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恨歌》的層次分析《長恨歌》的層次分析《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么,為什么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認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據全詩的內容和情節發展,可將詩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盡日君王看不足”,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紀。貴紀進宮后恃寵而嬌,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開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第二層從"漁陽鼙鼓動地來”至"回看血淚相和流”,寫安史之亂,玄宗逃難,被迫賜死貴妃,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有意將因玄宗荒淫誤國所造成的安史之亂進行了淡化處理,對二人的生離死別則著意形容,讀者受到的是悲劇氣氛的感染而不是歷史的理性批判。陳鴻《長恨歌傳》"懲尤物,窒亂階”之說是板著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視為此詩的寫作動機。第三層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至"魂魄不曾來人夢”,描述了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行宮見月,夜雨聞鈴,是一片"傷心色”和"斷腸聲”。長安收復以后回朝時,重過馬克,"不見玉顏空死處”。回宮后,池苑依舊,物是人非,纏綿俳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蕩氣回腸。第四層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此恨綿綿無絕期”,寫玄宗派方士覓楊貴妃之魂魄,重在表現楊妃的孤寂和對往日愛情生活的憂傷追憶。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后終在虛無縹渺的仙山上讓貴妃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脫于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而更多地帶有詩人的主觀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歷史事實的范圍,將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沖突表現無余。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嘆息與呼聲,是對于愛情受命運播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了愛情的長存,亦即點明全詩的主題。所以,我認為《長恨歌>并非是一篇政治諷諭詩,而是一篇歌頌愛情的詩篇。如果說李、楊的生離死別是個愛情悲劇的話,那么,這個悲劇的制造者最終成為"狐媚害人”的主題,明確宣揚性愛之為害,但是又承認"人非木石皆有情”,性愛是消滅不了的,所以解決問題的途徑只好是"不如不遇傾城色”。但在《長恨歌》的實際寫作當中,他又月服從了民間愛情故事所表達的人類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這樣,整個故事便具有了更為深刻復雜的涵義:既寫了真美,又寫了真惡,并將兩者直接聯系在一起。《麗情集》本《長恨歌傳》有一段話:叔向母日:"甚美必甚惡。”李延年歌日:"傾國復傾城。”此之謂也。這段話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入對這一問題的最后思考。白居易寫作《長恨歌》時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不因為"甚惡”而抹煞。"甚美”。盡管其主題最后似偏離了對"甚惡”的譴責,但"甚惡”內容本身畢竟沒有被抹煞,反過來又豐富了'甚美”的涵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長恨歌》實際處于這樣一個交匯點上:一方面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題材和政治題材,另一方面又是一個來自民間的具有悠久傳統的人性題材、心理題材。白居易在創作中月服從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詩人的個性思想,即傳統模式與作者主觀能動作用同時并存,這固然是與詩人的生活經歷和人生觀是分不開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貶官江州司馬為界,經歷了由積極入世到消極出世兩個階段,實踐了他所信奉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謂"獨善”的基本內涵是樂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與釋、老相通,以隨緣任運、委順自然為應世態度。