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河北省保定市樂凱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度河北省保定市樂凱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度河北省保定市樂凱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度河北省保定市樂凱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度河北省保定市樂凱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度河北省保定市樂凱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西洋畫素描與中國畫的白描及水墨法,擺脫了彩色的紛華燦爛、輕裝簡從,直接把握物的輪廓、物的動態(tài)、物的靈魂。畫家的眼、手、心與造物面對面肉搏。物象在此啟示它的真形,畫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與個性。抽象線紋,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卻能以它的勻整、流動、回環(huán)、曲折,表達萬物的體積、形態(tài)和生命;更能憑借它的節(jié)奏、速度、剛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態(tài),寫出心情的靈境而探入物體的詩魂。

所以中國畫自始至終以線為主。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上說:“無線者非畫也。”這句話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畫的素描則自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拉斐爾、倫勃朗以來,不但是作為油畫的基礎工作,畫家與物象第一次會晤交接的產兒,且以其表示畫家“心靈藝術的探險史”的光榮與勝利,使我們直接窺見藝人心物交融的靈感剎那,驚天動地的非常際會。其歷史的價值與心理的趣味有時超過完成的油畫。

然而中西線畫之關照物象與表現(xiàn)物象的方式、技法,有著歷史上傳統(tǒng)的差別:西畫線條是顯露著凹凸,體貼輪廓以把握堅固的實體感覺;中國畫則以飄灑流暢的線紋,筆暢墨飽,自由組織,暗示物象的骨骼、氣勢與動向。顧愷之是中國線畫的祖師,唐代吳道子是中國線畫的創(chuàng)造天才與集大成者,他的畫法有所謂“吳帶當風”,可以想見其線紋的動蕩、自由、超象而取勢。其筆法不暇作形體實象的描摹,而以表現(xiàn)動力氣韻為主。然而北齊時曹國畫家曹仲達以西域作風畫人物,號稱“曹衣出水”,可以想見其衣紋垂直貼附肉體顯露凹凸,有如希臘出浴女像。此為中國線畫受外域影響者。后來宋元花鳥畫以純凈優(yōu)美的曲線,寫花鳥的體態(tài)輪廓,高貴圓滿,表示最深意味的立體感。以線示體,于此已見高峰。

但唐代王維以后,水墨渲淡一派興起,以墨氣表達骨氣,以墨彩暗示色彩。雖同樣以抽象筆墨追尋造化,在西洋亦屬于素描之一種,然重墨輕筆之沒骨畫法,亦系間接接受印度傳來暈染法之影響。故中國線描、水墨兩大畫系雖淵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筆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傳神,達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則為一致。西畫里所謂素描,在中國畫正是本色。

素描的價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應,而其精神則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線紋或墨彩體現(xiàn)具體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藝術的復興,當以素描為起點;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純凈無欺。法國大畫家安格爾說:“素描者藝之貞也。”

