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總體布局課件_第1頁
場地總體布局課件_第2頁
場地總體布局課件_第3頁
場地總體布局課件_第4頁
場地總體布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場地設計

場地設計

術1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第一節概述第二節場地使用分析與場地分區第三節建筑布局第四節場地交通組織與綠化布置第五節場地總體布局實例分析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第一節概述2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與內容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場地總體布局是在明確設計任務、完成設計調研等前期準備工作后,在分析場地設計條件的基礎上,針對場地建設與使用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對場地進行綜合布局安排、合理確定各項組成內容的空間位置關系及各自的基本形態,并作出具體的平面布置,從而決定場地的整體宏觀形態。工作重點是以整體、綜合的觀點,抓住基本的和關鍵的問題,解決主要矛盾。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合理有效地組織場地內各種活動;促使場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機聯系;與周圍環境協調。第一節概述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與內容第一節概述3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圖解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圖解4

一、場地總平面布局應考慮的因素場地條件公共限制功能分區交通組織建筑布局綠化布置

一、場地總平面布局應考慮的因素5

二、場地總平面布局的基本要求使用的合理性技術的安全性建設的經濟性環境的整體性

二、場地總平面布局的基本要求6在對場地的使用進行分析,了解其組成內容及功能布局,研究特定使用要求的影響因素,是進行總體布局的基礎。明確項目建設性質項目建設性質主要有新建項目和改擴建項目兩類;新建項目場地的約束條件較少,設計條件多以自然條件為主,布局安排靈活自由;改擴建項目場地的現狀條件和周邊環境條件復雜,制約因素較多,設計條件多以建設條件為主。第二節場地使用分析與場地分區在對場地的使用進行分析,了解其組成內容及功能布局,研究特定使7使用功能特性建筑類型:居住建筑、辦公建筑、教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娛體育建筑、醫療(衛生)建筑、商業建筑、交通運輸建筑、紀念性建筑。文化建筑應注意吸取地域建筑空間組織特色,體現特有的文化內涵;商業建筑應注意人流、車流和物流等各種交通流線的合理組織;度假、療養建筑應采取化整為零、靈活自由的布局方式,形成與自然環境交融的氛圍;紀念性建筑應重視精神內涵和寓意的表達,常以規整、嚴謹的形式,形成秩序感強烈的空間序列;觀演建筑應合理處理各種人流和出入口,妥善組織交通集散;博覽建筑應處理好各展室的空間組織,保證參觀路線的順序性和選擇性,同時還需解決好陳列區與藏品庫之間的關系。一、功能組成分析一、功能組成分析8功能組成內容依據是業主提出的設計任務書;建筑的組成內容是場地主要功能的體現;直接功能要求的室外場地:運動場、露天游泳池、室外展場;完善建筑物內部功能的室外場地:交通集散、綠化景觀、工程設施;功能組成內容9幼兒園功能關系圖幼兒園功能關系圖10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11第二節場地使用分析與場地分區二、使用者行為活動分析1、必要性活動(直接目標性行為)2、自發性、可選擇的活動(間接目標性行為)3、社會性活動“日常活動”:相對集中布置“偶然活動”:分散布置,不拘泥于一定的位置第二節場地使用分析與場地分區二、使用者行為活動分析“日常12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是對場地內大關系的總體把握,是場地布局的關鍵。場地設計必須堅持從整體到局部逐次遞進的設計思維過程。將性質相近、聯系密切、相互之間干擾影響不大、對環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構筑物分成若干組,合理進行功能分區。

三、場地分區功能分區三要素:1.內容組成2.劃分狀態3.相互關系

功能分區功能分區是對場地內大關系的總體把握,是場地13場地分區的思路從內容組織的要求出發 來進行功能分區和組織將性質相近、使用聯系 密切的內容歸于一區。從基地利用的角度出發 進行用地劃分將用地分為主體、輔助 建筑用地;廣場;停車 場;綠化庭院等。場地分區的思路14場地分區方案比較

