料,涼拌黃瓜味美可口,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一對好CP——土豆與番茄土豆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和智利一帶。在距今大約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東部遷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脈,是他們最早發現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十六世紀中期,土豆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那時人們把它當作裝飾品。后來一位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發現土豆可以食用。從此,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土豆。1650年土豆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并開始在歐洲普及。17世紀時,土豆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并且已經傳播到中國,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西紅柿是全世界栽培最為普遍的果菜之一。西紅柿最早生長在南美洲,因為色彩嬌艷,人們對它十分警惕,視為“狐貍的果實”,又稱狼桃,只供觀賞,不敢品嘗,后來一個畫家,在畫西紅柿的時候,饑渴難耐,實在忍不住才吃了一個,從此以后西紅柿才進入到餐桌之上,西方人叫做番茄,傳入中國之后,因為跟我國的柿子外形相似,所以我們稱之為“西紅柿“,而今它卻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觳褪澄锝绲目赴炎印系禄?987年11月12日,美國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繁華地帶正式開業,截至2017年8月,肯德基在全國共有5347家分店。為何肯德基在中國取得這么大的成功?除了搶占先機外,它的本土化策略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浙江工商大學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周鴻承博士說:“肯德基餐飲文化中不斷地將自己產品進行中國口味化的調整,不斷推出適合國人口味的新產品,如骨肉相連等產品概念?!备鶕豆鹕虡I評論》2011年刊登的報道,肯德基中國分店的菜單約有50款食品,遠比美國本土的分店要多。除了經典產品老北京雞肉卷,肯德基也推出粥品、油條、煎餅、飯食等。不過,本土化策略需要恰到好處。周鴻承說:“堅持炸雞,漢堡包等經典產品形象,使得歐美風產品與內地本土產品保持差異與距離?!彪S著收入上升、科技發展,中國消費者追求品質更高、更健康的食品,美式快餐顯然不能再完全滿足要求。另外,本土品牌也異軍突起,希望分快餐市場的一杯羹??系禄鼇淼牟簧倥e動——例如試驗臉部識別的付款系統、推出“超級APP”等努力吸引年輕消費者是正確的方向。誠如“舌尖上的中國”第八集《合》的宣傳片所講:每一種滋味都有著久遠的歷史。在食材的更迭演化過程中蘊含著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這些食材通過各種方式相聚到一起,碰撞出新的“舌尖上的美食”。結合所學與271BAY資源,誠如“舌尖上的中國”第八集《合》的宣傳片所講:每一種滋味都有著久遠的歷史。在食材的更迭演化過程中蘊含著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這些食材通過各種方式相聚到一起,碰撞出新的“舌尖上的美食”。結合所學與271BAY資源,以“吸納與兼容”為主題,任選一組史料進行解讀。(要求:史觀結合、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學習活動九:透過食物背后的“故事”,探文化的交鋒學習活動九:透過食物背后的“故事”,探文化的交鋒茶與咖啡的革命史波士頓傾茶事件17世紀后期,隨著荷蘭和英國的殖民擴張,咖啡和茶幾乎同時傳入北美。雖然咖啡和茶起初都是上層社會的奢侈消費品,但是很快就在北美殖民地流行開來,成為廣受北美殖民地人民歡迎的飲料。然而,從北美獨立革命開始,北美人民對茶產生了微妙的偏見,而更加偏愛咖啡?!紫?,茶傳入北美主要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北美殖民地的咖啡則主要源于西印度,由于北美地理位置離西印度群島更近,咖啡價格因而比茶更為便宜,同為殖民地、同處美洲的境遇讓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西印度的商品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其次,在18世紀中期的北美殖民地,從茶和咖啡消費的地點和場所來看,茶更多地和家庭聯系在一起,而咖啡更多地在咖啡館和酒館里喝,因此咖啡與公共和社交的聯系更為密切,更加符合北美殖民地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愿望。最后,獨立革命期間北美殖民地人民把咖啡看作愛國和自由的象征,還因為咖啡館里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圍與他們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精神非常契合,因而使他們對咖啡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綜上所述,獨立革命期間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茶的反感和對咖啡的認可,導致茶和咖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人們把茶看成英國專制和壓迫的代表,把咖啡看作愛國和自由的象征。波士頓傾茶事件人類學家西敏司說過“食物的意義與國家統治者的意愿和利益緊密相關,與國家本身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命運聯系在一起”,請結合茶和咖啡在北美的不同命運論證他的觀點。(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荊玲玲《北美獨立革命時期的茶與咖啡——日常消費、政治話語和獨立革命》人類學家西敏司說過“食物的意義與國家統治者的意愿和利益緊密相關,與國家本身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命運聯系在一起”,請結合茶和咖啡在北美的不同命運論證他的觀點。(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形成性評價3】◆評價量規評價等級評價標準優秀根據文本,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出全球文化的差異性及交流互鑒,論證不同文化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必要性。能夠根據史料及271BAY資源,能夠運用唯物史觀辯證的看待不同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的重要作用。良好根據文本,能夠從食材流變的歷史中分析出全球文化的差異性及交互性,會運用唯物史觀對歷史結論進行解釋。合格基本能夠運用史料及271BAY資源,對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不同途徑進行分析,說出其特點和影響?!糇晕疫_標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還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同時,杰出人物作為一定歷史任務的發起者和倡導者,歷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者,對歷史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根據以上材料,提取論點,并運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史實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層次清晰,符合邏輯。)