中國的素描——線描與水墨——本為唐宋繪畫的偉大創(chuàng)造,光彩燦爛,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漸流為僵化的定型。繪藝衰落,自不待言。1.下列關于“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直接把握物的輪廓、物的動態(tài)和物的靈魂,輕裝簡從,不去關注紛華燦爛的色彩。B、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畫家眼、手、心與造物面對面肉搏,讓物象直接啟示其真形,畫家流露其手法與個性。C、素描、白描及水墨法,都是畫家心靈和物象交融的產物,是油畫的基礎,且價值和趣味有時超過完成的油畫。D、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所使用的抽象線紋,既能表達萬物的體積、形態(tài)和生命,更能寫出畫家心情的靈境。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中國線畫以飄逸流暢的線紋,筆暢墨飽,自由組織,暗示物象的骨骼、氣勢與動向。其祖師即東晉大畫家顧愷之。B、有“曹衣出水”美譽的北齊畫家曹仲達,其線畫人物衣紋垂直貼附肉體顯露凹凸,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畫風影響的畫家。C、唐代吳道子的筆法不暇作形體實象的描摹,而以表現(xiàn)動力氣韻為主,線紋動蕩、自由、超象而取勢,素稱“吳帶當風”。D、以線示體,到宋元時已達到高峰,其時的花鳥畫曲線純凈優(yōu)美,花鳥體態(tài)輪廓高貴圓滿,有意味很深的立體感。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A、唐代水墨渲淡畫派重墨輕筆之沒骨畫法,間接接受了印度暈染法的影響,因其以抽象筆墨追尋造化,在西洋也屬于素描之一種。B、中國線描、水墨兩大畫系雖淵源不同,但與西洋畫素描卻有歷史性差別:前者追求形神互映的境界,后者注重把握堅固的實體感覺。C、一切造型藝術之復興,當以素描為起點,這源于素描之價值,及其以富于暗示力的線紋或墨彩體現(xiàn)具體形神之精神。D、中國的線描與水墨是唐宋繪畫的偉大創(chuàng)造,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但宋元以來,因受印度暈染法及西方素描之影響,終至衰落。參考答案:1C2B3D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老戲岳陽·梅實兒時的記憶中,我們梅家大屋那六百多人丁的屋場,房子最好的當推祖堂屋。它從腳至頂,清一色的火磚。這磚頭是經人細心挑選后在青石板上磨過的,接縫處也不掛泥灰,而是用的糯米粉拌石膏,墻面平平整整,標標直直,既好看又牢固,即使在那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也絕不怕階級敵人“挖墻腳”的。祖堂屋對門是戲臺。戲臺由四根碩大的楠木柱子撐著,臺頂系盔頂結構,蓋墨綠色琉璃瓦,屋檐四角各配一只振翅欲飛的鳳凰,下邊吊著銅鈴,風起處,銅鈴叮當,傳去好遠好遠。連年過節(jié),鑼鼓一響,這里就成了北京的王府井、長沙的天心閣,上屋里、下屋里,潘、盧、程、肖、李,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從四面八方涌來,看梅家的戲班唱戲。梅家有個呱呱叫的戲班,這是梅姓家族的一大榮耀。那年頭,在臨湘路南一帶,只要你說起是梅家的人,人家就會對你刮目相看,就會夸你梅家的戲如何如何唱得好,唱得妙,那情形,真有點當年湖南人在外說起毛主席的老鄉(xiāng)而受人盲目推崇那味道。我父親和叔父都是戲班子里的角色。父親是坐后臺的,司鼓、敲鑼、操胡琴、吹嗩吶都是他的拿手戲。他平時不茍言笑,甚至看起來有點木訥,一旦坐到臺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吹拉彈唱、樣樣皆精。我叔父其實我不叫他叔父,叫細爺。細爺在戲班里當班主。他唱老生,常在臺上搖頭、甩一尺多長的“胡子”,抖手,然后一聲“呀呀呸!”喊得那屋梁上的揚塵直往下掉,喊得你欒心①直跳。細爺可不像現(xiàn)在有些演員,臺上演英雄,臺下是狗熊,他在臺上臺下都是正人君子。他一生只讀《三國演義》一部書,也最最崇拜那搖鵝毛扇的孔明諸葛亮,他在戲班子里威信頗高。除了父親和細爺,還有三名主要演員:花旦興福、小生巨民、丑角忠和。