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液(生理學)_第1頁
第二章 血液(生理學)_第2頁
第二章 血液(生理學)_第3頁
第二章 血液(生理學)_第4頁
第二章 血液(生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章血液

Chapter2Blood

體液是指體內的水及溶解于其中物質的總稱。細胞內液(40%)體液(60%)血漿細胞外液(20%)組織液§1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上層:血漿(淺黃色)(55%)中間白細胞和血小板(1%)下層:紅細胞(深紅色不透明) (44%)1血液的成分水分(91%~92%)

血漿(55%)

血漿蛋白固體物質(8%~9%)無機鹽血液脂類其他紅細胞血細胞(45%)白細胞血小板

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

概念:血細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正常值:男性為40~50%,女性為37~48%白細胞和血小板占全血容積0.15-1%.血細胞比容接近紅細胞比容變化:血漿量與紅細胞數量發生改變時,都可使紅細胞比容改變。貧血血量(血容量)概念:人體血液的總量體重的7~8%,或70~80mL/公斤體重組成:循環血量和儲存血量2血漿的化學成分血漿是血液中的液體成分血漿的主要成分: (1)水:占91-92%(2)低分子物質:占血漿總量的2%包括多種電解質、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和氣體

(3)血漿蛋白鹽析法分為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電泳法可將球蛋白分為α1-、α2-、β-、γ-球蛋白等; 正常成人血漿蛋白總含量為65-85g/L

其中白蛋白為40-48g/L血清球蛋白為15-30g/L血清

(3)血漿蛋白血漿蛋白的主要作用形成血漿膠體滲透壓:白蛋白運輸功能:運輸激素、脂類物質等參與凝血、抗凝和纖溶:纖維蛋白原緩沖功能:血漿白蛋白和它的鈉鹽組成緩沖對;免疫功能:免疫抗體、補體由球蛋白組成;3血液的理化特性1)比重(proportion)全血:1.050~1.060(由紅細胞數量決定)血漿:1.025~1.030(與血漿蛋白含量有關)RBC:1.090~1.092(由血紅蛋白數目決定)

2)粘度(viscosity)(以水為1)全血:4~5(取決于血細胞比容)血漿:1.6~2.4(取決于血漿蛋白含量)3)血漿pH血漿pH7.35~7.45;取決于血漿中主要的緩沖對:NaHCO3/H2CO3(20:1)

;

蛋白質鈉鹽/蛋白質; Na2HPO4/NaH2PO4;紅細胞內緩沖對:血紅蛋白鉀鹽/血紅蛋白、 K2HPO4/KH2PO4;KHCO3/H2CO34)血漿滲透壓滲透壓:溶液中的溶質分子運動時所產生的吸水力。其大小取決于溶質顆粒數目的多少滲透壓是一切溶液的固有特性影響因素:與溶液中溶質顆粒數目成正比,與溶質種類和顆粒大小無關表示方法:滲透摩爾濃度[滲透重量摩爾(1mol非電解質溶質溶解于1kg水中所形成的滲透壓,Osm/kgH2O);滲透體積摩爾];mmHg.構成:血漿晶體滲透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晶體滲透壓:由血漿中的晶體物質(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滲透壓(crystalosmoticpressure)

血漿膠體滲透壓:由血漿中蛋白質(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滲透壓(colloidosmoticpressure)正常人血漿滲透壓:300mmol/L(約770kPa)其中血漿晶體滲透壓298.7mmol/L

血漿膠體滲透壓1.3mmol/L(5)滲透壓的作用血漿晶體滲透壓對于保持細胞內外的水平衡和細胞的正常體積極為重要血漿膠體滲透壓對于調節血管內外的水平衡和維持正常的血漿容量有重要作用(6)等滲溶液: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的溶液高滲溶液:滲透壓高于血漿滲透壓的溶液低滲溶液:滲透壓低于血漿滲透壓的溶液等張溶液:能使懸浮于其中的紅細胞保持正常體積和形狀的鹽溶液等張溶液定是等滲溶液(如0.85%NaCl溶液),但等滲溶液不一定是等張溶液(如1.9%尿素溶液)0.85%NaCl溶液是等滲、等張溶液(NaCl不能自由通過細胞膜)1.9%尿素溶液是等滲溶液但不是等張溶液(尿素能自由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引起紅細胞溶血)血漿膠體滲透壓調節血管內外的水平衡和維持正常的血漿容量血漿蛋白濃度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組織水腫,血漿容量降低4血液的功能:內環境穩態運輸功能:運輸O2、CO2、營養物質和激素及代謝產物緩沖功能:PH7.35~7.45 緩沖對NaHCO3/H2CO3維持體溫相對恒定:水比熱較大,可吸收大量熱量參與生理性止血功能:血小板防御功能:白細胞第二節血細胞生理一、紅細胞的生理