在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過程中人民群眾與杰出人物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各地的商人、近代的歐洲殖民者、三角貿易中的奴隸、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華工、華人等群體,雖然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但他們對人類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拿破侖、伏爾泰、肖邦等杰出人物對歷史進程或文化交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以上材料,提取論點,并運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史實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層次清晰,符合邏輯。)重構拓展重構拓展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方式與途徑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方式與途徑---重構思維導圖,加強文化的交流與互鑒【學習目標】1.以“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為主題重構思維導圖,用史實說明文化的交流性、互補性。2.運用合理時間尺度,對世界文化發展歷程進行階段劃分,闡釋文化的時代性、繼承性、發展性。3.通過單元過關,糾錯反思,進一步總結文化交流的不同途徑,闡釋對文化傳播中的文化認同與交融、矛盾與沖突的認識。1.1.鴉片戰爭后的中國飲食文化.doc2.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歷史意義.doc3.習近平關于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講話.mp4學習活動十:重構思維導圖,形成“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的結構性認知學習活動十:重構思維導圖,形成“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的結構性認知(一)查缺補漏必備知識,人人過關核心問題清單自評互評1.古代人類遷徙的表現及其對區域文化的影響2.近代殖民活動的表現及其對人口和文化的影響3.現代社會移民的原因、影響,現代移民社會多元文化出現的原因、表現及影響4.古代商貿的表現及其對文化交流的影響5.近代世界貿易發展的原因、表現及其對文化交流的影響6.亞歷山大遠征、蒙古西征對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7.近代戰爭對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8.現代戰爭是如何影響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與發展(二)重構單元思維導圖說明:1.可以以“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途徑”為主題在原來的構建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2.也可以從不同時空下,對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進行整合,完成單元體系的重構。學習活動十一:利用合理尺度,對世界文化發展歷程進行階段劃分學習活動十一:利用合理尺度,對世界文化發展歷程進行階段劃分文化交流與傳播是一個跨越時空的繼承、交流、融匯、發展、完善的歷史現象。它既有地域文化歷時性在傳承與豐富,也有異域文化的交往與互補互鑒。世界文化發展的歷程(部分)時間歷程3000左右5后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古代希臘文化;此后,古羅馬在大量吸收希臘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5世紀以后在西歐地區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為特征的地城文化。16世紀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其中,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有代表性。16世紀以后隨著西方殖民者對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對殘留下來的印第安人實行歐化,通過語言、宗教、藝術、教育等文化的移植來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17世紀以后英國開始侵略印度,將資產階級代議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興辦學校,強行普及英語并使之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19世紀上半期面對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動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術,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2050后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和韓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既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努力創造一種現代的東方文化。——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與傳播》等采用一個合理的時間尺度,對采用一個合理的時間尺度,對上表中世界文化發展的歷程進行階段劃分,并做出合理解釋。學習活動十二:限時單元過關學習活動十二:限時單元過關要求:用對待高考試卷的態度來對待每一次限時過關。1.限時45分鐘,完成《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單元過關,注意合理分配時間。2.審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勾畫關鍵詞,劃分層次進行歸納概括。3.卷面要書寫認真、規范,提示語、序號化。一、選擇題(15×4,共60分)1.伏爾加河和頓河是現代西方人的母親河;在這里,生活著現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印歐人。游牧和遷徙成為了印歐人最顯著的特征。印歐人的大遷徙中,形成了歐洲的一些古老民族。印歐人能夠實現大遷徙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農業的產生 B.畜牧業發達C.鐵器的發明和使用 D.馬的馴化和馬拉戰車的發明2.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南方本地人開的酒館也往往仿效汴京舊俗,在門前張掛爐子燈;茶館則學北方張掛名人畫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籠餅、蒸餅的時候習慣先去掉皮,原本是因為北地風塵比較大,但南方人也跟著學,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北人南遷A.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 B.導致南北風俗習慣趨同C.導致經濟重心南移 D.促進南北文化融合3.“民族大遷徙不是簡單的民族駐地的變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團對奴隸制羅馬帝國的武力征服。在這種征服的基礎上使羅馬與日耳曼兩種文明、兩種制度和兩大民族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西歐的封建制度?!边@段材料旨在說明A.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著西歐進入封建社會時期B.中古時期確立了日耳曼人在歐洲的統治C.西歐封建制度既有羅馬帝國特征又有日耳曼人傳統D.