花旦興福平時看起來瞇眼睛,齙牙齒,那樣子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可他若將錦緞一披,鳳冠一戴,蓮步一扭,水袖一甩,著實婀娜多姿,楚楚動人,常令那些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二吊子們眼睛瞪得比牛眼睛還大。如遇喜慶玩采蓮船,他就扮演蚌殼精,同樣妖冶動人。小生巨民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且唱做俱佳,逗人喜愛。與花旦興福恰恰相反,丑角忠和平時白白凈凈,一經粉墨登場,則奇丑無比,令人捧腹。梅家戲班里除了這幾根臺柱,剩下就是跑龍?zhí)缀啊昂前 钡牧恕习嘧孑厒冎v,梅家的戲班成立于本世紀四十年代初期。解放四十多年來,經歷了兩起兩落。五十年代,從初級社到高級社到人民公社,五谷豐登,百業(yè)興旺,戲班子進入鼎盛時期,每年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唱到桐子開花、麻鞭水響,待新谷入倉,八月中秋一到,一聲呵嗬又開了鑼,有的要唱到臘月二十四老鼠子嫁女才收場。三年困難時期,人餓得一個個直不起腰,誰還有心思看戲,這戲就衰下來了,接著十年動亂,老戲被當作封資修批判,一律禁演。不得登臺唱了,戲班里的人喉嚨發(fā)癢,就常常偷著拱到我家來,父親抄起他自制的胡琴,嘎咂嘎咂,他們就開腔:“在家中啊請過了,母親嚴親哪嘛唉……”這時,我娘總是一邊罵他們呷多了,健翻了蔸②,一邊泡芝麻豆子茶他們喝,然后端把小凳,坐在一旁納著鞋底,聽得津津有味。我可是怎么也聽不出味兒來。戲班子紅火那陣,父親常常晚上馱起我去看他們的戲,什么《送別》、《尋夫》,什么《朱買臣賣柴》、《殺狗勸夫》,我全看不懂,看著看著就倒在戲臺旯旮里睡著了,唯一使我不困且迄今未敢忘卻的是那出《大悲塘洗澡》,也不知何因何敵,那演員哀哀切切唱過一陣后,竟上起吊來,然后那舌頭伸出老長,那眼瞪得老大,然后有人拿過一把舊油紙噴上“洋油”,點上火,那藍色的火焰騰地而起,然后聽到臺下有人驚呼……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被禁錮了十幾年的老戲終于開禁了。這時,梅家老戲班的戲子們雖然都還健在,可一個個駝了背,掉了門牙,臉上布滿了溝溝岔岔。他們不管這些,壯心不已,偏要在垂暮之年露幾手看看。戲臺上,又響起了鏗鏘的鑼鼓聲,人們也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涌來……可沒過多久,這般熱潮冷卻了。不是上頭來了禁演的紅頭文件,也不是老戲子們唱戲不賣力,更不是看戲的人冒錢冒時間,關鍵是,人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娛樂的名堂多了,要求更高了。老戲子們也曾試圖來一番改革,比如,你七老八十歲的,嘴巴不關風,眼皮打不開,誰愛看你那干茄子老相?如今漂亮妹子到處是,便想挑幾個年輕男女前來接班,可找誰誰不干。他們說,到漁潭、長安搞副業(yè),稍微吃點虧,用點心計,一天就要賺個十塊八塊的,唱戲劃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老戲子們只好到家里抱孫孫,到園里布菜去了。伯牙彈琴遇知音,不遇知音不彈琴。我父親的那把破胡琴送給了一位盲人,父親說,把給他還可討碗飯吃。只有那戲臺仍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那四根楠木柱子早被白蟻掏空了,連細伢子玩捉迷藏都不敢上去。(選自梅實散文集《往事悠悠》,有刪減改)【注】①欒心,臨湘方言,指心臟。②健翻了蔸,臨湘方言,指精力旺盛,玩耍個不停。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開篇描寫堅固的祖堂屋、氣派的戲臺,與結尾孤零零的戲臺、被白蟻掏空的楠木柱子形成對比,含蓄委婉地寄寓了作者的痛惜之情。B.“我娘總是一邊罵他們呷多了,健翻了兜,一邊泡芝麻豆子茶他們喝”這一細節(jié)描寫非常生動地表現(xiàn)出母親潑辣、質樸、善良的性格特征。C.“伯牙彈琴遇知音,不遇知音不彈琴”,寫出了父親對老戲無人欣賞的傷感,也寫出了作者對老戲這一傳統(tǒng)文化在時代潮流中被淹沒的痛惜。D.文本語言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詼諧幽默,但在俏皮戲謔的背后又有一種苦澀感引人深思,可謂“含笑的淚”,深深打動了讀者。8.“胡琴”與老戲相伴相生,在文本中共出現(xiàn)三次,請分別分析“胡琴”在文中的作用。9.有人評價梅實先生的散文“于鄉(xiāng)情鄉(xiāng)戀中見人生社會”,請結合文本賞析這—特征。參考答案:7.D

