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論》課件引論 電影是什么_第1頁
《電影導論》課件引論 電影是什么_第2頁
《電影導論》課件引論 電影是什么_第3頁
《電影導論》課件引論 電影是什么_第4頁
《電影導論》課件引論 電影是什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想用我的電影蓋一棟房子。有些做成地窖,有些做墻壁,其他則做窗戶。然而,我希望到最后它能成一棟房子。

——法斯賓德《電影導論》之

引論電影是什么一、多樣化的電影二、咖啡還是可樂三、形式分析與文化批評四、課程安排本講大綱《摩登時代》(卓別林,1936)一、多樣化的電影

問題1:“形形色色”的影單中,哪個最權威?IMDB電影250強、《時代周刊》全球百佳電影、英國《衛報》電影排名、AFI百部最偉大影片、豆瓣電影排行?觀看視頻1:AFI評選“100years100movies”(1998)觀看視頻2:CCTV《銀幕百年》節目片頭(1995)兩個視頻包含的意識形態?《肖申克的救贖》(弗蘭克·德拉邦特,1994)一、多樣化的電影

問題2:世界上最好的電影是哪一部?簡單的問卷統計結果:《公民凱恩》、《星球大戰》、《戰艦波將金號》、《一個國家的誕生》、《廣島之戀》、《教父》、《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東京物語》、《黃土地》、《小城之春》、《大話西游》……判斷標準:電影史上引發巨大影響力的作品還是觀看人數最多的作品?是思想內容最深刻的電影還是藝術成就最高的電影?是技術上最突破的電影還是票房最高的電影?是最哲學化或宗教化的電影還是最詩意化或感性化的電影?《廣島之戀》(阿倫·雷乃,1959)一、多樣化的電影

問題3:電影是什么?導演的話:伯格曼說“電影根本是一種欺騙人眼睛的玩意兒”,普多夫金稱“電影是蒙太奇的藝術”,巴贊認為“電影是照相的外延”,戈達爾斷言“電影就是每秒鐘二十四格真理”……電影變得產業化了,因此有了好萊塢、寶萊塢和香港電影工業;電影也變得政治化了,因此有了中國或者蘇聯的左翼電影、意大利二戰時期的國家宣傳電影、西班牙的弗朗哥獨裁電影;此外電影變得精英化了,因此出現了新浪潮、左岸派、dogma95;電影同時變得世俗化了,因此出現了鎳幣影院、情節劇、DV浪潮;還有電影變得社會化了,因此出現了明星制、審查制、分級制;電影也變得科技化了,因此出現了有聲電影、數碼特效、3D技術……電影在內容、藝術、產業、政治、文化、技術、社會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也顯示出電影所包含的層面之雜、屬性之多、范圍之廣、類型之繁二、咖啡還是可樂

問題4:電影和什么飲料最配?“咖啡”和“可樂”不僅代表了兩種看電影的方式,而且也隱喻了對于電影本質的認識:商業與藝術雖然這是兩種較為典型的電影觀,但并不能絕對地代表美國和法國所有的電影創作這樣一種“藝術”與“娛樂”的二分法并不能涵蓋所有看電影的方式,也無法代表全部的電影觀《天堂陌影》(吉姆·賈木許,1984)二、咖啡還是可樂

問題4:電影和什么飲料最配?電影的商品性、藝術性、娛樂性和媒介性等四重特性,衍生出我們再解讀和研究電影時最重要的四種維度——產業的、美學的、社會的和科技的,這也是世界電影不斷發展的四個推動力1)電影是一種商品2)電影是一種藝術3)電影是一種娛樂形式4)電影是一種大眾媒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克里斯·哥倫布,2001)二、咖啡還是可樂

問題5:電影是大眾的還是精英的?電影史上重要的“迷影”(Cinephilia)文化:曾經的“大眾”,今日的“精英”蘇珊·桑塔格:電影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形式,在今日已然“沒落”,呈現出“顏面盡失”和“不可逆轉”的“頹勢”數碼特效等新技術和社會因素未必導致“電影的沒落”,也并不能想當然地被劃為“大眾”的行列《銀翼殺手2049》(丹尼斯·維倫紐瓦,2017)二、咖啡還是可樂

問題6:電影是類型的還是個性的?“類型片”(例如歌舞片、黑幫片、戰爭片、科幻片等)的慣例(norm)一定會發生變化,否則觀眾會產生審美疲勞和厭倦;而以“個性”為追求的電影也不可能無章可循,創新本身也更多表現為程度上而非性質上的差別在世界電影史上,兩者之間并非不可調和或截然區分的,而是更多呈現出一種相互借鑒與融合的局面《驅魔人》(威廉·弗萊德金,1973)三、形式分析與文化批評

問題6:我們究竟應當如何欣賞電影?兩種方式的有機結合:本文細讀與文化闡釋大衛·波德維爾:電影是一套獨特藝術語言所建構的“形式”體系,不同形式決定了電影“風格”的差異米里亞姆·漢森:將電影置于社會文化、歷史、政治的語境下加以論述,并聚焦于電影作為一種現代主義的模式,如何在廣泛的領域中同其他文化形式進行互動交融底層和邊緣的政治立場:尤其體現在“文化批評”內容中《天堂之日》(泰倫斯·馬力克,1978)四、課程安排第一部分

基本元素

第一講

導演一、“隱藏”的作者二、誰才是“作者”?三、什么是“導演”?四、“風格”的建立者

第二講劇本一、從文字到影像二、主題與敘事三、原創與改編四、古典模式與費敘事性模式第三講表演一、表演與被表演二、為鏡頭而演三、電影表演的風格與類型四、明星與明星制

第四講

觀眾一、電影的發明者二、觀者與觀眾三、影評與口碑四、審查與分級

第五講

影院一、天堂電影院二、從銀幕到屏幕三、影院與院線四、電影城與主題公園四、課程安排第二部分

視聽語言(課程重點)

第六講

影像一、影像的魅力二、畫面的構成與美學三、光影、色彩與景別四、鏡頭:電影敘事的基本手段

第七講調度一、調度的美學二、布景與繪景三、服裝、化妝、道具四、演員調度和攝影機調度第八講

剪輯一、剪輯的效果二、剪輯與蒙太奇三、蒙太奇與長鏡頭四、剪輯的基本原則

第九講聲音一、聲音的作用二、語言與音響三、音樂與歌聲四、音畫關系

第十講特效一、特效的演變二、特效的定義與作用三、數碼特效的分類四、數碼特效時代的影響焦慮四、課程安排第三部分

文化批評

第十一講

再現一、電影反映現實?二、藝術再現與文化符碼三、代表與發聲四、再現與反再現

第十二講

認同一、電影是錘子二、從身份到認同三、國族、語言與電影四、電影與意識形態第十三講

性別一、“蛇蝎美人”還是“新女性”二、女性主義電影三、男性氣概的銀幕再現四、酷兒電影

第十四講

階級一、現代化的旅行與懷鄉二、階級的概念與理論三、階級意識與城鄉對立四、底層階級再現的合理性

第十五講

種族一、壓抑與叛逆的青年二、充滿爭議的“種族”概念三、后殖民主義與“第三電影”四、互為鏡像的“他者”四、課程安排

課程教材:陳濤:《電影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