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物栽培技術馬鈴薯篇第一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
我們將要進行有關作物栽培技術的培訓,請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分鐘的時間里,關掉手機、呼機;準備好筆記。并請大家遵守培訓制度和紀律第二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施肥技術需肥特性:馬鈴薯對肥料三要素的需要以鉀最多,氮肥次之、磷最少,每生產1000千克馬鈴薯需吸收氮5.5千克,磷2.2千克、鉀10.2千克。馬鈴薯對氧氣有很高的要求,喜好有機肥。施肥技術:1.基肥:馬鈴薯應重視基肥,基肥應占總施肥量的60-70%以上。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部分化肥。基肥一般畝施優質圈肥2-4方,配施硫酸鉀復合肥50-100kg。
2.追肥:追肥常在開花前進行,一般追1-2次,如果追兩次,第一次在齊苗后進行,以氮肥為主,每畝追尿素10-15kg。第二次在現蕾期進行,以鉀肥為主,酌量施用氮肥,一般畝施硫酸鉀復合肥15-20kg。若追一次,在現蕾期進行。第三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缺素癥防治方法
(1)防止缺氮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生產上發現缺氮時馬上埋施發酵好的人糞,也可將尿素或碳酸氫銨等混入10-15倍腐熟有機肥中,施于馬鈴薯兩側,后覆土、澆水。也可在栽后15-20天結合施苗肥,667m2施入硫酸銨5kg或人糞尿750-1000kg。栽后40天施長薯肥,667m2用硫酸銨10kg或人糞尿1000-1500kg。(2)防止缺磷基肥667m2施過磷酸鈣15-25kg混入有機肥中施于10cm以下耕作層中;開花期667m2施過磷酸鈣15-20kg;也可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0.5%-1%過磷酸鈣水溶液。(3)防止缺鉀基肥混入200kg草木灰。栽后40天施長薯肥時用草木灰150-200kg或硫酸鉀10kg對水澆施。也可在收獲前40-50天,噴施1%硫酸鉀,隔10-15天一次,連用2-3次。也可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1%草木灰浸出液。第四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4)防止缺硼于苗期至始花期667m2穴施硼砂0.25—0.75kg,也可在始花期噴施0.1%硼砂液。(5)防止缺鐵于始花期噴灑0.5%一1%硫酸亞鐵溶液1次或2次。(6)缺錳時,葉面噴灑1%硫酸錳水溶液1—2次。(7)缺鎂時,首先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碧全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使土壤保持中性,必要時亦可施用石灰進行調節,避免土壤偏酸或偏堿。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做到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必要時測定土壤中鎂的含量,當鎂不足時,施用含鎂的完全肥料,應急時,可在葉面噴灑1%一2%硫酸鎂水溶液,隔2天1次,每周噴3—4次。(8)缺硫時,施用硫酸銨等含硫的肥料。(9)缺鈣時,要據土壤診斷,施用適量石灰,應急時葉面噴灑0.3%一0.5%氯化鈣水溶液,每3—4天1次,共2—3次。此外,還可施用惠滿豐液肥,每667m2用量為450ml,稀釋400倍,噴葉3次即可,也可噴施綠風95植物生長調節劑600倍液,促豐寶R型多元復合液肥700倍液或“墾易”微生物活性有機肥300倍液。第五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缺磷馬鈴薯缺錳癥馬鈴薯缺鎂順緣褪綠馬鈴薯缺鈣頂芽死亡葉緣干枯第六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缺氮癥狀馬鈴薯缺鉀馬鈴薯缺硼馬鈴薯缺鐵第七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瘡痂病
癥狀馬鈴薯塊莖表面先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后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塊。因產生大量木栓化細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雖瘡痂狀硬斑塊。病斑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內,別于粉痂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塊莖生長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后染病,當塊莖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則較困難。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薯播入帶菌土壤中也能發病。適合該病發生的溫度為25-30℃,中性或微堿性砂壤土發病重,pH5.2以下很少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白色薄皮品種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防治方法(1)選用無病種薯,一定不要從病區調種。播前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4分鐘。(2)多施有機肥或綠肥,可抑制發病。(3)與葫蘆科、豆科、百合科蔬菜進行5年以上輪作。(4)選擇保水好的菜地種植,結薯期遇干旱應及時澆水。第八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瘡痂病病薯第九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病毒病癥狀常見的馬鈴薯病毒病有3種類型。花葉型葉面葉綠素分布不均,呈濃綠淡綠相間或黃綠相間斑駁花葉,嚴重時葉片皺縮,全株矮化,有時伴有葉脈透明;壞死型葉、葉脈、葉柄及枝條、莖部都可出現褐色壞死斑,病斑發展連接成壞死條斑,嚴重時全葉枯死或萎蔫脫落;卷葉型葉片沿主脈或自邊緣向內翻轉,變硬、革質化,嚴重時每張小葉呈筒狀。此外還有復合侵染,引致馬鈴薯發生條斑壞死。第十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上幾種病毒除PVX外,都可通過蚜蟲及汁液摩擦傳毒。田間管理條件差,蚜蟲發生量大發病重。此外,25℃以上高溫會降低寄主對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傳毒媒介蚜蟲的繁殖、遷飛或傳病,從而利于該病擴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涼山區栽植的馬鈴薯發病輕。品種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會影響本病的發生程度。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噴灑抗毒豐(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菌毒清水劑5。