8.(1)第一處寫“胡琴”,寫出了父親的身份,寫出了父親的多才多藝,也表現(xiàn)了他對老戲的熱愛;(2)第二處寫“胡琴”,表現(xiàn)父親對老戲的鐘愛,對藝術的執(zhí)著;(3)第三處寫“胡琴”,表現(xiàn)了父親對老戲走向沒落的無奈與惋惜,也表現(xiàn)了父親的質樸。(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亦可作更深層的解讀:(1)第一處“胡琴”是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個重要載體,也承載著鄉(xiāng)村生活的快樂;(2)第二處“胡琴”除了表現(xiàn)父親對老戲的鐘愛,對藝術的執(zhí)著,也表現(xiàn)它是艱難歲月中的希望;(3)第三處寫“胡琴”,寫父輩們與這種傳統(tǒng)精神文化生活的告別,意味著這種文化方式的終結。

9.(1)作者充滿感情描寫故鄉(xiāng)農村的農民和老戲,以小視角展現(xiàn)大世界。(2)老戲的興衰既是故鄉(xiāng)的文化興衰史,也是新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投影。五十年代,五谷豐登,百業(yè)興旺,老戲進入鼎盛期;三年困難時期,百業(yè)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老戲無人光顧;十年動亂,戲曲當做封資修遭批判;七八十年代,受市場經濟沖擊,老戲這種傳統(tǒng)文化衰亡。(3)老戲折射出農村農民的人生追求和生存狀態(tài)。父親多才多藝,平時不茍言笑,戲臺上卻揮灑自如;叔父品行端正,臺上臺下都是正人君子;花旦、小生、丑角技藝高超;整個戲班子成員暮年壯心,想辦法謀出路,但當改革失敗,老戲輝煌不再時,也能坦然接受,心平氣和繼續(xù)有滋有味地生活。【7題詳解】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是”,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立足考查“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本題中,D項,“含笑的淚”應為“含淚的笑”。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作品中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胡琴’與老戲相伴相生,在文本中共出現(xiàn)三次,請分別分析‘胡琴’在文中的作用”,然后明確文中出現(xiàn)的范圍,再看這一內容與小說情節(jié)、人物形象、小說主旨之間的關系。本題中,“父親是坐后臺的,司鼓、敲鑼、操胡琴、吹嗩吶都是他的拿手戲”,這里第一處寫“胡琴”,寫出了父親的身份,寫出了父親的多才多藝,也表現(xiàn)了他對老戲的熱愛,這是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個重要載體,也承載著鄉(xiāng)村生活的快樂;“父親抄起他自制的胡琴,嘎咂嘎咂,他們就開腔”,第二處寫“胡琴”,表現(xiàn)父親對老戲的鐘愛,對藝術的執(zhí)著,也表現(xiàn)它是艱難歲月中的希望;“我父親的那把破胡琴送給了一位盲人”,第三處寫“胡琴”,表現(xiàn)了父親對老戲走向沒落的無奈與惋惜,也表現(xiàn)了父親的質樸。也寫父輩們與這種傳統(tǒng)精神文化生活的告別,意味著這種文化方式的終結。【9題詳解】此題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寫作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類試題,要立足文本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梳理相關情節(jié),結合內容分析,最后概括總結出要點。本題中,作者充滿感情描寫故鄉(xiāng)農村的農民和老戲,“戲臺由四根碩大的楠木柱子撐著,臺頂系盔頂結構,蓋墨綠色琉璃瓦,屋檐四角各配一只振翅欲飛的鳳凰,下邊吊著銅鈴,風起處,銅鈴叮當,傳去好遠好遠”,以小視角展現(xiàn)大世界;老戲的興衰既是故鄉(xiāng)的文化興衰史,也是新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投影。“三年困難時期,人餓得一個個直不起腰,誰還有心思看戲,這戲就衰下來了,接著十年動亂,老戲被當作封資修批判,一律禁演”,五十年代,五谷豐登,百業(yè)興旺,老戲進入鼎盛期;三年困難時期,百業(yè)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老戲無人光顧;十年動亂,戲曲當做封資修遭批判;七八十年代,受市場經濟沖擊,老戲這種傳統(tǒng)文化衰亡;老戲折射出農村農民的人生追求和生存狀態(tài);從“他平時不茍言笑,甚至看起來有點木訥,一旦坐到臺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吹拉彈唱、樣樣皆精。我叔父其實我不叫他叔父,叫細爺。細爺在戲班里當班主”可看出:父親多才多藝,平時不茍言笑,戲臺上卻揮灑自如。叔父品行端正,臺上臺下都是正人君子;花旦、小生、丑角技藝高超;整個戲班子成員暮年壯心,想辦法謀出路,但當改革失敗,老戲輝煌不再時,從“他們說,到漁潭、長安搞副業(yè),稍微吃點虧,用點心計,一天就要賺個十塊八塊的,唱戲劃不來”可看出:他們能坦然接受,心平氣和繼續(xù)有滋有味地生活。