在他的整個思想體系中,"獨善”與"兼濟”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呂事業,蓄之則莊老道德”(《君子不器賦》),它們是一個完整人生觀的兩個側面。還在遭貶以前,他努力為云龍、為風鵬,并與元稹大力倡導新樂府運動。也正是因為他年輕時候的胸懷大志,頗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氣慨,才使得他有足夠的氣魄處理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題材,并以"不惑”來總結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寫就了《長恨歌》。這樣,在他心目中對唐明皇的一分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來。正是因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輕國的唐明皇是對立統一體,所以,白居易把這個故事寫成一個好皇帝的悲劇。好皇帝有所惑,終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我們從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理想化,乃是另一種理想化的結果。排斥的是封建統治階級為皇帝們頭上加足光圈使其上升為半神的理想化。而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種理想在內,他們從現實生活中皇帝權威下降的土壤出發,把封建統治階級的頭子想像為和他們自己一樣的普通人,一個有愛欲、有苦惱、有錯誤、有缺點的人情味十足的癡情皇帝,簡直同一般愛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無差別!他們從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化了,理想化的皇帝應該和百姓一樣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而白居易從民本思想出發,有條件、并且有所揚棄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這種對唐明皇的理想化,這樣完成了對唐明皇形象的塑造。詩人被貶江州以后,“獨善”與"兼濟”的地位才發生了轉化,他的精神生活與仕宦生涯逐漸轉軌,終于以"獨善”消釋了"兼濟”,在精神自救的過程中,白居易逐漸從關注社會政治轉向關注個體生命,對于自由人格的鐘愛逐漸超越了對道德人格的執著,甚至于在佛教世界中消極避禍、閑散自適,使其政治、文學生命黯淡無光。我們也可以感覺到中唐土人在封建政治輾壓下極為渺小而懦弱的一面。實際已放棄了一度用以自勉的積極、負責的現世精神,而佛教思想中妥協、避世、庸俗、自私的宿命論思想最終左右了他的生活哲學。我們看到《長恨歌》中的李、楊愛情故事,由于采用了民間的私誓情節,明皇、貴紀兩個形象也具有了普通男女的思想感情。人皆有情,君王也與普通人一樣有情,一樣為色所迷。所以,當《長恨歌》轉向描寫此種"色”、"情”時,便無法貫徹對唐明皇的批判,而變成對這位具有普通人性的多情男女的贊嘆。詩中,"重色”已不再具有任何貶義,作者不過用他所知的宮廷生活營造出外在的環境,淡化其客觀效果并進行藝術處理,而將一個按照普通人的思想感情邏輯行動的唐明皇形象放人其中。當然,這也反映了男權社會中自然形成的男子中心觀念,而《長恨歌》中的楊貴妃形象則是一個在這種觀念支配下產生、同時又反映著男人們的復雜欲望心理的美婦形象。這一形象首先在描寫方式上與傳統和民間作品中的美婦形象接上了榫:與身分很俗但形象很高雅的琵琶女相反,貴妃的形象描寫反而采取了極俗的方式,一直寫到"溫泉水滑洗凝脂”,如此處理,其實是在按照民間美婦作品的方式塑造楊貴紀這一形象,《長恨歌》的主題也就不期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女色禍國”實際上主要是封建史家的觀念,民間傳說中缺少這樣一種故事類型,例如妲已、褒姒的故事,便沒有一種民間流傳形式。相反,某些可能具有這種因素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中主題卻發生變化,女主人公并沒有被視為"禍水”,楊貴妃形象便是一個典型例子。民間作品中的美女形象,歷來都是人們所崇拜的對象,能以自己的聰敏智慧戰勝侮辱者,如《陌上桑》中的秦羅敷,《羽林郎》中的酒家女,甚至《木蘭從軍》中的花木蘭等。楊貴妃的形象無法塑造成這樣,但民間傳說卻讓她成為蓬萊仙女,這等于完全免去了她應負的任何政治或道德責任。世代讀者對貴妃形象也頗有爭議,一種傾向滿懷憐惜熱愛之情,而一種傾向則要求追究她的政治責任,甚至遭到宋人的"理性”批評。而詩人在這—點上作出了最大膽的創造,實難能可貴。由于"美”與"惡”的結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長恨歌》塑造的貴妃形象是一個足可與荷馬史詩中的海倫相媲美的美婦形象。征城掠地、政治興亡與這種女性美的力量對比,甚至都有些黯然失色了。