封建社會時期的西歐保留了農奴制4.1851年2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巴瑟斯特發現金礦;8月,又在距墨爾本不到100英里的巴拉臘特和本迪戈發現了金礦。澳大利亞于是掀起了淘金熱潮,世界各地的淘金者潮水般涌來。這一現象A.說明世界市場首次實現跨洋資源整合 B.證明全球自由貿易網絡正在迅速形成C.有利于面臨資本困境的歐洲得到補充 D.吸引了大量黑人奴隸前往實現發財夢5.如圖為1960—1990年美國總人口增長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圖。由此可推知A.美國難以實現民族間的文化認同 B.美國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國家C.美國民族和文化多樣性日益凸顯 D.美國移民逐漸占據人口的大多數6.年代尺是展現歷史時空觀念的方式之一。觀察下面年代尺,方框內應填寫的是A.阿拉伯帝國 B.西哥特王國 C.拜占庭帝國 D.法蘭克王國國7.“萬里茶道”是17—19世紀,晉商從福建武夷山一帶采茶販賣到中俄邊境恰克圖的一條商業通道,后經擴張直抵歐洲,俄國人稱為“偉大的中俄茶葉之路”,具有巨大的經濟意義和文化價值。這說明A.中國閉關鎖國發生轉變 B.中俄聯系密切交流廣泛C.中外陸路貿易得到發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漸衰落8.美國人類學家博厄斯曾說:“一個社會集團,其文化的進步性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一個社會集團所有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集團;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下列最能體現這一觀點的史實是A.約公元前1300年赫梯人改進冶鐵技術 B.3—6世紀形成高潮的歐亞大陸民族大遷徙C.19世紀英國殖民者開始在澳大利亞建牧場 D.宋元時期棉花從陸、海兩渠道傳入內地9.早在公元前1世紀晚期,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為了能不經過中亞地區與漢朝直接貿易,多次派出探險隊收集商路情報。此后多位古希臘地理學家在著作中提到從幼發拉底河渡口出發,最終到達賽里斯國都城賽拉(東漢首都洛陽)的商路。由這些記載可推斷出。A.漢朝與歐洲有密切的直接往來 B.西域地區成為東西貿易樞紐C.絲綢之路提升了漢朝的影響力 D.儒家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10.觀察下圖,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二戰后世界關稅和貿易發展趨勢圖A.“關貿總協定”有利于世界貿易發展B.“關貿總協定”存在著嚴重弊端C.世界貿易組織促進各國市場的開放 D.世界各國貿易壁壘不復存在11.亞歷山大的遠征,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橫貫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聯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T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許是更為重要的。下列對這段敘述的理解有誤的是A.和平往來促進了各地經濟文明交流B.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交往的要道C.暴力沖突有助于打破世界相互隔絕的狀態D.暴力沖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播12.某同學制作了下表。根據表格內容判斷,他所探究的主題是時間事件歷史人物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真納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納賽爾1959年古巴革命卡斯特羅A.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 B.兩極格局的形成C.非洲殖民體系的崩潰 D.兩極格局的瓦解13.《全球通史》中寫道:“法國革命的思想意識對其創始人發生了反作用。拿破侖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而覺醒并充滿熱情,然后又在其導師背叛自己的原則時轉而反對其導師。”下列關于拿破侖戰爭說法正確的是A.限制了“自由、平等、博愛”等啟蒙思想的傳播B.橫掃歐洲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自由獨立的民主國家C.客觀上推動了民主意識的覺醒和民族獨立的訴求D.引發了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導致歐洲戰場潰敗14.《希臘化時代研究的歷史與現狀》中指出:“希臘化時代,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后的三個世紀里,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進程?!比绻f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發展的話,那么“希臘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臘、埃及、西亞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體。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廣闊的空間爭相怒放。由此可知希臘化時代A.突出的表現為暴力沖突與政治聯姻 B.推動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和交融C.對不同地區的文明造成毀滅性打擊 D.希臘文明對其他文明采用排斥方式15.二戰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浪潮不斷發展。1958年戴高樂上臺后,通過談判承認法屬阿爾及利亞獨立,并使大多數說法語的非洲國家在60年代初獲得了獨立。此舉意在A.加速世界殖民體系瓦解 B.重塑法國的大國形象C.遏制不結盟運動的發展 D.削弱美蘇兩極的力量二、問答題(共40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表1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時間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歐洲、非洲歐洲、亞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歐、北美洲、大洋洲人口遷移數量185015004~51846~1924年歐洲移出4800萬,1834~1941年亞洲移出1200~3700萬1960年遷移人口為325.萬,1974年為年年增長率為2.59%——據鄔滄萍《世界人口》等編制材料二中國的海外移民歷史悠久,大致從1567~1840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移民數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國海外移民數達32萬人。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為1500萬人左右,其中90%移往東南亞,移民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系,1862~1949年,華僑投資國內企業有25510家,投資總額約63271萬元。新中國成立后,大陸地區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現了一個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數達1000萬以上,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摘編自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的基本趨勢。(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特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說明華僑華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