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宗教價值觀通常著眼于人性中的陰暗面,立足于外在性,即從人性之外、從神那里尋求人超越自我的外在根據。儒學價值觀則不然。儒學著眼于人性中的光明面,立足于內在性,從人性中尋求自我超越的內在根據。儒學這種超凡入圣的價值取向,對于維護世界和平來說,不失為一種寶貴資源。儒學的這一思想方向發(fā)端于孔子,他把人性中的光明面稱為“仁”。他強調,“仁”乃是人的內在品格,乃是人生價值的源頭。按照這種思路,價值實現(xiàn)完全是一種自覺自愿的理性選擇:“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人在修己成仁時,表現(xiàn)出一種主動性,而無須受什么外在神秘力量的規(guī)束。在孔子的基礎上,孟子明確提出性善論。孟子預設了一種價值理想,強調人應該善。至于實然人性,既有善,也有惡;既有光明面,也有陰暗面。如果現(xiàn)實的人肯接受儒學價值理念,便可以使陰暗面得以抑制,使光明面得以發(fā)揚,通過修身的途徑實現(xiàn)自我完善化。孟子認為,人生來就具有向善的能力,叫作“良能”;生來就具有求善的意識,叫作“良知”。良知良能乃萬善之源,由此而形成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端,由四端而形成四個基本的道德觀念即仁、義、禮、智。孟子的結論是:“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我固有之”的意思,不是說人一生下來就是善的,只是說接受道德觀念的前提,內在于應然人性之中。人性善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之所在。儒學大力倡導與人為善精神,為實施道德教化、造就禮儀之邦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儒學的淑世主義導向中,包含著尊重他人、尊重民意、與人為善、利群利他、向往高尚人格等意向,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發(fā)展產生極大的影響。事實證明,儒學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基本的價值觀念,提供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儒學把淑世主義導向應用于國際關系方面,便形成和平主義導向。儒學講究包容性,拒斥排他性,主張各民族之間、各國家之間和平共處。儒學從修身講起,推己及人,進而講到齊家和治國,最后指向“平天下”。儒學發(fā)端于中原地區(qū),其創(chuàng)始人為漢族人,但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大都認同儒學。儒學只以自身的理論魅力吸引受眾,決不借用外力、暴力向受眾灌輸。儒學“協(xié)和萬邦”“萬國咸寧”的理念是東亞各國和睦共處的精神基礎;這種和平主義的取向,在歷史上曾成為東亞各國的共識,在當今時代則可以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選自宋志明《儒學價值觀的和平導向》,有刪節(jié))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儒學立足于內在性,人如果接受儒學價值理念,便可求仁得仁,超凡入圣。B.按照孔子的認知思路,儒學價值的實現(xiàn)是人的一種自覺自愿的理性選擇。C.仁義禮智“我固有之”,是說以道德觀念為前提,就自然具備仁義禮智。D.儒學創(chuàng)始人為漢族人,但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是古代各民族的共識。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1段指出儒學價值觀的著眼點、立足點及意義,為下文展開論述張本。B.文章論證儒學價值觀“立足于內在性”時,以孔子、孟子的思想為例證。C.文章層層遞進,卒章顯志,至第5段才推導出儒學的和平主義內涵。D.文章涉古談今,意在論證儒學價值觀對于古今(中國)、中外的積極意義。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宗教價值觀著眼于人性陰暗面,而儒學著眼于人性光明面,因此作者肯定了后者而否定了前者。B.儒學的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等淑世主義導向,為中華民族培養(yǎng)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提供了良性培養(yǎng)基礎。C.儒學大力倡導與人為善的精神,《論語》“和為貴”、《孟子》“地利不如人和”等都是相關表達。D.儒學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基本的價值觀念,當代中國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也有對傳統(tǒng)儒學的積極借鑒與發(fā)揚。參考答案:1.B