0倍液、1.5%植病靈K號乳劑10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500一700倍液。第十一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病毒病第十二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潛伏病毒病第十三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皺縮花葉病壞死型癥狀第十四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軟腐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莖及塊莖。葉染病近地面老葉先發病,病部呈不規則暗褐色病斑,濕度大時腐爛。莖部染病多始于傷口,再向莖干蔓延,后莖內髓組織腐爛,具惡臭,病莖上部枝葉萎蔫下垂,葉變黃。塊莖染病多由皮層傷口引起,初呈水浸狀,后薯塊組織崩解,發出惡臭。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原菌在病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經傷口或自然裂口侵入,借雨水飛濺或昆蟲傳播蔓延。
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和降低田間濕度。(2)及時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減少田間初侵染和再侵染源。(3)避免大水漫灌。(4)噴灑5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第十五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軟腐病病薯第十六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環腐病
癥狀
本病屬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兩種類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復葉的頂上先發病,葉尖和葉緣及葉脈呈綠色,葉肉為黃綠或灰綠色,具明顯斑駁,且葉尖干枯或向內縱卷,病情向上擴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則從頂端復葉開始萎蔫,葉緣稍內卷,似缺水狀,病情向下擴展,全株葉片開始褪綠,內卷下垂,終致植株倒伏枯死。塊莖發病切開可見維管束變為乳黃色至黑褐色,皮層內現環形或弧形壞死部,故稱環腐。經貯藏塊莖芽眼變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種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病株的根、莖部維管束常變褐,病蔓有時溢出白色菌膿第十七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傳播途徑及病條件由棒狀桿菌屬馬鈴薯環腐菌細菌引起。病菌主要在種薯內越冬或越夏,種薯帶菌、切刀傳染是發病的主要原因。陰雨連綿、排水不良及地下害蟲為害重的地塊發病重。防治方法嚴格選種,播種前徹底淘汰病薯,切種塊時準備備用切刀,切到病薯的刀用2%~4%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播種前用25~40ppm春雷霉素溶液浸種15~30分鐘或用草木灰拌薯塊后催芽播種。發病初期用5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敵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噴灑防治,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第十八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九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干腐病癥狀侵染塊莖。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擴大后病部出現很多皺榴,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即病菌子實體。剖開病薯可見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終致整個塊莖僵縮或干腐,不堪食用。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從傷口或芽眼侵入。病菌在5—30℃條件下均能生長。貯藏條件差,通風不良利于發病。防治方法
(1)生長后期注意排水,收獲時避免傷口,收獲后充分晾干再入窖,嚴防碰傷。(2)窖內保持通風干燥,窖溫控制在1—4℃,發現病爛薯及時汰除。第二十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一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根腐線蟲病
癥狀主要為害根部。嚴重的植株矮小,地上部黃化,薯塊表面產生黑褐色小斑點或褐色潰瘍斑,貯藏中病斑擴展后引起腐爛。線蟲為害產生的傷口,為病菌侵染提供了條件,因此線蟲發生重的地塊會加重枯萎病、黃萎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前者雌成蟲把卵產在根組織里,孵出的幼蟲在附近為害,每個雌蟲產卵20粒左右,溫暖種繁殖適溫25—30℃,寒冷種為25℃上下,在適溫條件下,30一40天完成1代,年生多代。傷殘短體線蟲從2齡幼蟲至成蟲期均可侵入根系,其中4齡幼蟲和雌成蟲是重要侵染階段,雌蟲把卵產在塊根里或土壤中,第1次脫皮在卵中進行,產生2齡幼蟲,從卵中孵出的幼蟲脫3次皮,產生3、4齡幼蟲,幼蟲在塊根里移動和取食,生活歷期25—50天,30℃時最短,土壤濕度高不利其成活。防治方法
(1)收獲后立即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2)嚴格選種,種植無線蟲種薯。(3)種植前每667m2施干燥雞糞150一500kg,有較高防治效果。(4)實行2年以上輪作,有條件的最好實行水旱輪作。(5)用20%二溴氯丙烷(DBCP)顆粒劑于栽植前施藥,在開溝時溝距60cm,溝深15cm,把藥撤勻后覆土,用藥量每m215—20g;也可用30%除線特乳劑,先開好播種溝,按667m2用藥1.5—2.5kg,1份藥對140—230份水稀釋后淋澆,有較好防效。第二十二頁,共二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塊莖蛾為害特點幼蟲潛入葉內,沿葉脈蛀食葉肉,余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狀,嚴重時嫩莖、葉芽也被害枯死,幼苗可全株死亡。田間或貯藏期可鉆蛀馬鈴薯塊莖,呈蜂窩狀甚至全部蛀空,外表皺縮,并引起腐爛。形態特征成蟲體長5—6mm,翅展13一15mm,灰褐色。前翅狹長,中央有4—5個褐斑,緣毛較長;后翅煙灰色,緣毛甚長。卵約0.5mm,橢圓形,黃白色至黑褐色,帶紫色光澤。末齡幼蟲體長11—15mm,灰白色,老熟時背面呈粉紅色或棕黃色。蛹長5—7mm,初期淡綠色,末期黑褐色。第10腹節腹面中央凹入,背面中央有一角刺,末端向上彎曲。繭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