(一)紅細胞的數量和形態1.形態:無核、雙凹圓碟形2.數量:紅細胞血紅蛋白(g/L)男性(4~5.5)×1012120~160

女性(3.5~5)×1012110~1503.功能:運輸O2和CO2(二)紅細胞的生理特性可塑變形性懸浮穩定性滲透脆性可塑變形性(plasticdeformation)雙凹圓碟形?表面積/體積較大?易于變形懸浮穩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概念:正常情況下,紅細胞能較穩定地懸浮在血漿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原因:紅細胞表面積/體積之比較大,紅細胞與血漿之間的摩擦力也大,下沉緩慢Gf

懸浮穩定性的大小用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來表示——

抗凝血液中,紅細胞在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稱為ESR。正常值(魏氏法): 男性為0~15mm/h

女性為0~20mm/h

ESR愈大,表示RBC的懸浮穩定性愈小病人的紅細胞正常血漿中血沉無變化特別病人的血漿正常紅細胞血沉提示:?Rouleauxformation紅細胞疊連4GFF<4GESR增快Gff=GNormal影響因素:血漿成分纖維蛋白原球蛋白膽固醇白蛋白卵磷脂ESR增快ESR減慢滲透脆性(osmoticfragility)概念:紅細胞在低滲鹽溶液中發生膨脹、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用于表示紅細胞對低滲鹽溶液的抵抗能力意義:抵抗力越大表明滲透脆性越小0.85%0.42%0.35%0.9%溶血(三)紅細胞生成的調節Hb(Hemoglobin)達正常,核漸消失(三)紅細胞生成的調節出生后,骨髓是制造RBC的唯一場所

1.紅細胞生成的原料:

蛋白質、鐵(Hb合成必需,Fe2+與轉鐵蛋白結合)

2.促進紅細胞成熟的物質:

VitB12和葉酸DNA合成重要的輔酶

葉酸四氫葉酸----DNA合成

內因子來源:胃粘膜壁細胞作用:內因子+VitB12復合物,避免消化酶的破壞VitB12缺鐵-----缺鐵性貧血特點:紅細胞體積和平均血紅蛋白<正常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正常紅細胞性貧血特點:紅細胞生成緩慢葉酸、VitB12缺乏------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特點:紅細胞不能合成足夠的DNA,使幼紅細胞分裂成熟減慢,成熟紅細胞↓,紅細胞體積增大RBC生成的調節1.爆式促進激活物(Burstpromotingactivity,BPA)促進早期紅系祖細胞分化增殖2.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促進晚期紅系祖細胞增殖,并向原紅細胞分化3.雄激素刺激EPO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紅細胞生成的主要調節物作用:促進晚期紅系祖細胞增殖,并向原紅細胞分化加速幼紅細胞的增殖和Hb合成網織紅細胞的成熟合成部位:腎臟極少肝細胞(胚胎:肝臟)例:腎性貧血缺乏EPO生理性刺激分泌因素:組織缺氧(圖7-1)其它:雄激素

EPO

RBC

雌激素相反的效應

(四)紅細胞的壽命和破壞平均壽命:120天0.8%的細胞衰老破壞場所:脾、肝和骨髓血管外破壞(被巨噬細胞吞噬)——90%血管內破壞(受機械沖擊破損)——10%二、白細胞生理數量:(4.0~10)×109/L分類中性粒細胞50~70%嗜酸性粒細胞0.5~5%嗜堿性粒細胞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