2.C

3.A【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A項,表述絕對。C項,“以道德觀念為前提,就自然具備仁義禮智”錯誤。D項,“古代各民族的共識”錯誤。【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重點抓關聯(lián)詞),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比對每一分句的論述在原文是否有依據。C項,“層層遞進,卒章顯志”錯誤。【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A項,結合文本第一節(jié)內容分析可知,“肯定了后者而否定了前者”錯誤。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字的活用現(xiàn)象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參考答案:CC項和例句都是名詞作狀語。其余三項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樹,種植;王,稱王;水,游水。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禮部尚書贈太子太傅楊公墓志銘[清]方苞雍正十有三年秋九月,皇帝宅憂,甫旬日,即起楊公名時于滇南,士大夫知與不知,皆驚喜相告。乾隆元年二月,公至自滇,以禮部尚書入教皇子。上與諸王大臣議政之暇,時召公入見。而是秋七月上旬透末疾,浹月而薨。是日,士友奔唁,暨國子生聚哭于庭階者凡數(shù)百人。蓋公自童稚以至篤老,居鄉(xiāng)立朝,蒞官撫眾,無一言一事,不出于中心之誠,故其感于人者,如此其至也,康熙辛未,李文貞主禮部試,見公文而異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從同學。其充日講官,視學京畿,管特擢,不由階資。始圣祖仁皇帝悼學政廢弛,以九御督學,自文貞始,而公繼之,校士一遵文貞成法,士雖擯棄無怨言。其主試陜西亦然。癸已,圣壽六十,延臣慶賀。上問:“翰林中有楊名時否?”遂特召入京。丁酉夏,出為北直巡道,曰:“吾欲試以民事也。”國初沿明制,直隸不設三司,而以巡道主刑獄,政充事劇,史因緣為奸蠹。公細大必親,無留獄,無匿情、至今為民所思,曰:“百年中無與比也。”已亥,遷巡撫云南。會征西藏,大師駐省城。為營館舍,數(shù)宴犒,而約束堅明,無敢叫囂。餉遁轉,民無咨。七年中,凡軍民疾苦,大者奏請,小者更易科條,事無遺梗,恩信浹于蠻孥。公天性和易雖馭仆隸無厲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則守其所見固植而不搖世宗憲皇帝即位手諭褒嘉三年,擢兵部尚書,總督云貴。公益自奮厲,思竭忠誠,于人之邪正,事之得夫,風氣淳薄,盡言無隱。公平生介節(jié)義事,美行嘉言,不可勝紀。余始見公于文員公所。余與文貞辯析經義,常自日昃至夜中。公端坐如植,言不及,終已無言。用此益信公之為學能內自檢攝,而未服叩其所藏。及往年,余再入南書房,公繼至,始知公于文貞所講授,篤信力行,而凡古昔圣哲相傳性命道教之指要,異人異世而更相表里互為發(fā)明者、皆能探取而抉其所以然。鳴呼!公之用無不宜,忠誠耿著而人無間言,蓋有以也夫!(選自《方苞集》,有刪節(jié))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公天性和易/雖馭仆隸/無厲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則守其所見固植/而不搖世宗/憲皇帝即位/手諭褒嘉/B.公天性和易/雖馭仆隸/無厲色疾言/而非可否/則守其所見/固植而不搖/世宗憲皇帝即位/手諭褒嘉/C.公天性和易/雖馭仆隸無厲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則守其所見/固植而不搖/世宗憲皇帝即位/手諭褒嘉/D.公天性和易/雖馭仆/隸無厲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則守其所見固植/而不搖/世宗憲皇帝即位/手諭褒嘉/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禮部,我國古代的官署名,主要掌管典禮事務與學校教育、科舉考試以及文職官員的考察、選拔、嘉獎等事務。B.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稱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以及封王貴族的死亡。C.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如《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D.日昃,古人根據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時間,如太陽正中叫做日中,而太陽偏西,下午兩點左右時,就叫做日昃。12.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楊名時以誠待人,受人敬重。他從滇南被起用時,士大夫們驚喜萬分,奔走相吿;他患病去世后,士友紛紛前往吊唁,國子生在庭院痛哭。B.楊名時做官勤勉,頗有政績。他在禮部任職時,堪當大任,深受皇上稱賞;出任北直巡道后,掌管刑獄,事必躬親,査明實情,沒有滯留案件。C.楊名時體察民情,愛民撫眾。巡撫云南時,他為軍民排憂解難,恩信遍及蠻夷。朝廷征討西藏時,他招待駐軍,運送軍餉,百姓卻沒有意見。D.楊名時為學深厚,篤信力行。師從李文貞時,他常與文貞辨析經義直到深夜才停止不言;對古代的圣哲學說,他能夠獨立思考,深入探究。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其充日講官,視學京幾,皆特擢,不由階資。(2)公之用無不宜,忠誠耿著而人無間言,蓋有以也夫!參考答案:10.B