某小學場地布局已知條件:地勢:北高南低內容:1教學樓

2多功能廳

3傳達室

4廁所

5運動場

6生物園地?場地分區方案比較某小學場地布局?15第三節建筑布局一、影響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1、用地及周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用地大小和形狀地形地貌植被景觀地區氣候及場地小氣候建設現狀周圍環境2、建筑布局的功能要求第三節建筑布局一、影響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16二、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建筑朝向日照通風其他建筑間距日照間距防火間距地震地區建筑間距安全衛生防護間距二、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17建筑朝向的選擇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建筑朝向的選擇日照因素我國氣候帶橫跨寒帶、亞寒帶、溫帶和亞熱帶,南北方日照特點差異顯著。寒冷地區冬季應盡量爭取日照,炎熱地區主要考慮夏季避免接受過多的太陽輻射。風向因素寒冷地區注意防寒、保溫和防風沙炎熱地區要重視組織自然通風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建筑物朝向還要結 合場地具體條件,如道路走向、周 圍景觀、地形變化和用地形狀等。建筑朝向的選擇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18日照間距建筑間距的確定日照間距:日照間距系數不同方位日照地形坡度和坡向日照間距建筑間距的確定19通風要求間距要求地形影響通風要求間距要求20防火間距民用建筑防火間距高層民用建筑防火間距車庫防火間距防火間距民用建筑防火間距21根據耐火等級規定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根據耐火等級22

針對高層的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CB50045—95)2001年修訂》規定了其相互之間及其與其他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

此外,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的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00m、進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針對高層的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23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24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25影響建筑間距的其他因素教學樓與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辦公樓等建筑長邊平行布置時,建筑防噪間距不應小于25M;如采用頂棚吸聲材料裝修時,教學樓與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辦公樓等建筑長邊平行布置時,建筑防噪間距不應小于18M;圖書樓、實驗樓、辦公樓等建筑長邊平行布置時,建筑防噪間距不應小于15M;在以上諸多因素中選擇較大值作為建筑間距影響建筑間距的其他因素26建筑間距實例分析已知西安市某中學擬建兩幢新教學樓,其朝向為南北向。教學樓層數均為四層,層高均為3.60M,南側教學樓屋面女兒墻高1.10M,北側教學樓底層窗臺高0.90m,兩幢教學樓室內外高差均為0.45M,且地坪標高相同,試確定這兩幢教學樓之間的距離。(該地區日照間距系數為1.62)計算日照間距:日照間距系數為1.62H=3.60╳4+1.10+0.45=15.95(m)H’=H-(0.45+0.90)=15.95-1.35=14.60(m)D=1.62x14.60=23.65(m)確定防火間距教學樓的耐火等級為三級三級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為8M確定防噪間距教學樓之間的防噪間距為25M,如采用吸聲材料裝修,間距可為18M確定建筑間距建筑間距為25M時,可同時滿足所有要求;如果采取室內吸聲措施間距可為23.65M建筑間距實例分析已知西安市某中學擬建兩幢新教學樓,其朝向為南27第四節場地交通組織與綠化布置一、交通組織與場地總體布局的關系1、項目性質決定了場地交通組織的特點2、場地布局狀況是交通組織的前提3、交通組織是評價場地總體布局的重要標準4、交通組織是場地總體布局的核心內容第四節場地交通組織與綠化布置一、交通組織與場地總體布局的28二、場地出人口設置1、出入口數量

二、場地出人口設置29

2、出入口位置

車流量較多的基地通路的出入口設置,根據《民用建筑設計通則》,應符合下列規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量起不應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橋和地鐵出入口)最邊緣線不應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0m;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應小20米;當基地通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連接;與立體交又口的距離或其它特殊情況時,應按當地規劃主管部門的規定辦理。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30二、場地出人口設置3、出入口的交通組織

出入口應注意減少對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干擾,當場地同時毗鄰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或支路)時,應優先選擇次干道一側作為主要機動車出入口。出入口集散廣場的合理設置。二、場地出人口設置31三、合理進行人行、車行系統安排;合理組織人流場地內道路系統應通而不暢,避免過境交通的穿越,防止外部車流的導入;避免車行系統與人行系統的交叉重疊,以防人車混雜、互相干擾;大量人群集中活動的主要場所,—般要禁止車流導入,主要貨車流亦不應布置在它附近。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32

