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體結構施工時這樣做施工質量就提高了_第1頁
2023年主體結構施工時這樣做施工質量就提高了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6主體結構施工時,這樣做,施工質量就提高了一、主體結構施工常見通病與改善做法小結錯誤做法:墻梁結合部形成受力斷面,結合部易出現錯臺現象。較好做法:墻梁結合部采用梁側木方壓過模板拼縫位置,保證受力剛度。梁測木方采用定型模具加固,保證上側木方受力剛度。錯誤做法:墻梁結合部形成受力斷面,結合部易出現錯臺現象。較好做法:墻梁結合部采用梁側木方壓過模板拼縫位置,保證受力剛度。梁測木方采用定型模具加固,保證上側木方受力剛度。錯誤做法:內排架無掃地桿,內排架無有效抗變形能力。較好做法:離樓板15~20cm設置雙向掃地桿,強化內排架抗變形能力。錯誤做法:頂板次龍骨平放且間距較大,模板易變形。較好做法:頂板次龍骨木方全部立方,次龍骨間距不大于30cm。錯誤做法:層高2.9m范圍內側采用四道水平桿加固,剪力墻模板受力剛度缺乏。較好做法:層高2900mm及以下的墻柱最少設置5排對拉螺桿,層高2900~3200mm的墻柱必須設6排,自下而上第一排螺桿離地200mm,一、二排間距450mm,二、三排間距450mm,最上道距頂板300mm,其余均分,模板根部應進行水平加固,轉角部位的對拉螺栓距陰角200mm。錯誤做法:梁底使用木方進行應力傳遞,傳遞到臨邊立桿上,剛度不滿足要求,易造成梁下彎變形。較好做法:梁底使用鋼管進行壓力傳遞,保證足夠的剛度把應力傳遞給梁側邊的兩根立桿上,保證腳手架支撐系統的穩定性。錯誤做法:墻、柱根部模板和地面縫隙過大,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易形成漏漿,澆筑完成后,現澆結構易形成爛根。較好做法:在樓面施工結束后,在墻、柱根部彈墻、柱身線,按照所留線條進行木條訂裝,在底部木條上再進行墻、柱身線壓線訂裝二層木條,后期模板安裝底部進行壓縫安裝,保證根部無漏漿,防止后期爛根。錯誤做法:板底木方較差部位無主勒木方進行支撐,造成此部位形成受力真空部位,無有效支撐力,易造成板底變形。較好做法:合理進行板底支撐木方的排版,保證次木方間距不小于20cm,對主楞排版需注意次木方較差區域,盡量把主楞排在此區域,對次木方端部進行支撐,保證腳手架支撐的穩定性,防止后期樓板變形。錯誤做法:施工用鋼模堆放雜亂,未按照標準要求堆放,影響鋼模質量,間接造成現澆面成型質量存在缺陷。較好做法:首先,在施工現場鋼模存放區域應該專門設置,其次鋼模存放應該豎向放置,設置專門的鋼模擺放支架,保證不破壞鋼模的整體性。錯誤做法:鋼模施工中,梁和墻交接部位采用泡沫板、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筑封堵,易形成施工冷縫、斷面,影響后期結構平安。較好做法:在此部位建議采用鋼絲瓦片進行封堵,保證結構的整體性。錯誤做法:鋼模施工中,大鋼模和陰陽角模固定采用傘形卡進行固定,不能到達固定要求,且固定間距過大,易造成陰陽角部變形。較好做法:大鋼模和陰陽角模部位的連接固定應采用配套的固定連接件,保證連接剛度滿足要求,保證現澆結構的成型質量。二、提升混凝土施工成型質量優秀做法扣件排架:樓板支撐立管縱橫向間距≤1200mm,掃地桿距樓面≤200mm,中間水平拉桿步距≤1800mm,且頂桿扣件須進行力矩檢測。立柱頂托必須采用雙十字扣件。木方背楞墻板體系:采用45mm×90mm木方;中心間距150mm,木方必須立放。對拉螺栓:外墻、電梯間、斜屋面板采用三段內置式對撬螺栓,提高防滲隔音性能。當梁高≥550mm時,與墻柱交接處須另設對拉螺桿,間距500mm。內外墻柱斜撐:采用拉頂結合,樓面上預埋鋼筋拉結點,斜拉間距≤2000mm,距墻柱邊≤500mm。樓板上安裝固定件作為斜支撐底部固定,另一端分別支頂在墻的第二、五道水平鋼管上。內外墻柱斜撐:可采用單邊斜撐,但須設置長拉絲,進行拉頂結合,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模板不會移位、傾斜。墻柱模板下口:采用調平壓腳板,保證不漏漿。墻柱模板下口:在樓板收光質量一般,不平整的情況下,可采用雙層看腳板,保證不漏漿。降板處側模1:衛生間、陽臺降板<150mm時,采用定制鋼模或定制木方吊模支撐。降板處側模2:降板≥150mm時,降板部位側模采用固定鋼模。固定側模必須設置對拉螺栓限位夾具或定型內撐固定。以上就是主體結構施工時,這樣做,施工質量就提高了相關介紹,想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歡迎登陸進行查詢。內容總結

〔1〕主體結構施工時,這樣做,施工質量就提高了

一、主體結構施工常見通病與改善做法小結

錯誤做法:墻梁結合部形成受力斷面,結合部易出現錯臺現象

〔2〕錯誤做法:內排架無掃地桿,內排架無有效抗變形能力

〔3〕對拉螺栓:外墻、電梯間、斜屋面板采用三段內置式對撬螺栓,提高防滲隔音性能

〔4〕樓板上安裝固定件作為斜支撐底部固定,另一端分別支頂在墻的第二、五道水平鋼管上

〔5〕固定側模必須設置對拉螺栓限位夾具或定型內撐固定

內容總結

(1)主體結構施工時,這樣做,施工質量就提高了

一、主體結構施工常見通病與改善做法小結

錯誤做法:墻梁結合部形成受力斷面,結合部易出現錯臺現象

(2)錯誤做法:內排架無掃地桿,內排架無有效抗變形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