11.A

12.D

13.(1)他擔任日講官,做京城地區(qū)學政,都屬于特別提拔,沒有按照官階和資歷晉升。(2)楊公的才用沒有不適宜的地方,忠誠顯揚,人們沒有非議,大概有原因啊!【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裕瑪⑹聝热莸淖兓取H绫绢}中,從句法結構和句意上看,“公天性和易”是對楊公性格的描寫,主謂完整,應斷開;“雖馭仆隸”省略主語,是楊公的行為,應斷開;“無厲色疾言”承接上句,省略主語,且“厲色”“疾言”為并列結構,應在其后斷開;“而是非可否”另起一話題,是說楊公對于是非判斷的態(tài)度;“則守其所見”省略主語,謂語賓語完整,應斷開;“固植而不搖”中“而”表并列,“固植”和“不搖”是對“守其所見”的具體說明,應斷開;“世宗憲皇帝即位”更換主語,主謂結構完整,應斷開;“手諭褒嘉”省略主語,是對皇帝行動的描寫,應斷開。故選B。【1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A項,文職官員的考察、選拔、嘉獎等事務不屬于禮部職權范圍,應是由吏部負責。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D項,根據文中“余與文貞辯析經義,常自日昃至夜中”,可知“與文貞辨析經義直到深夜”的是作者方苞。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充”“視學”“特”“擢”“階資”的翻譯各1分;第二句中,“用”“著”“間言”“蓋”“以”的翻譯各1分。【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雍正十三年秋天九月,皇帝處在父母喪事期間,剛剛過了十天,就從滇南重新起用楊公名時,士大夫們無論熟識的還是不熟識的,都驚喜萬分,奔走相告。乾隆元年二月,楊公名時從云南來到朝廷,以禮部尚書的官職入宮教導皇子。皇上與各位王爺大臣商議國政之余,常常召楊公入宮覲見。這年秋天七月上旬楊公沾染末疾,一個月后就去世了。去世當天,前往吊唁的士友,以及在院子里相聚痛哭的國子生總共有幾百人。大概楊公從幼童到年老,無論在鄉(xiāng)野還是在朝廷,擔任官職,安撫百姓,沒有一句話一件事,不是出于真誠的內心,因此他感動人心,到了如此的地步。康熙辛未年,李文貞主持禮部的科舉考試,看見楊公文章十分詫異。等到進入翰林院,楊名時就朝夕跟從李文貞求教學習。他擔任日講官,做京城地區(qū)學政,都屬于特別提拔,沒有按照官階和資歷晉升。當初始圣祖仁皇帝擔憂教育事務,荒廢松馳,用九卿督導學政,從文貞開始,楊公名時接替他的職務,考評士子全部遵從文貞原先的制度,士子即使落選也沒有怨言。他在陜西主持考試也是這樣。癸巳年,皇上六十大壽,朝臣慶賀。皇上問:“翰林院里有楊名時沒有?”于是特別征召入京。丁酉年夏天,外調任北直巡道,皇上說:“我想拿政事試試他的能力。”建國初年沿用明朝體制,直隸沒有設立三司,由巡道主管刑獄,政務多事件重大,官員趁機做壞事。楊公名時到任后,大小事務一定親自過問,沒有滯留的案件,沒有隱瞞的真情,至今受到百姓思念,人們說:“百年以來沒有人能與楊公相比啊。”已亥年,升任云南巡撫。恰逢朝廷征討西藏,大軍駐扎在省城。楊名時替駐軍安排住宿,多次設宴犒勞,將士紀律嚴明,沒有人敢大聲喧鬧。轉運軍餉,百姓沒有咨怨。七年內,凡是軍民遭受疾苦,大的上奏朝廷請求,小的變更法令規(guī)章,事情沒有遺漏耽擱,恩情信義遍及蠻夷。楊公本性平易近人,即使對待奴仆,也不會說話急躁,臉色嚴厲,而對于是非對錯,卻能堅持自己的見解,心志堅定毫不動搖。世宗憲皇帝登上皇位,親筆詔書褒獎。三年,升任兵部尚書,云貴總督。楊公自己更加振奮,想竭盡忠誠,對官員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會風氣的淳樸浮薄,竭盡忠言無所隱瞞。楊公一生剛直的節(jié)操正義的事跡,美好的行為美善的言論,不能記述完。我最初在李文貞公的住所見到楊公。我與文貞辨析探討經書的意旨,常常從日昃直到夜里。楊公端正地坐著,一動不動,不到該說的時候,始終沉默不說話。由此更加相信楊公做學問能夠從內心約束自己,卻沒有機會請教他的學問。等到往年,我再次進入南書房,楊公后來也來到南書房。才知道楊公對于文貞講授的學問,深信不疑,勉力實踐,而對所有古代圣賢傳授的人生道義的要旨,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相互依存彼此闡發(fā)說明的義理,都能探索尋求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唉!楊公的才用沒有不適宜的地方,忠誠顯揚,人們沒有非議,大概有原因啊!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顧憲成,字叔時,無錫人。萬歷四年,舉鄉(xiāng)試第一。八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大學士張居正病,朝士群為之禱,憲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憲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計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計事。工部尚書何起鳴在拾遺中,自修坐是失執(zhí)政意。給事中陳與郊承風旨并論起鳴、自修,實以攻自修而庇起鳴。于是二人并罷,并責御史糾起鳴者四人。憲成不平,上疏語侵執(zhí)政,被旨切責,謫桂陽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考功郎中趙南星盡黜執(zhí)政私人,憲成實左右之。及南星被斥,憲成疏請同罷,不報。尋遷文選郎中,所推舉率與執(zhí)政牴牾。先是,吏部缺尚書,錫爵欲用羅萬化,憲成不可,乃用陳有年。后廷推閣臣,萬化復不與。錫爵等皆恚,萬化乃獲推,會帝報罷而止。及是,錫爵將謝政,廷推代者。憲成舉故大學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歸。憲成既廢,名益高,中外推薦百十疏,帝悉不報。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祿少卿,力辭不就。四十年,卒于家。憲成姿性絕人,幼即有志圣學。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無善無惡心之體”之說。邑故有東林書院,宋楊時講道處也,憲成與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歐陽東鳳與無錫知縣林宰為之營構。落成,偕同志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輩講學其中,學者稱涇陽先生。當是時,士大夫抱道忤時者,率退處林野,聞風響附,學舍至不能容。其講習之余,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由是東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既而淮撫李三才被論,憲成貽書葉向高、孫丕揚為延譽。御史吳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嘩。而其時于玉立、黃正賓輩附麗其間,頗有輕浮好事名。徐兆魁之徒遂以東林為口實。兆魁騰疏攻憲成,恣意誣詆。謂滸墅有小河,東林專其稅為書院費;關使至,東林輒以書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饋;講學所至,仆從如云,縣令館谷供億,非二百金不辦;會時必談時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圖;及受黃正賓賄,其言絕無左驗。光祿丞吳炯上言為一致辨,因言:“憲成貽書救三才,誠為出位,臣嘗咎之,憲成亦自悔。今憲成被誣,天下將以講學為戒,絕口不談孔、孟之道,國家正氣從此而損,非細事也。”疏入,不報。嗣后攻擊者不絕,比憲成歿,攻者猶未止。