對于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地段或建筑,要根據其人流集散的規律、特點,合理組織好人流:一般將各種不同方向的人流,通過步行道或廣場來組織,或合流或分流,使之互不交叉沖突。經常性大量人流集散地,如火車站、商業中心、展覽館等,人流活動往往有一定規律,應將入口和出口分開,使人流按一定方向循序前進。對短時間集散大量人流的場所,如體育中心,影劇院等,出入口也應分設,并根據人流數量,充許集中或疏散時間,考慮出入口的分布位置和足夠數量。人流出入口應與主要交通道路,停車場庫有便捷的聯系,以縮短人流出入的滯留時間。

33四、綠化布置《城市綠地分類標準

》CJJ/T85—2002

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其他綠地公園、街頭綠地四、綠化布置34南昌·華中國際工業原料商品物流城規劃用地第五節場地總體布局實例分析

南昌·華中國際工業原料商品物流城規劃用地第五節場地總體布35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36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37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38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39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0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1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2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3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4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5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6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7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8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49THEENDTHEEND50

場地設計

場地設計

術51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第一節概述第二節場地使用分析與場地分區第三節建筑布局第四節場地交通組織與綠化布置第五節場地總體布局實例分析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第一節概述52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與內容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場地總體布局是在明確設計任務、完成設計調研等前期準備工作后,在分析場地設計條件的基礎上,針對場地建設與使用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對場地進行綜合布局安排、合理確定各項組成內容的空間位置關系及各自的基本形態,并作出具體的平面布置,從而決定場地的整體宏觀形態。工作重點是以整體、綜合的觀點,抓住基本的和關鍵的問題,解決主要矛盾。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合理有效地組織場地內各種活動;促使場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機聯系;與周圍環境協調。第一節概述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與內容第一節概述53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圖解場地總體布局的任務圖解54

一、場地總平面布局應考慮的因素場地條件公共限制功能分區交通組織建筑布局綠化布置

一、場地總平面布局應考慮的因素55

二、場地總平面布局的基本要求使用的合理性技術的安全性建設的經濟性環境的整體性

二、場地總平面布局的基本要求56在對場地的使用進行分析,了解其組成內容及功能布局,研究特定使用要求的影響因素,是進行總體布局的基礎。明確項目建設性質項目建設性質主要有新建項目和改擴建項目兩類;新建項目場地的約束條件較少,設計條件多以自然條件為主,布局安排靈活自由;改擴建項目場地的現狀條件和周邊環境條件復雜,制約因素較多,設計條件多以建設條件為主。第二節場地使用分析與場地分區在對場地的使用進行分析,了解其組成內容及功能布局,研究特定使57使用功能特性建筑類型:居住建筑、辦公建筑、教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娛體育建筑、醫療(衛生)建筑、商業建筑、交通運輸建筑、紀念性建筑。文化建筑應注意吸取地域建筑空間組織特色,體現特有的文化內涵;商業建筑應注意人流、車流和物流等各種交通流線的合理組織;度假、療養建筑應采取化整為零、靈活自由的布局方式,形成與自然環境交融的氛圍;紀念性建筑應重視精神內涵和寓意的表達,常以規整、嚴謹的形式,形成秩序感強烈的空間序列;觀演建筑應合理處理各種人流和出入口,妥善組織交通集散;博覽建筑應處理好各展室的空間組織,保證參觀路線的順序性和選擇性,同時還需解決好陳列區與藏品庫之間的關系。一、功能組成分析一、功能組成分析58功能組成內容依據是業主提出的設計任務書;建筑的組成內容是場地主要功能的體現;直接功能要求的室外場地:運動場、露天游泳池、室外展場;完善建筑物內部功能的室外場地:交通集散、綠化景觀、工程設施;功能組成內容59幼兒園功能關系圖幼兒園功能關系圖60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61第二節場地使用分析與場地分區二、使用者行為活動分析1、必要性活動(直接目標性行為)2、自發性、可選擇的活動(間接目標性行為)3、社會性活動“日常活動”:相對集中布置“偶然活動”:分散布置,不拘泥于一定的位置第二節場地使用分析與場地分區二、使用者行為活動分析“日常62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是對場地內大關系的總體把握,是場地布局的關鍵。場地設計必須堅持從整體到局部逐次遞進的設計思維過程。將性質相近、聯系密切、相互之間干擾影響不大、對環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構筑物分成若干組,合理進行功能分區。