與西方的女性贊歌相比,中國人對女性美的贊嘆受到封建倫理觀的更多束縛,被制欲說教所抑制,被"禍水”的歷史觀所抵銷,被母性形象或無鹽之類的丑婦形象所遮蓋。但盡管如此,從《神女賦》、《洛神賦》到才子佳人小說,女性美的描寫仍是文學的最重要主題。對女性美的崇拜,與歧視、憎恨、恐懼女性的觀念混合在一起,成為封建文化最奇異的景觀之一。白居易在一個將這種種觀念最觸目地集中于一身的女性人物身上,在語言文字力所能及的程度上和倫理觀念所許可的范圍內,使女性美獲得了最完美的表現。與它相比,《神女賦》《洛神賦》的語言過深、過曲,而小說白描語言則過褻、過露。這個語言運用的度的掌握,反映出作者對有關女性的崇拜、占有、恐懼等多種心理因素所做的適當控制。《長恨歌》用直觀的描寫使貴紀形象世俗化,造成"近褻”的效果,但又通過馬嵬之死使她的命運悲劇化,通過相思、尋仙等情節使她純情化、崇高化。白居易善于運用此種描寫,使它與悲劇化、崇高化的主題構成適當的張力。與宋詞直至明清小說中更為世俗化、肉體化的女性描寫相比,《長恨歌》帶有神話色彩的處理方式,在對女性美的歌贊中保留了更多的對女性的尊重。《長恨歌》所涉及的安史之舌L歷史事件,或許可以寫成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但他卻選擇了另夕卜的主題,這源于詩人儒家知識分子的政治立場。其道德主題并不體現在直接的政治批評中,而是從更一般意義上來規范人們的倫理關系和社會行為,感情主題與歷史(道德)主題交織在一起。應該說白居易在此問題上并沒有太多的道德禁忌,或者說,他對道德問題的看法比較單純:禮防所不容的事情不能做,人本有的情欲也應有適當宣泄。但即使在禮防較寬的'唐代,白詩的這種公然將"重色”、"風情”當作詩歌主題,盡情謳歌女性美的描寫也已經對某種道德規范和文學軌儀造成了沖擊。也就是說,白居易在這樣處理感情問題時,早已面臨著道德的壓力。他在道德與感情之間有時也有非此即彼的選擇,有些可能更為無形但仍約束人心的道德鎖鏈是他不愿接受而拋在一邊的。這使我們聯想到他早年曾有的戀愛經歷。正式結婚前,白居易曾與一名為湘靈的女子自由戀愛,但家庭和社會不能接受這種婚姻,原因即在于它是非禮結合,兩人的關系是屬于兩情相悅的私下結合,而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也是其不能長久維持下去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家庭對白居易幼年的影響,使他的世界觀和個性在兩個并列的世界中形成:一個是道德和仕進的世界,另一個是感情和個人生活的世界;父親代表前者,母親代表后者。這幼年的兩個世界一一道德和感情,實際上成為白居易人生和文學創作所圍繞的兩大主題。聯想到《長恨歌》又未嘗不是對往事的痛苦回憶,我們便不難理解,白居易在道德與感情問題上也常常陷于困境,在其成長過程中也必然發生過若干次精神危機,他的感情生活也肯定會有不少難言的隱衷。或許應該這樣說,這些來自早年生活的情感體驗便構成了他不畏"結靡”之攻擊而大膽進行感情主題創作的動力。正是由于詩人追求功利的淡化與藝術的深化,以"情”為中心,描繪了中國版的"人鬼情末了”的動人場景,是一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作品。其中凝聚著詩人的理念,也層層積演著歷代讀者的美好理想,人性的贊美使作者與讀者之間產生了互動。惟其綿綿"長根”的豆古主題和對真情的向往與追求,使此詩獲得了永恒的魅力。在此之后,元代白樸的《梧桐雨》,清代洪異的《長生殿》等據此而創作的作品,不論主題思想還是藝術成就與白詩相比,已然失去了太多的東西。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薄膜電阻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蒸發式空氣冷卻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第1課 芬芳茉莉-茉莉花 東北民歌》(教案)-2024-2025學年人音版(2012)音樂六年級上冊
- 2025-2030中國草莓干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航空體育旅游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自動化輸送機和分揀系統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小數乘小數-蘇教版
- 2025-2030中國臍帶血庫服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絕緣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米香型白酒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預判與投資研究報告
- 藥劑科終止妊娠藥品管理制度
- 活動物料清單
- 08S305-小型潛水泵選用及安裝圖集
- 中遠集團養老保險工作管理程序
- 缺血缺氧性腦病詳解課件
- 自動打鈴控制器plc課程設計
- 最新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課件來源于司法部司法鑒定局
- 變電站第二種工作票
- 門禁系統調試報告(共4頁)
- 北師大版一年級英語下冊期中測試卷
- 檔案學概論重點知識梳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