(選自《明史·顧憲成傳》,有刪節(jié))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修坐是失執(zhí)政意

坐:因犯……罪或錯誤B.給事中陳與郊承風旨并論起鳴、自修

論:議論C.及是,錫爵將謝政

謝:推辭D.東林專其稅為書院費

專:獨占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顧憲成為人正直的一組是(3分)

①同官代之署名,憲成手削去之

②考功郎中趙南星盡黜執(zhí)政私人,憲成實左右之

③憲成舉故大學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歸

④憲成與弟允成倡修之

⑤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

⑥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圖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顧憲成天性不凡,聰慧絕倫,從小有志于圣學,讀書勤奮刻苦,鄉(xiāng)試考第一,萬歷八年后中進士,被任命為戶部主事。

B.顧憲成對于考核京官、處理辛自修、何起鳴感到不平,上奏朝廷,語言觸犯皇帝,被皇帝嚴厲斥責,貶為桂陽判官。

C.顧憲成被削去官籍回到故鄉(xiāng)后,集中精力研究學問。東林書院恢復后,攜志同道合者來書院講學,一時,東林黨人名聲大震。

D.顧憲成為李三才被彈劾一事曾向人求情,徐兆魁等人借口東林黨結黨營私,極盡污蔑詆毀,直至顧憲成去世,還有人攻擊他。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尋遷文選郎中,所推舉率與執(zhí)政牴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外推薦百十疏,帝悉不報。(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士大夫抱道忤時者,率退處林野,聞風響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5.B(論:論罪)6.C(①不能說明他正直,④是說他兄弟倆有志興學)7.B(他是為受到責備的四位御史感到不平,上奏語言觸犯的是當權者)8.(1)不久升為文選郎中,他推舉的人與執(zhí)政的都有抵觸。(得分點為:句意不通該句不得分。得分點為:尋、遷和牴牾)(2)朝廷內外推薦他的上疏有上百份,皇上都不回答。(句意不通該句不得分。得分點為:中外、疏和報)(3)抱有遠大志向而又不合時宜(無法施展才華)的士大夫,大多退處于山野林下,聽到顧憲成辦書院的消息后,紛紛響應前來歸附。(句意不通該句不得分。得分點為:定語后置句、抱道忤時、率、響附)文言文參考譯文:顧憲成字叔時,江蘇無錫人。萬歷四年(1576)在鄉(xiāng)試中取得第一。萬歷八年中進士,授職戶部主事。大學士張居正生病了,朝臣群起為他祈禱,顧憲成不干。同僚代他簽名,他拿筆去掉。萬歷十五年(1587)考核京城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工部尚書何起鳴被排在拾遺之列,辛自修因不對執(zhí)政大臣之意獲罪。給事中陳與郊秉承旨意,主張把何起鳴、辛自修一同論罪,實際上是攻擊辛自修而庇護何起鳴。于是二人都被罷官,并責備檢舉何起鳴的四位御史。顧憲成為他們抱不平,上疏申辯,詞語中有觸怒當權者的地方,被圣旨責備,貶為桂陽州判官。萬歷二十一年(1593),進行京官考核。考功郎中趙南星將與執(zhí)政有私交的人全部罷黜了,這件事實際上是顧憲成主持的。等到趙南星被斥退,顧憲成上奏請求一同罷官,沒有得到準許。不久升為文選郎中,他推舉的人與執(zhí)政的都有抵觸。先前,吏部缺尚書,王錫爵想用羅萬化,顧憲成認為不可以,于是就用了陳有年。后來廷臣推舉閣臣,推薦羅萬化沒有被同意。王錫爵等很憤怒,羅萬化才獲得推舉,正好皇帝又否決了這件事。到這時,王錫爵將辭去政務,朝廷大臣推舉替代他的人。顧憲成推舉前大學士王家屏,違背了皇上的旨意,被削籍遣送回家。顧憲成被除名后,名聲更加高,朝廷內外推薦他的上疏有上百份,皇上都不回答。到萬歷三十六年(1608),才起用為南京光祿少卿,顧憲成盡力辭謝不就位。萬歷四十年死于家鄉(xiāng)。顧憲成天性不凡,聰明過人,幼年就有志于圣學。被削籍在家后,更加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力主駁斥王守仁“無善無惡心之體”的學說。無錫舊有東林書院,是宋代楊時講學論道的地方,顧憲成與其弟顧允成倡導修復它,常州知府歐陽東鳳與無錫知縣林宰為之營建。落成后,顧憲成帶領志同道合的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輩在其中講學,求學的人稱他為涇陽先生。當時,抱有遠大志向而又不合時宜、無法施展才華的士大夫,大多退處于山野林下,聽到顧憲成辦書院的消息后,紛紛響應前來歸附,以致學舍容納不下。他在講學之余,常常議論朝政,品評人物。朝中官員仰慕他的風范,多和他遙相呼應。由此東林黨人名聲大噪,而忌恨他們的人也多。等到淮南巡撫李三才被彈劾,顧憲成寫信給葉向高、孫丕揚為他恢復名譽。御史吳亮將它刻在邸抄中,攻擊李三才的人大嘩。而那時于玉立、黃正賓等人依附其間,頗有輕浮好事的名聲。徐兆魁之徒于是以此為攻擊東林黨的口實,徐兆魁在奏疏上攻擊顧憲成,肆意詆毀。聲稱滸墅有條小河,東林黨占用其稅收作為書院的費用。關使到,東林就以文書招請,假使關使沒有應邀前往,也必定給予豐厚的報酬,講學所至,仆人隨從如云,縣令用學館中糧食供應,沒有二百金辦不到,聚會時必定談論時事,郡邑做事偶然與他們意見不同,必令郡邑改正;還有接受黃正賓賄賂,這些話沒有絲毫根據。光祿丞吳炯上奏為顧憲成一一辯白,他說:“顧憲成送信救李三才,是有些出格,我曾經責怪他,顧憲成也后悔。現(xiàn)在顧憲成被誣告,天下將因此作為講學的懲戒,閉口不談孔、孟之道,國家正氣從此而耗減,不是小事情啊!”奏疏上后,皇上不予回答。嗣后攻擊顧憲成的人沒有斷絕,等到他死后,還有人攻擊。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不少于15個字。

幸福是一種質樸的感覺。人生就是這樣:①

。我覺得真正的幸福源于自己對不幸的領悟,“福兮禍兮”,我們只有正確地面對幸和不幸,理智地剖析它,肯定應該肯定的,②

,這樣,我們才能學會去感覺,學會去甄別,學會去珍惜,學會去放棄。只有善于感受幸福的存在,③

,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痛苦。參考答案:①幸和不幸常常是不可避免的;②才能否定應該否定的;③我們才會將不幸視為一種財富本語段介紹的話題是“幸福”,語段首先介紹了真正的幸福的含義,然后介紹如何面對“幸”和“不幸”,最后介紹正確面對不幸;①前“幸福是一種質樸的感覺.人生就是這樣”,空白處后“我覺得真正的幸福源于自己對不幸的領悟”,由此可以看出此處應填寫“幸和不幸常常是不可避免的”;②前“我們只有正確地面對幸和不幸,理智地剖析它,肯定應該肯定的”,空白處后“這樣,我們才能學會去感覺,學會去甄別,學會去珍惜,學會去放棄”,由此可以看出此處應填寫“才能否定應該否定的”;③前“只有善于感受幸福的存在”,空白處后“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痛苦”,由此可知此處應填寫“我們才會將不幸視為一種財富”;根據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處可填寫:8.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超過35字)(5分)

與2006年相比,2010年河南省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在校生人數(shù)由10573萬減少到

967.7萬,減少了89.7萬;與此同時,城鎮(zhèn)中小學在校生數(shù)由480.4萬增加到572.3萬,增加了919萬。其中,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到城市就學是城鎮(zhèn)中小學在校生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原來按常住人口規(guī)劃的學校布局和辦學規(guī)模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發(fā)展,新建學校又滯后于城市發(fā)展步伐,導致城市教育資源非常緊張,尤其是地處人口密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