三、場地分區功能分區三要素:1.內容組成2.劃分狀態3.相互關系

功能分區功能分區是對場地內大關系的總體把握,是場地63場地分區的思路從內容組織的要求出發 來進行功能分區和組織將性質相近、使用聯系 密切的內容歸于一區。從基地利用的角度出發 進行用地劃分將用地分為主體、輔助 建筑用地;廣場;停車 場;綠化庭院等。場地分區的思路64場地分區方案比較

某小學場地布局已知條件:地勢:北高南低內容:1教學樓

2多功能廳

3傳達室

4廁所

5運動場

6生物園地?場地分區方案比較某小學場地布局?65第三節建筑布局一、影響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1、用地及周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用地大小和形狀地形地貌植被景觀地區氣候及場地小氣候建設現狀周圍環境2、建筑布局的功能要求第三節建筑布局一、影響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66二、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建筑朝向日照通風其他建筑間距日照間距防火間距地震地區建筑間距安全衛生防護間距二、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67建筑朝向的選擇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建筑朝向的選擇日照因素我國氣候帶橫跨寒帶、亞寒帶、溫帶和亞熱帶,南北方日照特點差異顯著。寒冷地區冬季應盡量爭取日照,炎熱地區主要考慮夏季避免接受過多的太陽輻射。風向因素寒冷地區注意防寒、保溫和防風沙炎熱地區要重視組織自然通風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建筑物朝向還要結 合場地具體條件,如道路走向、周 圍景觀、地形變化和用地形狀等。建筑朝向的選擇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68日照間距建筑間距的確定日照間距:日照間距系數不同方位日照地形坡度和坡向日照間距建筑間距的確定69通風要求間距要求地形影響通風要求間距要求70防火間距民用建筑防火間距高層民用建筑防火間距車庫防火間距防火間距民用建筑防火間距71根據耐火等級規定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根據耐火等級72

針對高層的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CB50045—95)2001年修訂》規定了其相互之間及其與其他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

此外,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的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00m、進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針對高層的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73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74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75影響建筑間距的其他因素教學樓與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辦公樓等建筑長邊平行布置時,建筑防噪間距不應小于25M;如采用頂棚吸聲材料裝修時,教學樓與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辦公樓等建筑長邊平行布置時,建筑防噪間距不應小于18M;圖書樓、實驗樓、辦公樓等建筑長邊平行布置時,建筑防噪間距不應小于15M;在以上諸多因素中選擇較大值作為建筑間距影響建筑間距的其他因素76建筑間距實例分析已知西安市某中學擬建兩幢新教學樓,其朝向為南北向。教學樓層數均為四層,層高均為3.60M,南側教學樓屋面女兒墻高1.10M,北側教學樓底層窗臺高0.90m,兩幢教學樓室內外高差均為0.45M,且地坪標高相同,試確定這兩幢教學樓之間的距離。(該地區日照間距系數為1.62)計算日照間距:日照間距系數為1.62H=3.60╳4+1.10+0.45=15.95(m)H’=H-(0.45+0.90)=15.95-1.35=14.60(m)D=1.62x14.60=23.65(m)確定防火間距教學樓的耐火等級為三級三級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為8M確定防噪間距教學樓之間的防噪間距為25M,如采用吸聲材料裝修,間距可為18M確定建筑間距建筑間距為25M時,可同時滿足所有要求;如果采取室內吸聲措施間距可為23.65M建筑間距實例分析已知西安市某中學擬建兩幢新教學樓,其朝向為南77第四節場地交通組織與綠化布置一、交通組織與場地總體布局的關系1、項目性質決定了場地交通組織的特點2、場地布局狀況是交通組織的前提3、交通組織是評價場地總體布局的重要標準4、交通組織是場地總體布局的核心內容第四節場地交通組織與綠化布置一、交通組織與場地總體布局的78二、場地出人口設置1、出入口數量

二、場地出人口設置79

2、出入口位置

車流量較多的基地通路的出入口設置,根據《民用建筑設計通則》,應符合下列規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量起不應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橋和地鐵出入口)最邊緣線不應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0m;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應小20米;當基地通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連接;與立體交又口的距離或其它特殊情況時,應按當地規劃主管部門的規定辦理。第六章:場地總體布局課件80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